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中聲明:我(范景中)講課的全部收益用于那特藝術(shù)學(xué)院的建設(shè)發(fā)展,希望更多的人士關(guān)注和支持那特。
本集文稿
大家好,我是范景中。
上一次我們講了古典題材在中世紀存留的情況,它們主要依附在世俗作品之中。由于不像宗教題材是裝飾教堂供人膜拜的神圣性的作品,所以一旦損壞、一旦過時就被丟棄了。然而,在文藝復(fù)興時代,藝術(shù)家日益擺脫了工匠的地位,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從而他們的作品也發(fā)生了性質(zhì)上的變化。作品成了藝術(shù),成了杰作,成了收藏家購買收藏的對象,從而得到了仔細而良好的照料。大約從1430年代起,更多非宗教的題材保存下來。
馬薩喬,逐出伊甸園
對于古典的興趣,很快就越過建筑影響到了繪畫,即使在宗教繪畫也是如此。例如布魯內(nèi)萊斯基的朋友馬薩喬,描繪被天使逐出伊甸園的夏娃,就是采用了古典雕塑中害羞的維納斯[Venus pudica]的形象。然而也有反過來的情況,如果有位雇主不是請一位畫家去制作宗教題材,而是描繪維納斯的誕生,藝術(shù)家找不到傳統(tǒng)的先例可以參照模仿的話,那就只好去求助古典作品,去求助當代詩人。這時人文主義者的學(xué)問就派上了用場,他們會提出一個方案供藝術(shù)家揮毫。這是一個方面,而反過來的情況倒很可能是求助宗教繪畫作為參考的樣板。例如波提切利畫的這一題材,他有可能是想到了耶穌受洗的作品。在耶穌受洗的作品中,例如在韋羅基奧和達·芬奇大約1472年畫的洗禮場面中,耶穌位于中央,施洗約翰在右邊舉手為耶穌洗禮,左邊是兩個小天使。如果波提切利從此類畫中找到了靈感,那么他就是借用了基督教的形式描繪了古典的神話。
韋羅基奧,耶穌受洗
今天我們就講波提切利的這幅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毒S納斯的誕生》?,F(xiàn)在我想直接進入主題,介紹一個經(jīng)典的解釋——即瓦爾堡的解釋。
烏菲齊美術(shù)館1881年的展品目錄介紹《維納斯的誕生》說:女神步出于海中貝殼,畫面左側(cè)的兩位風神飛越浪花,把女神推向岸邊。而畫面右側(cè)的那位年輕女子則代表春。真人大小。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1890年德國學(xué)者尤利烏斯·邁耶爾[Julius Meyer]提出,波提切利可能是根據(jù)一部古希臘詩歌選集荷馬的《美神頌》的第二首描寫維納斯誕生的古老故事,繪制了這幅畫。那部詩集在1488年曾距佛羅倫薩的手抄本出版,另一位學(xué)者Gaspary在1888年的意大利文學(xué)史中指出,此畫與波利齊亞諾《武功詩》[Giostra]中描寫維納斯誕生的浮雕有關(guān),詩中的浮雕裝飾在維納斯的宮殿。《武功詩》是波利奇亞諾為紀念尤里烏斯于1475年舉辦的比武大會而寫,作于1476-1478年之間。1478年尤里烏斯遇刺身亡,詩未完成。不過瓦爾堡認為波利齊亞諾的詩也是受了希臘古詩的啟發(fā),所以源頭都一樣。
希臘古詩這樣描寫了美神的誕生:
讓我來歌唱,美麗純潔的美神,出生在花的大海環(huán)繞的塞浦路斯,由西風神澤弗魯斯護送,暢游在大海輕柔如絮的浪花上,頭系金帶的時序女神愉快地迎接他,為她披上神圣的長袍,給她戴上美麗的金冠,再以金屬和珍貴的黃金鍛就的花朵點綴她的衣裳。她優(yōu)雅的頸項,雪白明亮的胸前,現(xiàn)在戴上了時序女神曾用來裝扮自己的金鏈,那是帶著金色花環(huán)的時序女神們在她們父親的宮殿中參加諸神優(yōu)雅的圓舞時所佩。
波利齊亞諾的詩也描繪了維納斯的類似的意象,他寫道:
在白色的浪花中誕生了快活優(yōu)美,
姿容冠絕的一位處女,
浪蕩的西風神澤弗魯斯送她登岸,
她乘著一葉海貝……
……
白色的時序女神們踏步岸邊;
風吹動著她們飄飄散落的頭發(fā);
她們的面容似是而非,
正像姐妹之間應(yīng)有的那樣。
女神從海浪中出現(xiàn),
她的右手握著長發(fā),
左手則遮掩在甜蜜的胸前,
她那神樣的步履所及,
處處都有花草從沙灘上涌出綻放。
帶著單純而愉快的優(yōu)雅,
三位仙女張臂迎接,
用星花碎點的寬袍把她裝扮。
