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江蘇省通志稿古跡志 第二卷 蘇州府 松江府

第二卷 蘇州府 松江府

蘇州府

吳大城  今府治是。《漢書·志》云吳本國周太伯所邑,《元和郡縣志》云闔閭自梅里始遷都于此?!秴堑赜洝吩茐蹓羰紕e筑城,為宮室于平門西北二里。周敬王六年,闔閭使子胥筑大城,亦 曰闔閭城。城周四十七里,郭周六十八里。辟陸門八,水門八。《吳都賦》所謂通門二八水道陸衢是也。西北 曰閶門,又曰昌門,亦名破楚門,伐楚出此門;西曰胥門,《吳地記》謂本伍子胥宅,因名;西南曰盤門,《吳地記》云水陸縈回,故謂之盤,又名蟠門,刻木作蟠龍以鎮(zhèn)越;東南曰蛇門,《吳郡志》云在巳方,故名。又 曰越在巳地吳作木蛇北向,示越屬吳也;東曰匠門,本名干將門。《吳地記》云吳王使干將鑄劍于此,后訛為匠門;又東曰婁門,《吳郡志》云秦婁縣所值,又謂之醪,即今昆山也;東北 曰齊門,《越絕書》曰闔閭伐齊大克,取齊女為質(zhì)子,為造齊門。又《吳越春秋》云闔閭為太子波聘齊女,女少,思齊而病,乃起北門,名曰望齊;北曰平門,《吳地記》云子胥平齊,大軍從此出,故名;東北三里有巫咸墳,亦 曰巫門。此所謂八門也。又匠門南三里有葑門,《續(xù)圖經(jīng)》云當作封門,取封禺之山以為名。葑門相近有赤門,在城正南,今猶有赤門灣;又東南有魴鱷門。此三門皆非八門之數(shù)。至宋惟存閶、胥、盤、葑、齊、婁六門,水陸共十二。淳熙后胥門水陸俱塞。元初城郭盡毀,至正中復(fù)繕完,仍辟水陸門十一,惟獨胥無水門。清圣祖有御制吳閶詩、至閶門詩。隋開皇間,楊素徙于古城西南橫山之東,俗所謂新郭也。唐初復(fù)故,又曰羅城,作亞字形,中有大河,三橫四直。

吳小城  在長洲縣。即子城,在大城內(nèi)。《吳越春秋》云:子胥筑小城,周十里,不辟東門,以絕越也?!对浇^書》云:小城周十二里,門三,水門二。楚封春申君于吳,因城吳故墟以為都邑。元末張士誠入據(jù),建太尉府,后日王府,今俗稱王府基是也。

麋湖城  在長洲縣北五十里,《越絕書》云闔閭所置。又巫門外有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秴窃酱呵铩吩破介T外麋湖西城者,麋王城也。又有太公城、章祈城,并在縣東北。《姑蘇志》云章祈疑即,在今二十二都。

居東城  在長洲縣界。《越絕書》云:闔閭所游也,去縣二十里。劉昭注訛為居巢城。

鴨城  在長洲縣匠門外東南二十五里沙里中。《太平寰宇記》云:吳王養(yǎng)鴨所也。東五里有豨巷,是畜豬之處。又東二里有豆園,吳王養(yǎng)馬處。

搖城  在長洲縣東南二十八里,吳王子居焉,后越王搖居之,今其地名大姚。

醬醋城  在長洲平門西三里,漢劉濞筑。

東宮、路西宮  在長洲縣,闔閭所建。《越絕書》云:東宮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宮周一里二十六步。

南城營  在長洲縣干將鄉(xiāng)長樂里。

吳宮  在長洲縣長洲苑東南五十里,吳王別宮也。陸龜蒙《吳宮詞序》云:甫里之鄉(xiāng)日吳宮。今有吳宮鄉(xiāng)。

長洲苑  在長洲縣太湖北岸,闔閭游獵處,《圖經(jīng)》云在縣西南七十里,孟康日以江水洲為苑。韋昭云在吳縣東。《吳都賦》“佩長洲之茂苑”,即此。漢吳王濞嗣葺吳苑,極一時之盛。枚乘所云“上林不如長洲之苑”,是也。《元和郡縣志》謂長洲縣取此立名。

初陽樓  在郡治池上。唐皮日休詩“危樓新制號初陽”。

齊云樓  在郡治后子城上,即古月華樓?!秴堑赜洝吩铺撇芄跛?,白居易有《齊云樓晚望》詩。今名飛云閣。

西樓  在長洲縣子城西門上,更名觀風樓。自居易詩“風月萬家河兩岸,笙歌一曲郡西樓”。

五硯樓  在長洲楓橋袁又愷舊居。

諫草樓  在長洲縣。清處士姜實節(jié)構(gòu),為其父貞毅先生埰之影堂。樓東有思敬居、改過軒、巾箱閣,為實節(jié)讀書處。

竹柏樓  在長洲縣楓鎮(zhèn)西跨塘。乾隆中,袁壽階母韓氏守節(jié)處。

勁節(jié)樓  在長洲縣楓橋北。道光間,徐子云德源母陸氏守節(jié)撫孤處。

凝翠樓  在長洲縣橫山北西跨塘。隱士徐政與文徵明、王寵輩結(jié)吟社于此。后陳敦復(fù)新之,更名繭園。

劍樓  在長洲縣石公山。一名風弄,俗稱一線天。

懷劬閣  在長洲南園,清孝子丁宏度建。

池光亭  在長洲縣郡宅后,即北亭,唐刺史白居易命名?!秴强ぶ尽吩疲和ず笥絮┽埗?,郡守沈揆名之。

滄浪亭  在長洲縣郡學東南,《石林詩話》云錢氏廣陵王元璙別圃也。宋慶歷間,蘇舜欽得之,作亭曰“滄浪”。后為章悖家所有,紹興后歸韓蘄王世忠,俗名韓王園。附宋蘇舜欽《滄浪亭記》:余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游旅館于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木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亙五六十尋,三面皆水也。矼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佑之池館也。坳隆勝概,遺意尚存,余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埼,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戶亭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余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歸,觴而浩歌,踞而仰笑。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動物,情橫于內(nèi)而性佚于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余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qū),因之復(fù)能見乎內(nèi)外得失之源。浩然有得,笑傲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故用是以為勝焉。

四照亭  在長洲縣北東圃,《吳郡志》云宋王渙建。為屋四合,各植花石,隨時之宜。《負暄野錄》云,慶元中,趙不會客,問名亭所自,銅陵主簿姚行簡對曰:《山海經(jīng)》云“招搖之上其光四照”?!度A嚴經(jīng)》云“無量寶樹普莊嚴,華焰成輪光四照”。又云“光云四照常圓滿”。今四面皆花故名。趙極稱賞。

秀野亭  在長洲縣城北,宋侍讀葉道卿所居,《吳郡志》云紹興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建。

黃堂  在長洲縣雞陂之側(cè),《郡國志》云楚春申君子假君所建。后太守居之,數(shù)失火,涂以雄黃,遂名黃堂。天下郡治名黃堂,仿此。或日春申君姓黃,因此得名。

木蘭堂  在長洲縣,又名木蘭院。《嵐齊錄》云:唐刺史張博于堂前植木蘭,花盛開宴客,陸龜蒙后至,博連浮以大白,索詩。陸云:“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备Φ枚洌挥X頹然,他客莫知其旨。陸稍醒,援筆續(xù)之云:“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币粫r驚為絕唱。

雙蓮堂  在長洲縣木蘭堂東,舊芙蓉堂也。至和初,呂處約以雙蓮花開易名。

三賢堂  在長洲縣木蘭堂左?!赌乡苤尽吩疲核假t亭祀韋應(yīng)物、白居易、劉禹錫。紹興中重建,改為堂。

凝香堂  在長洲縣思賢亭西。臨北池,西南有章云亭,紹興間洪遵命名。

招隱堂  在長洲縣畫錦坊,郡人胡元質(zhì)所居谿溪堂也。對峙三石甚奇,傳是鎮(zhèn)蜀時移來之物。

三瑞堂  在長洲縣楓橋,宋孝子姚淳所居。蘇軾詩有“楓橋三瑞皆目見”之句。蓋其先墓,有甘露、靈芝、瑞麥之異。

宋葉參少卿七檜堂  在長洲縣天慶觀東。葉嘗守吳,既謝事,因居焉,作此堂以佚老。

中隱堂  在長洲縣大酒巷。宋都官員外郎分司南京龔宗元所作,取白樂天詩句名之。與屯田員外郎程適、太子中允陳之奇日娛文酒,吳人謂之三老。又有都官書院在虎邱,為宗元讀書處。

閑貴堂  在長洲縣醋坊橋東。本蕭氏雙節(jié)堂,為周虎所得,遂易今名。后有臺,環(huán)以古桂數(shù)千本,名曰凌霜。宅東有陂陀,立亭其上 曰“已高”。

靜樂堂  在長洲縣烏鵲橋南,宋知郡孔元忠所居。有樓儲書萬卷,葉適以詩贈之。

五柳堂  在長洲縣臨頓里,宋山陰主簿胡稷言所居,陸龜蒙故址也,稷言棄官歸隱于此。子嶧又取“老杜宅舍如荒村”句命名“如村”。孫進士百能知江山縣請老,復(fù)筑堂曰“宜休”云。

萬華堂  在資壽寺后,宋藍師稷提刑所居。植牡丹至三千株,多得洛中名品。師稷字叔誠,開封人。

顧仁效  陽山草堂  在長洲縣陽山下,王文恪鏊有記。

遂儀堂  在北察院前,明曹文明妻張節(jié)婦居宅。鹿城王元懋書額,子咸陽令應(yīng)表明末殉難。

聚塢草堂  在聚塢山,明蔡忠恪公懋德所構(gòu),中有賜笏樓。

南坨草堂  在堯峰胡巷南,明吳公紳所筑。

萬卷堂  在長洲縣帶城橋南,侍郎史正志所居。

如意堂  在長洲縣清嘉坊,明杜瓊奉母之堂也。庭生嘉草,以如母意,故以名堂。徐有貞記之。

謝鷗草堂  在齊門外,永昌王文恪公六世孫武別業(yè)。

陽山草堂  在長洲縣,去滸墅可數(shù)里?;爵枞唬拗袢f挺,明山人岳岱結(jié)隱其中。

馮煖宅  在長洲縣彈鋏巷。唐人云有墳在側(cè),碑刻猶存,煖即客齊孟嘗君之門彈鋏而歌者也。

范蠡宅  在長洲縣太湖包山。任昉《述異記》云:洞庭湖上有釣洲,蠡嘗乘舟至此遇風,止釣于上,刻字記焉。

皋伯通宅  在長洲縣閶門內(nèi)皋橋,梁鴻于廡下賃舂之所。

丁令成宅  在長洲縣陽山,有丹井存焉。

顧訓宅  在長洲縣百口橋東。漢時人,五世同居,聚族百口,因所居名橋。

陸績宅  在長洲縣臨頓里。門有巨石,績罷郁林太守,歸無所裝,取石以鎮(zhèn)。舟人慕其廉,號郁石。數(shù)傳至龜蒙,世保其居。龜蒙《幽居賦》云:地接虎邱,門臨鶴市。

皮日休宅  在長洲縣皮市街。日休為蘇州從事時所居,與陸龜蒙晨夕唱和。

琴高宅  在長洲縣交讓瀆法海寺西。

戴颙宅  在長洲縣,即今北禪寺?!豆锰K志》云:唐司勛郎中陸灣嘗居之,有花橋水閣,見白樂天寄馮御史詩。后為北禪寺。又皮陸北禪寺聯(lián)句云“敲蒸何處避,來人戴 颙宅”是也。

王珣宅  在長洲縣日華里,即今景德寺。

陳之奇宅  在長洲縣閶門,人呼為陳君子宅。

魏了翁宅  在長洲縣南宮坊。宋端平間,都督江淮,理宗賜第吳中,復(fù)親書“鶴山書院”四大字賜之。即今巡撫治所。

元絳宅  在長洲縣帶城橋東。絳嘗參大政,歸老于是邦,知州章岵表為袞繡坊。宋淳熙初,都丞徐本中葺居之。

鄭虎臣宅  在長洲縣舞鶴橋東。居第甚盛,號鄭半州。宋末殺賈似道于木棉庵者。

鄭所南宅  在長洲縣樂橋東修坊巷。

元周上卿宅  在長洲縣濂溪坊。嘗作存心丹,于市南賣藥,一異人過其廬,語終日,至暮留宿,時方雪積已半尺,人見其屋赫然有光赤,屋上雪獨不聚,授以秘術(shù)竟委蛻云。

楊循吉宅  在長洲縣南濠。致政后,居支硎山南峰,日南峰隱居。

文徵明宅  在長洲縣德愛橋,其父林所構(gòu),即停云館也。徵明孫震孟宅,又在寶林寺東。

周順昌宅  在長洲縣閶門外林家巷。

姚希孟宅  在長洲縣中街路。

顧元振元新宅  在長洲縣碧鳳坊。

彭仁簡先生瓏宅  在長洲縣葑門內(nèi)蘇家巷西,有志矩齋。先生年七十時,所名以自勵者也。子侍講定求命工寫志矩齋讀盡圖。南昀草堂定求所葺,曾孫兵部尚書啟豐辟新第于蘇家巷東。自大學士文敬公以來,世居巷西舊宅。其先世康熙中,御書唐人詩,御制至閶門作詩賜在籍侍講。雍正中,御書“東澗野泉添碧沼,南園夜雨長秋蔬”聯(lián)句賜修撰彭啟豐。咸豐中,御書“其難其慎匡弼和衷”匾額,御筆山水賜大學士彭蘊章。今俱謹藏于家。

