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腹各器官在氣海、關元、中極有反應。-
7、腸胃病在足三里有反應。-
8、印堂穴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陽、頭維、鳳池三穴配合應用幾乎對任何頭痛、眩暈有特效,對美尼爾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經(jīng)臟屬病變廿現(xiàn)經(jīng)絡反應的壓痛點。-
11、坐骨神經(jīng)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壓痛點。-
13、心臟疾病用青靈穴配內(nèi)關有特效。心絞痛發(fā)作,重按極泉、中沖、至陽三穴-
12、心臟病突發(fā)危急,叫病人仰臥,一手指頭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內(nèi)關、中郄門穴5-10分鐘即可恢復。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風池、項強取承漿,頭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澤,重按肩井對頭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對應點,用揉法,揉至熱力自腹部深處透到腰部患處,腰痛可緩解,此時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壓飛揚穴(外踝上7寸后1寸)對感冒頭痛發(fā)熱有特效。-
17、特效穴:呃逆壓涌泉,發(fā)熱取大椎,崩漏取隱白,腹個瀉便秘取天樞。-
18、回陽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腳掌底(腳趾除開)長度足中線和寬度足中線之交*點即是,此穴回陽復蘇快過人中,一般一分鐘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撫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溫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針陰上穴(陽陵泉上1.5寸)平補平瀉、針尖向上斜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一日一次,留針5分鐘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動作,效果良好。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療癱疾、肌肉痿縮、小兒麻痹療效好過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點按壓、大腸俞、腎俞,20-30秒,一天3次,幾天即可--過量的飲食可引起腰痛!?。?
25、陽萎、早泄:取命門、不容、中脘、天樞、關元、進行按壓每穴3-5分鐘。早泄按壓:內(nèi)關及會陰,每穴10分鐘。-
26、糖尿病重點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結推散,背部為脾、胰、肝、腎、三焦俞。-
27、三陽絡透郡門,能使腦部m肉和神經(jīng)瞬間失去知覺,放松肌肉。-
28、下關穴牙痛的克星,對上牙痛有特效。-
29、內(nèi)臟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現(xiàn):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膽疾病右背側重度不適,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橫行疼痛。 子宮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中風失語特效術:病人張口,醫(yī)生用左手將病人舌頭牽出唇外,右手用28號3寸針在距舌尖約1厘米處沿癱側舌體肌層,順舌靜脈 走行萬向,用向舌根平刺5寸,壬補平瀉,當病人有氣感或用力拽舌或喊啊宇時出針。語門穴位于舌體腹側:此亢澡作安全,治療 中風失語痛苦小見效快。膽或胃十二指腸疼痛時茁噎脾部世有麻脹痛,扒、肩脾骨內(nèi)上荒魁點對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點在大魚際外側代表上齒,內(nèi)廁代秉下齒,牙痛時可茁相應的區(qū)域內(nèi)尋找陽性物,一般呈淺紅色或紫紅色的反應點,男取左 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時,用三棱針利出血,-
3lto、痔瘡點按長強、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術。-
34、風濕點:膝關節(jié)內(nèi)側間隙處 (內(nèi)膝眼內(nèi)廁旁開2寸,上水區(qū)點:骸骨上緣稍外萬凹限處,主治風濕。-
35、涌泉與完骨可治失眠。-
06、龍點 (委中下四橫指處),主治頸椎病及高血壓,早期效果較好!-
37、胃痛主要因為精神狀態(tài)不良及飲食不節(jié)所致一一膏梁之變,足生大療。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須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則效差。-
38、下論任何疑難病如各種萬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手腕部仔紐尋找脈絡并有短枝計刺血則往莊有意理下到的苛效!這找的經(jīng)絡病冶經(jīng)驗之一。-
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天突上1-2用中指輕輕壓揉,使病人產(chǎn)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聲即見排痰、經(jīng)1m3次即可止咳。-
40,冠心病93x左側靈道穴有明顯壓痛,因拇指腹于靈道穴先輕揉 真九1-2分鐘,然后重壓按摩2分鐘,最后輕揉1-2分鐘,一天亡次,巧天 一療程。 點壓申院穴可治前頭痛(眉棱骨痛)98,有效。五分鐘即可止 痛1-3次全愈。-
42;肝病在太沖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應。-
43;胃潰瘍、胃擴擴張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應。-
44'十二指腸潰瘍在申皖和深門穴有壓痛。-
45;結腸炎在章門穴有反應。-
46;腎輸尿管結石在腎俞穴及足部腎穴(在闊尾穴后2寸》有反應點。-
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陰交、漏谷穴、陰陵泉穴有壓痛。-
48;前列腺病在三陰交、漏谷穴有壓痛。-
49;膽道病在膽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應。-
50;闌尾炎則闌尾穴及養(yǎng)老穴有反應。-
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虛穴、足三里.t3寸有反應點。(以上反應點一般在同側,記住:反應點即治療點)!!-
52,痛經(jīng)的反應點在關元穴。-
53;膽道蛔蟲癥的反應點四白穴。-
54;隔下膿腫的反應點在氣舍穴。-
55;結腸癌的反應點在上廉穴。-
56;胃腸痙攣大多在胸7-8椎之間有壓痛點,按2-3分鐘即可連按10天。-
57,心臟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變。-
58;膽結石應抽打胸惟2-3分鐘,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
各個經(jīng)絡的要穴
肺經(jīng):
1.天府:鼻尖觸手臂處。治療過敏性鼻炎。
2. 尺澤: 肘橫紋外側。補腎。治高血壓、哮喘。
3.孔最:腕橫紋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可起到發(fā)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4.列缺:合谷相對食指下的凹陷處。治療小兒遺尿,偏頭痛,外感風寒引起的偏頭痛。頭項尋列缺
