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新款手機問世,市場通常會用其出貨量來評判商業(yè)價值,這個數(shù)據(jù)也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動輒數(shù)千萬甚至上億的銷售量,恨不得全國所有用戶都換上新手機。但是,折疊屏智能手機對這種評價體系的態(tài)度是“從不參與”。
10月13日,三星電子與中國電信在杭州舉辦三星W22 5G產(chǎn)品發(fā)布會,最新款折疊屏手機定價16999元,其令人窒息的頂端配置、驚艷四座的書本式無折痕屏幕設計,使其迅速成為行業(yè)內(nèi)眾多發(fā)燒友的關注焦點。同時也有分析指出,三星Galaxy折疊屏很好,但是市場并沒有需求。
對于這種兩極反轉的評價,一直以來叫好不叫座的折疊屏高端手機或許早就習慣了:即使高售價、低效率、高曝光、低滲透的特性深入人心,但眾多品牌卻依然趨之如騖、不斷推出新款。
其中的商業(yè)邏輯是什么?筆者今天就同各位一同來觀察和分析。
2021年,折疊屏手機領域里,各個廠商都在怒刷存在感。
8月,三星電子一口氣發(fā)布最新的兩款折疊屏產(chǎn)品——書本式向內(nèi)折疊的Galaxy Z Fold 3和翻蓋式向內(nèi)折疊的Galaxy Z Filp 3,搶在蘋果之前妥妥的秀了一把國際市場熱度。
而華為早在今年2月份就推出了所謂“比茅臺還保值”的折疊屏手機Mate X2。小米也隨后發(fā)布了首款折疊屏手機MIX Fold。毫無疑問,折疊屏款均為本品牌智能手機產(chǎn)品皇冠上的那顆明珠,一個“貴”字似乎是最能概括它的特性。
首先是配置上的“貴”。折疊屏手機的屏幕配置是最大的亮點,屏幕大小飆升至7寸-8寸,而特有的折疊黑科技則是看家本領。
華為Mate X2上就用到了雙楔形一體設計+雙旋水滴鉸鏈技術,能實現(xiàn)無縫折疊,同時減少折痕。三星的鉸鏈設計使屏幕開合能做到懸停在各種角度,滿足更多使用場景,而非只有開和合兩種形態(tài)。
而關于CPU、內(nèi)存、電池和攝像頭等常規(guī)配置,折疊屏手機則更是毫無顧忌地進行聚合堆砌,驍龍888芯片、超廣角和焦距攝像頭、512G豪華內(nèi)存已經(jīng)成為標配。
其次,是價格方面的“貴”。連一直走親民路線的小米在折疊屏手機的定價也并一反常態(tài),起步價打到了9999元,這對于大部分小米手機的消費群體來說已是天價。
而三星Galaxy Z Fold 3的價格是14999元(Flip 3的價格7599起步)。華為Mate X2高達18000元,甚至被市場炒家囤貨居奇,認為比茅臺酒還保值,坊間傳言價格一度飆升至10萬。
第三是銷量上的“高冷”。盡管概念和外觀被商家反復熱炒,消費者還是保持極大的興趣,但在銷售量上實在有些冷清。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剛剛突破百萬,2021年在三星等一眾大牌的加持下,市場也只能估計全球出貨量將有望達到約900萬部。
顯然,這與動輒上億的智能手機市場規(guī)模相比,“叫好不叫座”可能是對折疊屏手機的中肯評價。
雖然銷售量并不喜人,短期看也沒有盈利可能,但除了三星、華為、小米等,OPPO、vivo等老牌手機制造商和以柔宇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公司,仍然在不斷加入戰(zhàn)局。顯然,銷售、利潤指標在這里失靈,另一套市場邏輯在背后支撐。
折疊屏手機的價值來源于其溢價,而非功能。屏幕折疊的意義在于何處,各大品牌似乎并沒有給出令消費者不得不買單的理想答案。
在更小的體積空間中收納更大的可視屏幕,除了對于瘋狂的移動影視追逐者;三星、華為所一再標榜的折疊屏多場景使用、商務應用等似乎也并沒有確切的答案,在真正的商務場合,用自己手機為客戶展示方案似乎還不成熟,也并不是良好的商業(yè)禮儀。
因此,目前的折疊屏手機的價值,更加在于其特立獨行的設計,給予了使用者一種獨特的身份氣質(zhì),讓其存在超出市場的溢價功能。
這在商業(yè)實質(zhì)上與“8848”手機等并無區(qū)別,打造高端、彰顯尊貴,這種“奢侈品”路線才是其真正的價值。而占領高端,在賽道中找存在感,或是各大手機品牌自己的戰(zhàn)略思考,也就是“可以不叫座,但是不能缺席”。
但是,這種智能手機廠商都在走的“奢侈品”路線走得通嗎?