孫祭酒岳頒賜第  在長洲縣竹絳橋。康熙四十一年,圣祖特敕織造大理寺卿李煦,即北新局址營建,御筆其堂曰“墨云”。

百宋一廛  在長洲縣懸橋,黃主政丕烈藏書處。又有蕘圃在王洗馬巷,丕烈舉孝廉后葺。

潘太傳第  在長洲縣鈕家巷,即顧汧鳳池園西偏。孫郎中儀鳳即居宅對岸筑養(yǎng)園,歸安吳云有記。

蝸廬  在長洲縣城北,宋中書舍人程俱所居。俱政和間,自監(jiān)舒州茶場上書,論時政不合,來吳葺小屋,號“蝸廬”。

酉室  在長洲縣,宋王伯起所居。獨處一廛,匾曰“西室”,日焚香燕坐其中。

老相公衙  在長洲縣干將坊。元參政周伯琦使吳,被留,張氏構(gòu)此館之,衙極壯麗。今猶仍其舊名。

吳國故館  在長洲縣。舊傳吳國故館凡三:升月館在帶城橋東,烏鵲館在烏鵲橋,江楓館在渴烏巷。又有全吳、通波、臨頓、龍門、升羽等館。升月館至宋猶存。

五湖田舍  在長洲縣大姚村,白陽山人陳淳所居。

石樓精舍  在彈山南,明趙宦光篆書“石樓”二字。以前為萬峰臺,舊有七十二峰閣,登臨極勝。今已廢,然春梅、夏筍、秋桂、冬茶猶占四時佳景焉。

華林園  在長洲縣。《吳地記》云在華林橋。又平昌里有華池,龍?zhí)独镉惺垼躁H閭故跡。

南園  在長洲縣府學旁,吳越廣陵王元璙帥吳時所置。園相近有元璙別宅。又有東莊,亦名東墅,元璙子文奉所創(chuàng)。

西園  有二:一在長洲縣,《吳郡志》云在郡圃之西,唐時所建,今為教場;一在吳縣西城橋夏駕河上,明王鏊別墅。文徵明有西園游集詩。

梅都官園  在長洲縣西,祝槱《野錄》云:梅摯晚年卜筑滄浪之旁,與蘇舜欽為鄰。今猶稱其地為梅家園。

郭氏園  在長洲縣飲馬橋西南,本郭云大夫所居。有池號“小滄浪”。今為巡撫院后圃。

拙政園  在長洲縣婁門內(nèi)大弘寺西,明侍御王獻臣筑(按《明史》,王獻臣吳人,進士,擢御史。長洲縣志、府志亦均作王獻臣,舊志作憲臣,恐誤,今據(jù)改)。后歸里中徐氏。清海寧陳相國之遴得之。中有連理寶珠山茶,花開時爛紅奪目。相國謫塞外,此園入官,為駐防將軍府,又為兵備道館,既而為吳三桂婿王永寧所有,復(fù)籍官??滴跏四?,改蘇、松、常道新署。蘇松常道缺裁,散為民居。后歸蔣氏,名曰復(fù)園。又歸海寧查比部世倓,復(fù)歸平湖吳氏。咸豐庚申,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城復(fù)歸官。同治十年改為八旗奉直會館。

五畝園  在長洲縣,介閶、齊兩門之中,漢時為張長史植桑地。宋熙寧間,梅宜義筑亭居之,子子明判杭州,蘇軾嘗寄詩,有“仙人子真后,還隱吳門市,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之句。園中有靈芝石、丈人峰諸奇石。

郡圃  在長洲縣郡治后。舊多樓亭,宋建炎中毀。端平初,張嗣古補葺,易名“同樂園”。嘉定中,綦奎復(fù)立四小亭,其芍藥壇每歲花開,太守宴客號為芍藥會。

凌處士莊  在長洲縣由姑山北,唐韋莊有詩。

就隱  在長洲縣華山。宋紹興間,張廷杰所葺,周必大《游山記》云:漢卿既得華山就隱,刓剔嚴竇,疏導(dǎo)泉源,佳花美木,四時皆有奇觀。

石書隱  在長洲縣,俞琰所居,因自號石  硐。中有詠春齋、端居室、盟鷗軒,皆琰孫貞木作。

小洞庭  在長洲縣齊門外,劉玨累石為山,號小洞庭。徐有貞為之記。

鶴市  在長洲縣閶門內(nèi),《吳越春秋》云,夫差葬女勝玉,舞白鶴于市,聚觀者以殉葬?!对浇^書》云,殺生以送死。今故市巷東有舞鶴橋。

專諸巷  在長洲縣閶門內(nèi),舊傳專諸所居,今為石塔廟。

臨頓  在長洲縣東,吳王嘗逐東夷頓軍于此,故名,今呼為臨頓橋?!洞竺饕唤y(tǒng)志》云:或云陸龜蒙嘗居于此。

雞陂墟  在長洲縣婁門外二十里,《越絕書》云吳王畜雞所也。

蠡口  在長洲縣齊門北,相傳范蠡泛五湖出此?!洞竺饕唤y(tǒng)志》云,在長洲縣界,一名蠡塘。

花谿  在長洲縣定跨橋北。青霞居士顧凝遠筑別館間亭,頗極幽勝。

交讓瀆  在長洲縣子城北?!独m(xù)圖經(jīng)》云:瀆因陸慧曉與張融并宅,其間有池,池上有楊柳二株。何點嘆日此池便是醴泉,此水便是交讓,瀆因以名。今湮為民居,僅污池丈余,立交讓祠于此。又有交讓巷,俗訛為甘將巷。

禁蛙池  在長洲縣北禪寺東。天泉禪寺說法,取池中一蛙,點其頷,群蛙遂無聲。其地至今不產(chǎn)蛙。

石幢  在長洲縣城北數(shù)里,唐徐浩書,郡守陳師錫徙置府第。鄉(xiāng)人夜過河上者多見鬼物,乃相與請于州復(fù)置舊處,怪遂絕。

大石峰  在陽山,怪石叢出山腰,上建佛廬精舍,皆架嚴壁。吳文定寬稱東南一奇,與史鑒、沈周諸人吟詠其地。

商相巫咸墓  在常熟縣虞山,子賢亦葬此。宋王愉為縣令,嘗修其墓。仲雍墓亦在虞山。

周吳子章墓、先賢言偃墓并在常熟縣虞山。齊女墓在虞山,吳太子所娶齊女也。

周吳王夫差墓  在長洲陽山。先賢澹臺滅明墓,在長洲縣澹臺旁湖。慶忌墓,在長洲縣齊門外,今云慶墳。

晉廬江太守闕臻墓  在長洲縣齊門東北二里,今名闕村墓。

梁公主墓  在長洲縣乘鯉坊,即法尼寺后大土邱。相傳梁武帝女出降郡人孫,寺即  故宅。

唐平章事陸贄墓  在長洲縣齊門外六里官河之西,地名陸墓,相傳陸宣公葬此故名。宋淳熙間,有于墓旁得遺刻,與所傳合。或謂贄生于嘉興,寶華寺乃其故宅,自貶忠州別駕,卒即藁葬其地,今忠州至虛觀三十步是其葬處。又謂贄已歸葬,而忠州特虛設(shè)耳。

宋龍圖大學士滕元發(fā)墓  在長洲縣陽山栗塢,蘇軾有志銘。元發(fā)東陽人,帥真定河東,治邊凜然,威行西北。  簽書樞密王倫墓,在長洲縣陽山大石塢。倫字正道,萃縣人,宰相旦族孫,使金,留六載不遣還,欲以為轉(zhuǎn)使,不受,使人縊殺之。子述與從兄遵間入金境,得倫骨以歸,官給葬事。  尚書鄭起潛墓、會稽尉鄭虎臣墓,俱在陽山。  安撫使魏克愚墓在陽山栗塢。

元七姬墓  在府城東北隅潘氏后園。七姬者,淮張左丞潘元紹之妾,段、程、翟、徐、卞、羅、彭其氏也。明兵圍蘇州,姬等慮有不虞,義不受辱,皆自經(jīng)死。克志其墓。  提舉葛應(yīng)雷墓在長洲縣望墅墩。

明起居注陳瞭墓  在長洲縣陽山東。  尚書郁新墓在陽山西麓。  贊善王噦墓、侍講王琎墓,在長洲縣陽山鳳凰峰下。尚書俞士悅墓,在長洲縣白蓮橋內(nèi)陳庵西。都御史朱紈墓,在長洲縣射瀆橋北。  高士沈周墓,在長洲縣相城西牒字圩,王鏊撰志。  尚書袁洪愈墓在葑門外。大學士王錫爵墓在來鳳橋西。  員外周順昌墓,在長洲縣白蓮涇馬家墩。  侍郎周詔墓在長洲縣小茅山。  祭酒陳仁錫墓在長洲縣射瀆。少詹徐沂墓在長洲縣陽山。

清處士金后明墓在長洲縣瓜山。  孝子金煥墓,在長洲縣一都七圖翔字圩。  孝子金瑞鳳墓在長洲縣象山。  孝子戈宙襄墓,在長洲縣七都七圖義字圩。  義士六十三人冢,在長洲縣恩顧山下。義士,系咸豐庚申五月殉難者。  貞烈趙文龍女淑英墓,在長洲縣滸關(guān)漁莊。  蔣近光妻汪節(jié)婦墓,在長洲縣虎邱長涇。

巫镠城  在元和縣東十五里,《越絕書》云:闔閭所置,諸侯遠客離城也。又有镠溪城,闔閭所置殿宮也。

相城  在元和縣東北五十里。相傳子胥初筑城時,先于此相地,壘土而城之,下濕乃止,故名。

鴻城  在元和縣治東婁門外,相傳故越王城也。

陽城  在元和縣東北三十里。環(huán)繞有湖,曰陽城湖。

后城、堵城  并在元和縣東南數(shù)十里。堵城疑即赭城,今尹山鄉(xiāng)有堵城里。

陳公樓  在元和縣虎邱山。宋王曉《記略》:隆興二年四月,敷文陳公鎮(zhèn)吳興,避暑虎邱寺,創(chuàng)樓其山。

虎邱閣  在元和縣?!遁z耕錄》云:平江虎邱閣版上一竅,當日色清朗時,以掌大白紙承其影,則一寺之形勝悉見,而頂反居下。明文徵明有詩。

醒心亭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水中有土阜對峙,號曰浮墩。宋熙寧間曹素建亭,其地有雙松參天,今放生池即其處。

和靖讀書臺  在元和縣虎邱山,宋尹焗讀書處。后人繪像祀之,為和靖書院。

澹臺滅明宅  《吳地記》:宅隱為湖,曰澹臺湖?!妒酚洝罚簻缑髂嫌沃两??!端麟[》注謂吳國東南有澹臺湖,即其遺跡。

韓雍宅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雍既貴,歸吳治宅。溪流環(huán)繞,曰葑溪草堂。時與徐有貞、祝顯、馮定、劉玨為葑溪聯(lián)句。

孫武子宅  在元和縣楓橋西南孫武子橋側(cè)。

陳丞相宅  在元和縣東禪教寺。吳赤烏間,其宅生瑞蓮,遂舍為寺。

齊何求宅  在元和縣虎邱山。弟點胤亦隱此。

宋袁襄簡公珦宅  在元和縣東吳鄉(xiāng)蛟龍浦之赭墩。珦官京西提刑按察使,從高宗南渡,保障東南,因家焉。

宋呂浩叟宅  在元和縣虛邱,曰樂壽堂。浩叟嘗使元軍,抗詞不屈,宋亡授淮東宣慰使,不就,隱此。

元袁易宅  在元和縣蛟龍浦之赭墩。有靜春堂,學者稱靜春先生。子平江教授泰復(fù)建福源山房。

柯九思宅  相傳在元和縣城東胭脂橋。

葉唐夫宅  先生生明洪武間,家元和縣江村橋。

邢量宅  在元和縣葑門外,今名邢家衡。從孫參亦居此,后棄去,誅茅于野。或云一在虎邱西者,為參讀書所居。

錢邦彥宅  在元和縣望信橋西七塔寺前巷,今名錢衡前。嘉靖戊戌,巡撫張鳳為建尚書坊。

嚴納宅  在元和縣南倉橋西積慶寺前巷,今名嚴衙前。文靖筑室于茲,命長子中翰治居之,治子貢士桓構(gòu)困學齋,讀書其中。

陳仁錫宅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下塘。中有遠耀堂、白松堂(白松河南軒勝臺,故公奉使冊周藩王,以白松制帶贈之,取以名堂)。又有別墅,在孔副使巷,曰無夢園。中有息浪、見龍峰諸勝??滴跣劣?,次公爾興重修,旁有又一村。

居節(jié)宅  在元和縣虎邱山堂。

清徐波宅  在元和縣懸橋巷。明季,棄家人鄣山讀書,以其宅與外孫許眉叟。有圓嶠仙館,精雅宏敞。子陶村太史集家居不仕,以著書自娛。曾孫大   鉉杜門授徒。又營來鶴亭、碧梧龕諸勝。后歸諸生祝壽眉,葺為琢圉別業(yè)。

汪琬宅  在元和縣閶門外陸宅巷。有城西草堂,旁為苕華書屋。又有別業(yè)在虎邱,曰邱南小隱。中有乞花場山光塔影樓,今為編修祠。

尤侗宅  在元和縣新造橋。有鶴棲堂,圣祖御書賜額,園曰“亦園”,有揖青亭、水哉軒。

韓菼宅  在元和縣婁門內(nèi)直街。明萬歷中,菼祖黃巖知縣治,始居此。有開云堂、寒碧齋、紺雪齋。兵燹后,菼重修筑,圣御題有懷堂額賜焉。

張檢討大受宅  在元和縣新學東。大受鄉(xiāng)舉后,久不第,讀書于此。韓宗伯菼題其居曰“孝廉船”。又有讀書亭潮生閣,其地近古匠門,又稱匠門書屋。

沈德潛宅  在元和縣闊街頭巷。有教忠堂,內(nèi)懸御賜匾額。又有九賚閣,在葑門外竹墩莊,賜序、賜詩,并佛龕供御賜金佛。其為早年所居者 曰“竹嘯軒”,在木瀆。

王氏兩世雙節(jié)宅  在元和縣唯亭上塘季涇橋西,即今關(guān)帝廟。王時亨妻張氏,弟用俊妻張氏,孫家琛妻孫氏、家琦妻陳氏所居。子孝子峋、孫孝子家瓚亦居。此后家瓚舍宅建廟。

