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周易》與《論語》思想的聯系

                             《周易》與《論語》思想的聯系

摘要:在中國古代,只有一本書是由符號系統(tǒng)與文字系統(tǒng)共同構成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最被尊奉的儒家的經典著作是《論語》。本文通過對這兩本書的比較和分析對其中的思想聯系進行嘗試性的闡述,從孔子和《周易》的關系及《論語》中所體現的易學思想入手,通過闡述《論語》中的天道觀,中庸思想,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再從《周易》系辭中反應的儒家的天道觀,人道觀,歷史觀,方法論來解釋兩者的異同。并由此闡明《周易》和儒學之間思想的相關性。

關鍵詞:  周易    論語   儒家   孔子   聯系

(一) 孔子和《周易》

說到孔子和《周易》之間的關系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相傳孔子為《周易》做的《易傳》,但通過后世考證,(主要是清代姚際恒《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易傳》十篇并非出自孔子之手。雖然孔子沒有親自寫下“十翼”,但是“十翼”確實體現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當代有很多人借否定孔子做《易傳》的傳統(tǒng)說法來否定《易傳》對孔子的影響,這種做法就想一位哲人說的那樣,潑嬰兒洗澡水的時候將嬰兒也一并潑去了,豈不是可笑而可惜嗎?下面我就歷代相傳的史料介紹孔子和《周易》的有關事件,從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學《易》之道”。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孔子幼年喪父,自幼好學,而孔子和易的關系見《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了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到孔子對周易的喜愛,當之無愧為學易的典范。

但是我們可以推測出孔子對周易的態(tài)度經歷過重大的變化。《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要》篇說他“老而好《易》”,都說明孔子是到了晚年才開始重視《周易》的??鬃拥膶W生對此不能理解,子貢曾經問孔子:“夫子他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n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從子貢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孔子早年因為《周易》是占卜用書而對它有所排斥,他教育弟子要重視德行和知謀方面的培養(yǎng),不要總是向神占卜,那當然也不提倡弟子們讀《周易》了。到了晚年,孔子一改從前的做法,特別的喜歡周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边_到了坐臥不離的程度,這是才是對孔子晚年對于周易看法的真實描寫。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孔子會對周易有這么大的變化,由不喜歡到最后的愛不釋手?

按照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的記載,孔子的弟子曾經問過孔子是不是也相信占卜,孔子回答說:“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边@說明孔子最初接觸《周易》,也是將《周易》作為占卜的書,是從研究占卜的角度來研讀《周易》的。

孔子一生“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從不談論神秘兮兮的事情,很明顯孔子是不相信占卜類的事情的,而《論語》中也記載了孔子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證明了孔子開始研究《周易》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以后了,所以才有了著段感慨。我們知道孔子從五十五歲就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周游列國的旅程,知道六十八歲才返回故鄉(xiāng)魯國。由此看來,孔子對《周易》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在他周游列國的途中。并且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篇描述孔子晚年喜愛《周易》,“行則在囊”,當時的書都是由竹簡寫成的,如果不是出遠門的話,古人是不會將竹簡裝到袋子里帶走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喜歡《周易》的時代,他還需要經常遠行,孔子六十八歲回到魯國后就沒有進行過遠行了,有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孔子研讀《周易》是在周游列國時期。

我們回到了剛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孔子會對《周易》的態(tài)度有這么大的變化呢?由閉口不談到愛不釋手。我們知道春秋時代群雄爭霸,《周易》的占卜是非常重要的決策手段,由《左傳》中用《周易》占卜的記錄有十二條可以看到,《周易》是當時諸侯國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周易》是不可能躋身于諸侯國的決策層的。而孔子周游列國希望能夠找到任用自己的賢明君主,借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投其所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周易》在當時的年代基本上是用來占卜的,而孔子對《周易》的看法呢?孔子對弟子們解釋自己為什么晚年特別喜歡《周易》時說“予非安其用也。”所謂的用就是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應用——占卜,孔子在這里明確表示,他不占成這種方式使用《周易》。

