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牙,茍延殘喘了很久,還是不肯離開這個“牙世”,太特么折磨人了。
仔細(xì)一想,這不過是自掘墳?zāi)沟男袨橹弧?/span>
畢竟,從來沒有對這些牙用心過,只是把它們當(dāng)成與生俱來的“奴才”和“工具”,并沒有把它們當(dāng)成與自己一生息息相關(guān)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輕易被輕視的東西,很有可能會反噬。
繼續(xù)分享閱讀郁賢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時候的隨手記。
李白這首《登金陵鳳凰臺》,是一首主題為登高懷古傷今的千古絕唱,也是一首充滿傳奇故事色彩的詩歌。故事涉及另外一個唐朝詩人及其一首詩——崔顥《黃鶴樓》。因為這兩首詩,引發(fā)了自唐以來一千多年無數(shù)人的點評,正所謂見仁見智。
剛好在學(xué)習(xí)熊逸老師《唐詩必修50講》,在課程開始的“登高”主題部分,熊逸老師就講到了李白這首詩,并且給予至高無上的評價。我是贊同和認(rèn)可熊逸老師對李白這首詩的評價的。
一首詩的好與壞,不能單純從“一首詩”這三個字字面角度來理解。首先,得確準(zhǔn)這是一首詩,而不是“屎尿體”的漢字堆砌。只有一首真正的詩歌,才可以進入到評價其好壞的環(huán)節(jié)。(現(xiàn)代詩也如此)
如果是一首可以標(biāo)簽為“好”的詩歌,才可以進入與另外一手“好詩”進行比較閱讀的高階。
比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黃鶴樓》,只有這種旗鼓相當(dāng)?shù)摹昂迷姟辈庞袑Ρ乳喿x的價值。
剩下的就是讀者比拼“讀商”(“讀商”是我創(chuàng)造的詞,既然有人可以創(chuàng)造“情商”“財商”“逆商”等等詞匯,我為什么不可以造一個詞出來?)的時刻了?!昂迷姟毙枰c之相匹配的“讀商”,否則難免一廂情愿。
李白在鳳凰臺上的感觸,除了對六朝舊事如流水,人生易逝,人力難以回天之慨,還有他始終如一的大胸懷大境界融入字里行間,言愁而不餒,悲時而不躁。這種感觸對李白而言遠(yuǎn)比黃鶴樓帶來的感觸更加深重。
可以說,在李白的感受里,黃鶴樓,更是一個送別的好地方,未必是一個傷今懷古的好地方。
這是我讀李白這首詩而引發(fā)的一點思考,個人所見,僅供參考。
詩題中一個“望”字,可以看做打開這首詩歌的鑰匙。在即遠(yuǎn)即高的視野之內(nèi),李白用詩歌為我們拍出了五老峰的“廣角”效果。青天削出金芙蓉,這是五老峰整個“廣角”范圍內(nèi)當(dāng)仁不讓的大特寫——五老峰就像青天削出來的一朵金色蓮花,美不美,讀者去體會。
用“芙蓉”來形容山峰的秀美,李白一用再用。比如“太華三芙蓉”“秀出九芙蓉”等等詩句,都是同樣的用法。
說起“芙蓉”,自然就會想到李白關(guān)于文章格調(diào)的千古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李白對朋友文風(fēng)的評價,其實,也是李白自始至終的詩文創(chuàng)作主張。后來這句話幾乎成為專門用來概括李白詩歌特點的經(jīng)典評語。
評語,簡言之,就是帶有評價、點評成分和色彩的語言。好與壞,高與低,都會從評語上體現(xiàn)出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不論是李白來評價朋友的詩文,還是后人評價李白的詩文,都是至高無上的評價。當(dāng)然,李白朋友的文章到底怎樣,需要讀過之后才能談?wù)?,而李白的詩文,毫無疑問是配得上這個評價的。
下午,在清溪廣場的賞荷棧橋上,各種描寫和贊美荷花的詩句標(biāo)牌隨處可見,我也剛好見到了李白這一句。
只是荷花塘里的水配不上李白的句詩,再加上荷花大部分已經(jīng)開過了,確實少了“清水出芙蓉”的韻味。
品讀李白《望廬山五老峰》這首詩,你會不會想起李白另外一首寫在廬山的千古絕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