有竹居  在元和縣相城,明高士沈周宅。

姑蘇館  在元和縣盤門內(nèi)西城下,大德間改為驛。

塔影園  即海涌山莊,在元和縣虎邱便山橋南數(shù)武。上林苑錄事文肇祉所筑,后顧苓更名云陽草堂,中有倚竹山房、松風寢照、懷亭諸勝。

墨池園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相傳蘇文忠公曾洗硯于此,明時孔副使營構(gòu)為園,中有碧漣亭、蘇公署榜,后歸李氏。

洽隱園  在元和縣顯子巷,少微真人韓馨隱居于此??滴蹰g毀,同治中于其地建程忠烈公祠、淮軍昭忠祠、安徽會館。

蔣氏塔影園  俗呼蔣園,在元和縣虎邱東南隅,蔣重光所筑,有寶月廊、香草亭、浮蒼閣、隨鷗亭諸勝。園本程氏故居,蔣氏有之,蓋襲塔影之名,而非舊址也。嘉慶二年,任太守兆垌即塔影園改建白公祠,中有思白堂、懷杜閣、仰蘇樓。

何仔園  在元和縣尹山。種植甚繁,牡丹尤盛,宋周必大嘗游之,見《南歸錄》。

網(wǎng)師園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闊階頭巷。宋廉訪宗元所居,后歸太倉瞿氏,同治中歸李廉訪鴻裔,易名曰蘇東鄰。

東莊  在元和縣葑門內(nèi),明吳寬夫孟融所治。中有十景,為一時名勝。

唐韋應(yīng)物山莊  在元和縣吳淞江南。常放舟吟詩于此,故名吟浦。

韓氏山莊  在虎邱,明韓襄毅公雍別業(yè),今廢。

羅隱庵  在元和縣葑門外甫里北隅。隱以龜蒙愿與之游,因結(jié)庵于此,后為魏了翁別業(yè)。

山塘小隱  在元和縣虎邱,明行人姜垓寓舍。垓與兄采明亡卜隱虎邱,與葉襄、金俊明、任大任諸宿老相過從。

梅花墅  在元和縣甫里。明秘書許元祐所構(gòu),選地百畝,潴水壘石,擅一時之勝,今為海藏庵。

白公堤  在元和縣閶門外虎邱山塘,自居易筑。

石井泉  在劍池藏經(jīng)閣后?!都宀杷洝份d劉伯芻論水七等,以虎邱石井為第三。或又傳陸羽品定。

點頭石  在元和縣虎邱山。晉竺道生說法,石為點頭,今有悟石軒。

周吳王闔廬墓  在元和縣虎邱山劍池。  申公巫臣墓,在元和縣匠門外,一云在巫門外。吳將孫武墓在巫門外。  干將墓在匠門外。匠門本名干將門,因干將葬此故名,后訛為匠。干將與其妻莫邪俱善鑄劍。

漢三老顧綜墓  在元和縣婁門外。  尚書朱穆墓,在元和縣婁門東南二里,與顧綜墓相直。

三國吳孫王墓  在元和縣盤門外。孫王謂吳大帝父堅,母吳夫人及兄策也。晉元康中吳令謝詢表求置守冢者五人,修護掃除,詔從之。附詢表:臣聞成湯革夏而封祀,武王入殷而建宋。春秋征伐,則晉修虞祀,燕祭齊廟。夫一國為一人興,先賢為后愚廢,誠仁圣所哀悼而不忍也。故三代敦繼絕之德,春秋貴柔服之義。昔漢高受命,追存六國,凡諸絕邦,一時并祀。親與項羽對爭存亡,逮羽之死,乃以公葬,若使羽位承前緒。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從命,則楚高不墮,有后可冀。伏惟大晉應(yīng)天順民,武成止戈,西戎有好序之人,京邑開吳蜀之館,興滅加乎萬國,繼絕接于百世,雖三王弘道,商周稱仁,洋洋之美,未足以喻。是以孫氏雖家失吳祚,而族蒙晉榮,子孫量才,比肩取進,懷金侯服,佩青千里,當時受恩,多有過望。臣聞春雨潤木,自葉流根,鴟鶚恤功,愛子及室,故天有罔極之恩,圣有綢繆之惠。追惟吳偽武烈皇帝,遭漢室之弱,值亂臣之強,首倡義兵,先眾犯難,破董卓于陽人,濟神器于甄井,威振群牧,名顯往朝?;竿醪盼洌豕诔袠I(yè),招百越之士,奮鷹揚之勢,西赴許州,將迎幼主,雖元勛未終,然至忠已著。夫家積義勇之基,世傳危扶之業(yè),進為殉漢之臣,退為開吳之主。而蒸嘗絕于三葉,園陵殘于薪采,臣竊痛之。伏見平吳之初,明詔追錄先賢,欲封其墓,愚謂二君并宜應(yīng)出。故舉勞則力輸先代,論德則惠存江南,正刑則罪非晉寇,從坐則異代已輕。若列先賢之數(shù),蒙詔書之恩,裁加表異,以寵亡靈,則人望克厭,誰 曰不宜。二君私人,多在墓側(cè),今為平民,乞差五人,蠲徭役,使四時修護頹毀,掃除塋壟,永以為常。

明盧熊《孫王墓辯》:古漢豫州刺史孫堅、妻吳夫人及其子會稽太守策三墓,并在盤門外三里,即今齊升院東南面,勢據(jù)古蛇門,正與府治相向?!断榉麍D經(jīng)》云:孫堅墩,俗稱為孫王墓。按《吳書》堅死于初平三年,年三十七。策死于建安五年,年二十六。吳氏死于建安七年,合葬堅墓。黃龍元年,權(quán)追尊堅為武烈皇帝,廟曰始祖,墓曰高陵。吳氏為武烈皇后,策為長沙桓王。太元元年八月朔,風拔高陵松柏,石碑動?!稌x陽秋》云,惠帝元康中,吳令河東謝詢表為孫氏二君置守冢五人,修護掃除,有詔從之。其文張悛所作,今載《文選》。陸廣微亦云,盤門東北二里有吳武烈皇帝并長沙桓王等三墓。前志云,宋政和六年,村民發(fā)墓,其磚側(cè)皆有“萬歲永藏”四篆字,得金玉奇器甚多。有東西銀杯,初若粲花,良久化為腐土。并金搔頭十數(shù)枚,金握背二,悉皆如新。一瓦薰爐如近世陸墓所制略似,而箱底灰炭猶存。碑石斷缺,僅余“中平年”三字,州將遽命掩之,所得古物盡歸朱勔家。洪伯《芻香譜》亦略載此事,即楊友夔所賦孫豫州墓者是也。洪氏三庚志云:盤門外大冢,紹興二年秋雨   憤圯。牧童入其間,得銅器數(shù)種,持賣于市。鄉(xiāng)人往視圯處,蓋其隧道,有石刻篆書云“大吳長沙桓王之墓赤烏三年”凡十二字。知府沈揆亟命掩塞,仍立石表其所為記。袁席之云:策死,距赤烏三年已四十載,豈非權(quán)稱制之久復(fù)改葬乎?所得之器,滕藏一小鏡,其背有銘十四字。一銅小麟鎮(zhèn)紙,無款識,以遺席之。嘉靖中,墓旁土中又得唐孫德琳墓志,云開元十年窆于十四代祖吳武烈皇帝陵東南平地。又按《丹陽圖經(jīng)》載:高陵在縣西練塘鄉(xiāng)吳陵港,熊以傳記證之。當是堅葬曲阿,后遷于吳,史不及詳載爾。滕所記,謂紹康中提舉常平詹體仁嘗命其屬表之,題曰“先賢墓”。徐誼屬  成考訂,止從俗稱孫王墓。蓋據(jù)陳壽說,破敵葬曲阿。及言策之薨,其將周瑜、魯肅皆赴喪,獨指此為伯符之墓,亦未及謝詢所表,不審三墳同域,故論說紛紜,自相抵牾。在政和知為豫州之墓,在紹興知為長沙桓王之墓,皆不能質(zhì)諸傳記,以求其說。地亦嘗為官窯,故舊志不復(fù)詳究矣。因備載始末,傳諸好事,仍錄古今文詞如左云。

越驃騎將軍顧榮墓  在元和縣黃天蕩南。

唐法曹參軍張從師墓  在元和縣虎邱山西。  天隨子陸龜蒙墓,在元和縣甫里,旁有白蓮寺。  真娘墓,在元和縣虎邱山,臨水。唐李紳詩序云;真娘吳之妓人,歌舞有名,死葬虎邱寺前,墓多花草。  幽獨君墓,在虎邱山北。大歷十三年,虎邱寺有鬼題詩隱于壁問,云“幽明雖異路,平昔  尜工文。欲知潛寂處,山北有孤墳”。莫詳姓氏,故稱為幽獨居。

元參謀楊椿墓  在元和縣虎邱山西華里。

明侍郎李墓在元和縣陳公鄉(xiāng)。  侍郎劉墓在元和縣袁公蒼。  待詔文徵明墓,在元和縣武鄉(xiāng)花涇橋  詹事姚希孟墓,在婁門外下雉瀆西,金涇堰北。  處士顧麒墓,在元和縣匠門塘,楊果志。  五人墓,在虎邱山塘。五人者,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也。

葛賢墓  在虎邱山塘。賢原名成,萬歷中,內(nèi)監(jiān)孫隆私設(shè)稅務(wù),市人咸怨,成倡眾摯閹黨,焚其家,稅由是止。系十余年,遇赦得釋,人呼為葛將軍。

清大學士宋德宜墓  在元和縣唯亭后。  檢討張大受墓在元和縣婁門外。  潘文恭公世恩墓,在元和縣二十三都貴字圩譚經(jīng)橋北,祔贈大學士奕基兆。  詩人王曇墓在元和縣虎邱山。  金氏五節(jié)墓,在元和縣北街石皮衖百花庵后。五節(jié)烈為金寶書妻節(jié)孝徐氏、金廷桂妻汪氏、浙江巡檢金文棟妻吳氏、汪氏女四寶、吳氏子云章,均系咸豐庚申殉難。

定錯城  在吳縣吳市西,屬小城,北至平門。漢荊王劉賈筑。

魚城  在吳縣西南十五里橫山下?!秴堑赜洝吩茀峭躔B(yǎng)魚處?!独m(xù)圖經(jīng)》云:蓋吳王控越之地,宜為吳城,方言吳魚同音,故訛稱魚。周益公《南歸錄》云,魚城在田間,基厚而方,高二丈,博倍之。為田二十畝,土極細,故久不壞。

苦酒城  在吳縣魚城西南二十里?!秴强ぶ尽分^長老云,吳王筑以釀酒。又有酒醋城,《吳地記》云在胥門西南三里。

儲城  在吳縣胥門南三里,吳王儲糧處。

馬城、鹿城  俱在吳縣洞庭西山,闔閭豢養(yǎng)之所。

石城  在吳縣西靈巖山?!秴窃酱呵铩分^闔閭興筑石城,注云吳之離宮,越王獻西子于是。

酒城  在吳縣壇塘旁。一名檀城,夫差祭子胥處。臨祭勸酒,故名酒城?!断榉麍D經(jīng)》云在吳縣東南三十五里大江邊。一名陌城。

衛(wèi)王城  在吳縣西南界相近。又有舸城,或曰柯城。

越城  在吳縣胥門外西南十八里石湖旁。越湖伐吳,筑此以逼之。城堞仿佛具在,高者猶丈余。

干城  在吳縣馬安溪上,越干王之城也。

馬稅城  在吳縣洞庭西山?!墩饾删帯吩岂R稅為梁左金將軍,將頓軍于此,陳帝伐之,積水陷城。遺跡猶存。

闔閭城  在吳縣,《越絕書》云在高平里。

館娃宮  在吳縣西三十里。《吳地記》云,闔閭城西有硯石山,上有館娃宮。今靈巖寺即其地?!秴嵌假x》云幸乎吳娃之館。

滸墅  在郡西二十五里?!断榉麍D經(jīng)》云:秦始皇求吳王劍,白虎蹲于邱上,遂西走二十五里,而失劍不能得。地裂為池,因名其地曰虎醪。唐諱虎,錢氏諱疁,故改滸墅。

響履廊  在吳縣靈巖山。相傳吳王建廊,以楩梓藉地而虛其下,令西施與宮人步履繞之則響故名。今靈巖寺圖照塔前小斜廊即其址。

敵樓  在吳縣白塔橋南,規(guī)制如楓橋?!斗捷浖o要》云:嘉靖三十四年,官軍自跨塘橋追倭賊,殲之于此。蓋是樓建筑在任環(huán)平倭時,里人為保存古跡時加修繕,以其址有白塔橋,亦木瀆十景之一也。楓橋敵樓建置與木瀆同時,亦名鐵鈴關(guān)。

采娛閣  在吳縣木瀆山塘。清孝子周灝筑,以為其父游盼之所,沈德潛題額。

環(huán)山閣  在吳縣木瀆西街,清王在東故居。

望亭  在吳縣西境。吳先主所立,謂之御亭。隋開皇九年,置為驛。唐常州刺史李襲譽改今名。

金閶亭  在吳縣閶門外。唐陸龜蒙謂梁鴻墓,在金閶亭下一里是也。

浴日亭  在吳縣陽山頂。每年九月三十日,郡人登此,觀日月同升,間亦有云海之奇。

流杯亭  在吳縣女婿墳西二百步?!秴堑赜洝吩脐H閭?cè)氯沼螛分亍?/p>

吳會亭  在吳縣織里橋北。

胥屏亭,在吳縣?!秴堑赜洝罚涸诨ㄉ綎|二里,吳王闔閭置?!秷D經(jīng)》記:漢初有陸烈,字伯元,為令。既卒,吳人思之,迎其喪,葬于胥亭,子孫遂為吳縣人。

怡泉亭  在吳縣殷家弄。里人馮怡泉與殷心抑為友,嘗以百金存殷所,而馮沒無子,殷為起井亭,四周皆石蘭,即以“怡泉亭”三字顏之,為行人游憩之所。事在崇禎三年。

姑蘇臺  在吳縣西三十里姑蘇山,一名胥臺?!对浇^書》云:闔閭起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三百步。《續(xù)圖經(jīng)》云:越王得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雕畫文章,飾以白璧黃金,獻于吳王,王乃起此臺。蓋基于闔閭,而成于夫差云。

