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菲律賓南部的傳統(tǒng)服飾:熟悉卻又陌生服飾們》連載的第9篇。
作者: 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系列文章 · 更新中
「菲律賓南部的傳統(tǒng)服飾:熟悉卻又陌生服飾們」系列開篇!
Siyabit
Siyabit是一種多色織錦布料。蘇祿群島和塔威塔威群島是這種多色織錦布料最出名的兩個產(chǎn)地,廣泛流行于菲律賓南部和馬來西亞沙巴東海岸一帶。由于這種多色的織錦布料常常用來做成菲律賓南部男性的傳統(tǒng)帽巾Pis,所以許多人索性也會把這種多色織錦叫做“Pis Siyabit”或者“Pisyabit”。
除了使用它做成帽巾以外,Siyabit也可以被制作成Hablun(披巾),Habul(一種披在肩膀或者腰上,幅寬比較小的圓筒形布料),Kandit(腰帶),裁制成衣服(Badjuh)和褲子(Sawwal),做成包包和口罩,用途廣泛。
△Siyabit多色織錦布料,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
△Siyabit多色織錦布料,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藝術(shù)博物館(Honolulu Museum of Art) 藏
△使用Siyabit多色織錦布料做成的Hablun(披巾)Photo via. Facebook Tausug Habul Tyahian
△使用Siyabit多色織錦布料做成的菲律賓南部傳統(tǒng)女裝Badjuh Sablay & Habul & Sawwal
Siyabit在菲律賓南部的語言中有“鉤”(hook)的意思。紡織工們會將不同顏色的棉線鉤在織機上,錯綜復雜的織出不同的圖案,Siyabit的織機構(gòu)造非常簡單,一般使用竹子做成,織機的長度很長,但是寬度并不大,所以一般織出來的Siyabit布料它的幅寬都比較小。
Siyabit的織機是一種身體張力織機(Body-tension Loom),※通俗一點說就是“腰機”。紡織工們在織布的時候會在背上綁一個固定身體和織機的卷布軸,卷布軸和織機之間會使用繩子固定住,紡織工彎著身子,利用身體張力給予織機的壓力將棉線織成布料,這樣可以使布料更加緊實,不容易脫線。
Siyabit的圖案一般由細小的馬賽克構(gòu)成,不同顏色的馬賽克構(gòu)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案。
△Siyabit織機,攝于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
△正在編織Siyabit的婦女,攝于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 Photo via. ShotsbyJibs
Seputangan Yakan
在菲律賓南部巴西蘭島(Basilan island)和棉蘭老島西南部三寶顏市(Zamboanga City)北部山區(qū)及沿海一帶的雅坎人(Bangsa Yakan)聚居區(qū),還有一種與蘇祿群島和塔威塔威群島的Siyabit非常相近的多色織錦,巴西蘭島的雅坎人把這種多色織錦叫做“Seputangan Yakan”,“ Seputangan”一詞來源于馬來語“Saputangan”,意為“手帕”。由于這種織錦幅寬比較小,多用于手帕,頭巾,“Seputangan Yakan”因此得名。與Siyabit相比,Seputangan Yakan的配色要比Siyabit更加鮮艷一些。
△Seputangan Yakan多色織錦布料,產(chǎn)自棉蘭老島西南部三寶顏市(Zamboanga City)
△Seputangan Yakan多色織錦布料,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巴西蘭島(Basilan island)
與Siyabit一樣,Seputangan Yakan的織機也是一種身體張力織機(Body-tension Loom),紡織工們在織布的時候同樣會在背上綁一個固定身體和織機的卷布軸,用身體張力給予織機的壓力將棉線織成布料。區(qū)別在于雅坎人的Seputangan Yakan織機要比Siyabit的織機更加小巧。
△正在編織Seputangan Yakan多色織錦布料的雅坎人(Bangsa Yakan)女性 Photo via. Facebook Evelynda Otong
T’nalak
