01
“今天是母親節(jié),兒子回學校前還給我說了母親節(jié)快樂”、“(晚上)9點接到學校通知,說我兒沒了”、“兒子你在天之靈告訴媽媽發(fā)生了什么”……
剛說過“母親節(jié)快樂”、開開心心去上學的兒子,一個小時候卻在學校墜樓身亡,母親無法接受,發(fā)微博求助。
一時間各路網(wǎng)友求真相的聲音刷屏了網(wǎng)絡。
昨日凌晨2點,新華社發(fā)布了詳細的采訪報道,還原了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同時也讓公眾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墜樓真相。
正如公安機關此前通報的一樣,小林的確是自殺。
連續(xù)的監(jiān)控錄像拍下了小林自殺前的行動軌跡,從18時16分走出教室到18時49分墜樓只有他一個人。
從新華社和川觀新聞公布的錄像監(jiān)控中也能看到兩個可以用來佐證的細節(jié):
小林自殺前曾跑到籃球館負一樓水泵房里割手腕自殘,并且有垂頭、搖腦等動作;
小林墜樓后,公安機關在他右側褲包內找到一張紙條,上寫著:“最近幾乎每周哭三次,上過天臺,割過腕……”
不僅如此,在警方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林完全不是父母老師眼中陽光開朗的樣子。
小林媽媽說:“孩子性格開朗,平時住校,周末接回家時一般都是有說有笑,孩子對學習也很自信,有自己的規(guī)劃?!笔掳l(fā)當天還和媽媽討論暑假去哪里旅游,事發(fā)上一周雖然沒考好,但是還自信滿滿的跟媽媽說“這又不是高考,高考他會考好的” 。
小林班主任說:“小林是一個高高大大,笑起來陽光,靦腆的男生。生活老師也沒有說過(他有)異常,同學沒有反映過(他有什么)問題。”
事實上,在父母老師看不到的角落,小林悄悄割過手腕,甚至去年6月就向QQ好友提到過“天天想著四十九中樓,一躍解千愁”,而近期更是在QQ聊天中自我貶低。
原來那個陽光開朗的孩子,早已傷痕累累。然而父母老師卻完全不知情。
如今逝者已逝,希望小林父母節(jié)哀,旁觀者也不要再去追究是什么事情讓小林如此傷心絕望。
但是整個事件卻值得我們反思。
為什么孩子明明傷痕累累,卻不告訴我們?為什么明明想要哭泣,卻對著我們笑?
我們是不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太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負面情緒?
02
成都49中學生墜樓事件,讓青欖君想起了一部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
許光漢扮演的男主阿豪,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長的陽光帥氣,成績優(yōu)異還很努力,正在準備復讀一年考醫(yī)學院。
對家人懂事孝順,主動幫媽媽分擔煩心事。
對同學善良有愛,主動送下晚自習的女同學回家。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努力向上,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卻突然跳樓自殺了。
看著孩子墜樓的尸體,父親癱倒在地:“那不是阿豪……”
阿豪為什么自殺?電影通過回憶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的真相。
阿豪的弟弟阿和不學無術,在外面斗毆打架,被抓進牢房。
父母就開始“偏愛”阿豪,在外面跟人說只有一個兒子,在家里則跟阿豪說:
“爸媽把全部的愛給了你;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
在阿豪復讀時,父親還特意給他送去了一本筆記本,上面印著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八個字。
顯然,阿豪已經(jīng)被過高的期待壓的喘不過去。但是卻沒人發(fā)現(xiàn)。
自殺前,阿豪用手機發(fā)了一則簡訊:
他寫道: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
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可是我沒有……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strong>
阿豪雖然是一個電影角色,卻是無數(shù)孩子的縮影。
多少父母只關心孩子考得好不好,卻不關心孩子壓力大不大。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卻不關心孩子的情緒。
孩子稍微喊一句累,壓力大,就懟回去“我們上班不累?還不都是為了你”。孩子稍微提一句讓自己心煩的事,就勸回去“這都是小事,不用理會,你只要專心學習”。
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被推到極端孤獨無助的境地,任由負面情緒吞噬,最后以結束生命來解脫或逃避。
正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說:
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fā)出來。
到那時我們不要哭訴為何孩子明明活潑開朗卻突然自殺?為什么孩子明明傷痕累累,卻不告訴我們?