郊臺  在吳縣橫山東麓石湖之濱。《大明一統(tǒng)志》云吳王祀葬于此。今壇  遣  之形尚存。

琴臺  在吳縣西二十五里靈巖山上。臺東為走馬街。

射臺  在吳縣西南橫山?!秴窃酱呵铩吩疲荷渑_于安平里。任昉《述異記》云吳王射臺柱礎(chǔ)皆伏龜,《越絕書》云射臺二,一在華池平昌里,一在安陽里。

般若臺  在吳縣西二里,晉穆侯何準舍宅建。其東北有般若橋,今呼為朱明寺橋。

墨佐君壇  在吳縣縹緲峰北一里。漢延平元年,墨佐君于此求仙。

毛公壇  在吳縣洞庭西山,漢劉根得道處。今有石壇、丹井在神景觀旁。根既成仙,身生綠毛,人或見之,故名。

三卯堂  在吳縣東洞庭山查灣。明賀泰建,成化癸卯舉人,泰祖廉中永樂癸卯榜,父元忠成化辛卯榜,故以名堂。

香雪草堂  在吳縣鄧尉山,潘侍講遵祁筑。堂西隙為西圃堂,東有小閣,藏宋楊逃禪四梅花卷,顏曰“西梅閣”。

易老堂  在吳縣西洞庭西。李彌大知平江府,罷政歸居此。

漢蔡經(jīng)宅  在吳縣朱明寺西。《神仙傳》云,后漢王方平得道過吳,住蔡經(jīng)宅,今蔡仙鄉(xiāng)是其隱處。《大明一統(tǒng)志》云在胥門。

葛洪宅  在吳縣西洞庭綠石山下,洪于此立壇煉丹。

朱買臣宅  在吳縣穹窿山,相傳寺基其故址也。

三國吳夫人宅  在吳縣,孫權(quán)之母所居,即府城開元寺基。

周瑜宅  在吳縣雍熙寺西。建安三年,孫策為瑜治第于吳,今所稱周將軍巷是也。

晉陸玩宅  在吳縣,靈巖山寺其故居也。

何準宅  在吳縣西朱明寺橋。宅舍為寺,般若臺即其故址。

唐李嘉祐宅  在吳縣姑蘇臺側(cè)。嘉祐罷兗州刺史居此。見僧皎然酬李員外詩。

宋閭邱孝終宅  在吳縣馬步橋北。蘇軾謫黃州,孝終為太守,往來甚密,軾嘗云蘇有二邱,不到虎邱,即到閭邱。今猶名閭邱巷。

范仲淹義宅  在吳縣。元《樓鑰記》云:范氏自唐時居于靈芝坊,今在雍熙寺之后?;实v中,文正公訪求宗族,買田千畝,作義莊以贍之。宅有二松,堂曰“歲寒”,閣曰“松風”。因廣其居為義宅。中更兵毀,五世至良器,始悉復(fù)故地。周一千四百八十丈,結(jié)屋十楹,寖復(fù)舊觀。附宋錢公輔《義田記》: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方貴顯時,于其里中置負郭當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喪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一人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取婦者三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娶之數(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粳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仕而家居官者罷弗給。此其大較也。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乃力未之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乃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仁,遺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車贏馬以朝,陳桓子觴之日,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子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以舉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謂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觴桓子。余嘗愛晏子之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于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如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鐘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充,奉養(yǎng)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壺瓢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義滿朝庭,事業(yè)滿邊陲,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余可略也,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

賀鑄宅  在吳縣。鑄字方回,越人,卜居于府東升平橋,嘗作吳趨曲。黃庭堅詩云: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

范成大宅  在吳縣西范村北。中有重奎堂,奉宋孝宗御書。又有石湖別墅,因越來溪故城為亭榭,內(nèi)有天鏡閣,孝宗賜御書“石湖”二大字。周必大題壁云:紫微舍人別墅,登臨之勝甲于東南。

丁謂宅  在吳縣吳王郊臺后丁家山下。大中祥符九年,謂為蘇州節(jié)度,真宗為治第。

程師孟宅  在吳縣南園旁。公少而軒辟,有才志。因過隙地,右開元、瑞光二寺,左南園,嘗曰:此可以為宅也。及稍顯,遂得其地卜居焉。知州晏知止贈詩云:衣冠雖盛皆僑寄,青瑣仙郎獨我鄉(xiāng)。蓋公實吳人也,晏公又名其地曰畫錦坊。

高啟宅  在吳縣吳城東北。

徐有貞宅  在吳縣治北。蓋自謫所歸此,號天全翁,建堂曰“天全”。后為祝允明所居。

陳鎰?wù)?nbsp; 在吳縣東北鐵瓶巷。鎰以師保致政歸,作小園,辟地得蔡襄所書畫錦堂石碑,復(fù)有芝產(chǎn)于堂柱間,人以是為完名全節(jié)之徵。

二盧宅  在吳縣石湖中。盧雍、盧襄兄弟所居,有芝秀堂,見李東陽銘。

王敬臣宅  在吳縣兵馬司橋東,今稱大儒巷。

徐汧宅  在吳縣吳趨坊。宅后有二株園,汧讀書處也。

明吳寬宅  在吳縣樂橋西尚書巷,巷之得名以此。舊有園亭久廢。庚申兵燹后,歸顧方伯文彬,因其址筑為怡園,并拓旁地建立家祠義莊焉。

王鏊宅  在吳縣東洞庭山。又得月亭在湖濱。

劉纓宅  在吳縣定光講寺西。曾孫中允城亦居此。今猶名劉家浜。

徐縉宅  在吳縣西洞庭山堰下,有介福堂。公致仕歸,構(gòu)以奉母。

袁帙它  在吳縣寶林寺東,子學憲尊尼亦居此。帙晚年居橫塘,有列岫樓,俯臨河山之勝。又構(gòu)黃山草堂。

王守貢士寵宅  并在吳縣南濠。寵有越溪莊,在石湖山中。有采芝堂、御風亭、小隱閣,后垣即越城廢址。

皇甫汸宅  在吳縣三太尉橋北。汸有月駕園,在縣治西北麒麟巷,后為詞人錢允言寓。有亭沼林石之勝。

申時行宅  在吳縣黃鸝坊橋東,中有寶綸堂。后裔孫繼揆筑蘧園,中有來青閣,魏禧為之記。飛云泉在申衙前。先為景德寺,后改學道書院,再改為兵備道署,又廢而為申文定公宅。乾隆間刑部侍郎蔣揖居之,后歸太倉畢尚書沅,繼為孫建威伯宅。道光末歸汪氏為耕蔭義莊。(或云即宋時樂圃)

繆國維宅  在府治西北太平橋之南,其子孫世居之。清康熙間參政孫侍講彤于宅旁構(gòu)志圃,以奉親。其中有雙泉草堂、白石堂(石舊在郡治雙瑞堂,為唐刺史白公遺物。有宋嘉定庚辰郡守綦奎鐫宅,見彤自為志圃記。先是申文定公時行營南園,郡守以石歸之,至是得之申公孫惟寧云)紅畫亭、梅洞、蓮子灣諸勝。

清宋德宜宅  在吳縣黃鸝坊橋東,有凝遠堂。公子大業(yè)為翰林侍讀時,圣祖仁皇帝御書賜額。

宋駿業(yè)宅  在西百花巷,有靜永堂。駿業(yè)為兵科給事時,圣祖仁皇帝御書賜額。

何焯宅  在吳縣金獅子巷。中有賚研齋,以嘗得陶隱居賚研故名。

王鳴盛宅  在吳縣洞涇橋。中有頤志堂,鳴盛晚歲著書于此。

陳揆一宅  在吳縣桃花塢楊樹園。舍北疊石疏池,中筑室曰藕舫,藕舫南有南埭草堂。

周隱遙廬  在吳縣西洞庭山。《仙傳拾遺》云:周隱遙洞庭道士,自云角里先生之孫。學太陰煉形術(shù),死六年更生,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復(fù)生,如是三度。附唐令狐楚《周先生住山記》:先生姓周氏。名隱遙,字息元,宗其道者號為太元先生。汝南人也。抱天和沖淡之氣,含至精潔朗之質(zhì),玉冷泉潤,松高鶴間,韜精守道,冥得真契。谷神既存而長守,元關(guān)無鍵而不開。貞元初,游蘇州吳縣之包山林屋洞。秋八月,始于洞西得神景觀。訊其居者,曰距此數(shù)里,世傳毛公塢。毛公道成羅浮,居山三百余歲,有弟子七十二人,聚石為壇,遺跡猶存。爾能勤求,吾請導(dǎo)之,既行而蘿蔡迷路,不知所往。先生暝目久之,逢一物焉,雙眸盡碧,毛色紫而本白,高數(shù)尺余,隨而行之,視乃鹿也,須臾乃跪止,若有所告,先生默記之而還。至十九年冬,刎木須茅,奠厥攸居,得異石一方,上有蟲蠡,驗之即毛公鎮(zhèn)地符也。既而鑿戶牖以為竇,有鶴銜弄冠裳戲舞于庭。砌后得一井,香白滑甘,溢為白泉。其旁得石池焉,深廣袤丈,陽驗陰伏,湛如也。初先生嘗息于洞之南門中,神化恍惚,往往失其所在。遇好風日,亦來人間。將至,必先之以云鶴。其弟子灑掃香室,俄而至矣。嗟乎!先生之體同乎無體矣,不以晝夜更動息,不以寒暑易纖厚,不食而甚力,走及奔馬,全乎氣者也。雖飲而無漏,止如靈龜,外乎形者也。鹿以導(dǎo)步,神柔異物也。符以存視,道契先躅也。井泉去厲,昭乎仁也。池水不枯,齊其慮也。仙云靈鶴之驗,去來仿佛之狀,其必神行而智知乎。余叔服膺先生之門,二紀于茲,錄先生本起命為記,凝神遐想,直而不遺。元和十三年八月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令狐楚記。

汛香居  在吳縣鄧尉吾家山,或作馬駕山。清時,里人陳玉亭建。依林傍,窗楞闌檻,制同湖舫,為看梅最盛處。汪琬題其額 曰“云壑藏舟”。

梅福隱居  在吳縣?!豆锰K志》云在西市坊鐵瓶巷口。

張籍故居  在吳縣胥門。籍贈陸暢詩有“胥門舊宅今誰住”句。

甦香室  在吳縣東洞庭山通德里,鄭茂訥建,茂訥字理齋,舊宅有母施氏手栽桂樹,宅不戒于火,桂亦焦死,理齋昕夕撫桂而泣。逾年復(fù)花,因顏其室曰“甦香”。

休寓室  在吳縣洞庭西山。宋建炎間,知府孫覿罷政僑居。

靈巖山館  在吳縣靈巖山。兩湖總督鎮(zhèn)洋畢沅筑。中有御書樓、九曲廊、澄懷觀、畫船、云壑、硯石山房諸勝。嘉慶間,歸虞山蔣氏,咸豐中兵毀。

撫松觀  在吳縣桃花塢。乾嘉間,姚逸亭所居,藏碑版甲吳中。有奇松一株,明代物也。

寒山別業(yè)  在吳縣支硎山,明高士趙宦光所居。

石湖別業(yè)  明高士張獻翼寄傲之所,中有稽花齋。

思翁別業(yè)  在寶華山塢,明董其昌讀書處。

復(fù)軒  在吳縣黃村,處士章憲,貯書之所。其后圃又有清曠堂,詠歸、清秘、遐觀三亭,各題以詩。

西塢書舍  在吳縣東洞庭山。明賀憲副元忠廬墓,構(gòu)此讀書。中有亭館,植松竹花卉甚茂。

梧桐園  在吳縣館娃宮側(cè),夫差園也。一名鳴琴川,《樂府》云:梧宮秋、吳王愁。

辟疆園  在吳縣,晉時顧辟疆之園也。唐顧況嘗假以居,郡守贈詩曰:辟疆東晉日,竹樹有名園,年代多更主,池塘復(fù)裔孫。又陸龜蒙詩云:吳之辟疆園,在昔勝概敵。前聞富修竹,復(fù)說紛怪石。不知清景在,盡付任君宅。蓋又為任晦宅也。

范家園  在吳縣雍熙寺后,范周所居,有石刻三大字。

綠水園  在吳縣織里橋西。明高啟序云:吳城南陬有曰朱家園者,父老言宋朱勔故墅也。廬山陳寅氏得之,更名曰綠水,以園中有池,且用杜子美詩語也。

真適園  在東洞庭王鏊別墅。

歸田園  在吳縣東北,明司寇王心一家園。中有蘭雪堂、泛紅軒、竹香廊諸勝。

樂饑園  在靈巖山麓,韓璟即明司寇王元珠秀墅園改建,是升洽隱園。文鈔樂饑園記云:園為一枝園,在閶門概橋,段玉裁居于此,中有經(jīng)韻樓。

慕家花園  在吳縣黃鸝坊橋南。康熙間巡撫慕天顏所筑,后歸河南人紹興太守席春,其后畢尚書沅割其半。今歸劉氏,易名遂園。

悟園  在吳縣木瀆下沙塘。乾隆初邑人陶筑別墅。

一榭園  在斟酌橋。任太守兆垌構(gòu)薛文清公祠廢址改筑,后為孫觀察星衍所得,改名憶嘯園。

壑舟園  在吳縣洞庭東山,明王文恪公仲兄盤所筑。盤隱居不仕,取藏舟于壑之意,以名其園,后廢。裔孫金增奕組購朱氏之縹緲樓,仍名壑舟。

水木明瑟園  在上沙。初,吳江高士徐介白隱居于此,郡人陸?zhàn)≡鐾刂?,遂為勝地。后為畢秋帆尚書營兆地。

遂初園  在吳縣木瀆鎮(zhèn)。清康熙間,吉安太守吳銓字容齋所筑,中有補間堂,后為葛氏有。咸豐間,歸洞庭西山徐氏。

耐久園  在皋峰之麓,雙泉老人繆彤所筑。

藥圃  在吳縣重元寺。唐末,僧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多自遠方致之,皮日休過訪,題詩以贈。

