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的文人,既有出將入相的宏偉理想,內(nèi)心深處又有歸隱江湖的情節(jié)。這大概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讓他們堅信“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歸隱的文人不計其數(shù),但有許多人依然坐擁嬌妻美妾,仆從婢女更是不計其數(shù)。算起來,北宋時的文人林逋才是比較徹底的隱士。
許多人歸隱,是對官場感到絕望,或者是屢試不第才萌生去意。林逋這不同,他自幼刻苦好讀,寒窗苦讀數(shù)十載。然而,他卻無心仕途,甚至連科舉考試也不參加。他愛游山玩水,最后相中了杭州西湖,在那里隱居起來。他的愛好就遍訪名僧老道,與他們唱和應(yīng)酬。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甚至連一些顯赫的官員也主動找上門來。
林逋雖然拒絕官場,但也沒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與當(dāng)?shù)毓賳T詩文相交,甚至還留下了與范仲淹、梅堯臣的唱和之作。他的名氣甚至驚動了宋真宗,專門賜予金帛,還讓當(dāng)?shù)毓俑煤谜疹欉@位隱士。林逋既不推辭,也不自傲,依然故我。
按理來說,隱歸隱,個人問題總該解決吧?然而,林逋一生卻沒有娶妻生子。他只喜歡種植梅花,飼養(yǎng)白鶴,并且達到了酷愛至極的程度,自稱它們是“梅妻鶴子”。也許就是這種淡泊的性格,才會“留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絕唱。
他一生醉心山水,寫詩作詞,卻只留下了三百多首詩歌,三首詞作。這么少的存世量,是因為他本人看得太淡。自己的作品,往往寫完之后就隨手一扔,根本不愛惜。如此清心寡欲之人,被人視為“禁欲者”,當(dāng)然是不稀奇的。然而,他卻寫下了這首凄美絕倫的《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邊潮已平。
這是一首描述戀人分離的名作,雖然是宋詞,但作者卻采用了《詩經(jīng)》中的回環(huán)詠唱的方式,極具民歌風(fēng)格。上闋其興,描寫的是景物,開篇兩句就使用了兩個“青”,色彩明艷地展現(xiàn)了江南迷人的風(fēng)光。風(fēng)光越是美麗,就越是襯托了離情的傷感。
作者表面上在上闕最后發(fā)出感慨,在問青山能否知道離別情。實際上,這個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青山佇立千年萬年,當(dāng)然見慣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更為高明的是,這一句問話,就將整個詩歌的氣氛由明快變成了深沉。這種節(jié)奏上的變換,比一開始就愁云慘淡,更能給讀者沖擊。
下闕著重寫情,寫得婉轉(zhuǎn)凄美。兩個“淚盈”勾勒出難舍難分的場景,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不是你沒有擁有,而是你得到后失去!古代男女之間,在定親前往往會打上一個“同心結(jié)”,這對分別戀人,卻“同心結(jié)未成”。詩人以此暗示,兩人最終分別。他們分手的原因,詩人沒有明說,但也不必言說,只有那一江恨水,延綿無盡。
古往今來,描寫戀人分別的場景數(shù)不勝數(shù),但這首詞卻以清新優(yōu)美的筆調(diào),贏得了后世贊許。詩人在此中的情感注入,讓人很難想象他是沒有婚姻的文人。其實,林逋不婚無子,不代表他沒有感情經(jīng)歷,愛過才知情重,醉過才知酒濃。只有經(jīng)歷了感情挫折的人,才能寫出這樣打動人心的作品。
林逋是在北宋仁宗年間去世,他被安葬在最愛的西湖之畔。南宋滅亡之際,盜墓賊認為他是大名士,以為有眾多陪葬品,竟然盜掘了他的墓葬。然而,除了文房四寶和日常用品外,就只有一只女人用的玉簪。這只玉簪讓人遐想連篇,也許見證了林逋刻骨銘心的回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