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兩年前不謙真人寫過一篇《麻黃為什么要去上沫》的文章,當時以為是浮沫太臟了,所以要去上沫,煎藥時確實會出現(xiàn)很多臟兮兮的浮沫,讓人感覺不適。但如今再思考先煮麻黃去上沫之理,則想法又有所不同。在《傷寒論》中麻黃先煮而去上沫,先圣必有考量。《傷寒論》: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黃先煮的目的就是要去上沫,所以“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原作者目的表達很明確。凡是不要求顯著發(fā)汗的,都是先煮麻黃一兩沸,并不要求久煎。譬如說,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升麻湯以及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等,這些方劑都是先煮麻黃一兩沸后去上沫,這些方劑的用法都是微發(fā)汗。
凡是要求顯著發(fā)汗的,都是先將麻黃久煮減二升并去上沫,譬如說,麻黃湯, 大小青龍湯,葛根湯以及麻黃細辛附子湯等。《傷寒論》:
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由此可見,原作者表達了這樣一個原則:用麻黃微發(fā)汗者,要先煮麻黃一兩沸后去上沫,用麻黃顯著發(fā)汗者,要先煮麻黃減二升并去上沫。原作者寫作嚴謹,以此原則表達麻黃藥理。
為什么要先煮麻黃去上沫呢?不謙真人思考再三以為,麻黃是發(fā)汗之用,而浮沫抑制發(fā)汗,所以要去上沫。浮沫中的一些物質使水分粘滯性增強,因而表現(xiàn)為浮沫,水分性質的這種改變是不利于發(fā)汗的,故而要先煮麻黃去上沫。想要獲得顯著發(fā)汗之力,則要在麻黃煎煮過程中不斷去上沫。不僅麻黃要先煮去上沫,葛根也是先煮后去上沫,《傷寒論》: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治痙病,也與水分代謝有關,麻黃出表,葛根入里,故要先煎葛根減二升并去白沫。在實際煎煮麻黃與葛根時,要用小火微沸的方法不斷去上沫,這是因為大火沸騰時是看不到浮沫的。這如同日常生活經驗中將肉類焯水去沫一樣,下過廚房的人應該有經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