波利齊亞諾的詩襲用了荷馬贊美詩描寫了維納斯從海中升起,說她被西風神澤弗魯思送上岸邊,并被時序女神接引。
瓦爾堡認為:波提切利畫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詩句描寫的一樣,所不同的只是畫面上立于海貝之上的維納斯,是用右手而非左手遮掩在自己的胸前,左手則把長發(fā)握攏在身邊。另有不同的就是詩句中的維納斯由三位時序女神接引,而畫中只有一位身著彩色花袍、腰束玫瑰花枝的女性迎接。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局部
然而波利齊亞諾對衣飾動態(tài)形式的細致描寫,波提切利在畫中都遵循無誤,這足以說明此詩此畫之間必有聯(lián)系。在畫中不僅有兩位鼓足腮幫的西風神,而且立于岸邊的女神,她的衣衫和秀發(fā)也隨風飄拂,維納斯本人的頭發(fā)更是如此。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局部
因而詩、畫二者都是對荷馬的《美神頌》的讀解,瓦爾堡在做出了這一番說明之后,返回到了一個圖像志的問題:在畫中表現(xiàn)的站在海岸迎接維納斯的是一個女性的形象,而不是詩人所描寫的三位時序女神。這一個女性形象到底是誰?瓦爾堡認為她是春神,并從奧維德和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神話作家維琴佐·卡爾塔里那里援引了一些文字來證實這一辨認。瓦爾堡這樣做,也許是美術(shù)史研究上第一次提到一本神話志手冊,他在瓦爾堡開創(chuàng)的圖像學(xué)傳統(tǒng)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査锏臅恰豆糯T神的圖像》,在藝術(shù)家當中頗受歡迎,出版于1556年的威尼斯。正像書名所示,他主要關(guān)心的是古典時代的圖像志,作者提示它對藝術(shù)家的用處,在后來的1571年的版本中,還安排了插圖,直到17世紀后期還在重印,并且有法文、拉丁文、英文的譯本。
我們再回到瓦爾堡,他認為盡管波利齊亞諾仍舊遵循著原文的三位時序女神,而在波提切利的畫中,她們?nèi)灰驯缓隙鵀橐弧_@種現(xiàn)象表明了詩寫的時間更早,距希臘的荷馬贊美詩更近,而畫則更晚出、也更自由。如果要推究他們的傳承,則詩人是源,畫家是流。是波利齊亞諾給予波提切利建議,而不是相反。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局部
瓦爾堡得出這一結(jié)論,也就完成了圖像學(xué)研究中對作畫方案的重建。所謂的方案就是我們確知或假設(shè)的人文主義者對畫家所提供的題材和內(nèi)容方面的建議,在這里,就是波利齊亞諾所提供的《武功詩》。
不過,瓦爾堡并未就此止步,他進一步指出,或者說他感興趣的是藝術(shù)家想要捕捉頭發(fā)和衣飾的那種轉(zhuǎn)瞬即逝的運動。他認為這不只是波提切利個人的行為,而是15世紀30年代開始風行的時尚。為此他引證了阿爾貝蒂的《繪畫論》,引證了阿格斯蒂諾·迪·杜奇奧[Agostino di Duccio]取材古羅馬的浮雕,并且繼續(xù)追蹤站在岸邊迎接維納斯的女神的頭發(fā)和衣服與波利奇亞諾的關(guān)系,進而與奧維德的詩句的關(guān)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瓦爾堡關(guān)注到1499年出版的一部書,波利菲羅的《尋愛綺夢》。那是多米尼科的一位教士弗朗切斯科·科隆納撰寫的一部哲學(xué)性的傳奇,講一位叫波利菲羅的人去追尋夢中的戀人Polia。我曾有幸在上海的著名收藏家楓江書屋主人處見到過此書的初版本,此書有希臘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拉丁文混雜的字母排列,還有象形文字,涉及到大量的密碼學(xué)、星象學(xué)、宗教學(xué),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有人像丹特那樣寫一部關(guān)于這部奇書的探案傳奇。它對美術(shù)史而言,最可稱道的是它的木刻插圖,特別是那些奇思妙想的建筑圖,例如下面一段:
《尋愛綺夢》插圖
