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1983期 職稱專題 】
【核心提示】論最早的“壓祟”還是后來的祝福,“壓歲錢”的實質都不在“錢”而是“意”。所以到年了,孩子長一歲,長輩要祝福,給點壓歲錢未尚不可,但卻不能多——無論你多么富有,給他人孩子的壓歲錢都不能多——100元足矣!
過年了,姥爺去城里看4歲的外孫。
爺孫兩人一見面,格外的親熱與高興。
姥爺從口袋里掏一個紅包(內裝1000元),遞給外孫。誰知外孫問:“這是什么?”
姥爺說:“這是給你的壓歲錢??!”
外孫說:“我不要這樣的壓歲錢,你給我發(fā)到我手機里吧!”
姥爺:“…… ……”
嗻,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數(shù)字化原居民”,手里的現(xiàn)錢不叫錢,手機錢包里的那個數(shù)字才叫錢。
一則段子說罷,再來說說壓歲錢問題。
過年給孩子發(fā)壓歲錢,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習俗。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大人給孩子的紅包也是越來越脹,不再是幾元、幾十元、幾百元,而是動輒過千,有的孩子一年壓歲錢能收上萬元,甚至幾萬元。
孩子認為,這些錢都是大人給他(她)的,這些錢理該由自己來支配。
家長認為,究其實質,壓歲錢是一種禮尚往來,具有一定的的“對等性”——孩子的收入等于家長的支出,因而,這個錢應予以“沒收”“充公”。
于是乎,每年春節(jié),不少家庭都會上演“壓歲錢爭奪戰(zhàn)”,孩子和家長各不相讓,有的甚至對簿公堂。這實在失去了壓歲錢的本來意義。
傳說,“壓歲錢”原來叫“壓崇錢”。
在古代,“祟”泛指鬼怪和邪氣,錢是由金屬制成的,藏在身上或放在枕邊可以壓祟避邪,故曰“壓祟錢”。這個“壓崇錢”什么時候給呢?一般就是在歲第更新時“春節(jié)”“大年”時大人送給孩子,“歲”“祟”同音,圖個口吉,人們稱之為“壓歲錢”。
后來,人們又在壓祟避邪的基礎上增加了祝福含義:長輩用紅紙包上一百文銅錢送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成年晚輩,則用紅紙包裹一枚銀元,寓為“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送給孩子,意為“連連高升”……
可見,無論最早的“壓祟”還是后來的祝福,“壓歲錢”的實質都不在“錢”而是“意”。所以到年了,孩子長一歲,長輩要祝福,給點壓歲錢未尚不可,但卻不能多——無論你多么富有,給他人孩子的壓歲錢都不能多——100元足矣!
這樣,一來可以緩解親戚鄰里之間的關系,避免浮夸、攀比;二來,孩子的壓歲錢數(shù)量有限,家長不再“惦記”,可在家長的指導下,讓孩子自行購物或理財;三來,孩子懂得了大人的觀愛,滋生感恩之心,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