樂圃  在吳縣清嘉坊北,朱長文所居,故錢氏金谷園也。長文自為之記。附宋朱伯原《樂圃記》:大丈夫用于世,則堯吾君虞吾民,其膏澤流乎天下,及乎后裔,與夔契并其名,與周召偶其功;茍不用于世,則或漁或筑、或農(nóng)或圃。勞乃形、逸乃心,友沮溺、肩綺季,追嚴鄭、躡陶白,窮通雖殊,其樂一也,故不以軒冕肆其欲,不以山林喪其節(jié)??鬃釉唬簶诽熘什粦n。顏子在陋巷不改其樂,可謂至德也已。余嘗以樂名圃,其謂是乎!始錢氏時,廣陵王元璙者實守姑蘇,好治林圃,因隙地而營之,為臺、為沼,今城中遺址頗有存者,吾圃亦其一也。錢氏去國,圃為民居,更數(shù)姓矣。慶歷中,余家祖母吳夫人始構(gòu)得之,先大父與叔父或游焉、或?qū)W焉,每良辰美景則奉板輿以觀于此。厥后稍廣西壖以益其地,凡廣逾三十畝,余嘗請營之以為先大父歸老之地。熙寧之末,新筑外垣盡覆之瓦,方將結(jié)宇,而親年不待,既孤而歸,于是遂卜居焉!月葺歲增,今更數(shù)載,雖敞屋無華,荒庭不甃,而景趣質(zhì)野。若在巖谷,此可尚也。圃中有堂三楹,堂旁有廡,所以宅親黨也。堂之南又為堂三楹,名之曰“邃徑”,所以講論六藝也。邃徑之東又有米廩,所以容歲儲也。有鶴室所以畜鶴也。有蒙齋所以教童蒙也。邃徑之西北隅有岡,命之曰“見山岡”。上有琴臺,西隅有永齋,此余嘗拊琴賦詩于此,所以名云。見山岡下有池,水人于坤維,跨流為門。水由門縈紆曲引,至于岡側(cè)東為溪薄于巽隅。池中有亭,曰“墨池”,余嘗集百氏妙跡于此而展玩也。池岸有亭,曰“筆溪”,其清可以濯筆。溪旁有釣渚,其靜可以垂綸也。釣渚與邃徑堂相直焉,有三橋。渡溪而南出者謂之昭隱寺池,至于墨池亭者謂之幽興。循岡北走,度水至于西圃者,謂之西硐。西圃有草堂,草堂之后有華嚴庵。草堂西南有土而高者謂之西邱,其木則松、檜、梧、桐、黃檗、冬青、椅桐、檉柳之類??氯~相蟠,與風飄飏,高或參云,大或合抱,或直如繩,或曲如鉤,或曼如附,或偃如傲,或參如鼎足,或并如釵股,或圓如蓋,或深如幄,或如蛻虬臥,或如驚蛇走,名不可以盡記,形不可以殫書也。雖霜雪之所摧壓,飚霆之所擊撼,槎枒摧折而氣象未衰。其花卉則春繁秋孤,冬苞夏蒨,珍藤幽花高下相映,蘭菊猗猗,蒹葭蒼蒼,碧蘚覆岸。慈筠列砌,藥錄所收,雅記所載,得之不為不多。桑柘可蠶,麻苧可緝,時果分蹊,嘉蔬滿畦,標梅況李,剝棗斷瓠,以娛賓友、約親屬,此其所有也。余于此圃朝而誦羲文之易,孔氏之春秋,索詩書之精微,明禮樂之度數(shù),夕則泛覽群史,歷觀百氏,考古人是非,正前史得失。當其暇也,曳杖逍遙,陟高臨深,飛翰不驚,皓鶴前引,揭厲于淺流,躊躇于平皋,種木舊園,寒耕暑耘,雖三事之位、萬鍾之祿,不足以易吾樂也。然余觀群動無一物非空者,安可拘于此以自傲耶?異日子春之疾瘳,向平之累遣,將扁舟桴海,遨游山岳,莫知其所終極。雖然,此圃者,吾先光祿之所遺,吾致力于此者久矣,豈能忘情哉。凡吾眾弟若子若孫尚克守之,毋頹爾居,毋伐爾林,學于斯,是亦足以為樂矣,余豈能獨樂哉!昔戴 颙寓居,魯圣歸隱,遺跡迄今猶存。千載之后吳人猶當指此相告曰:此朱氏之故圃也。元豐三年十二月記。

隱圃  在吳縣靈芝坊,宋樞密蔣堂所筑。堂兩守蘇,因家焉。自賦隱圃十二詠,繪為圖?;实v間,圃中溪館產(chǎn)靈芝,知州李仲偃集賓僚賦詩為壽,因立靈芝坊。

適適圃  在吳縣樂圃坊內(nèi),即古樂圃地。明申時行所筑,中有賜閑堂。

寧極齋  在吳縣飲馬橋,宋郡人方士姚安世所居。安世能詩文,亦辨博,自號丹元子。元祐末,往來京師,與王定國游,自言日接上清諸仙。蘇子瞻一見奇之,以為異人,又稱其詩有謫仙風采,屢贈以詩。

蕭蕭齋  在吳縣木瀆。明詩人黃習遠所構(gòu),申文定為之題額。

鄧尉山莊  在吳縣光福,刑部郎中海寧查世倓購得徐達耕漁軒故址,復(fù)擴治之。有御書樓、思貽堂、竹居等處。今改建一仁養(yǎng)堂。

寒碧山莊  在吳縣城西花步里,劉觀察恕即明徐  同  卿泰時東園故址建。園之東北有東園弄,聚奇石為十二峰。同治十三年,改建二程夫子祠,其外園歸盛方伯康,改名留園。園有奇石,日冠云峰。張相國之萬得之以贈康者。

天平山莊  明范參議允臨所筑,在其先文正公高祖柱國麗水丞隋墓側(cè)。清乾隆七年,前大同知府范瑤與參議曾孫興禾、興谷重葺之,更名賜山,山半有白云亭。

虹隱山房  在吳縣木瀆虹橋堍,徐士元故宅。高廟四次巡幸,詞臣隨扈必信宿于此。劉石庵相國曾兩寓之,手書程子四箴以贈士元。因?qū)懞珉[山房圖合裝成卷,子孫世寶焉。

竹塢山房  在穹窿山南之竹塢,明文文肅公讀書處。國變后,點隱居于此。

春草閑房  在臥龍街西雙林巷,清金孝章所構(gòu)書齋也。孝章高蹈不仕,日與四方名流歌詠其中,以終其身。乾隆初,里人郭黻雯即其故址重新之,沈德潛為之記。今為吳大澄宅。

支遁庵  在南峰,古號支硎山,晉高僧支遁嘗居此。剜山為龕,甚寬敞。相傳有村婦生子于中庵,頂遂中裂。道林又嘗放鶴于此,今有亭基。道林喜養(yǎng)駿馬,今有白馬,飲馬處也。庵旁石上有馬足,云是道林飛步馬跡。

菰蘆小隱  在吳縣東洞庭山,明隱士金德甫所居。

筠谷  在吳縣西館橋西,宋待制榮薿所居,自號筠谷。知臨安,引年乞辭,上以琉璃壺貯丹桂花,且繪之便面題詩二十八字,并金帶為賜,復(fù)書“筠谷”二大字。寵其歸。

桃花塢  在吳縣城西北隅?!赌乡苤尽吩疲涸陂嬮T內(nèi)北城下,宋時為樞密章楶別業(yè),后為蔬圃,明唐寅于其地筑桃花庵,庵中有夢墨亭。

吳市  在吳縣,春申君辟兩城以為市。

胥口  《吳地記》云在姑蘇山北三十二里,因胥山得名。《吳郡志》云在木瀆西十里,出太湖之口,上有胥山,舟出口則水光接天,洞庭東、西山峙銀濤中景物勝絕。周必大游山記云太湖東旁兩山對峙,南曰胥山,北曰香山,中有水,曰胥口。

南村  在吳縣越家溪西吳山下,寺簿廬瑢所居,匾曰吳中第一林泉。

東村  在吳縣鳳凰山南一里,縣志云東園公所居園。明葛一龍詩:“曾聞東園公,住此不復(fù)出。年年開白花,猶是漢時橘?!?/p>

干隧  在吳縣西北?!稇?zhàn)國策》云越王以散卒三千擒夫差于干隧,《史記正義》云干隧在萬安山西南一里。

頭即里  在吳縣洞庭西山,漢里先生所居。《史記·正義》云太湖中洞庭山西南有祿里村。

夏駕湖  在吳縣西城下。吳王壽夢避暑駕游于此,故名。今城下猶存外濠,即運河也。有灣亦名夏駕。

女墳湖  在吳縣西北六里,相傳闔閭葬女處,以水繞墳因名,白居易詩:女墳湖北武邱西是也。

百花洲  在吳縣西城下胥、盤二門之間,《大明一統(tǒng)志》云在姑蘇山上。

采香徑  在吳縣香山旁。《吳郡志》云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此采之。又名簡涇,一水直如矢也。

吟浦  在吳縣吳淞江南韋應(yīng)物山莊,韋嘗放舟吟詠于此,故名。

錦帆涇  在吳縣盤門內(nèi),《南畿志》云即舊子城濠也。世傳吳王嘗作錦帆以游。宋嘉定間,郡守趙彥楠疏此以通連河。

采蓮徑  在吳縣東南運河之陽?!赌乡苤尽吩粕嫌胁缮彌?,橋下可通舟,傳是種蓮故處。

香水溪  在吳縣西南吳故宮,俗傳西施浴處。一云吳王宮人洗妝于此,故又呼為脂粉塘。古詩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即此。

越來溪  在越城東南,與石湖通。相傳越侵吳自此入,故名。溪上有越城橋。

練瀆  在吳縣太湖鴻雁山之西。舊傳吳王所開以練兵,王充《論衡》云闔閭嘗試士于五湖之側(cè)。

木瀆  為吳邑首鎮(zhèn),其名始見于元豐《九域志》。相傳昔時吳王得貢神木,將筑姑蘇臺,積材三年。

連溝塞瀆  木瀆之名由此始。其地有十景,曰:法云古松、白塔歸帆、南山晴雪、斜橋分水、虹橋晚照、下沙落雁、山塘榆蔭、靈巖晚鐘、姜譚漁火、西津望月。

石射堋  在吳縣靈巖山百步街之前。有石鼓,大者三十圍,小者半之。又有石馬,如人騎。

可盤灣  在吳縣西洞庭山下。《洞庭記》云。吳王游太湖,頓軍于此,曰此可盤桓也,遂名。

消夏灣  在洞庭西山縹緲峰之南灣。舊傳吳王避暑處。

走狗塘  在吳縣西南跨塘橋。《越絕書》云,闔閭走犬長洲,即此。雉塘,在吳縣練瀆西一里?!秴强ぶ尽吩疲瑫x瑯邪王彪女于此為雉所驚,固禁之,雉遂絕,故名。

洞庭西山西小湖寺  有一池,池中水能與太湖波濤同涌,故名小湖。唐乾符中,有沈香觀音像泛湖來寺,僧供奉之。草繞佛足,投之小湖,生千葉蓮花。

投龍?zhí)?nbsp; 在吳縣龜山下。《林屋紀遺》云,嘉定初民采藻于此,獵吳越王所投金龍玉簡。簡以銀制,長九寸,篆文隱然,填以朱漆。題云太歲壬戌,時宋建隆二年也。

白馬  在吳縣南二十五里,《大明一統(tǒng)志》云晉僧支遁養(yǎng)馬處。

顧家青山  在吳縣大石左麓,顧元慶貯書所也。山中名勝有八。

悟道泉  在洞庭東山天衣禪院?!墩饾删帯吩疲粞└]演法,有天衣禪師于此汲水供眾,折擔悟道,故名。

越公井  在吳縣上方山治平寺中。唐廣明元年修,記云隋開皇十年越國公楊素筑城,穿此井,其徑一丈,有奇石欄,如屏繞之,上有刻字。

柳毅井  在吳縣洞庭東山道旁,相傳其地即橘社,毅與龍女寄書處。

周孝子井  在西大營門。同治癸亥,吳興程烈女季玉殉節(jié)其中,易名孝烈泉。

羅漢松  在吳縣洞庭山福源泉寺,舊傳蕭梁時植。

古松  在吳縣天平山獅子巖下,自地崛起,甚怪。正中一干聳拔如幢,延袤二畝,號眠松。張即之書“臥云”二字匾之,謂即范文正讀書處。

周王僚墓  在吳縣岞崿山。

吳女墓  在吳縣閶門外,吳王闔閭女也。  專諸墓,相傳在吳縣盤門內(nèi)伍員廟側(cè)。  要離墓,在吳縣閶門南傍城。

漢蜀郡太守張康墓  俗名鳳凰墩,在吳縣界。按張康不見載籍,唐宰相表載蜀郡太守張睦,康或即睦也。  高士梁鴻墓,在吳縣要離墓西。  議郎皋伯通墓,在吳縣胥門外,號伯通塾(府志塾作墩)。  都尉陸烈墓,初為吳令,后為豫章都尉,吳人思之,迎葬于胥亭。或云墓在長洲縣秦余杭山。

