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康 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
立秋
初侯涼風至
二侯白露降
三侯寒蟬鳴
立秋是秋季開始的節(jié)氣,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豆茏印分杏涊d:“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p>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jié)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yōu)殛幨⒌臅r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xiàn)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岸畎茁督怠?,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叭詈s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但是,“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有差別,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我國南方此節(jié)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jié)漸去了,氣溫更酷熱。
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后,氣候仍處于悶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立秋時節(jié)防暑措施依然不容忽視,應當心“秋老虎”依舊傷人,小心中暑。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容易引起頻發(fā)感冒等。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小孩之人群,經過炎熱的夏季后,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降低,病毒乘虛而入,因此初秋時節(jié)要預防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襲,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立秋標志著進入秋季,秋天屬金,性沉降、肅殺、收斂。氣候肅殺,燥令司天,久晴無雨,天高氣爽,到處一派干燥的景象。
秋天以燥氣當令,而燥氣易傷肺金,耗損人體津液,引起皮膚干燥、舌紅少津、毛發(fā)干枯、大便干結、口鼻咽干、音啞、胸痛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皸裂、毛發(fā)不榮等癥狀。
秋天的養(yǎng)生,人應之而奉收,陽氣內斂,陰氣漸長。古人有'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秋冬陰令也,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以防燥邪。特別是陰虛、血虛體質之人,更應注意滋陰養(yǎng)血。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和臨床經驗,秋季養(yǎng)生皆以養(yǎng)收為原則,貴在滋陰斂陽。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調養(yǎng)。
立秋
一、精神調養(yǎng)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按中醫(yī)“五行” 理論,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 易生悲憂之情緒。
宋代養(yǎng)生家陳直指出:“秋時凄風慘雨…… 老人動多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需多方誘說,使愉其心神,則忘其秋意?!?/p>
二、起居調養(yǎng)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以應秋氣之清爽,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減少房事,避免陽氣向外發(fā)泄。)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秋老虎屬立秋后的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在防燥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暑清熱。
三、飲食調養(yǎng)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梢娝嵛妒諗糠螝猓廖栋l(fā)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讹嬌耪氛f:“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秋季時節(jié),宜滋陰潤燥。古人有“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 秋不食肺 冬不食腎 四季不食脾”,其意是指出四季變化與臟腑相關,要保護好,不能傷害。秋不食肺,就是如上述,“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秋天,燥氣當令,燥易傷肺,應以養(yǎng)肺潤肺為要。
“燥者潤之”,適當食用梨、蜂蜜、甘蔗、芝麻、藕、栗子、胡桃、枇杷、菠蘿、花生、荸薺、蜜棗、乳品等;中藥有西洋參、百合、玉竹、沙參、麥冬、天冬、山藥、黃精、桑葚、白扁豆等。多食柔潤之品,少食辛燥之物,滋陰潤燥、灌溉臟腑,彌補秋燥對身體的傷害。
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干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秋天讓肺潤起來!”
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因為夏日炎熱,多汗耗氣傷津,食欲減退,體重減輕。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回來,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而如今,生活改變,適當進補增加營養(yǎng)是可以,但不宜以往大魚大肉,明白其內涵,因人而異而'貼秋膘'。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其意就是,立秋后仍有暑氣,暑氣夾濕,侵犯脾胃,導致泄痢,要注意防暑清熱。
四、運動調養(yǎng)
進入秋季,秋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
五、秋季常見疾病的防治
“多事之秋”,在秋季常見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疾?。毫鞲小⒁夷X、麻疹和水痘;中風、支氣管炎、哮喘、胃病復發(fā)等等。其主要原因是人體受冷空氣刺激,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促進了血栓的形成,同時,血液中的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所致。應注意上述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作,增強機體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及時發(fā)現(xiàn)和調治。
六、推薦秋季常用的中藥調養(yǎng)配方
1.百合固金湯
百合20g、熟地黃10g、生地黃10g、玄參10g、川貝母10g、桔梗5g、麥冬10g、白芍10g、當歸5g。
2.沙參麥冬湯
沙參10g、麥冬10g、天花粉15g、玉竹10g、生扁豆10g、桑葉10g、生甘草5g。
3.清燥救肺湯
桑葉10g、麥冬10g、石膏20g、人參10g、胡麻仁10g、杏仁10g、枇杷葉10 g、阿膠10g、生甘草5g。
4.五汁飲
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甘蔗汁、煨川貝雪梨蜂蜜等各等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