5.經(jīng)渠:鐃骨頭叫鐃骨莖突,頂著它往外推。治療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虛寒引起的還是肺熱引起的。
6.太淵:用大指關節(jié)往下咯它,或者來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經(jīng)的原穴,大補穴,補氣。脈之會穴,可治靜脈曲張。
7. 魚際:治療咳鏉,喘促,心中煩熱,小兒疳積。
8.少商:大拇指甲外側,治療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針輕輕點刺擠出一滴血來,就會感到嗓子輕松了。
大腸經(jīng): 功效:1.有效防止皮膚病,刮痧大腸經(jīng)可治痘疹和濕疹。 2.可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余火氣去掉。3.有很強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間到商陽通便。
1.商陽:食指指甲內(nèi)側,調(diào)節(jié)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2.合谷:強壯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3.溫溜:在合谷之上。有補陽氣的作用,體質(zhì)虛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4.曲池:曲手臂時肘橫紋的端點處。降血壓,治皮膚病,通便。是一個排毒的穴位,要經(jīng)常柔一揉。
5.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處。是人體最容易受風寒的穴位,防止進風寒,睡覺時穿上短袖。
6.迎香:鼻翼旁。通鼻竅的功效,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經(jīng)常按摩點揉。
胃經(jīng): 功效:胃為后天之本,
1.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給眼供血。敲打胃經(jīng)可美容。
2. 天樞:肚臍旁開兩寸,治療大腸功能不好,腹瀉便秘雙向調(diào)節(jié)。
3. 梁丘: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點按治急性胃痛。
4.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壯穴,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免疫力,補益人體虛弱。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小貼士:腸胃先揉左腿,肝膽經(jīng)先從右邊揉。
5.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橫指。治療大腸疾患。
6. 下巨墟:再往下三橫指。治療小腸疾患,小腹痛。
7.豐隆:外踝尖上八寸旁開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膽經(jīng)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濕。
脾經(jīng): 功效:脾主運化,幫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統(tǒng)血
1.隱白:大腳趾內(nèi)側,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肺氣不足,鼻出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有止血的療效。
2.太白:大腳趾往上貼著骨頭揉。通過脾來補肺,健脾的功能相當于山藥薏米粥。要經(jīng)常揉。
3.公孫:用大姆指從太白穴往上捋,有個磕頭。促進腸子蠕動,對治療消化不良,肚脹效果非常明顯。沿小腿內(nèi)側揉脾經(jīng)可治療痛風。
4.血海:掌心扶著人的膝蓋大拇指的位置,找一個敏感的痛點點按,可治療出血癥,血瘀癥,貧血。緩解脾胃不調(diào)。
心經(jīng): 功效:解決情志方面的問題,心理,思慮,神智,睡眠,感情糾葛。是調(diào)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經(jīng)絡。
1.極泉:腋窩中點。調(diào)節(jié)心率,治療兩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撥動。
2.少海:肘橫紋邊沿處(靠里)。調(diào)解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率降低血壓。
3.靈道:腕橫紋上1.5寸,貼著骨頭邊沿揉。防治心臟早搏,慢性心臟病,減緩心率,平靜心神。
4. 陰郗:腕橫紋上0.5寸。防治五心煩熱,小便頻數(shù)。
5. 神門:掌橫紋凹陷處。安定心神,增強睡眠,泄心火。可增強胃動力。防止老年癡呆。治療暈車。增強通便能力。
6. 少府:手握拳小指對著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臟病。輕揉按摩可增強心臟功能。治女性陰道瘙癢,男子的陰囊濕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風說不出話。
7. 少沖:小指內(nèi)側指甲旁。防治急癥,癲狂,昏厥。
小腸經(jīng): 功效:治療肩背,頸錐等關節(jié)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 1.少澤:治療熱癥,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橫紋的末端,貼著末端往下一按有一個凹陷處,緊接著往上一推,推到骨縫。這是一個大穴,八脈交匯處??芍委熀蟊扯矫}上的病,如腰錐尖盤突出,腰痛病,恐懼憂慮。可治落枕,肩痛。
2.養(yǎng)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這個高骨頭然后一轉,摸到一個凹陷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養(yǎng)老穴??芍委熇涎刍杌?,耳聾,耳鳴。高血壓
3.支正:腕橫紋上5寸,小腸經(jīng)與心臟的一個絡穴。治療人體的贅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4.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nèi)上果觡之間,用手一撥動指尖就會發(fā)麻,這就找到這個穴位了。經(jīng)常撥動小海穴可增強它的傳導力也可增加心臟的力量。小海穴也是這條經(jīng)絡的合穴。合穴治這條經(jīng)絡的臟腑,可增強消化能力,可去人體的燥火,強脾。
5.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處。防治婦女的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6.聽宮:耳平前面一厘米,張口凹陷處。治療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都可以點揉聽宮得到改善。
膀胱經(jīng):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脈旁開1.5到3寸都是膀胱經(jīng)。1.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勞。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頭,利用中指奔手按的頭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兩邊同時按。
2.肺俞、厥陰俞、心腧:用點按,哪個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按摩,拔罐,針灸,刮痧均可。
3. 厥陰俞:治療胸悶,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