三國吳郁林太守陸績墓  在吳縣陽抱山。  將軍朱桓墓在吳縣橫山。  丞相步墓,在吳縣東北三里。

晉司空何充墓  在吳縣岞崿山東一里。  東曹椽張翰墓,在吳縣橫山東五里。

南北朝宋青州刺史郁泰元墓  或謂今元墓山即其地。泰元性仁恕,葬曰燕數(shù)千啣土,今冢猶高大異他墳,村鄉(xiāng)歲時祭祀,見蘇冢墓記。

齊太常陸倕墓  在吳縣綬山鄉(xiāng)。墓石,從子襄為序,湘東王繹為銘,普通六年立。  雅兒墓,在吳縣至德鄉(xiāng),湘東太守張濟女也,今訛雅宜山。

梁黃門郎陸云公墓  在吳縣橫山,俗稱陸墓山,舊圖經(jīng)訛為陸云墓非。  公主墓,在長洲縣乘鯉坊,即法尼寺后大士邱。相傳梁武帝女出降郡人孫埸,寺即埸故宅。

陳黃門侍郎顧野王墓  在吳縣楞枷山下。  干將軍墓在吳縣東洞庭山俞塢。  莫厘將軍墓,在吳縣東洞庭山靈祐廟前。

唐鸞臺侍郎顏崇墓  在吳縣泰伯廟西。  宰相陸象先墓在光福山西。  節(jié)度使歸融墓,在吳縣城西二十余里。  尚書姚紹之墓在吳縣西五里。  宰相范履永墓,在天來山左麓,仲淹遠祖。

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墓  在吳縣橫山,其子中吳軍節(jié)度使文奉墓亦在此。

宋駙馬石端禮及陳國長公主墓  在吳縣橫山法云寺,公主哲宗女。  范氏祖墓,在吳縣天平山三讓原。仲淹曾祖夢齡、祖贊時、父墉并葬于此,俱贈官太師,今稱三太師墓。又范直方純?nèi)手畬O、正己純禮之子,二墓俱相近。  參政范仲淹墓,在吳縣天平山麓(按仲淹葬于河南尹樊里萬安山下,見歐陽修所撰神道碑,此處俗稱謂衣冠墓)。  尚書李堪墓在至德鄉(xiāng)洞涇西。  節(jié)度使鄭戩墓在橫山感慈塢。  學士葉清臣墓在橫山寶華寺旁。  待制沈起墓在長山鄉(xiāng)三顧原。  侍郎蔣堂墓在橫山魯塢。  侍郎陳質(zhì)墓在華山。  同知樞密滕康墓、廉靖處士滕宬墓,并在吳縣華山。  正字朱長文墓在支硎山。  給事中程師孟墓,在橫山下,蘇舜欽銘。  集賢校理林暨墓在橫山。  贈特進盧文秀墓、太子賓客盧革墓、直學士盧秉墓、學士盧法原墓,俱在吳縣穹窿山。  學士錢藻墓在天平山。  三司副使沈師道墓,在天平寺西,趙忭志。  學士范良器墓在楞枷山下。  尚書范之柔墓在燕巢山。  太子中舍旁珣墓在蒸山。  學士徐林墓在靈巖山。  制置使胡元質(zhì)墓在吳縣橫山。  蘄王韓世忠墓,在吳縣靈巖山西麓。高宗御書墓碑,碑大而方厚,甚闊。  節(jié)度使趙希懌墓在穹窿山。  參政范成大墓在天平山上沙村。  參政范定子墓在包山。  簽書樞密魏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塢。  處士王楙木墓在吳縣橫山。

元參政王都中墓  在吳縣金井塢,歐陽元撰神道碑。按都中福寧州人,父積翁宣論日本遇害,世祖憫焉,賜平江田八千畝,宅一區(qū)。都中年十七授平江路治中,多異政,歷仕四十余年,政事之名聞天下。  魏國公寧玉墓在橫山丹霞塢。  先儒俞琰墓在盤門外尹山鄉(xiāng)。  處士王鑒墓,在靈巖鄉(xiāng)橫山。至正二十六年有司買山營葬,陳基志。  儒士邵光祖墓、耿燁墓、姚辨墓,俱在鄧尉山。光祖字弘道,饒州人。燁字叔昭,辨字叔雅,郡人。皆篤學無嗣,先后死無所歸,郡士徐達佐收葬。  先儒陳深墓在靈巖鄉(xiāng)朱墩。  照磨陳訓、徵士陳廉墓,在天平山,陳基志。待制于文傳墓在閶門西雁蕩村。  編修朱德潤墓在吳縣陽抱山。

明武毅將軍蔡良瑞墓  在吳縣西洞庭山,即祗園寺舊址。  檢討陳繼墓在橫山茶塢。  尚書楊翥墓在吳山長旗嶺下。  尚書滕德懋墓在吳縣橫山。  尚書金問墓在吳縣橫山。  少保陳鎰墓在吳山西麓。  武功伯徐有貞墓在吳縣貞山  都御史韓雍墓,在吳縣雅宜山奇禾嶺。修撰施槃墓在吳縣東洞庭山。  侍郎孔鏞墓在吳縣九龍山。  少卿馬紹榮墓在吳縣楞枷山。尚書吳寬墓在吳縣薦山。  大學士王鏊墓在東洞庭梁家山。  大學士顧鼎臣墓在吳縣潭山。都御史毛珵?zāi)埂⒍加逢惌W墓,并在華山。  解元唐寅墓在吳縣橫塘王家村。侍郎徐縉墓在吳縣靈巖山。  尚書徐學謨墓在吳縣彈山。  尚書楊成墓在吳縣吳山。  都御史盛應(yīng)期墓在吳縣九龍山感慈塢。  尚書劉纓墓在吳縣羊腸嶺。尚書董份墓,在吳縣青芝山。份烏程人,其墓有游觀之勝。  侍郎韓世能墓在吳縣岐龍山。  大學士申時行墓在吳縣吳山。  侍郎毛堪墓在天池山。  高士趙宦光墓在吳縣寒山。  徵士王樨登墓在白馬。  通政徐如珂墓在吳縣跨塘。  參議范允臨墓在吳縣清流山。  尚書申用懋墓在吳縣化巖山西。  都御史蔡懋德墓,在吳縣妙明山西。  知州孫士美墓在吳縣。士美青浦人,官深州殉難。

清侍講尤侗墓  在吳縣官山塢。  都御史慕天顏墓,在吳縣穹窿山。天顏靜寧人,卒葬此。  吏部尚書吳一蜚墓在吳縣鳳凰山。  刑部尚書徐乾學墓在吳縣光福鎮(zhèn)西,  禮部尚書韓菼墓在吳縣。  侍郎顧藻墓在官山塢。  僉事申穟墓在吳縣長山鄉(xiāng)。  侍講學士何焯墓在堯峰北麓。  孝子唐肇虞墓,在吳縣吳山桃花塢二都二十七圖。  翰林院編修繆 曰芑墓,在吳縣皋峰山北飲馬池上。  贈通奉大夫工部侍郎鄉(xiāng)飲大賓顧俊章墓,在吳縣穹窿山下三家村。  孝子朱墓,在五都六圖傷任圩,孝子莆田令岳壽祔。  太仆寺少卿嚴虞悖墓,在吳縣穹窿山福泉塢,祔其祖信陽州知州澤兆。  翰林院編修楊繩武墓,在吳縣吳山下郁陽官圩。  徵君惠棟墓,在吳縣倪家巷士橋頭。  處士彭績墓在吳縣九龍塢。  贈通奉大夫孝子顧墓在北塢。子廣西布政使?jié)赖y。  兵部侍郎蔣元益墓在吳縣二十二都五圖龍山。  兩湖總督畢沅墓在吳縣上沙。  進士彭紹升墓,在吳縣下二十都二圖師字圩。孝子顧廷楷墓在吳縣彈山。  孝子沈仁業(yè)墓,在吳縣遠祖杰竺山墓次。  孝子蔡來信墓在靈巖山下陸家村。  內(nèi)閣學士錢棨墓在香山嘴九曲港口。  山東按察使石韞玉墓在西磧山。  刑部侍郎韓葑墓,在香山小晏嶺下祖墓西。文學顧廣圻墓,在一云山東麓神臺墩下。  布衣鈕樹玉墓在東山古塢山麓。  孝子楊有貞及妻孝婦唐氏墓在吳山麓。  孝子褚逢椿墓在福壽山北麓。  兩代孝子、贈 曰講起居注宮、翰林院撰文吳仁榮子恩熙墓,在十一都四圖寒山鄰下。  孝子吳其相墓,在吳縣一都十五圖花山下。徵士陳奐墓在上沙。  禮部侍郎吳鐘駿墓,在畫船浜,諭葬。  孝子程宗海墓在西跨塘南。右中允馮桂芬墓在吳縣北竺塢。節(jié)婦貝啟祚妻陳氏墓在奈子圩。  烈婦袁七妻陳氏墓在吳縣香山塘村。  顧烈婦墓在吳縣東山黃泥磡。  沈烈婦墓在吳縣武山。  節(jié)母袁永安、側(cè)室韓孺人墓,在吳縣玄墓山奉慈塢。  貞節(jié)王叔基聘室趙氏墓,在吳縣漁莊橋。  增貢生吳重熙妻烈婦朱氏墓,在吳縣五都四圖九龍塢亭子頭。  孝女陸吳氏墓,在吳縣支硎山南峰下。吳氏為孝子恩熙女。  褚孝女墓在吳縣鳳凰池。  徐烈女墓在東山湖沙。

婁縣故城  在昆山縣治東,吳子壽夢所筑?!秴堑赜洝吩疲L洲東百里秦時古疁,王莽改為婁?!秴强ぶ尽吩?,婁縣今謂之昆山縣,縣東北三里有村 曰婁縣,蓋故縣所。《三國志·張昭傳》:魏黃初三年封昭由拳侯,后孫權(quán)改封婁侯?!蛾戇d傳》:建安二十四年進封為婁侯。

南武城  在昆山縣西北。《漢書》婁縣注云:有南武城,吳王闔閭起以御越者?!对浇^書》云:婁北武城,去縣三十里。今為鄉(xiāng)。

金城  在昆山縣東三里,相傳吳王所筑,基址猶存。

東城  在昆山縣東三百步?!赌乡苤尽吩疲航駱蛳铼q以東城名,耕者于東寺后多得古城磚及銅箭鏃。

西鹿城  在昆山山下,有卜將軍廟碑云葬于昆山西鹿城。

巴城  在昆山縣西十八里,其地有巴王冢、巴城湖。

雉城  在昆山縣西北十八里,今雉城湖即其地。

昆山舊縣  即今治,在郡東七十里,本漢婁縣地?!秴堑赜洝吩疲旱孛珔?,水名新陽,梁大同初置昆山縣,因縣界昆山為名。

信義舊縣  在昆山縣西二十里?!短藉居钣洝吩疲毫禾毂O(jiān)六年,以婁縣地分置?!杜f唐書》志云:梁分信義縣置昆山縣,取縣界山名,今昆山信義村即其故址。

范公亭  在昆山縣薦嚴寺后圃,宋參政范成大讀書寺中,游息于此,遂名。

四賢堂  在昆山縣治。宋李衡為御史,與諫官王希呂相繼論張說不報,給事中莫濟不書敕,直學士周必大不草制,四人同時去國。布衣莊治賦四賢詩以紀之,后衡孫潛作堂于家,畫四賢像并祀之。

喜廉堂  在昆山縣治。宋陳世昌自郡守召對,理宗有一廉可喜之語,因名其堂。

半隱堂  在昆山縣治,宋莫仲宣所筑。又有西園,其別墅也。韓侂胄當國,仲宣閑居十年,號西園居士。

玉山草堂  在昆山縣西界溪,上元顧德輝筑,顏名玉山佳處。附元楊維楨《玉山草堂》記:昆山隱君顧仲瑛氏,其家世在昆之西界溪上。既與其弟為東西第,又稍為園池別墅治屋廬其中。名其前之軒 曰“桃源”,中之室曰“芝云”,東曰“可詩齋”,西曰“讀書舍”,后之館曰“碧梧翠竹”,亭曰“種玉”。合而稱之,則曰玉山佳處也。余抵昆,仲瑛必居余佳處所,且求志榜屋顏。按郡志,昆山縣華亭陸氏祖所窆,生機云,時人因以玉出昆而名山。昆邑山本號馬鞍,出奇石似玉,煙雨晦冥,時有佳氣如藍田焉,故人亦呼曰“玉”,又曰“昆”。而仲瑛氏之居,去玉山甚遠矣,奚以佳名哉?山之佳,在去山之外者得之,山中之人未知也。如唐之終南,隱者與司馬道人指山之佳,身固在山數(shù)百里之外也,雖然終南之佳,終南之隱者未知也。借佳為捷仕之徑,千古慚德。至于今,山無能掩焉,若仲瑛氏之有仕才而素無仕志,幸有先人世祿生產(chǎn),又幸遭逢盛時,得與名人韻士日相優(yōu)游于山西之墅。以琴樽文賦為吾弗遷之樂,則玉山之佳,非仲瑛氏不能領(lǐng)而有之,與終南隱者可以辨其佳之誣不誣矣!