T’nalak是一種絣織(ikat)織物。是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南哥打巴托省(South Cotabato)瑟務湖(Lake Sebu)一帶的山地民族T’boli人(這一支民族沒有對應的中文譯名)的傳統(tǒng)織物。在T’boli人的傳說中,相傳半人半蜘蛛的精靈教會了大家織造這種絣織織物,T’nalak是一種緯紗扎染機織工藝(weft ikat),它的幅寬很短,顏色主要以黑色,紅色,白色,褐色為主。
△T’nalak織物,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南哥打巴托省(South Cotabato)瑟務湖(Lake Sebu)地區(qū) Photo via. ins Filipinna
T’nalak的織機和之前說過的Siyabit一樣,構(gòu)造非常簡單,一般使用竹子做成,織機的長度很長,寬度要比Siyabit的織機更加小一些,正因為如此T’nalak布料的幅寬相較于Siyabit要更叫短小一點。T’nalak的織機同樣也是一種身體張力織機(Body-tension Loom),紡織工們在織布的時候與編織Siyabit一樣會在背上綁一個固定身體和織機的卷布軸,卷布軸和織機之間會使用繩子固定住,紡織工彎著身子,利用身體張力給予織機的壓力將棉線織成布料,效果和編織Siyabit一樣,可以使布料更加緊實,不容易脫線。由于T’boli人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T’boli人會將本民族的傳說,動物,花草,太陽,月亮和星辰以T’nalak布料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T’boli人的傳統(tǒng)T’nalak織機
△正在編織T’nalak布料的T’boli婦女
△T’nalak織物,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南哥打巴托?。⊿outh Cotabato)瑟務湖(Lake Sebu)地區(qū),傳統(tǒng)觀念上這種織物一般會用來裁制成T’boli男性的傳統(tǒng)上衣和下褲Photo via. ins weavinghand
T’boli人織造的T’nalak織物以及他們的傳統(tǒng)T’nalak技藝也影響到了其周邊地區(qū),尤其是棉蘭老島西南部拉瑙湖以南的南拉瑙省(Lanao Der Sur)一帶的馬拉瑙人(Bangsa Maranao)的聚居區(qū),馬拉瑙人在吸收了T’boli人織造的T’nalak技藝的同時,也對T’nalak的織造技藝進行了改良,在用色和花紋上,更加活潑。會在布料的配色上使用T’boli人不喜愛,但是馬拉瑙人非常喜愛藍色,紫色,綠色以及黃色。
△馬拉瑙人的T’nalak織物,用色更加鮮艷,產(chǎn)自菲律賓南部南拉瑙省(Lanao Der Sur)的鄉(xiāng)村地區(qū)Photo via. Facebook Leonardo Rey S. Cari?o
除了配色以外,馬拉瑙人在編織T’nalak的時候,使用的織機更大更寬,使得布料的幅寬也隨之變大。在技藝上,馬拉瑙人也進行了改良,在T’boli人原有T’nalak的緯紗扎染機織工藝(weft ikat)上,加入了經(jīng)紗扎染機織工藝(warp ikat),將緯紗和經(jīng)紗的兩種扎染機織工藝結(jié)合了起來,在紡織上稱作經(jīng)緯紗復合扎染機織工藝(double ikat)也可以叫做“經(jīng)緯絣”。
想了解更多關于絣織/伊卡特織物的信息,請點擊狐貍大大之前寫的文章:《ikat:貫穿世界古老文明角落的染織工藝》
△馬拉瑙人的T’nalak織物,可以清晰的看到布料上緯紗扎染機織(weft ikat)和經(jīng)紗扎染機織(warp ikat)的兩部份Photo via. Facebook Leonardo Rey S. Cari?o
關于菲律賓南部的傳統(tǒng)紡織品的介紹到這里就全部結(jié)束了。
???
(本篇完,待續(xù)……)
接下來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也是我和大家都很喜聞樂見的環(huán)節(jié),
介紹菲律賓南部不同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的環(huán)節(jié)。
▲下篇預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