4. 腎俞:治療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經(jīng)相交的位置。
5.委中:膝蓋彎曲的中間。右手用大拇指點按,左手拽住腳脖子,往上彎,這樣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還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療法排除毒素。
6. 承山:腿肚子邊沿的位置??芍委熝韧?,痔疾。
7.飛揚:承山穴往外旁開三指再往下倆指。治療慢性腰痛。
8. 昆侖:外踝后側有個凹陷,經(jīng)常撥動可以降低血壓,增強大腸的蠕動,治療便秘。對治療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9. 申脈:外踝邊沿。治療胯骨兩邊腰痛效果顯著。
10. 金門:治療急性腰扭傷和急性頭痛的要穴。
11. 至陰:小腳趾外側指甲旁。艾灸可轉胎。
腎經(jīng) 功能: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方面的疾病。腎開竅于耳,腎之府為腰。
1.涌泉:腳底前掌凹陷處,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烧{(diào)節(jié)高血壓。 一.按摩時無彈性,體質(zhì)虛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腎火旺,腎陰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2.太溪:腳內(nèi)踝后側貼著內(nèi)踝。腎經(jīng)的原穴,補腎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體質(zhì)都可以按。對人體非常有補益作用。
3.大鐘:太溪穴下面一點。腎經(jīng)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循經(jīng)走向聯(lián)絡到的其他經(jīng)上的問題都可治療??芍窝屎硗矗б舭Y。
4.復溜:大溪穴之上緊挨著。貼著骨頭方向去按。治療淤血癥,要防止靜脈曲張一定要多按摩復溜穴。可以通月經(jīng),揉復溜可幫助傷口愈合,特別是在脾經(jīng)上的。滋腎陰,治療干咳,哮喘。
5.陰谷:緊挨著委中的一個窩邊沿。腎經(jīng)合穴。治臟腑及腎經(jīng)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療女士的陰道搔癢,不孕癥。男士的陰囊濕疹。6.俞府:胸口中線旁開三指。調(diào)動腎經(jīng)的氣血。上邊氣血不足,即腎不納氣,如饑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氣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緩解。同時按摩太溪、復溜。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
心包經(jīng)始于天池,終于中沖,由胸走手。刺激左側效果最佳。
1.天泉:腋下橫紋兩寸。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2.曲澤:肘橫紋中點。治療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調(diào)節(jié)心血的供應。
3.郗門: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郗門穴在離腕橫紋5寸處。急救穴,治療突發(fā)性的心絞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轉動,才能揉到。
4.內(nèi)關:治療因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癥狀等,可調(diào)節(jié)心率。
5.大凌:在腕橫紋的中間??芍螇毫σ鸬念^痛,預防由于心血管淤阻產(chǎn)生的口臭等。
6. 勞宮:是一個大補穴。揉這個穴可使心情放松。
7. 中沖:中指甲內(nèi)側??捎弥讣灼蛴弥腹?jié)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瘡小貼士:推天河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中點(推時從勞宮起,推300次),對內(nèi)熱性小孩發(fā)燒,不出汗等癥狀有緩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煩躁也可以推。虛寒體質(zhì)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經(jīng)主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主情志,主氣郁。多按摩右側效果會更好。
1.關沖:在無名指外側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節(jié)來咯它。防止暈車,
2. 液門:小指無名指交界處無名指這一側骨縫當中。治療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癥狀
3. 陽池:腕關節(jié)的中點。刺激陽池能激發(fā)人體陽氣,對身體虛寒怕冷有緩解作用。也可艾灸。
4.支溝:腕關節(jié)上3寸。治療肋間神經(jīng)痛,氣郁不舒等癥狀,按摩支溝穴還有通便的作用。
5. 翳風:在耳后根。治療急性耳聾、耳鳴。尤其是急性耳聾、耳鳴有很好的效果。
6. 絲竹空:防治黃褐斑、魚尾紋的產(chǎn)生。膽經(jīng) 膽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7.童子繚:在魚尾紋旁邊。主治眼疾,對青光眼,眼壓過高,眼睛脹痛有治療作用。
8.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頭痛。
9.風池:在發(fā)際邊凹陷處。對眼睛酸澀,頭部眩暈有治療作用。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10.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后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癥。對頭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緩解作用。
11. 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是腎經(jīng)的發(fā)源地。刺激京門穴起到調(diào)節(jié)腎氣的功效。對腎虛、腰痛有緩解作用。
12.帶脈:手貼臉部,肘尖下3寸。治療婦女肥胖,預防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
13. 風市:站立起來中指點的地方。用拳頭的指節(jié)來敲打它。是一個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療一切皮膚急癥的要穴。對風癥(如吃海鮮引起的疹子),拘攣有緩解作用。治療一切斑疹,疔瘡,皮膚搔癢等皮膚病。
14. 陽凌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撥動它。對中風,腦血管后遺癥等筋病有治療作用。能預防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癥。
15.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經(jīng)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16.丘墟:貼著外踝。可治療和預防腿抽筋、經(jīng)常崴腳的癥狀。對治療肢體和腑臟的各種炎癥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發(fā)炎,中耳炎)膽經(jīng)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節(jié)來敲。從上往下敲。肝經(jīng):肝經(jīng)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發(fā)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太沖: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上面1寸。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經(jīng)的原穴。和行間一起按效果最好。