衛(wèi)涇宅  在昆山縣石浦。其第有友順堂,宋寧宗書額。

葉盛宅  在昆山縣東城橋西,內(nèi)有箓竹堂。

顧鼎臣宅  在昆山縣鰲楓橋。

歸有光宅  在昆山縣酒坊橋南。

盧熊隱居  在昆山縣治西南鹿城。

問潮館  在昆山縣西駟馬橋下。《吳郡志》云,昆山雖近江湖,自古無潮汐。宋紹興間,有道人云:潮過夷亭,出狀元。是時潮忽大至,知縣葉子強乃筑問潮館于水賓。明年,邑人衛(wèi)涇魁天下。

北園  在昆山縣漳潭,陳氏園也。石湖范成大書額,東浦黃簡為記。

樂庵  在昆山縣圓明村,宋李衡歸老之地。

烏夜村  在昆山縣城南,晉穆帝何皇后父淮寓此。產(chǎn)后之夕,有群烏夜驚于村落,自后有烏夜嗚,必邀恩赦。

寒翠石  在昆山縣顧德輝玉山草堂前,德輝自撰拜石壇記。

宋仁宗御書碑  在昆山縣清真觀內(nèi),即放生池碑也。縣令項公澤跋。

陰陽柏在昆山縣永懷寺內(nèi),高麗國所進。高宗以賜王绹,绹種于寺大殿左右,高與殿齊,左花則右實,右花則左實。遇仙樹,在昆山縣信義村。宋龔猗遇異人,為植銀杏,后繁衍至七十余顆,鄉(xiāng)人稱日過仙樹。

唐卜將軍墓  在昆山縣西鹿城鄉(xiāng)。嘗有人得斷碑,其略云:將軍姓卜,名珍,字文超,西河人。偉異有大志,敬宗時紀綱頓委,藩鎮(zhèn)騷然,將軍奮孤忠,勛業(yè)為世所重,寶歷中卒,葬此。

五代吳越秘書郎姜希業(yè)墓  在昆山縣姜里村鳳凰墩下。明嘉靖中,村人取土得石,志云:希業(yè)字可大,吳中人也。仕吳越為觀察巡官,以秘書省校書郎,宋乾道中卒,葬此。

宋參政王绹墓  在昆山縣童橋南。  侍御史王葆墓,在昆山縣東南新漕里。  孝子周津墓,在昆山縣小虞浦楊巷村。  侍御史李衡墓,在昆山縣東南圓明村。  陳墓,在昆山縣五保湖水中,當錦溪之口有墩,相傳宋高宗之妃陳氏葬此。  處士劉過墓在昆山縣馬鞍山東。  太師衛(wèi)涇墓,在昆山縣東南石浦鎮(zhèn)。

元高士顧阿瑛墓在昆山縣。  訓導(dǎo)郭翼墓在馬鞍山之陰。  高士顧權(quán)墓在馬鞍山北麓。

明太常黃子澄墓  在昆山縣馬鞍山陽。子澄死后,子彥修潛充縣里正,收骸骨藏焦山,至洪熙元年乃葬于此。邑人侍郎劉璉為志,萬歷初裂出于土,載遇難事甚詳。  孝子陸安墓,在昆山縣薦巖寺南,烈婦鐘氏祔。處士張伯英墓,在昆山縣川鄉(xiāng)蕭野之西原。  尚書顧禮墓在昆山縣馬鞍山北麓。  侍郎劉璉墓在馬鞍山麓。  布政盛頤墓在昆山縣北。  太常夏,在昆山縣東南迎鐘浦。  處士龔詡墓在昆山縣儒學后。  府尹高敞墓在昆山縣東南門外。  侍郎葉盛墓在昆山縣南湓瀆里。  孝子支琮墓在昆山縣虞家巷。  侍郎周廣墓在昆山縣東北蔚州村。  府尹柴奇墓在昆山縣廟墩。  副都李憲卿墓在昆山縣一保。  侍郎顧章志墓在昆山縣六保。  知縣張振德墓,在昆山縣東南蔡巷村。

度城  在新陽縣東南七十里,相傳為黃巢所筑,旁有度城湖。

顏縣城、瓦浦城  并在新陽縣東南,皆古經(jīng)所載。

虹月樓  本名紅月樓,在新陽縣通閱橋西。元人朱君璧善畫,嘗作紫霧龍宮圖,十年始就,妙人神品。末年兵亂,君璧抱圖坐樓中,遙望虹氣貫月,疑有至寶,蹤跡而至,裂之而去。楊鐵崖易其名 曰虹月樓,并記。

鄭氏園  在新陽縣馬鞍山前,宋鄭竦所筑,葉夢鼎題曰“玉山佳處”。

明侍郎虞祥墓  在新陽縣南金澗里。  尚書周倫墓,在新陽縣縣新洋江東車塘里。  寺丞歸有光墓在新陽縣治金澗里。

扈城  在常熟縣北五里石城東?!赌乡苤尽吩剖纻鲄峭踅x宮扈蹕故名。今有扈城村。

石城  在常熟縣北王里,《越絕書》云闔閭所置美人離城也?!秴堑刂尽吩疲涸将I西施于吳王,王擇虞山北麓以石甃城,為游樂之所。今其地有石城里。

九里城  在常熟縣北九里福山塘東岸,直九折塘口。世傳吳王牧馬于此,俗呼攔馬城,有洗馬池,今存。

莫城  在常熟縣東南十二里,相傳莫邪鑄劍處,亦謂之劍城,又謂之莫邪城,《太平寰宇記》云漢莫寵筑以壯海防者。

海虞舊城  在常熟縣治,東晉太康四年分吳之虞鄉(xiāng)立縣。

利城  在常熟縣北。《輿地志》云,晉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處流民。

陶城  在常熟縣東三十里,相近閭城郭城,而陶城尤大,與莫城等。合縣境共有十二城,蓋唐廣明中詔諸州州縣于村堡置城,集民自衛(wèi)。

金鳳城  在常熟縣西北四十八里,唐天祐中吳越所筑,在金鳳山下,故名,即金福山城址。

尚墅城  在常熟縣北十八里,張士誠入福山港修此城以屯兵。

南沙廢縣  在常熟縣西北三十里。宋書志云,本吳縣司監(jiān)都尉署,吳時名沙中?!肚俅ㄖ尽吩疲瑬|晉分海虞縣置南沙,咸康七年立以為鄉(xiāng)。今縣西北五十里瀕江奚浦一帶地,猶名南沙鄉(xiāng)。

海陽廢縣  在常熟縣北。蕭齊置海陽縣,屬毗陵郡。蓋今縣東北濱海之地。

興國廢縣  在常熟縣東四十五里,梁置。

救虎閣  在常熟縣興福寺左。舊傳宋僧彥偁為虎拔箭,故以名閣。其橋名伏虎。

雅集亭  在常熟縣治東,縣令計宗道偕名流觴詠處,沈周為繪雅集園。

城南佳趣堂  在常熟縣虞山東芝溪上?!赌乡苤尽吩疲厝擞葑淤t嘗得朱子和張忠獻《城南佳趣雜詠》真跡,遂筑堂焉。

巫咸宅  在常熟縣虞山,《越絕書》云:虞山巫咸所居。

言公宅  在常熟縣治北子游巷?!秴堑赜洝吩普惺ゾ杂袖郊喪?,梁時為太子蕭正德持去,巷東有言子橋。

夏統(tǒng)宅  在常熟縣崇德山,相傳晉處士夏統(tǒng)所居。

大公石室  在常熟縣虞山東二里。室凡十所,《中吳紀聞》謂太公隱東海居此。

鹿園  在常熟縣北七十里,世傳吳王豢鹿所。

拂水山莊,在常熟縣巖灣東,錢謙益所構(gòu)。中有耦耕堂、明發(fā)堂及花信樓、秋水閣、朝陽榭、紅豆莊諸名勝。

東皋  在常熟縣東。明少參瞿汝悅之別業(yè)。子式耜增浣溪草堂、貫清堂諸勝。

小輞川  在常熟縣虞山之麓山塘涇南,明御史錢岱創(chuàng)。取王摩詰輞川諸勝,繪景十二于聚遠樓東壁,人呼小輞川。

空心潭  在常熟縣興福寺潭上,有通幽軒,皆以常建詩得名。

沁雪石  在常熟縣鷗波亭前,海虞縣舊署也。有二石:一鐫“沁雪”二字,趙孟八分書。錢允言得之,沈周繪圖,系以詩;一曰“垂云”,史不可考。

宋郎中陸綰墓  在常熟縣破山。  防御使周虎墓在常熟縣邵家灣。  觀察使周興裔墓,在常熟縣虞山積善鄉(xiāng)。興裔字克振,道州人敦頤四世孫,以和州觀察使扈蹕南渡,建炎三年授武功大夫,鎮(zhèn)守沿海,死節(jié)常熟之福山,賜葬于此,子孫悉祔焉。  司徒參軍姚嘉言墓在常熟縣河陽山。  龍圖虞衡墓,在當常熟縣頂山白龍祠左。  孝子周容墓在虞山北麓報慈里。  丞相曾懷墓在虞山興福寺北。

元萬戶徐珵?zāi)乖诔J炜h邵舍。  郎中陳基墓在常熟縣鳳凰山。

明給事中黃鉞墓在常熟縣報慈里。  都御史吳訥墓在報慈里。  知府魚侃墓在報慈里。學士李希潤墓在常熟縣宋家灣。  賢良方正鄧彥章墓在北外。  尚書程宗墓在常熟縣邵家灣。  員外程式墓在報慈里,式死土木之難,衣冠葬此。  尚書李杰墓在常熟縣興福寺北。  都御史章律墓在虞山朱家灣。  御史蔣欽墓,在常熟縣西山,墓上松皆北向。  知縣唐天恩墓在虞山東麓。  侍郎陳瓚墓在常熟縣桃源澗。  尚書瞿景淳墓在常熟縣寶巖。  侍郎徐恪墓在常熟縣北門外。  大學士嚴訥墓在常熟拂水巖下。  侍郎趙用賢墓在常熟縣羅墩。  知縣王鐵墓,在常熟縣拂水巖之麓。鐵順天人,筑城御倭死難。

清學士錢謙益墓  在常熟縣虞山拂水巖下。  修撰孫承恩墓在常熟縣河陽里。  尚書翁叔元墓在常熟縣仁塘里。  知縣于宗堯墓,在虞山西麓。宗堯常令,有善政,民至今思之。

 鵧城  在昭文縣東北十五里。隋大業(yè)末,詔村塢皆筑城自保,此其故址也。又有朗莊,亦在縣境。

極目亭  在昭文縣西最高峰上。宋時建,米芾書額,后改名達觀亭。萬歷中,以形家言更名辛峰亭。

朗吟亭  在昭文縣丹井東北。明永樂中,道士林復(fù)真建,邑令傅良玉記有“季篪有幾年不到朗吟亭,亭上風光學倍增”之句。

凌虛堂  在昭文縣。《琴川志》云,致道觀西北嶺上有凌虛堂,下瞰平湖,先名望湖,后易今名,蓋取“仲殊凌虛萬象閑”之句也。

影娥川  在昭文縣治,東晉有見仙娥泛舟者,故名,琴川發(fā)源于此。

興賢池  在昭文縣乾元宮。宋慶定中,浚池得石刻“興賢池”三大字。

昭明洞天  在昭文縣乾元宮后。相傳徐神翁棲息于此,俗呼仙人洞。其上有篆刻四字。

雪井  在昭文縣虞山乾元宮旁。宋元祐,申元道南游,其師徐神翁誡之曰:逢虞則止,無雪則開。遂構(gòu)井于虞山無雪之處,故名。

丹井  在昭文縣治虞山南嶺下。明宋濂銘序云:梁天監(jiān)初,漢天師十二代孫張道裕來隱其下,建招真之地,鑿丹井焉。宋淳熙中,道士李正則浚井,得藏丹石,緘啟之,化為雙紅鸰飛入尚湖。邇年井且廢,莫知其所,周尊師元真窮日力尋獲之,重加以甓,構(gòu)亭覆上,時洪武元年也。

七星檜  在昭文縣致道觀,相傳梁天監(jiān)中物。奇古特甚,今尚存其三,余則慶歷中補植者。沈周繪三株圖。

漢孝子黃香墓  在昭文縣梅里鎮(zhèn)。宋乾道初,人于此得古碑,舁歸家,有光怪,棄之昆承湖中。

清少詹歸允肅墓  在昭文縣雙涇。

前宮、后宮、西宮  在吳江縣沈張湖之西,皆吳王夫差離宮也。今村名猶沿其舊。

吳江亭  在吳江縣東門外,唐時建。宋縣令趙令即其址建如歸亭,以待使客,葉清臣為記。朱鶴齡《文類》云:松江亭即古松陵驛,古亭即驛,后人則別置一亭于江上,為游觀之所。

鱸鄉(xiāng)亭  在吳江縣,宋熙寧中縣令林肇建,蓋取陳瓘“秋風斜日鱸魚鄉(xiāng)”之句。

垂虹亭  在吳江縣長橋上,宋慶歷中縣令李問建。楊備詩“松陵雨過船頭望,一道青虹兩巖頭”。

顧野王宅,在吳江縣三里橋西,野王著書處也。后人立廟祀之,今名顧墟。

顧榮宅  在吳江縣南荒浦村。陸龜蒙詩注云:陸云為榮贈婦詩“我在山川陽,子居五湖陰”是也。今為永定寺。

萬玉清秋軒  在吳江同里鎮(zhèn),元寧昌別墅,張可觀為繪圖。

漫莊  在吳江縣,宋處士顧禧所居。禧棄官高隱,鄉(xiāng)人重之。

臞庵  在吳江縣淞江之濱,《南畿志》云王份故居。圜江湖以入圃,有興間堂、煙雨閣、聚遠樓。

盤野  在吳江縣,宋狀元黃由之別墅,寧宗賜名。內(nèi)有墨、莊、胡夫人真跡,三清閣、共樂堂,由自作詩。

小瀟湘  在吳江縣長橋南,元寧伯讓所居。林、亭、臺、沼,煙雨時可入畫圖,故有是名。

南村  在吳江縣綺川,元末隱士張鑄所居。

睡龍灣  在吳江縣黃家溪,相傳宋高宗南渡時駐蹕于此,有泉涌出因名。

松陵  即今吳江縣治?!秴窃酱呵铩吩圃阶穮侨胗诮査闪晔且?。

斗雞欄  在吳江縣長橋北,相傳陸龜蒙養(yǎng)鴨于此。一名鴨漪亭。

仙人洞  在吳江縣東門外仙里橋下。深黑莫測,舊傳通太湖,約七十里可出林屋洞,宋陳昉于此仙去。

明御史周宗建墓  在吳江縣二十七都。

吳城  在震澤縣界,今吳溇村。

望仙亭  在震澤縣平望鎮(zhèn),相傳唐張志和于此仙去。

褚家林亭  在震澤縣之西,見《松陵倡和集》。

陸孝子故居  在震澤縣,宋陸十七所居,寶祐中,郡守趙汝歷旌其門。

震澤別業(yè)  在震澤縣,唐陸龜蒙所構(gòu)。朱鶴齡《文類》云:先生所居一在臨頓橋,一在甫里,一在震澤鎮(zhèn)。集中自遣詩多震澤別業(yè)所作,有云“更感卞峰顏色好,繞云才散便當門”。

