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個節(jié)氣,一般時間在公歷的6月21日或22日。在這一天里,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處于一年當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但卻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再過二三十天,進入“三伏”才是最熱的天氣。
在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學(xué)說中,萬物陰陽相生,陽盛則陰生。四季輪回同理,春天的第一縷暖風,喚醒了沉寂的大地,天地間陽氣開始生發(fā),氣溫漸漸回升、變暖、轉(zhuǎn)熱。到了夏至陽氣至盛,盛極必衰,陰陽由此轉(zhuǎn)換。陰氣從這天起,一天天滋生。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說鹿的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過了夏至節(jié)氣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涌。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雷陣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xí)慣,每年一到夏至節(jié)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這時的大覺寺內(nèi)綠樹成蔭,濃綠色的古剎充滿了勃勃生機,銀杏樹巨大的樹冠宛如遮天巨傘,寺內(nèi)后山濃蔭蔽日,為人們帶來夏日的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