1.行間: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配合太沖穴向行間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郁積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2.蠡溝:內(nèi)踝上5寸。一,治療女性陰道搔癢。二,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不調(diào),月經(jīng)濕疹。
3.章門: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邊沿,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調(diào)節(jié)五臟協(xié)調(diào),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婦科病,減肥。手太陰肺經(jīng)
-從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澤、孔最、列缺、經(jīng)渠、太淵、魚際、少商。主咳喘、心煩、掌中熱、心里煩躁、咳喘中府:胸骨旁開六寸(脾肺之氣匯集的地方)兼治脾肺兩臟之病,治療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咳等。天府:橫隔膜下三寸(墨點)。肺開竅于鼻,治療過敏性鼻炎。 尺澤:肘橫紋外側。是補腎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氣治療高血壓,哮喘??鬃睿赫茩M紋7寸。穴位較深,(郗穴是治急性?。┦莻€匯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瘡的要穴,對感冒起發(fā)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療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對凹點。治療小兒遺尿,落枕、偏頭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疼。“頭項尋列缺”經(jīng)渠:撓骨頭外面骨頭邊緣。治療咳的要穴(虛寒性的或肺熱)太淵: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著的穴位。是肺經(jīng)的原穴,補氣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補穴補氣。脈的會穴可治靜脈曲張。(心血管?。~際:火穴。治療熱性病???、喘有效果。心中煩熱,小孩疳積癥、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療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風寒或虛火上升)刺出血來效果最好。小結: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焊鞣N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五官?。杭甭员馓殷w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經(jīng)脈所過的關節(jié)屈伸障礙、肌肉疼。手陽明大腸經(jīng)
-由手走頭起始于商陽穴、合谷、溫溜、曲池、結束于迎香穴功效一:防治皮膚??;二增強陽氣或把多余的火氣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間到商陽穴這一段大腸經(jīng)商陽:食指指甲蓋外側,用指甲掐它。調(diào)節(jié)便秘。合谷:強壯穴??梢灾固郏缑娌康奶弁?,牙痛等。小貼士:右側牙痛掐左側合谷穴,左側痛掐右側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貼近面頰部位牙痛點,右側痛掐右側耳垂,左側痛恰左側。溫溜:人體的陽氣在這聚集。寒涼可以艾灸,燥熱可以刮痧瀉火。是郗穴治急癥是深層的穴位。曲池:深層肘橫紋端點??山笛獕?,治療皮膚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腸經(jīng)的合穴(合穴治臟腑,治腹部疾患)皮膚病很多都和大腸有關系,曲池是個排毒的穴位。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個窩。最容易受風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小結: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氣管炎、發(fā)燒、頭疼。頭面部疾??;面神經(jīng)炎、面癱、耳鳴、耳聾。其他:神經(jīng)性皮炎、經(jīng)脈所過的關節(jié)活動障礙。足陽明胃經(jīng)
從頭到腳 四白、厲悅穴 腿的外側 美容的經(jīng):面部氣色、皮膚松弛、長豆豆、面白氣血不足調(diào)胃經(jīng)。小貼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側及小腿脛骨外側的整個胃經(jīng)。 四白穴:可以治療眼袋、黑眼圈。是給眼睛供血的穴位。天樞穴:肚臍眼旁邊2寸。治大腸功能不好,慢性結腸炎、便秘腹瀉雙向調(diào)節(jié)。梁丘穴:在膝蓋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經(jīng)的郗穴治急癥。和婦科急性乳腺炎。足三里(犢鼻穴):膝眼下3寸旁開一橫指。強壯穴及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人體免疫力,補虛,也是消氣穴吃的不舒服有脹起要揉足三里。還專治慢性胃痛。小貼士:先揉左腿會對脾胃調(diào)節(jié)更好一點;要是肝膽從右邊好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療大腸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療小腸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臍眼位置,就揉下巨墟豐隆穴:下巨墟旁邊。外踝上8寸旁開一指。(向后)離穴不離經(jīng)。去處高血脂,是一個化痰穴。痰濕重適合??苫行沃岛蜔o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小結:胃腸道疾?。盒焊篂a、胃下垂、胃痛、胃脹。頭面疾患: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jīng)麻癖。其他:白細胞減少癥、中風偏癱后遺癥。足太陽脾經(jīng)
脾主運化、脾主統(tǒng)血。頭暈,手麻、手腳冰涼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內(nèi)側的足陰穴。足陰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煙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太白穴:貼著腳內(nèi)側骨頭揉,縫里向指間揉。通過脾來補肺的穴。(山藥臆米粥)公孫穴:大拇指往下滑有個殼頭。重要穴位,連心臟,促進腸子蠕動,對消化不良、憋悶、吃太多了肚脹效果明顯。其他脾經(jīng)都小腿內(nèi)側。三陰交:脛骨的邊緣,地機、陰陵經(jīng)、脾經(jīng)治痛風。血海:把掌心放膝蓋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點。氣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癥:出血、貧血、血淤癥。小結:消化系統(tǒng)疾?。合涣?、便秘、痢疾。婦科?。和唇?jīng)、閉經(jīng)、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jié)炎。手少陰心經(jīng)
