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九州
作者:潘建榮
按:本文先敘洲與州的演變,再講中華民族活動地域分成九州之說,最后申明漢代州之設(shè)置,言簡意賅地講清了源流。
眾所周知,九州是古代中國的泛稱,是傳說中的我國中原上古行政區(qū)劃,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歷來說法不一。兩漢以前都認為九州是大禹治水以后所劃分,州名未有定說。《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為九州。《周禮·職方》作冀、兗、青、揚、荊、豫、幽、并、雍為九州,有幽州、并州,而無徐州、梁州。《爾雅·釋地》作冀、兗、揚、荊、豫、幽、營、雍、并為九州,有幽州、營州,而無青、梁二州?!秴问洗呵铩び惺加[》作冀、兗、青、徐、揚、荊、豫、雍、幽為九州,有幽州而無梁州?!稘h書·地理志》最先以《職方》九州為周制;三國魏孫炎注《爾雅》,始以爾雅九州為殷制;《禹貢》九州為夏制。后世經(jīng)學(xué)家遂稱之為夏、商、周三代九州。因《呂氏春秋》不是經(jīng)典,所以古代經(jīng)學(xué)家對呂說不予理采。
大野澤
從以上三代四說之九州可以看出,古代九州只是各個時期的學(xué)者,就其所知的中原大陸情況,自己著書立說所劃分的九個地理區(qū)域。因年代不同,各家所說的各州境界亦有很大出入。像泰山之東北地區(qū),在《禹貢》中屬青州,在《周禮·職方》中就屬幽州;而《周禮·職方》中的青州,則相當于《禹貢》中徐州的大部分和豫州的一部分。再如位于今菏澤市東南的孟渚澤,在《禹貢》中屬豫州,而在《周禮·職方》中屬青州。再如大野澤,在《禹貢》中屬徐州,而在《職方》、《爾雅·釋地》中屬兗州。在如冀州,山西、河北稱冀、甘肅天水稱冀、河南嵩山稱冀、山東泰山也曾稱冀,冀成了天下的代名詞。
《辭?!芬粫瑢χ葑值慕忉屓缦拢骸爸?,地方行政區(qū)劃名。我國秦漢前有九州說及十三州說,皆傳說中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制度,實際上并不存在?!边@就清楚地說明三代之九州和呂氏之九州,都不是夏商周時期真正的行政區(qū)劃,而是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八百年間的知識分子,根據(jù)傳說的九州和當時所知的長江以北的地理區(qū)域,而自行劃分的不同地理概念,并著于竹帛,流傳后世。
夏商周
而秦漢以后的社會,又非常關(guān)心、并渴望了解古代的地理知識和行政區(qū)劃,就如今天需要了解古代社會一樣。因而使九州之說,愈傳愈廣,愈傳愈久。盡管歷史上很多學(xué)者對三代九州之說提出過質(zhì)疑,但一種信古的心理終使九州的概念得以傳至今日。歷代文人好以九州之詞,以代中國之稱,如唐朝詩人王昌齡詩:“清樂動千里,皇風(fēng)被九州”;清人龔自珍有“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等等,這又把九州一詞,逐漸演變成為中國的代稱。
然而,九州的傳說究竟來自何時何代?
《辭源》釋州曰:“水中高出水面的土地”,“水中可居者曰州”,“詩曰:在河之州”。
《說文解字》:“州”字曰:“水中可居者曰州,周繞其傍,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边@再清楚不過的表明,州字是表示高丘四周有水環(huán)繞,人在土丘上生存。四千年前的堯舜時代,連續(xù)十三年洪澇災(zāi)害,人民不得不在被水包圍的土丘上生活。因土丘眾多,被稱為九州。
三皇五帝
菏澤市屬上古堯舜禹時期的陶地,三位先王百余年間,先后在今定陶陶丘、菏澤成陽定都立邦。在堯晚年,因連年洪水,命鯀治水不成而放之羽山;鯀子大禹又治水九年,終浚川平水?!队碡暋匪d大禹治水之地,在菏澤市的地名就達十幾處之多:“大野既渚,東原底平。……滎波既渚,導(dǎo)菏澤、披孟諸。……導(dǎo)滎水,東流為濟,東出陶丘北,又東至于菏?!瓭游﹥贾荩藕蛹鹊?,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span>
大野,是指菏澤境內(nèi)今鄆城、巨野間大野澤是也。東原,泛指今菏澤東北部及鄄城、鄆城一帶。
菏澤,乃定陶東北古菏澤水泊,是西接濟水、東出菏水、東北出濟水、北出雍水、南聯(lián)丹水而通孟諸,溝通古代中國水上交通樞紐之重要湖澤。
陶丘
孟渚,乃單縣西南、曹縣東南之大澤,今浮崗水庫為其北境也。濟,古濟水,四瀆之一,從菏澤市西入境,流經(jīng)安陵南、陶丘北、入菏澤、東北出而會大野澤水,再出東北過濟南入海。
陶丘,今定陶附近之地名,堯舜之故都,今已湮地下七米。