其次,孔子在研究《周易》卦爻辭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鬃诱f過“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剛,愚人為而不妄,漸人為而去詐。”由此可見孔子在強調《周易》之中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應該將《周易》作為一部講人生哲理的著作,通過對《周易》中蘊含的哲學的探討來研究《周易》,也是開創(chuàng)了研究《周易》的新方法。

但是我們感到很奇怪,一部講究占卜的書,怎么會蘊含那么多哲學道理呢?是本身《周易》就博大精深?還是占卜之術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還是孔子是在通過《周易》解讀自己的哲學思想呢?接下來我們通過描述《論語》中體現的《周易》思想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論語》體現的《周易》思想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論語》,《論語》是孔門弟子編篡的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論的儒家經典?!稘h書·藝文志》介紹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問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篡,故謂之《論語》。”既然《論語》是這么來的,那么其中是否會有《周易》的思想呢?我們可以推測,上面說了孔子晚年好《易》,甚至還說希望“五十以學《易》”但這并不能說明孔子在五十歲之前就不懂《易》,試想一下在那個年代研究《周易》是一種潮流,是一種時尚,就像今天我們研究哲學的最起碼會懂“馬哲”一樣,由此我們可以推測,以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必然會有一定的《周易》思想。

《論語》中表現的天道觀。天道是構成《易》的基礎,《系辭》中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庇终f:“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由此可見天道是《易》的思想基礎。

《論語》中孔子似乎沒有系統(tǒng)的談論過天道,那么是否就可以確定孔子完全未討論過天道呢?其實不然,概括《論語》所書,夫子談論的天道可以分為三種,一,泛論,二,論天,三,論天命。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都是零碎的,非系統(tǒng)的談論,只是由于某件具體的事引出的。

雖然沒有專門的論述,而且談及的也不是很系統(tǒng),但是孔子對天道中一些和《易》理有關的觀點還是很明確的。就拿我們最熟悉的來講,孔子也認為時空是無限的?!墩撜Z·子罕》記載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是孔子面對滔滔不盡的江水流逝發(fā)出的感慨,后來的宋理學家也對這個展開過探究,朱熹就做注說過,“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xù)無一息之停。”(引用于《四書章句集注·論語卷五》)??鬃拥母锌灰欢ㄓ泻髞砣俗⒔獾哪敲炊?,但是我們試想一下,面對流水不息進而想到萬物不息生長,空間和實踐的無限性,以及時間的一維性,這也是有可能的,不僅如此,孔子展現了物體是多樣性和客觀性,在《論語·子罕》中“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同樣是一個東西在事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客觀的條件也沒有變化,有的就長苗不長花,有的長花不結果,有的結果卻不壯實。客觀條件是相同的最后的結果確實差異如此之大,那我們就不自然的注重主觀因素了??鬃拥倪@段話雖然是要說理,并且是儒家的思想,但是充分體現了《易》的思想。我們知道《易》中時特別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天地人中時很重視人的,而從孔子的論述中我們也能體會的夫子在尊重客觀條件的前提下,主張人要發(fā)揮自我的能動性。

關于天道運行的道理,夫子也曾經談到過,例如:《論語·陽貨》中的對話,“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是一條記錄孔子描述天地運行的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認為天地的運行是無聲無息的,他不需要向外物說些什么,人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都能看到萬物生長的變化,雖然什么都沒有說但是沒有人能改變他的運行。我們回頭看看《易》中乾卦的《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上天的開創(chuàng)之功,萬物靠它滋養(yǎng),大自然由它統(tǒng)帥,太陽東升西落,落又復升,其變化發(fā)展反映自然變化的發(fā)展,萬事萬物的發(fā)展都應符合大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天雖然不說話,不言語。但是萬物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乾卦《象》中所講的,“天行健”天行健就是天地周而復始的運行這就和孔子所講的“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是一樣的。天道是不變的,不因為外物改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客觀性。而孔子和《易》相通的是都認為外部世界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要按照規(guī)律做事情,但是夫子更加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兑住犯w現的是依照客觀規(guī)律做事情。

