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到底能不能自稱“中原”,代表“中原”,甚至等同于“中原”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看看“中原”一詞的出處。《詩經(jīng)·小雅》:”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捌峋凇保搓P中北部的漆水和沮水,即現(xiàn)在渭水支流石川河,古時也稱“姬水”,是黃帝部落的重要活動區(qū)域,也是周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所以黃帝和周族都以“姬”為姓。這是最早的關于“中原”的記載,指的就是“關中平原”,這也是“最初的中原”,指“有城邦的原野”?!缎聲龠h》:“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這里“中”是指“國都”。
隨著武王伐紂后西周王朝勢力范圍的東進,中原的范圍才進一步擴大到汾河平原和伊洛平原。隨著周文化東漸,以關中方言為標準音的“雅言”也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逐步形成了中國七大方言之一的“中原官話”,也對中國其他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圖中的“綠區(qū)”就是現(xiàn)在的“中原官話”區(qū)域,新疆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關隴豫等中原地區(qū)的移民?!爸性僭挕眳^(qū)的形成其實從另外一個維度確認了現(xiàn)在“中原地區(qū)”的地理范圍。
“原”通“塬”,最先指的二級臺階上的平原?!霸钡姆Q謂,首先是西周王朝京畿之地民眾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關中地區(qū),有大量的與“原”有關的地理稱謂,譬如“白鹿原”“咸陽原”“周原”等等。關中平原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是“中原”最先在關中誕生的土壤。
關中自古帝王州,長安自古帝王都。關中既是炎黃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夏商周的源頭和肇始之地。根據(jù)《中國通史》的記載,夏最先就發(fā)源于渭水中游,商則最先發(fā)源于陜西商洛。關隴地區(qū)占了仰韶遺址發(fā)現(xiàn)的80%,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fā)源地。無論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渭水和漢江作為各自最大的支流一直是文明傳播的重要載體,秦嶺則是源頭,被譽為“中華龍脈”。
地理考古學告訴我們,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決定了文明由西向東傳播是一個必然。從6萬年~4800年的大地灣文化(和老官臺文化同類型)到以關中為源頭核心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為其代表性遺址),再到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陜西龍山文化 ;從最早的彩陶,粟作農(nóng)業(yè),飼養(yǎng)家畜;從6600年前姜寨遺址的黃銅管、刻畫文字,5000年前的青銅刀,到4200年前的青銅鏡;從“黃帝都城”西安的楊官寨遺址 ,到陜北蘆山峁遺址、石峁古城遺址遺址(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史前最大的城邦遺址);中華文明5000年,從文字、青銅器到城邦,哪一個重大的文明創(chuàng)造不是誕生于關隴大地?豫地的裴李崗、賈湖遺址、二里頭、鄭州偃師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哪一個不是來源于西方?
“中原文化”是相較于“狄夷游牧文化”而言的,它的內(nèi)核一直在關中?!稗r(nóng)耕文化”是文明的主要標志,關中平原是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先驅,周人則是中國最早大面積推廣農(nóng)業(yè)耕作技術的先民。武王滅商,分封72諸侯,隨著以鎬京為中心的周族勢力的東進擴張,“中原”的范圍才進一步擴大到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根據(jù)考古學理論把中國分為6大考古片區(qū),其中“中原”為其一,他確認陜西是“中原”的核心,“中原文化”三大區(qū)域包括關中(陜西)、晉南和豫西,這就是“小中原”——即“中原本宗”。其中關中平原面積5萬平方公里;汾河平原面積5000平方公里;伊洛平原面積500平方公里,只占關中平原的百分之一。洛陽以東屬于黃河灘涂之地,史前洪水泛濫、野象橫沖,是荒蕪之地,以巫神東夷文化為主流,并非屬于華夏的“中原文化” 。鄭州并非屬于黃河流域而是屬于淮河流域;鄭州在文化上屬于“淮夷”的“淮河文化”,并非屬于“古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脫胎于渭水文明,“河洛文化”濫觴于“三川流域”,所謂“三川”,指的就是關隴地區(qū)的渭河、涇河和洛河。
《辭?!分袑Α爸性币辉~的解釋很清楚,就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漢人居住地”,這也是“大中原”的概念。包括現(xiàn)在的陜西關中、陜北、甘肅大部、寧夏、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的淮河以北地區(qū)、河北中南部(包括北京)、山東西部等廣大區(qū)域?!爸性睆臎]有什么以河南為中心的廣義狹義的兩說論,所有的中國史籍記載從沒有“中原”專指“河南”一說。到了近代,“中原”一詞被賦予了文化內(nèi)涵,也泛指“漢地十八省”或“中國”,這就是“廣泛意義上的中原”。
這就是著名的“中原四段論”:最初的中原——小中原——大中原——廣泛意義上的中原。
從“中原”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脈絡看,毫無疑問,從炎黃文化開始一直到唐末,“中原文化”的核心一直在關中。從西周到清代,關中一直是“文化中原”的中心,古人一提到“中原”,首先想到的是關中,是古都長安,無數(shù)的史籍和名人著述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們看看古代先賢是如何論述“關中”和“中原”的關系的。