心理、思慮、神志、睡眠、感情糾葛等。極泉穴:在腋窩終點??梢蕴讲槭欠裼行难芗膊?。預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調(diào)心律,治療兩肋疼。方法:用大拇指點按極泉穴然后撥動一下小筋,就會有電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預防心梗、心絞痛。少海穴:肘橫紋邊緣處。是心經(jīng)的合穴。合治內(nèi)腑對心臟的調(diào)節(jié)很好。屬水(水在五行中是屬腎)多夢叫心腎不交,就會造成五心煩熱,踏實不下來??烧{(diào)節(jié)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律,降低血壓。靈道穴:腕橫紋下1.5寸貼著骨頭揉:防治心臟早搏,心跳過速、心煩躁上火、慢性心臟病,減緩心律,平靜心神。對慢性心臟病的人非常重要。陰郗穴:腕橫紋上0.5寸。手腳心發(fā)熱、出汗,中醫(yī)講五心煩熱,睡不踏實、起夜,其實尿也不多(小便頻數(shù))穴位在骨縫當中,點按要往里掐。神門穴:在掌橫紋上凹陷處。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節(jié)擱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門戶。增強睡眠。是原穴屬土,火(心臟)生土(脾)把心臟煩熱過多的氣血補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時也把心火瀉掉了。還可防止老年癡呆。一安定心神增強睡眠,瀉心火。二增強胃動力。三防老年癡呆。四治療暈車。五增強通便能力。少府:在感情線上攥拳小指尖對的地方少府是心經(jīng)的火穴。因此濕熱癥、火癥可通過少府調(diào)節(jié)??芍苯诱{(diào)節(jié)心臟的穴。主治先天心臟疾病。少沖:小指內(nèi)側指甲旁。#穴(急癥熱癥)發(fā)燒、癲狂、昏厥癥。它有開竅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熱。小結:心血管?。汗谛牟?、心絞痛、心動國緩。神經(jīng)及精神疾?。菏呓⊥⑸窠?jīng)衰弱。其他:經(jīng)脈所過的肌肉痛。
手太陽小腸經(jīng):屬火。由手走頭,起始于少澤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貞、天宗、肩中俞、天窗、聽宮。治療肩背、頸椎、臉部、耳朵少澤穴:井穴(源頭)治療熱癥,通常刺血方法比較好。咽喉痛、發(fā)燒、牙腫點刺,滴一滴血就可緩解。不適合按摩。后溪穴:掌紋末端凹陷處,往上推,推到骨縫。穴位深。是八脈交會的大穴。一治療后背督脈上的病。二可治療落枕、肩膀疼。養(yǎng)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頂著最高點,往外轉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療眼睛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支正穴:腕橫紋上5寸,在側面。是小腸經(jīng)通到心臟的穴位。有個特殊的功效治人體的贅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濕凝結、氣淤癥引起)小腸功能增強了就不會有瘤子小海穴:尺骨鷹嘴與肱骨內(nèi)上之間手一撥動手指就會麻。一。常撥動小海會增強心臟力量。增強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屬土。(合治臟腑)小腸經(jīng)屬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經(jīng)上了,可以增強脾的力量。二??扇ト梭w的燥火。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處,天宗是個大穴。防治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聽宮穴:耳平前1厘米,張口時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小結:五官?。褐卸?、眼痛、頭痛、扁桃體。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傷
針灸絕密配方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風解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外感六淫邪氣在表諸證、瘧疾及一些熱病。
方義:大椎屬督脈,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統(tǒng)全身陽氣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陽明原合之穴,主氣化而能傳導,助大椎而調(diào)和營衛(wèi),故清里達表。如果身熱自汗,則瀉大椎以解肌。無汗惡寒,則可補大椎以發(fā)表。對瘧疾寒熱,能調(diào)和營衛(wèi)。于虛勞骨蒸、盜汗,有養(yǎng)陰清熱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關
功能:清熱散風,宣通上焦
主治:頭痛、腮腫、耳鳴、耳聾、吐血、鼻衄、手腕及指節(jié)疼痛,胸痛等。
方義: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關為手少陽之絡穴,八脈交會之一,又通陽維脈,故能清熱散邪。三穴配合,為治頭面、五官諸證屬實者,確有效驗。
3.合谷、復溜
功能:發(fā)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虛表實之汗證(自汗、無汗)
方義:復溜屬腎經(jīng)經(jīng)穴,補之可溫腎壯陽,衛(wèi)外固表,瀉合谷可清氣分之熱,熱清表固而汗止;補合谷輕揚走表而托邪,瀉復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會、水溝、風府
功能:醒神開竅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義:百會為手、足三陽與督脈、厥陰肝脈之會,具有通陽安神,緩解厥陰筋急,清醒頭腦之功。水溝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jīng)之交會穴,督為諸陽之海,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瀉此穴具有通泄督脈,清理陽明,調(diào)整氣機,開竅救急之功。風府為足太陽經(jīng)、陽維脈和督脈之會穴,刺此穴,以搜腦府之風邪。三穴相伍,能是關竅立開,隨之蘇醒,言語自如,轉危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氣血,搜風除濕
主治:凡一切經(jīng)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如中風,偏枯,諸痹等上肢疾患。
方義:二穴俱屬手陽明,肩髃臥針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經(jīng)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皆可治之。
6.環(huán)跳、陽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節(jié),調(diào)和氣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痹不仁、痿廢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義:兩穴均屬足少陽經(jīng),能舒通宣散。陽陵泉又是筋會,具有舒筋利節(jié)之功,環(huán)跳搜經(jīng)絡之風,二穴相應,相得益彰。
7.曲池、陽陵泉
功能:舒筋利節(jié),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脅疼痛,熱結腸胃之腹脹便濁。