因為是我們不關心孩子的情緒,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很多悲劇的發(fā)生,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選擇性忽視”。
03
導演鐘孟宏說:
父母不以了解為前提的愛,是不會讓子女幸福的。
深以為然。
不過,也并非所有父母都不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問題,也有父母說一直都很關心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只是擔心到了青春期孩子有情緒不說。相信這也是很多父母的憂慮。
如何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
注意孩子的異常行為
一個人心里有事、情緒變差,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蹤跡可尋。其最明顯的蹤跡就是,孩子的行為和平時不一樣。
比如孩子平時喜歡和某個同學玩,但今天一提到某個同學,就突然發(fā)脾氣。
平時放學喜歡玩十幾分鐘游戲,但今天卻關起門來睡覺。
平時寫作業(yè)一個小時能寫完,但今天卻在房間寫了3個小時。
曾經(jīng)有位媽媽就發(fā)現(xiàn)女兒平時很喜歡穿某條裙子,最近卻說不穿了,不好看。和孩子溝通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因為這條裙子太好看,被同學排擠了。幸好她發(fā)現(xiàn)及時,幫孩子疏導了情緒,引導孩子如何面對排擠,避免了孩子被孤立被霸凌的情況。
尋找一個輕松的時機和孩子獨處
根據(jù)心理學規(guī)律,青春期的孩子從兒童漸漸向成人轉變,自我意識較強,往往比較希望自己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求助父母。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比較封閉。這就需要父母尋找一個輕松的時機和孩子獨處,然后慢慢走近孩子內心。
這個五一假期,一位朋友就做了一個很酷的決定,和兒子一起到麗江徒步。他坦言去徒步的路上,和孩子說的話,五天時間超過了過去三年。
也就是在這個徒步中,他才知道兒子在初中的時有段時間情緒非常差,因為轉學到新的班級,班上同學成績都很好,他有點跟不上。
回家后孩子沒有和父母說,只是經(jīng)常無故發(fā)脾氣,那時父母還說他無理取鬧,成績跟不上,還不好好努力學。幸好孩子心理素質還行,并沒有因此作出極端行為。
看起來我們和孩子朝夕相處,卻發(fā)現(xiàn)我們根本不了解孩子??偸钦剬W習聊成績,卻忘了和孩子輕松的聊聊天,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尊重信任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親子關系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
看見才是愛。
“看見孩子,即以一個平等的姿態(tài)去和孩子對話,才能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每天都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span>
如果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當做朋友來看待,什么事情都尊重信任孩子,做什么決定都和孩子商量溝通,相信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遇事一定會和父母溝通,而不是往肚子里咽。
袁詠儀曾爆料說,她兒子有段時間很討厭她,什么都不愿意跟她說,因此她很擔心。
去看了心理醫(yī)生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太強勢了。如果兒子想做某件事,只要她覺得這件事不好,就會直接拒絕。如果兒子做錯了事,她連半句解釋都不會聽,直接就懲罰。最后孩子變得越來越反感她。
后來袁詠儀做出了改變,由強勢媽媽,變成了懂得尊重孩子的媽媽。
做每件事情前,她會先問兒子意見,愿不愿意、喜不喜歡,并且認真聽兒子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兒子做錯事后,她也不會上來就懲罰,而是先聽兒子解釋,再給兒子分析對錯。
慢慢的,母子之間的關系才和好如初。孩子有事也漸漸會跟袁詠儀說。
黃磊說:
“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會不會告訴你,最重要?!?/span>
為人父母的最大成功,莫過于孩子長大了,發(fā)生了什么事,仍會想到你,選擇告訴你。
家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父母是孩子與死亡之間的一道墻。
讓我們都努力學做尊重、理解孩子的父母,讓孩子有負面情緒都向我們傾訴。
讓我們都努力改變育兒態(tài)度,做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父母,及時發(fā)現(xiàn)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