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 (一)地理位置:廣漢,古稱雒縣、漢州距省會成都22公里,古老的雁江從其城北蜿蜒東流,沿河而上馬公里處,便是現(xiàn)今聞名于世的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總面積12平方公里,是四川地區(qū)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范圍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出土文物最為精美,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城、古國文化遺址。199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單。作為中國文物精華,三星堆文物初露豐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使海內外無數(shù)觀眾稱廳道絕嘆賞不已。可以預見,隨著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跨越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三星堆在海內外的重大影響將會進一步擴展。 (二)發(fā)現(xiàn):三星堆遺址最早發(fā)現(xiàn)于1929年春天。偶然的機緣,廣漢中興場(今南興鎮(zhèn))月亮灣的一燕氏農民在挖水溝的時候,不經意間觸動了一塊色彩斑斕的玉石,孰不知,一扇古蜀歷史的大門因之而悄然洞開,沉睡了數(shù)千年的遠古王國初露端倪,共挖出石璧、玉環(huán)、玉璦、玉璋等珍貴文物400余件?!皬V漢玉器”聲名鵲起,引起了文博界的極大關注。華西大學(今四川大學)博物館教授葛維漢(美籍)及助手林名均于1993年底帶帶領考古隊進駐月亮灣,取得了大量的考古資料和實物標本。這些實物標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稱為“廣漢文化遺物”。 (三)發(fā)掘:1993年的發(fā)掘是三星遺址歷史上第一次正式發(fā)掘。自此,引發(fā)了半個世紀的三星堆遺址考古。以后的幾十年里,幾代考古學人相繼在這塊土地上不懈地耕耘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東、西、南三面城墻的確認,大型宮殿遺址的發(fā)掘清理以及數(shù)以萬計文物的出土,尤其是1986年7月至9月間,兩個大型祭祀坑的相繼發(fā)現(xiàn),上千件文物精品洋洋灑灑地橫空出世,震驚了全國,轟動了全國,轟動了世界。從“巴蜀文化獨立發(fā)展說”到“廣漢文化”的提出;從“三星堆文化”的認可,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國”的確證,正是幾代考古學人在三星堆這塊土地上前仆后繼,拋汗瀝血的心路歷程。 (四)意義:大量的考古材料的實例說明:三星堆古蜀國作為“高于氏族部落的、穩(wěn)定的、獨立的政治實體”,是中國古代的中原周邊地區(qū)具有典型意義的“古國”之一,具有重大的全方位的認識意義。三星堆文明作為長江上游地區(qū)中華古代文明杰出的代表,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它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一些重要文物缺環(huán)。作為集群展現(xiàn)的人類上古奇珍,屬世界文化遺產范疇。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亦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經專家學者研究結果表明:三星堆文化,延續(xù)時間長達2000年左右。從考古地層學和類型學上可分為四期:一期屬先蜀文化時期,大致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4800--4000年;二期是典型的早期蜀文化的形成時期,大致相當于夏代至商代前期,距今約4000——3400年,三星堆城墻修筑始于此期;三是蜀文化的繁榮期,大致相當于商代后期,距今約3400——3100年,一、二號祭祀坑約相當于此期;四期是早蜀文化由盛轉衰的時期,大約相當于商末周初,距禽3100——2800年。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全方位認識古蜀社會及探索上古社會概貌的重要學術價值。 三星堆的學術研究不僅具有考古學及歷史學方面的價值,更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神話、藝術等領域。三星堆從物質形態(tài)和精神文化雙重角度,給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實物資料。 |
1.jpg (53.71 KB, 下載次數(shù): 37)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