方義:曲池、陽陵泉居肘膝之處,皆屬大關節(jié),肘部曲池行氣血通經(jīng)絡,清肺走表。陽陵泉又能舒筋利節(jié),泄肝膽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濁瀉火,肝肺氣郁胸脅作痛,或熱結腸中及胃,腹脹便濁,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陰交
功能:清熱涼血,祛瘀生新
主治:婦女經(jīng)閉,崩漏帶下,積聚毒瘡,諸般腫痛,瘈疭熱厥。
方義:曲池性游走通導,善清熱搜風,三陰交為三陰經(jīng)之會,屬肝脾腎之樞紐,為治療血分要穴。兩穴配伍,則血分之瘀滯、熱毒自清。
9.足三里、三陰交
功能: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虛
主治:脾胃虛寒、納谷不香、飲食不化、食少納呆、形瘦身弱、或嘔或瀉,腿腳麻木、疼痛。
方義:三里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乃虛損治療不可缺少。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補三陰交而瀉足三里,為補陰之中兼行清濁。又陽虛氣乏,風濕客邪成痹,腿脛麻木疼痛時作,一以振陽,一以和陰,則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陽陵泉、足三里
功能:調(diào)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癥,如吞酸口苦,泄瀉嘔吐,下肢痿痹。
方義:陽陵泉為膽經(jīng)合穴,瀉之以肅清凈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膽府清疏,膽汁入胃,化食消滯;三里為胃府合穴,瀉三里,以導胃中之濁氣,使其濁陰得降,清陽自生,兩穴配伍,對肝胃不和之癥,用之有效。陽陵泉為全身之筋會,大有舒筋利節(jié),搜風祛濕之力;足三里有通陽活血滲濕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諸痹、膝關節(jié)痛、筋攣歷節(jié)、痿躄腳氣。
11.合谷、太沖
功能:宣導氣血,鎮(zhèn)肝熄風
主治:癲癇狂邪各癥,手足抽搐,小兒驚風,中風昏迷、口禁不開等。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為陽主氣;太沖屬足厥陰原穴,為陰主血,兩穴皆為氣血通行之關,故為治氣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豐隆、陽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
方義:豐隆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絡穴,別走太陰,其性通降,陽陵泉為膽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氣之功,而無承氣之峻猛,治大便秘結,甚為穩(wěn)妥。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奔豚、疝瘕、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jīng)諸疾。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jīng)脈氣所發(fā),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于下焦積寒與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濕健脾,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癥。
方義:中脘為君,統(tǒng)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diào)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15.內(nèi)關、三陰交
功能:養(yǎng)陰清熱
主治:治陰虛勞損之癥,如骨蒸盜汗、干咳、失血、夢遺、經(jīng)閉等。
方義:內(nèi)關清心胸,利達三焦,三陰交滋陰養(yǎng)血,交濟心腎,此法確有交濟坎離之功。
16.魚際、太溪
功能:滋腎清肺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咯血。
方義:魚際清肺火,太溪滋腎陰,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虛勞諸癥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調(diào)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濕熱壅滯,穢濁滯于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為胃經(jīng)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并調(diào),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食自進。若濕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停飲,腹脹噫噦,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18.勞宮、足三里
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干噦,煩倦嗜臥。
方義:勞宮屬心包絡,性清善降,能開七情郁結,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19、大椎、內(nèi)關
功能:調(diào)氣行水,驅(qū)飲降逆
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等癥。
方義:飲為水邪,停于胸脘之間,上逆則肺漲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癥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fā)是由三焦下屬膀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diào)太陽之氣,陽氣通行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nèi)關穴乃是手厥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陽、合谷
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nèi)蟠,上結咽喉,咽喉腫脹疼痛。兒科內(nèi)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發(fā)燒。
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泄熱。二穴點刺出血,有和里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對小兒發(fā)熱、咳嗽、乳蛾、痄腮等癥,見效甚捷。)
21、隱白、中脘
功能:健脾補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陽不振,肚腹脹滿,泄瀉,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癥。
方義:隱白是足太陰脾經(jīng)之井穴,此經(jīng)脈根于隱白,上結于太倉(中脘),有補益脾胃,調(diào)理氣血之宮。中脘為任脈經(jīng)穴,胃之募穴,腑之所會。隱白與中脘相伍,既有經(jīng)絡聯(lián)系,又有臟腑表里相合之關系。故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消食化飲,升清降濁之效能。
22、大敦、關元
功能:舒肝溫經(jīng),調(diào)理下焦,驅(qū)寒濕,回厥逆
主治:各種疝氣,婦人陰挺,腹痛下墜,癲癇,遺尿,大便不通。