宋·謝采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
宋·陸游:“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明·繆希雍《葬經(jīng)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jīng)理中原之首”。
“中國”的文化概念的確立開始于西周王朝的肇基,開啟于華夏大一統(tǒng)的分封,王朝中心一直在關中,在都城鎬京。在夏商部落文明時代,處于關東地區(qū)東夷文化圈的殷商只是一地域性的部落城邦,還沒有形成“中國”概念的文化土壤?,F(xiàn)在有學者認為洛陽是“最初的中國”是缺乏歷史文化依據(jù)的。洛陽的興起緣起周滅商,出于管理殷徒和分封的需要,周王朝在雒河邊的灘涂之上建立一個兵站,起初的名字叫“新邑”,或者叫“新邑雒”,就是一個新建的城邑而已,直到平王東遷,才成為了東周的一個流亡小朝廷。通過考古和古籍可以確認,西周王朝的都城只有一個,就是鎬京。牽強附會說“雒邑”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是不道德的。根據(jù)對西周金文的解讀,我們可以確認:宗周是指周原;成周是指鎬京。
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先生在《夷夏東西說》中論述:“三代及三代以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夏與周屬西系,夷與商屬東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源于陜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了夷商文化,重振華夏文化風氣,從而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以關中為核心周文明的創(chuàng)立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新紀元,使我們中國人具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 ,這也是最早的“華夏”“中國”“中原”“中華”誕生在關中的主要原因。
現(xiàn)在國內(nèi)有一股逆流,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為總綱領,以所謂的“黃帝故里”為總抓手,以打造“祖宗文化”為中心,以“中原河南論”為文化突破口,借用“中原”概念,大肆的篡改“百度百科”,大肆的生造各種祖宗故里和歷史文化古跡,打造“河南文明中心論”,弱化甚至大量竊取陜西歷史文化資源來為自己張目,言及河南有3000年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言及陜西關中屬于戎狄之地,長安屬于“胡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周秦漢隋唐五大中原王朝的長期建都地關中難道不屬于“中原”?創(chuàng)造燦爛輝煌的華夏圣都長安難道是“胡都”?
在這里我要說,河南既不是中華文明的主干,也不是中國文化的正宗,只是以陜西為中心的中原文化的附庸而已;離開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何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前4000年主要以關中平原的華夏圣都長安為核心,近一千年主要以華北平原的北京為核心。著名古都學家侯仁之(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就曾明確指出:“全國統(tǒng)一時期的政治中心,前后雖有過幾次遷移,但是真正稱得上是全國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兩個,在前期是長安,也就是西安,后期就是北京”。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先生也指出:從炎黃發(fā)源到唐末,長安作為周秦漢隋唐五大盛世的首都,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是全國最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陜西從古至今一直屬于“中原”,而且是“中原文化”的核心。陜南的漢中是我們漢民族的肇始之地,漢江是長江文明的源頭;關中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fā)源地,被譽為“中國之心”,是黃河文明的搖籃,是中國人的祖根地;陜北,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和陵寢——“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的所在地,是革命圣地,是共和國的搖籃。中華文明五千年,陜西是最為耀眼的那顆星;離開了陜西,何談中國歷史?哪里還找尋得到中國文化的源流?“中原文化”的核心在關中,這是由其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地位所決定的,是顛覆不破的真理。
每次看到河南自詡為“中原文化”“中原經(jīng)濟”“中原戲曲”“中原歷史”的代表,總是感覺特別的刺耳,這是對歷史的無知還是對文化傳承的漠視???河南就是“河南”,河南文化就是“河南文化”,你代表不了“中原”,你既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只是“中原”“中州”“中土”的一部分而已,在地域上也只占“中原地區(qū)”面積的不到五分之一,甚至你也不是“豫州”的全部;你既不是中國人的“老家”,也不是“最初的中國”;你既不是夏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周文化的核心;你既不是姓氏文化的發(fā)源地也不是中國人的祖根地;你既不是伏羲太昊的故里,更不是“黃帝故里”;你就是你,名字叫“河南”,你也只能代表“河南”。
從歷史到文化,“中原”的概念一開始只指“關中”;到后來隨著以關中為核心的華夏文明的迅速傳播,“中原”的概念才進一步擴大,到最后泛指整個中國。所以說“中原”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中原”的榮光既屬于整個“中原地區(qū)”的人民,也屬于整個“中國”,而不是某一地區(qū)用來篡改歷史的“私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