菏,菏水也,東出菏澤為菏水,東流經(jīng)昌邑過金鄉(xiāng)、匯泗水,南通淮河入長江,是古代聯(lián)通長江的重要水道。
雷夏,即位于今菏澤東北六十里,鄄城東南四十里,鄆城西南六十里之古雷夏澤也,是伏羲、炎帝、蚩尤、堯、舜、禹的誕生之地。
雍沮,雍水、沮水也,乃菏澤市境古代兩條小河。澭水北出菏澤匯沮水入雷澤而通濮水,北上而通黃河。二水雖小,卻也是大禹治理的對象。
大禹治水
根據(jù)文獻記載,黃河當時從今河南??h大亻丕山東北流、分九河而入海。專家學(xué)者考證,根據(jù)當時以木、石、骨為主要治水工具的情況,大禹根本沒有能力治理黃河、長江、淮河等大河。其主要任務(wù)是治理連續(xù)十幾年的洪澇災(zāi)害,使不能向外排泄的雨水、客水排泄出去。
根據(jù)《禹貢》在短短二千余字的短文中,竟在四處點到菏澤十幾個地名水名的情況,古今不少學(xué)者認為,大禹治水的中心區(qū)域就是以山東省菏澤市為中心及周邊地帶。
菏澤之東一百五十里即是泰蒙山區(qū)二級崗臺地帶,自古西來之水包括黃河水,到此非南走、即北流。如果河道滯塞,溝渠不暢,水淹菏澤在歷史上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在三十年前,定陶東北陳集、半堤、杜堂一帶雨水積水達數(shù)萬畝,常常積水長達半年之久不能外排。這種狀況在各縣都曾嚴重存在。三十年前尚如此,四千年前可想而知。
菏澤古墓葬
考查《史記》、《竹書紀年》、《帝王世紀》和明朝萬歷年間《兗州府志》,看今日菏澤五百余龍山文化堌堆,正是堯時洪水泛濫,人民在水中所居“州”之遺址。經(jīng)大禹帶領(lǐng)人民治理后,洪水排出,人民就“降丘宅土”到丘下耕地上,繼續(xù)種桑養(yǎng)蠶,種植漆樹和五谷。人民所居之“州”,因太多而稱九州,大禹治水就是治理古陶地“九州”之水,解救“九州”之民於水患之中。經(jīng)過從禹夏470余年,到殷商500余年,再到西周二百余年的千余年間的代代口傳,大禹治九州之水的演義已完全形成。
先秦史專家、學(xué)者研究認為:《周禮·職方》一書成于春秋中期;《爾雅·釋地》成書于春秋末期;《呂氏春秋·有始覽》成書于秦始皇六年;而《尚書》里的《禹貢》篇則最后成書於戰(zhàn)國末年,亦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這時社會上各諸侯國對大陸北方的古代地理也有了大致名稱定位,如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并、營等?!队碡暋返淖髡呔鸵援敃r這個口傳定位名稱和個人分析,把大禹治水之“九州”冠以北方九州地理之名,以頌禹德,并為中國統(tǒng)一后的區(qū)劃做出規(guī)劃。盡管秦始皇沒有完全這樣進行區(qū)劃,但《禹貢》使九州之名正式形成。九州,大禹在菏澤治的五百余水中之“州”,成了漢朝行政之州的源頭,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舜耕歷山遺址
作者簡介:
潘建榮,山東菏澤定陶人,曾任菏澤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xiàn)任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古代文明研究會會長。
主編書目有:巜中華上古人物分類史料匯編》巜莊子故主考辯》巜二十五史人物與菏澤歷史文化》巜史前文明與菏澤歷史文化》《商都亳研究論集》《商湯伊尹文化概覽》巜臨濟宗故里菏澤佛教文代概覽》《菏澤儒學(xué)文化概覽》《張詠研究匯編》《帝堯陵研究論集》等書:搶救點校明清曹州各縣方志十余部:撰寫《伏羲生于雷澤考》《虞舜生于姚墟考》《堯都城陽考》《雷澤成陽華夏祖原文化圣地考》《麒麟文化研究》巜宋江起義研究》《金日磾家族封秺研究》等考證文章近百篇。十五年來,先后發(fā)現(xiàn)勘探《先秦宛朐故城》巜先秦成陽故城》《先秦乘氏故城》,定陶西漢王陵,定陶十里鋪北龍山岳石小城,定陶何樓北辛太昊遺址,鄄城城內(nèi)王堌堆常羊遺址神臺,曹縣商湯陵遺址,鄆城負夏遺址等先秦見手文獻的遺址30余處,先后被國家發(fā)掘的六處。
著名歷史文化專家學(xué)者潘建榮
圖文編輯:
黃艷生,濟寧伏羲文化學(xué)會專家顧問團副團長,濟寧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伏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濟寧市伏羲文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安徽亳州譙城區(qū)藥用動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