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國內(nèi)出國留學低齡化的問題早就不是新聞了,只是去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尤其是一些圍繞關于“在英國共有1.5萬名10歲到17歲的中國小留學生”回國問題的報道使得更多人關注到了低齡化留學的問題。
疫情期間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會牽扯到留學生回國后帶來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壓力,所以更容易引起不滿。
而即便是拋開疫情的問題,其實依舊還是會有很多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質疑。
比如比較常見的幾點質疑:
1、是否涉及到了父母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問題?
2、低齡留學必然會影響他們接受中國的文化教育,不談“教育”但是不能不談“文化”,過早出去必然會影響其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
3、父母掙著國內(nèi)的錢,想著的卻是讓孩子早早移民。
盡管一些質疑的聲音也被認為是“仇富心理”作祟,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以上主要質疑也是很合理的不是嗎?
不管質疑者抱有何種心理、何種目的,但是說的這些事情本身確實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
而且當下的低齡留學也確實是比較嚴重了。
根據(jù)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2019年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顯示:
高中生已經(jīng)成為繼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國留學人群。目前,中國高中及以下低齡留學的學生,已占出國留學生總數(shù)的35%。
“建立不鼓勵、不提倡低齡出國學習的制度政策”。
“不鼓勵”、“不提倡”即意味著“不反對”、“不禁止”。
所以可以看到在這件事情上從國家層面上并沒有明確的禁止,其實這也間接“回答了”上面的部分質疑內(nèi)容,比如是否違反義務教育法、沒有接受中國文化教育等等。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自信、包容、豁達的態(tài)度。
我身邊也有一些低齡化留學的例子,但是說實話不同的家庭做出這個選擇還真的是原因各有不同。
的確是有真的就是為了移民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別說是低齡留學了,直接跑到國外去生孩子為了拿綠卡的也有。
除此之外還有不能夠接受國內(nèi)教育過于應試的壓力。
這個“壓力”是多方面的,其反映的問題也是多方位的,不僅僅只是中高考這些考試,從孩子學前教育的投入,到上學前的擇校以及上學后的持續(xù)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問題,在教育內(nèi)卷化的影響使得很多人或者因為跟不上或者跟得太吃力。
前者也是為了給孩子某一個機會,而后者可能則是想給孩子一個更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
其實也不是說低齡出國留學的就一定都是成績差的。
據(jù)全球化智庫(CCG)對北京5所中學的學生出國留學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
在出國留學的學生中,2/3以上是班里的 “尖子生”,約68%的學生出國前成績是班里的前25%,近90%的學生出國前成績是班里的前50%。
當然,這些數(shù)據(jù)肯定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我身邊低齡出國的確實有成績還不錯的,但是成績相對差點的還是會更多一些。
我個人認為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還是在于不斷提高國內(nèi)教育的水平以及提供更多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
當下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越來越多了,但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建設卻始終無法滿足這個需求,而激烈的教育競爭又使得無數(shù)父母為之疲憊不已難以負重,且教育需求的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
比如我有個朋友本身其實就是持有上述幾點質疑態(tài)度的家長。
但是他家的孩子很明顯是很難在當下的國內(nèi)教育突出重圍,但是他又不想孩子早早就送出去,原因是他覺得孩子太早就出去了未來就不會認同這個國家的文化甚至連這個國家都可能不認同。
矛盾之下他還是決定讓孩子堅持完成初中教育,然后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學習,等到成年后再出去……
那么對于低齡留學的問題,您是怎么看的呢?作為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會給孩子選擇出國留學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