曾經(jīng),手機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品”。80年代的“大哥大”是商業(yè)地位的象征。90年代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如果擁有一部移動電話,付月租拿一個專屬的手機則為將為你增加不少商機;2010年前后,如果能夠通過渠道弄到一部全新的iPhone 4那你絕對是朋友圈里最“潮”的人。
但是電子產(chǎn)品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平權時代的產(chǎn)物,總有一個向全民擴展的趨勢,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接近40億,矜持和高貴從來不是這里的價值體現(xiàn)。高溢價、高定價、低銷量、精英化,“貴族”的奢侈品邏輯是否能在這個領域行得通,這還有待于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如果說奢侈的折疊屏手機是智能手機巨頭為了試水超高端機型或者說保證“賽道不缺位”的話,那么智能手機真正的廝殺仍然聚焦在中低端市場之中。推出折疊屏手機是秀技術品味,夯實中低端市場基礎才是“要生意”和“保生存”。商業(yè)邏輯的成敗,最為直接的標志就是消費者的購買數(shù)據(jù)。
在這張最新統(tǒng)計的2021第三季度和2020年度同季節(jié)智能手機行業(yè)全球出貨量排行當中,我們暫且不論Samsung和Apple,國產(chǎn)“出貨三雄”分別是小米、Vivo和OPPO,合計占全球手機市場的34%。而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定位為中低端和大眾消費的手機品牌。之前大火的華為在出售中低端定位的榮耀品牌之后,僅靠Mate等高端品牌產(chǎn)品已經(jīng)跌出銷量前五強。
細看品牌內(nèi)部,超過1.5億全球銷量的小米品牌,出貨量也并不是旗艦機“小米”系列,而是更加親民、更加具有性價比的的2000元+、1000元+價位的紅米系列。
根據(jù)2020年紅米第三季度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紅米Note8系列推出僅僅三個月其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臺,平均每天銷售11萬部。2021年,定價2499的Redmi k40更是成為今年秋季手機市場當置物柜的王者。
無獨有偶,vivo和OPPO也在細分機型中,更加突出千元、兩千元手機的性價比,3000元不到的vivo X60 S10以及OPPO K90 pro憑借出色的芯片性能、鏡頭水平以及5G網(wǎng)絡功能,備受市場追捧。
低定價、高性價比必然壓縮利潤空間,而在全球40億手機用戶的天量市場中,消費者手中錢包更加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投票權,足以彌補利潤空間小帶來的經(jīng)營壓力。
依然以“薄利多銷”為經(jīng)營定位的小米為例。2021年3月24日,小米集團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yè)績報告,凈利潤人民幣達130億元,同比增長12.8%。財報指出,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業(yè)務逆勢增長,手機出貨量達1.46億臺,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xù)穩(wěn)居全球第三,市場占有率為12.1%,同比增速位列全球前五大廠商第一。
真實的數(shù)據(jù),顯示出中低端市場的決定性價值。更加耐人尋味的是,iPhone 13上市后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蘋果開始反超小米1%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二。雖然iPhone 13仍讓定價不菲,但相比前款而言,iPhone也已經(jīng)開始依靠降價高配的策略,這無疑又驗證了智能手機產(chǎn)品終將走下神壇的趨勢判斷。
各大品牌推出折疊屏手機或許根本不是以奢侈品方式銷售的目的,它是一種手段,或者是一種思路和引導。在此背后,支撐智能手機市場和手機廠商經(jīng)營動力的,仍然是更加親民、更具性價比的實用型手機。
從高端向大眾擴散,技術的牽引展望,成本的壓縮迭代,這才是市場給予我們的最好啟示。
圖片來源于公開網(wǎng)絡,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