說到天道不可違,就要說到《論語·季氏》中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碧斓啦豢蛇`背所以要遵守,如何遵守呢?在儒家這里就是尊重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就想我們夏天吃冰,冬天烤火一樣,這樣人才能活的健康,活的快樂,要是你在夏天烤火,冬天臥冰那必然是要得病的,不尊重客觀規(guī)律,就像孔子所講“小人”不畏天命,所以就容易得兇得禍,而這一點和《周易》中的預測吉兇禍福也是有一定的聯系的,“畏天命”按照客觀規(guī)律做事情就會得福,違背客觀規(guī)律做事就會得禍。從這一點上來看,儒家的思想和《周易》是有很大的聯系的。

但是儒家強調人要認識客觀規(guī)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孔子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笨鬃游迨烀?,六十能夠耳順的地步已經是很難的,至于孔子講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也是相當困難的。從這方面來講孔子對于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也是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結合孔子晚年對《易》的癡迷,我們不難看出,《易》也是包涵眾多客觀規(guī)律的。

我們現在講儒家思想,不得不談到的是儒家的中庸思想,“過猶不及”這個持中的思想也是《易》中很重要的思想體系,中的概念也是從《易》理的中位引出的,但是這個機會在任何領域都是真理,孔子的“過猶不及”更是相當精確的概括了這一點?!墩撜Z》之中也不單單只是再《論語·先進篇》中的“過猶不及”還有《子路篇》中的“欲速,則不達”也同樣是表現了儒家思想中和《易》思想的相同之處,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確定儒家思想是否是由《易》傳播而來,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至于具體的繼承還是偶然相同我們在下一節(jié)會繼續(xù)論述。(本階段旨在論述《論語》中思想和《易》思想中的共同之處,由于篇幅問題,第三段還沒寫已經四千多字了,對本段內容有所刪減,大體框架可參考摘要中的行文大綱。)

(三)《易》中所反映的儒家觀念

《易》中最直接體現儒家思想的地方應該是《系辭》了,至于天道觀,我們在第二段時已經對比講過了,本段我們著重論述《系辭》中體現儒家的人道觀和方法論。

儒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是天人合一的觀念,天道就是人道,《系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這個“與天地準”的易道就是人道,不過要明確的一點是這里講的人道不是簡單的人道,而是天地之間的圣人之道,一般人做不到罷了,只有圣人才能“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边@里強調圣人之道,一般人做不到,“百姓日用而不知。”那就有問題了,圣人之道和百姓之間有什么聯系嗎?如果沒有,圣人這么難做,你給我們講這么多有什么作用呢?要是沒有相通的我們也不會研究他們,圣人之道和百姓之間相通的是“善”的品行,這是與生俱來,從宇宙中帶來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p>

性善說是儒家對人道的基本概括,當然這里不包括荀子了,按照儒家的說法人生性本善,只是由于后天成長的壞境不一樣,經歷的事情不一樣,所以就有了圣人和百姓的區(qū)分,圣人就是能夠堅持堅守自己的善,不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讓自己的本性有所改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圣人,但是通常的大多數人都會因為外物的變化改變自己,所以最后圣人繼承了最完備的道,成之為圣人。而圣人因為繼承天道,圣人身上體現的都是天道,所以講圣人是在替天行道。進一步也論述了儒家和《易》思想中相通的人要效法天的人道觀,當然和也是從天命觀而來的。

人道觀里邊還有一個尤其重要的是天地尊卑的問題,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天在上,地在下,這也是傳統(tǒng)的較為常規(guī)的理解?!断缔o》中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边@段是《易》中對天地的尊卑問題說的比較明顯的地方,儒家呢?也有較為類似的說法,不能說是類似,因為基本上是一樣的。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儒家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也是由于這個觀念,使儒家在后來整個封建社會教權和皇權的斗爭中都處于被利用的境地。通過尊卑關系我們可以看出來《易》中所提倡的乾坤一樣,乾是天,坤是地,陽是萬物之始,陰則促進萬物發(fā)展,陰陽相濟,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事物發(fā)展。但是地道要秉承天道,所以沒有完全的自主性,需要聽命與乾陽。這也就不難解釋儒家之中臣子要聽命于君主,君主對臣下有領導作用,這就是《易》中所講的“陽主陰從”。由這一點上也要講一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钡哪凶鹋暗挠^念,我們知道由于封建社會是由父系氏族發(fā)展的,家長制森嚴,所以男尊女卑的觀念是相當的重要,這也是儒家和《易》求同的地方,褒陽貶陰,對于萬物都有這樣的眼光去看。《論語·陽貨》中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碑斎涣诉@一句也是有異議的有人把這個“女”解釋成通“汝”,也有人解釋成“女子”我們在這里當然是取后者的意思了,孔子之為圣人對于女子都有一定的偏見,我們不需要質疑孔子的品德,因為這是他們時代局限性的體現。

