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在傳統(tǒng)社會,人們都耳熟能詳;而如今,隨著家庭單元逐漸縮小,家族意識不斷消減,家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家風亦即“門風”,是指個家庭或家族在長期的生活中, 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員認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審美觀點、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總和。家風是由家庭或家族的思想、行為和氛圍營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xiàn)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guān)系的態(tài)度和行為中。
家風不是物質(zhì)層面的東西,與家庭、家族的貧窮和富有、社會地位高低沒有關(guān)系。家風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還可稱之為家庭文化。不論貧窮與富有,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風。將家風用文字記載下來,則是家訓。
1.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前宣傳部部長劉奇葆在一次講話中說: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家風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必然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家風的影響和熏陶,其言行舉止,必定要帶有這個家庭風氣的特征,自覺不自覺地朝著家庭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作為一種無言的教育,家風的好壞,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而且這種影響會世代傳遞下去。好的家風、家教,讓人獲益一輩子,而且還影響著家庭中的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江南錢氏望族。這個錢氏望族延續(xù)千年,培養(yǎng)了眾多的人才。其影響由江南一隅延伸至中國社會。據(jù)史料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錢镠(音“留”)有妻室6房,33個兒子。錢镠雖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學,在家族中樹立榜樣,因此王室學風極盛。他對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經(jīng)常讓孩子們涌讀經(jīng)典。子孫中出了許多文學家、藏書家、醫(yī)藥家。歷朝歷代,錢家出舉入進土無數(shù),狀元也有不少。
近代以來,錢家人才“井噴” ,佼佼者層出不窮,我們熟悉的錢學森、錢偉長、錢鐘書、錢三強、錢其琛、錢正英、錢玄同、錢基博、錢復、錢穆、錢遜、錢永健……等等都名列其中,被大家編成了“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一百多遍布海內(nèi)外的科學院院士”的繞口令。更引人注目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其中那些杰出的父子檔,如錢基博、錢鐘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錢學榘、錢永健父子( 2008年10月8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 ....
錢學森
錢氏家族人才“井噴”背后的謎底是什么?有評論認為,錢氏家族之所以千年興盛,歷經(jīng)30多世而不衰,近代以來俊彥接踵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與錢氏家族重視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其《錢氏家訓》就是基于儒家“ 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并繼承了先祖錢镠在臨終前向子孫提出的、被后世稱作《武肅王遺訓》的10條要求,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層面,為子孫后代訂立的詳細行為準則。1000多年來,《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世代相傳,更為重要的是,得到了子孫后代的身體力行,成為了錢家獨有的家規(guī)、家風、家學和立族之本、旺族之綱。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就曾說:“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受祖先家訓的影響!” 錢偉長先生更是直截了當?shù)卣f:“我們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p>
無意識的潤物細無聲的家風,比具體的教育活動給人的影響更為深刻而持久。要培養(yǎng)、教育好孩子,應樹立良好家風熏陶孩子。
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塑造身心健康成長、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內(nèi)在的東西,應依靠良好家風的慢慢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才能浸潤到骨髓。
家風看起來很抽象,實際是很具體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樹立良好家風,家長應做到以下3點:
一要立足家庭,面向社會。每個家庭都是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們長大后都要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樹立良好家風,家長應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對末來成員的要求,使家風既有家庭的個性特征,也要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 樹立良好家風,家長應注重自身修養(yǎng),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
三要利用家庭集體教育和影響孩子。所有家庭成員要統(tǒng)一思想、行動一致,哪個家長都不能放任自己,誰也不能遷就孩子。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個人, 而是一個教育的整體, 而這個教育的整體,實際上就是家風。
總之,培養(yǎng)有時代特點的良好家風,一定要 了解社會、研究社會。同時,家長還要提高分辨、識別、篩選能力,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各種教育觀念有所選擇、取舍。要時時刻刻堅持主流的價值取向,不能籠統(tǒng)地把社會上宣揚的東西都搬到家風中來。
2.家風是一種道德力量
好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風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具有良好的家風意識,那么,令人心寒的社會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如果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向善的, 每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品德是純潔的、高尚的,那么社會就是和諧美好的。
好家風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正能量。
家庭是人安身立命的處所,每個人的行為習慣與家庭成員的素質(zhì)自息相關(guān),可以說,好的家長帶出好的家風。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 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了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公私分明的話語 令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正是陶母的影響造就陶侃“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為官之道,同時也保證兒子的幸福和快樂。試想,母親要是夸兒子你有出息了,必然助長兒子貪污成性,遲早要過鐵窗生活,何來幸福和快樂呢?
好家風,對內(nèi)影響教育子孫后代,對外還決定一個 家庭樹立什么樣的社會形象,能不能獲得積極的社會評價、社會威望,是否能贏得社會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贏得積極的口碑和廠泛的人脈,這預示著家庭、家族未來的興衰,事關(guān)重大。
家庭雖然是比較封閉的社會組織形式,但家庭不是孤立于社會之外的,家庭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通。家風好不好不單純是家庭的私事,也直接關(guān)系到社會風氣的好壞。家風好,會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而家風不好,會給社會風氣造成污染。
因此,我們應重視家風培養(yǎng)、建設,努力讓好家風延續(xù)下去。在一個家庭中,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范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