正是這樣一座高高的方尖塔,我真不知有什么別的建筑像它一樣,不是梵蒂岡的那座,不是亞歷山大的那座,也不是巴比倫的那座。我神情恍惚地站在它面前凝視著它,因為它本身包含著這么多令人驚嘆之處,更何況它那巨大的體積,令人驚訝的豐富的細節(jié),以及建筑師的杰出技巧,精工細作和異常的努力,多么大膽的創(chuàng)造力,這需要怎樣的人類力量、藝術(shù)技巧,以及怎樣令人難以置信的工程,才能使這座與天比肩的巨大重物聳入云霄…
方尖塔是一種宗教象征,文藝復(fù)興建筑大師布拉曼特大概正是讀了這一段文字,讓他想把方尖塔安排在基督教最神圣的教堂——梵蒂岡的前廳。朝拜者對著這個象征沉思,心靈就會得到適當?shù)恼{(diào)整,并對等待著他去發(fā)現(xiàn)的神秘作出反應(yīng)。
布拉曼特設(shè)計的穹頂
由于《尋愛綺夢》,就像據(jù)說是賀拉波羅撰寫的《象形文字》一樣在文藝復(fù)興時期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所以《尋愛綺夢》也不時的引起文藝復(fù)興的研究者們的興趣。在研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時,瓦爾堡注意到了書中所描述的一件神圣的四面祭壇,這件祭壇以豪華的白色大理石雕刻著四季的擬人像,書中寫到:
這祭壇的每一面都有一幅優(yōu)雅而且非凡逼真的圖像。第一幅是一位美麗的女神,她飄動的秀發(fā),帶著玫瑰和其他鮮花編成的花環(huán),透明的衣衫貼附在勻稱的四肢上。她用右手像一盞古式炭火盆撒下祭奠的鮮花,另一只手拿著一支帶有芬芳花蕾的桃金娘……
《尋愛綺夢》的木刻插圖,展現(xiàn)的是一位側(cè)身向右站立的女子,正用右手向古式炭火盆拋灑鮮花,頭發(fā)向左飄動,這表明了要呈現(xiàn)古典藝術(shù)的精華,人物外表衣飾的運動感不可或缺?!毒S納斯的誕生》正是在這一點上,隨著波利奇亞諾的《武功詩》匯入了當時的一股潮流,在這股潮流中,只要藝術(shù)家需要借助外表運動以使作品獲得生動的效果,他就會向古物和古文獻世界請求援助。
以上就是瓦爾堡的解釋,貢布里?;就?。他認為《維納斯的誕生》沒有多少迷惑的特征,再也沒有哪幅畫比它本身更自身圓滿了。古希臘畫家阿佩萊斯的《美神出水》在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名望,再加上波利齊亞諾的詩句,似乎可以同時圓滿地解釋這幅畫的內(nèi)容。不過貢布里希還是提供了另一份古典文獻,即阿普列烏斯[LuciusApuleius](約12-170)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盧修斯[Lucius]的靈視,“視”就是“視覺”的“視”。《 變形記》中寫道:
阿普列烏斯
我做完了一通禱告,念完了悲慘的哀歌,睡意又一次把我衰弱的心靈壓迫在那同一張床上。我剛合上眼睛,瞧,從大海中間浮現(xiàn)出一副絕世的美容,那容貌甚至值得受到眾神的尊崇。接著,我漸漸看到一個閃光的全身形象躍出海面,站在我的面前,我愿意用人類貧乏的語言,盡其所能地描述一下她那驚人的相貌。首先是她那頭發(fā),豐茂繁密,微微卷曲,柔順的飄零在她神圣的脖頸周圍,優(yōu)雅華貴的飄動著。
最后的這些文字是波提切利的心靈朝著飄動的頭發(fā)這一幻象上想象,而他對這種頭發(fā)的描繪一直都在激起人們的驚嘆和贊美。情況難道不會如此嗎?但是對于中國觀者來看,《維納斯的誕生》有時會令人想起曹植筆下的洛神形象,那位美神翩若驚鴻,凌波微步,濃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若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
顧愷之,《洛神圖》局部
那是用一連串的文字構(gòu)成的美,是在語詞的時間節(jié)奏中讓我們想象的女神之美。
關(guān)于繪畫和詩歌在表現(xiàn)美的時候各自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局限,請參看朱光潛先生翻譯的萊辛的杰作《拉奧孔》。
今天就講到這里。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