既然有尊卑問題,那就有依附問題,也就是講了天道是最真的真理,而地要服從,這是《易》和儒家思想中近乎相同的地方,我們要說孔子是繼承發(fā)展了《易》中的思想有何不可?更何況在那個年代《易》是當時很流行的學問,各個諸侯國都在用,社會風氣如此,孔子耳濡目染也會對其思想體系有一定的影響。

那么下面我們接著《易》中所體現的儒家的方法論?!断缔o》中有一個觀點非常是明確,那就是變化發(fā)展,就連《易》中解釋的宇宙生成和萬物之始都是體現的變化發(fā)展的過程?!皠屿o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谔斐上?,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标庩柦缓?,體現在一個變,動靜有常也是變,不僅一切自然現象都是變化發(fā)展的,一切的社會現象都是變化發(fā)展的?!兑住分杏汕韶蚤_始,講述天地生,萬物開始發(fā)展,都是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每一卦的六爻的位置也是反映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的變化,所以我們講《易》中的“變”是基本的通行的,儒家思想的方法論也一種隱性的求變,圣人從無位到有位,再到無位,這是一種變化,孔子相當著名的教育體系也是體現在一個變字。孔子講根據不同人的品行加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這也是一種變,因為不是固定的模式所以要因地制宜,求變而功成。

《易》中的對立統(tǒng)一觀點也體現在《論語》之中,儒家講君子小人,《易》中說陰說陽。由《系辭》中宇宙生成的觀點來看就是最基本的對立統(tǒng)一,“一陰一陽謂之道”陰和陽是對立的,在儒家這里君子和小人也是對立的,陰陽對立的同時也有統(tǒng)一,“合二而一”也說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對立雙方組成的。從統(tǒng)一的角度講對立“一分為二”都是這種對立統(tǒng)一觀點的具體闡述。進而由對立統(tǒng)一和上邊我們講的“變”就提出一個新的問題,這就是儒家非常重視的“度”?!断缔o》中說到“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度就是規(guī)定了事物的性質,過度就會很危險,就想每一卦中的六爻,其中二四都是陰位,但是二位的好的程度就要勝過四位,因為四更接近五位,而二是一個發(fā)展的位置并且處于上升和接近中位的位置。這也就警示人們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不要過度,也就是我們在大綱里邊說到的中和問題,也是剛柔并濟的思想體現。

我們經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像我們今天來研讀《易》和《論語》一樣,這些都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我們要研讀國學,對于這些經典著作的解讀要求還是很高的,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提出自己的新的觀點,能夠給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鮮的動力這都是我們當代人研讀經典時需要作出的努力,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有一點是可以非常明確的在現代我們研讀經典要能夠結合現實給與人們以啟示,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能夠起到足夠的借鑒作用。哲學原本就來源于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研讀前人留下的哲學經典來指導我們現在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周易》   王輝編譯    三秦出版社

【2】《論語》                中華書局出版

【3】《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   中華書局出版

【4】《易學與儒學》    任俊華    中國書店

【5】《史記•孔子世家》 司馬遷  中華書局出版

【6】《略說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竹簡》  1991  周世榮

【7】《四書章句集注》  朱熹   中華書局出版

【8】《周易文化大學講稿》 楊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周易與先秦儒家、道家的關系》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04期 作者:何根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老子】【莊子】【論語】看儒家和道家思想差別_
《人道》
孔子的陰陽五行觀——以《曾子天圓》為例
孔、老思想的共性及與易學的關系略談
尹鋒:《周易》之學與儒家“仁愛”思想淺述
《論語》與《道德經》互補(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