方義:大敦為足厥陰之井穴,屬木。肝主筋,前陰為宗筋所聚。足厥陰肝經(jīng),環(huán)繞陰器上行抵少腹,挾胃,屬肝而絡于膽。故能舒肝,補肝,暖肝,疏理三焦氣機。關元為任脈和三陰經(jīng)之交會穴,又為小腸之募穴,為元氣之關藏,補能填精益腎,溫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陰之氣機,暖腎溫經(jīng),驅(qū)逐下焦寒濕,升陽益氣。故疝氣等癥得愈。(此法治疝氣,效果顯著。)
23、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jīng)閉等。
方義:至陰乃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井穴。井者,經(jīng)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里,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乃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yǎng)血,宣通下焦,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chǎn)由于血虛"。"難產(chǎn)由于氣逆"。氣逆而得調(diào)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臨床配合補關元、瀉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門
功能:肅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悶熱、呼吸急促、嘔吐納呆。
方義:云門屬手太陰,俞府屬足少陰,二穴雖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經(jīng)脈行路不同,手太陰肺經(jīng)從胸走手,足少陰腎經(jīng)從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斂降于下??却瓪獯僦C,其表在肺,其本在腎,肺腎同病。肺受邪則咳,腎虛不納,則氣不歸根而逆上為喘,故取云門,宣通肺氣,暢胸降逆,取俞府補腎納氣,斂沖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強安沖降逆之力,順陽經(jīng)氣,助云門宣降,俞府斂納。
25、氣海、關元、中極、子宮
功能: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培補真元,補命門,暖子宮,調(diào)經(jīng)帶,育子嗣
主治:子宮虛寒,胞門閉塞,久不成孕,陰縮陽痿,腹痛脹滿,轉胞。
方義:四穴同屬任脈,中極之下為胞宮,其任、沖、督脈,均起于胞宮,而出于會陰。任脈由會陰而行于腹,督脈由會陰而行于背,沖脈由會陰而行于腎經(jīng),故為一元三歧。氣海者,生氣之海,元氣由存。關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極者,為足三陰經(jīng)和任脈之會穴,為胞宮之門戶。子宮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氣海,以益下元;關元,填充精血,中極,調(diào)經(jīng)啟閉;子宮,為直取治其標。協(xié)同上穴,共行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培元暖宮之效。
26、神闕、氣海、天樞、水分
功能:暖臍散寒,回陽益氣
主治:下元虛寒,臍腹冷痛,霍亂吐瀉,中風,中痰,痰厥,小兒慢驚風。
方義:此五穴,又稱肚臍梅花穴。神闕為任脈穴,能通臟回陽救急。天樞為足陽明胃經(jīng),大腸之募,化糟粕,分離清濁。氣海為元氣之海,補腎回陽。水分為任脈之穴,健脾利濕,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瀉,溫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氣除痰而治嘔。
27、尺澤、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穢邪
主治:霍亂心煩瞀亂,上吐下瀉,腹痛,瀉痢等。
方義:尺澤是手少陰肺經(jīng)之合穴,五行屬水,絡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合穴,五行屬土。暑熱之邪,首犯太陽,故刺出血,可治時疫邪毒。兩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脈所在處,故能刺出血。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及山嵐瘴氣等疫癘之邪,首犯太陽,傳之太陰,故刺兩經(jīng)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嘔;少沖、中沖,寧心安神;如加百會,醒腦開竅;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滯,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脹、寒邪凝滯,痞塊,遺尿,目疾,乳癰,心悸,虛煩手指麻木,癲狂,臟躁,中風,陽明熱盛,虛勞贏瘦,形體衰弱等。
方義:臟腑及肢節(jié),皆賴氣血以為營養(yǎng),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納,胃氣盛則納谷自暢,營養(yǎng)則能自周,否則臟氣失養(yǎng),而生氣絕。足三里屬于胃之合穴,經(jīng)氣之樞紐,能壯人身之元陽,又能補氣血之虧損,如寒氣積聚癥瘕,其功能溫而且能化,濕濁彌漫腫脹,能燥能消,可與中藥補中升陽之方并美。
29、三陰交
功能: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利濕導滯、疏經(jīng)調(diào)氣
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腸鳴、溏瀉、黃疸、消渴、眩暈、失眠、陽痿、滑精、疝氣、遺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腫、陰部腫痛、高血壓、癥瘕、痛經(jīng)、閉經(jīng)、崩漏、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癱瘓、腳氣等。孕婦禁針。
方義:三陰交為足三陰之會穴,應用極為廣泛,為治療腸胃、生殖、泌尿系統(tǒng)和婦科疾病的主穴,亦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啟閉開竅
定位:前正中線,甲狀軟骨下緣與環(huán)狀軟骨上緣之間的微凹處。
主治:咽喉腫痛,失音,失語。
方義:穴位在任脈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夠治療咽喉局部的病癥。
31、十三鬼穴
組成: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
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
功能: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
主治:癲狂
方義:"十三鬼穴"是主治癲、狂癥的重要穴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扁鵲所創(chuàng)。迨至唐代孫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礎上,"更加間使、后溪尤妙",共計十五穴。這些腧穴,已成為歷代醫(yī)家主治癲、狂癥的主要處方。其中取人中、風府、上星、后溪諸穴,以瀉督脈之陽邪而醒腦清神;取手厥陰經(jīng)之原穴大陵、經(jīng)穴間使,以瀉心包絡之火邪而寧心益志;取手、足陽明經(jīng)之曲池、頰車,以疏導陽明之經(jīng)氣而通腑瀉熱;取手、足太陰經(jīng)之井穴少商、隱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濁;更取任脈之承漿、會陰,以宣通陰脈之海而滋陰降火。獨取舌下中縫(舌者心之苗),以瀉心經(jīng)而開竅清神。如此諸穴合用,共奏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之效。故癲、狂之癥,取用"十三鬼穴",輒獲良效.
