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論語》中孝悌的豐富內(nèi)涵,我和學生們展開了一次討論。
一、讀《論語》中談孝悌的語錄,探究《論語》中孝悌的內(nèi)涵
(一)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說:“如果說他的為人,能夠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如果他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反叛作亂,這種人從來沒有。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情,根本樹立了,其他的為人處事之道就會相應地產(chǎn)生出來。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就是仁的根本吧?”
(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笨鬃诱f:“年幼的人回到家里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恭敬兄長;謹慎而言,博愛大眾,還要親近仁德的人。做到了這些如還有余力,就去學習文獻。”
(三)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笨鬃诱f:“觀察一個人是不是有孝,當他父親在世時,因其不得自作主張,便只能考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去世后,他有了行動的自主權(quán),則要看他的行為。如果他能夠長期不改他父親在世時的為人處事準則,可以算是盡孝了?!?/span>
(四)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泵宪沧酉蚩鬃诱埥毯螢樾⒌溃鬃诱f:“不要違背?!庇幸蝗眨t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狈t說:“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按照禮來侍奉他們;死后,按照禮來安葬他們,祭祀他們?!?/span>
(五)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泵衔洳畣柨鬃邮裁词切?,孔子說:“父母只需要擔心他是否生病?!?/span>
(六)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孔子孝順父母的道理,孔子說:“現(xiàn)在的人認為能夠養(yǎng)活父母就算是孝了。其實,就連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若對父母沒有敬意,那供養(yǎng)父母同飼養(yǎng)犬馬有何區(qū)別呢?”
(七)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問孝順父母的道理,孔子說:“子女在父母面前,經(jīng)常保持愉悅的臉色是件難事。遇事晚輩效勞;有酒飯,年長的吃喝,難道這就算孝順嗎?”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教孩子孝順父母、恭敬兄長;
2.有愛心守規(guī)則的父母,才能教出孝順的孩子;
3.孝順父母,要讓父母有物質(zhì)保障,更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和愛;
4.孝的教育是要培養(yǎng)孩子博愛精神,要讓孩子謹慎而言,不做有損團結(jié)、傷害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事;
5.孝的教育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點燃孩子的愛心,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愛社會,愛生活;
6.孝的教育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是父母只需要操心孩子是否生病,其他方面都不需要操心;
孝悌是仁愛的根本,是孝順父母、恭敬兄長,是博愛大眾,親近仁德,是對優(yōu)良家風長期堅守的行為,是走正道,做正事,做正派人。
在孔子看來,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是要用慈愛教育孩子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因為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推己及人,從而仁愛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人類。
《論語》中談到的“泛愛眾”的觀點,比法國提出博愛精神早了兩千多年。
《論語》認為孝敬父母要事之以禮,事之以義,而不是一味地無原則順從,明明知道父母的做法不對也要繼承。孟懿子問孝就是對這一原則的闡述。我們聯(lián)系《論語》中所有關(guān)于談論孝悌的語錄來看,孔子強調(diào)的是好的家風家規(guī)應繼承和發(fā)揚,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要摒棄。
一個人,只要求學時好好學習,工作后盡職盡責,愛國愛家,與社會和諧相處,不讓父母為其操心,只在生病時讓父母有所擔心,是孝。奉養(yǎng)父母,除了要滿足父母的物質(zhì)需要,還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和愛,才算是真孝順。
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丟掉了孝悌的教育,會遠離自然、遠離社會、遠離生活,遠離教育的本來軌道。
和父母一起高高興興地做家務,是孝;在家中不考慮父母的收入情況,想要什么東西就鬧著要父母必須買,是不孝。
友愛鄰居,與身邊的人真誠交往,是孝;與人交往時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回家把負面情緒發(fā)泄到親人身上,是不孝。
愛惜自己,營養(yǎng)均衡,強健身體,是孝;殘害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是不孝。
遵章守紀,是孝;違法亂紀,是不孝。
敬學樂學,是孝;假學逃學,是不孝。
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是孝;鋪張浪費,是不孝。
友愛社會,是孝;對人冷漠懷疑,是不孝。
學習能夠堅持不懈是孝,整天游手好閑是不孝。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是孝,不守校規(guī)和班規(guī)是不孝。對弱者能伸出援助之手是孝,嫌貧愛富是不孝。熱愛祖國是孝,出賣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是不孝。
《論語》中孝的核心內(nèi)容是“愛”。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還要靠親情與友情,仰望與崇高,愛人與被愛。學會愛親人、愛他人、愛國家、愛人類、愛自然,這是普通而又崇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他人關(guān)愛。同學們要學會愛,奉獻愛,表達愛,而不僅僅只是努力提升考試分數(shù)。
中國的宋慶齡女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薩修女,所以能成為20世紀家喻戶曉的最偉大的女性,受到無數(shù)人熱愛,就因為她們都有一顆博大的愛心,總是想著要盡可能多地幫助他人擺脫疾苦。她們雖然都走了,但是她們卻把愛留在了人間。
《論語》中的孝悌美德如水,利萬物而讓世界美好。如果我們牢記在心并在生活中去養(yǎng)成和實踐,能夠在春天開出播撒四境芬芳的鮮花,在夏天長出佳木秀而繁陰的清涼,在秋天收獲瓜果飄香中人們的笑臉,在冬天品嘗到冰封雪凍中有梅花暗香來的幸運。
孝悌中豐富的愛會相互傳遞。讀《論語》,用《論語》,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好的奇跡。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