32、大陵
功能:調(diào)氣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義:根據(jù)"下病上取","交經(jīng)繆刺",的原理,治療足跟痛療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調(diào)氣通經(jīng),舒筋活絡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之原穴,中渚屬手少陽之輸穴,兩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夠治療局部的病變。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調(diào)腸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滯疼痛,霍亂轉筋等癥。
方義:承山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穴,其經(jīng)線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腎相表里,故能和調(diào)腸腹,理下焦之氣。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合穴,其經(jīng)線由胸腹而下行,與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滯氣。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調(diào)腸胃。胃腸和,熱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脈得養(yǎng),轉筋即復,瘀化滯消,氣血調(diào)暢,其疼痛自止。
35、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jīng)閉等。
方義:至陰乃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井穴。井者,經(jīng)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里,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亦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yǎng)血,宣通下焦氣機,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chǎn)由于血虛。難產(chǎn)由于氣逆。氣逆而得調(diào)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
36、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風除濕、蠲痹除痛、舒筋利節(jié)
主治:中風,偏枯,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縮,痙攣,痿廢等下肢疾患。
方義:環(huán)跳為足少陽膽經(jīng)和足太陽經(jīng)膀胱之會穴,用以蠲痹祛風除濕;風市,搜風利濕,二穴均為治療下肢痿痹等癥之要穴。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jīng)之合穴,周身筋之會,故為舒筋活絡,通利關節(jié)之要穴,亦是治療肝膽疾患之常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確有起痿蕩痹之功效。對于腰、脅、下肢各癥,大有將帥之魄,無可而不勝也。
永不牙痛奇方
千人驗證一次即效,永不牙痛奇方!!
此方我?guī)焸鱽?,師父說他治過一千多人,均一次見效!我也給十多個人用過均神效,無毒副作用,有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樟腦6克 龍骨3克 透骨草3克 甘草3克
上藥研細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浸沒藥即可),然點燃酒,如酒度數(shù)低點不燃可先加熱白酒后再點燃,待火自行滅燃后,酒稍冷卻即口含藥酒汁30分鐘左右(浸泡痛牙)吐掉,最好晚飯后應用(藥后不可吃東西,否則易損牙床,一次愈)
------藥汁不可吞下,含浸后吐掉!!!
對牙齦炎、牙周炎、風火牙疼、蟲牙、爛牙、智齒牙痛均有效,一次腫痛輕。
[轉抄]少林捷針十八法
針歌如下
少林十八針法奇 ,伴軍赴關康千里。
一針項后醫(yī)頭痛,二針額上衄血止。項后指風府穴,額上為上星穴。
三針鼻下能回生,四針虎口牙痛息。鼻下指人中穴。
五針毗角明雙目,六針十爪復厥死。毗角指睛明穴,+爪指十宣。
七針腕后安心神,八針首椎醫(yī)瘧疾。腕后指神門,首椎指大椎。
九針膝下除腹痛,十針耳前聽千里。膝下指三里,耳前指聽宮聽會耳門
十一臍上針中皖,上腹痛急嘔吐止。
十二膝外小骨前,一針除纏架身飛。指陽陵泉穴。
十三喉下骨緣上,針到啞猝喊聲起。指天突穴。
十四肘內(nèi)橫紋端,補針醫(yī)瘓拉弓飛。即曲池穴。
十五腿肚正中央,暴瀉驟吐一針息。指承山穴。
十六針刺脊兩翼,兩日一施除百疾。脊兩翼即指脊柱兩側二橫指處,左右兩行。
十七臍下刺丹田,陰陽順循雄力第。丹田指關元穴。
十八赤針火映紅,百瘡膿腫一針去。即指火針。
張三豐用針秘訣
財色酒氣難回避,名利榮華拼命鉆。
不覺耗得精神盡,病邪侵體命難痊,
命若難痊莫等閑,我授秘訣任君玩。
玩此訣、莫認真,頭面疾病針至陰。
腿腳有病風府尋。心胸有病少府瀉。
臍腹有病曲泉針。肩背諸疾中渚下。
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叉后溪妙。
股膝腫起瀉太沖。陰核發(fā)來如升大,
百會妙穴效真靈。頂心頭痛眼不開,
涌泉下針定安泰。鶴膝腫痛移步難,
尺澤舒筋骨痛痊,更有一穴曲池妙。
根尋源流可調(diào)停,其患若要便安愈,
加以風府可用針。更有手臂拘攣急,
尺澤深刺去不仁。腰背若患攣急風,
曲池一寸五分攻,五痔原因熱血作,
承山下針病即瘥。哮喘發(fā)來不得寢,
豐隆刺入三寸深。中滿如何去得根,
陰包如針效如神。不論老幼依法用,
須臾患者便抬身。打撲損傷破傷風,
先于痛處下針攻,腰背承山立作效,
甄權留下意無窮。腰腿疼痛十年春,
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
服藥尋方枉費金,腳膝經(jīng)年痛不休,
內(nèi)外踝邊用意求,穴號昆侖并呂細,
應時滅散即時瘳。風痹痿厥如何治?
本杼曲泉效真靈。此訣用心牢牢記,
行醫(yī)四海能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