定軒  在震澤縣,宋楊紹云所居。有桃源洞,廣數(shù)畝,異石林立,劉爚、真德秀曾游此。

漢會稽太守嚴助墓  在震澤縣東南百里,今名嚴墓村。

明尚書吳洪墓、尚書吳山墓、孝子吳璋墓  俱在震澤縣梅里。  尚書周用墓,在震澤縣舊十八都西。

清大學士金之后墓  在震澤縣。

    松江府

華亭侯國  在華亭縣。《三國志·陸遜傳》建安二十四年封華亭侯。

闔閭城  在華亭縣南六十五里夾江,又有城二,相傳闔閭所筑以備越?!稘h書志》注云:婁縣有南武城,闔閭所起以備越,當即此城。

袁松城  在華亭東三十五里,舊圖經(jīng)云晉左將軍袁崧筑此以備孫恩。又名筑耶城,疑即此。

前京城  在華亭縣東八十五里,蕭梁析婁縣地置,近浙江海鹽縣東北境。

白苧城  在華亭縣南十里,俗名白苧匯。《大明一統(tǒng)志》云:地生野苧,周圍如城。

烽樓  在華亭縣東南,《太平寰宇記》云吳時望海處。

折桂閣  在華亭縣尉廳。宋李夔以右文殿修撰謫華亭,生子綱于此,又呼相公閣。

三貞堂  在華亭縣東,明成化間旌中書舍人張駿家為三貞之門,因以名堂。三貞者,駿母胡氏、世母瞿氏、楊氏也。

玉恩堂  在華亭縣西普照寺右,明太仆林景嚦宅。后有翼文閣,高敞可眺九峰,其上藏書數(shù)萬卷。

終慕堂  在華亭縣南龜蛇廟左。明張璃自名其居,寓思親也,錢溥作記。

占星堂  在華亭縣北艾家橋東,明宗伯唐文獻宅,今為學士沈荃宅。二公俱謚文恪,郡人以為美談。

陸機宅  在華亭縣谷陽門內(nèi),今普照寺。相傳寺為陸氏園亭,后舍為寺。

柳約宅  在華亭縣北。今柳家巷。

顧野王宅  在華亭縣亭林鎮(zhèn)北。有湖曰顧亭湖,南有林曰顧亭林,今寶云寺其址也。

錢溥宅  在華亭縣東三里汀西。

陸樹聲宅  在華亭縣西南沙家橋。

徐階宅  在華亭縣南門內(nèi)。今督帥府。

馮恩宅  在華亭縣薰漕廳旁。

谷陽園  在華亭縣西湖上,宋朱之純退休地。

北花園  在華亭縣通波門外。其西即采花涇,其北為夜游涇,皆以園得名。今廢為叢冢。

適園  在華亭縣北,明尚書陸樹聲別墅。

芝園  在華亭縣東北馬寺西,明何三畏所構(gòu),中有觀濠堂、歌風館諸勝。

孫家園  在華亭縣披云門外,明孫克弘墅。今遺有坊柱,而讀書樓危峙將圯,奇石臥荊棘中。

傲園  在華亭縣南,明翰林孔目何良俊別業(yè)。園有四友齋,謂維摩詰、莊周、白居易與良俊而四。

熙園  在華亭縣積善橋左,明光祿丞顧正心別墅。附明張寶臣記:昔勝國時,玉峰顧仲瑛氏園池甲天下,至今人能追其桃溪金粟菊田之室之美,宛在眉睫,則鐵史如椽之記存焉爾。吾松顧氏熙園膾炙海內(nèi),凡結(jié)綬宦游攜筇云集者,靡不載酒相過,恣情搜討,以為江左之麗矚、遐之夸談。今秋觀潮浦口,適集茲園,得詳覽焉,遂為之記。園距東郭三里許,面水而門,門內(nèi)為四美亭。啟左扉而北,落落長杉,瀟瀟疏竹,夾植徑中。行數(shù)十武而危樓翼然,榜曰“熙園”,是園之啟途也。東入山徑,蒼苔碧蘚,似武陵道中。折而北,俯仰盤旋,陡入深壑,嵌空中,時聞淙淙聲,疑山背有龍湫焉。復(fù)折而南,逾峻嶺、下層巒,豁然天門開,則流觴曲水在其下。駕水為聽鶯橋,花時趺坐,晥盈耳,可當數(shù)部鼓吹。倚橋面南而臨者,芝云堂也。其陽則奇峰萬疊,古樹千章,蒼茫云際。而下則華沼一曲,荷香十里,恍憶太液池頭。好事者每欲窮其幽致,則入西麓、出東隅,如登九折坂。入五溪洞,快石嚨、林薄陰翳、幽崖晦谷、隔離天日。自午達晡,始得穿竇出,客外坐方饑疲欲臥而出者爭目眩汗浹,魂搖搖不得吐一語也。噫,奇觀哉!其陰則菌閣藥房,霓連云蔓,復(fù)道相屬,行者每失故步。商周之鼎彝,唐宋之圖畫,紛披闐駢其中,不可更仆數(shù),則主人安神思道之所,非酌霞枕香之友弗能到也。憑樓西眺,旋臺飛觀,隱隱樹杪間,冠以玉樹瓊花罨映下方,令人可望不可即。堂之左為長廊響 屧,隔岸土阜蜿蜒,雜植梅杏桃李,春華爛發(fā),白雪紅霞彌望極目,又疑身在眾香國矣。繞廊而北,渡飛虹橋,橋平廣滑澤,可坐邀月。大士閣兀立橋畔,題曰“水月如來”。稍東為池上亭。又東渡板橋為與清軒,前臨廣池,灝漾潢漾,繡尾銀鱗,出沒無算,巨者赍浪飛涎??椭僚e綱擊鮮,稱快事。遙睇南岸,皓望綺疏,隱現(xiàn)綠楊碧藻中,其壺瀛宮闕,幻落塵界乎!繇是陟彼北下,平岡逶迤,高梧修竹蔭蔽左右。西達齊青閣,北望平疇綠凈,款乃四起,人疑下有朱陳村,第少鳴雞吠犬耳。閣前周繞廣除,可馳駿足。對面翠屏壁立,峭萼郁盤。玄裳之客、斑衣之友,時游娛其上。累數(shù)級下,依水而屋,雕欄繡楹,虹飛霞屬,歌聲時出簾箔中,則小秦淮也。南遵回廊數(shù)十盤,鼻間微聞旃檀氣,則羅漢堂峙焉。堂供簿伽像三,傍列五百應(yīng)真,金碧莊嚴,鐘梵俱設(shè)。堂后小閣三楹,藏貝葉書甚富。時倩高緇翻閱,鐸聲瑯瑯出牖外,儼然古招提也。當前一巨石,高十丈余,四面玲瓏,真襄陽譜中物。初得是石,未有盤,載至泖涇舟覆石沈,牽挽而出先得盤,次乃得石,合之,其舊偶也。珠還劍合,獨神千古哉!構(gòu)堂時掘地得古鐵缸,大可容十斛,今以作焚爐,亦異物也。堂左經(jīng)關(guān)壯繆祠,度灌錦梁,并步虛廊,尋石竇而出,則為芝云堂之右,曠然廣庭,而園之觀止矣。是園也,石第一,水第二,亭臺花木橋梁之屬第三。梓澤平泉遐哉邈矣。以余耳目所睹記,如婁水之王,錫山之鄒,江都之俞,燕臺之米,皆近代名區(qū)。顧有其巨麗者,不必有其間曠;有其清秘者,不必有其廣平。蓋清宇先生擲數(shù)十萬金錢,救兩邑瘡痍,其胸次真可吞云夢八九,故規(guī)模位置軼前哲無兩。而嗣君原之文孫元慶大雅亢宗,又皆以繪事擅長,胸臆間具有邱壑,增修點綴,俱從虎頭筆端、摩詰句中出之,宜其勝絕一代也。余不揣蕪陋,聊述梗概如此,豈能若鐵史之鋪飚乎?

東莊  在華亭縣車墩東,明孫承恩別業(yè)。有讀書堂,叢桂、吸月、悠然三亭,聊璧池、玉虹軒、翠云屏、香雪林諸勝。

一峰小隱  在華亭縣北柳家巷,黃可望隱居處。今福泉庵是其遣址。

鳳山書屋  在華亭縣東,明朱應(yīng)祥讀書處。旁有點易臺、洗心亭諸勝。

樂琴書處  在華亭縣東北,明學士沈度所居。

云窩  在華亭縣東,明太學生張正宗講學授徒之所。著有《大學說》,門人侯藎為之傳。

小湖  在華亭縣西城湖,已湮涸。谷陽門內(nèi)德風橋有堤,澤匯城下疑其遺跡。

水陸池  在華亭縣興圣寺。昔有龜數(shù)枚,聞講經(jīng)聲則緣砌而上,講吧則去,后以其地為棠溪書院,池在院中。

吳王獵場  在華亭縣東南。舊圖經(jīng)云:吳王獵所有五茸,茸各有名,在華亭縣谷東。又云:陸遜生此,子孫常所游獵,后人呼陸機茸,今其地為桑陸。

讀書堆  在華亭縣亭林寶云寺后,陳顧野王讀書于此。堆高數(shù)丈橫亙數(shù)十畝,林樾蒼然。野王墨池在其側(cè)。

羅漢井  在華亭縣南禪寺?!洞竺饕唤y(tǒng)志》云:宋崇寧中,僧普愿鑿井得羅漢像,故名。井泉甘冽。

五色泉  在華亭縣西湖道院內(nèi)《大明一統(tǒng)志》云:相傳葛稚川煉丹湖上,丹成投水中,后常涌五色泉,士人見者必擢高第。

黃耳冢  在華亭縣南二里。旁有普寧寺,俗訛黃泥寺?!妒霎愑洝吩疲宏憴C有快犬曰黃耳,慧黠,解人語,機仕洛,為書置竹筒,系犬頸,犬能往還馳報。犬死葬其村南一百步,曰黃耳冢云。劉貢父詩話又以黃耳為仆。

石幢  在華亭縣署。地有涌泉,云是海眼,大中十三年立此鎮(zhèn)之。

呂公樟  在華亭縣北道堂內(nèi)。相傳宋時有回先生過此,手植樟一株于云堂后。數(shù)年復(fù)來,問章公何在?時樟已枯瘁,乃取瓢中藥一丸瘞根下,樟復(fù)榮,每葉俱有瓢痕,人始悟呂仙也。

漢穎川太守陸閎墓  在華亭縣西北四十里。

三國吳大司馬陸抗墓、尚書陸瑁墓、左丞相陸凱墓俱在府城外。  海鹽侯陸祎墓在華亭縣昆山。

晉左光祿大夫陸曄墓在府城西四十里。  平原內(nèi)史陸機墓,在華亭縣西北二十五里。又青浦縣治北三十里有高邱,舊傳云陸丞相墓。明嘉靖間,士人見墓上有一金蛇,盜伐其冢,得古器甚多。后聞于官,悉捕治,命封其塋地。

唐朝散郎顧謙墓  在北亭鄉(xiāng)崧子里。

五代前蜀丞相潘葛妻李氏墓  在潘店北杏涇之左。碑上有“天漢四年葬”五字。按:潘葛為丞相,不見五代史,天漢僅一歲,何忽稱四年,時松江為吳境,何以葬此。殊不足信。

元義士夏椿墓  在華亭縣細林山。

明尚書張鎣墓、尚書張悅墓、尚書孫承恩墓  俱在華亭縣盤龍?zhí)痢?nbsp; 修撰錢福墓在府東華陽橋。  太常卿夏衡墓在府城南彭家莊。  贈大學士徐黼墓在景家堰西。  尚書顧清墓在唐橋。  太仆卿沈愷墓在北城濠土。  侍郎徐陟墓在府城西南。  尚書陸樹聲墓,在北城濠北,子刑部侍郎彥章祔。  寺丞馮恩墓,在古浦塘,子通判旌表孝子行可祔。  給事中楊允繩墓在葉謝河西。  副使周思兼墓在蔡成涇。  布政莫如忠墓在華亭縣御史涇。  尚書唐文獻墓在府城北。  贈僉都御史楊樞墓,在任淇浜,徐階銘。  副使楊道亭墓,在修竹鄉(xiāng),太倉王世貞銘。  副使龔愷墓,在御溪東,陸樹聲志銘。  太仆卿林景旸墓在府城外。  贈侍郎董體仁墓在望海塘。  太學士錢龍錫墓在府城外。  侍郎董傳策墓在新河。

清總兵張仕杰墓  在華亭縣三十九保。仕杰西安人,入籍華亭。

胥浦城  在婁縣西四十里,相傳梁大通間筑,以城接胥浦故名。

秦始皇馳道  在婁縣西北昆山南四里。相傳有大路西通吳城,即馳道也?!遁浀刂尽吩剖蓟蕱|游至會稽句章經(jīng)此。賈山至言云:秦始皇馳道遍天下,南極吳楚,此其一也。按昆山南四里即古浦塘,然則馳道即塘之岸也。山之北,又有秦皇走馬塘。

小蓬臺  在婁縣,元末楊維楨寓樓也。踞百花潭上,明貝瓊為志。別有拄頰樓、草元閣。閣近迎仙橋西北,明成化間猶存。附貝瓊志記:按東方朔《三島記》,蓬萊在東海北,周五千里。秦皇遣徐福往求不死藥,至輒有風引帆而返,俗疑其妄。會稽為東南大郡,舊稱小蓬萊,則以其地似之也。鐵崖楊先生族出會稽,而老于松上,即七者寮之東偏,葺樓一所顏曰“小蓬臺”,示不忘越也。臺俯大川,別二支,其一南流,其一北折而東,中匯為百花潭。有三石梁跨川上,南曰“金鰲”,北曰“鐵龍”,東曰“玉虹”。是松之勝畢效于茲。而為小蓬臺所有,江云海雨、山紅野綠、舉在幾席之下,則視會稽之蓬萊大小不同其超乎埃,不啻真在云氣中矣。先生晨興披鶴氅,冠鐵冠,燕坐其上,客至不下臺,好事者就見之,相與高談大噱?;虺鎏液吮镁疲瓢?,取鐵笛作長短弄,旁若無人,觀者以為謫仙人也。瓊惟先生早擢高第,宰天臺,后去而客錢塘、姑蘇者久之。州郡兵起,往依元帥劉九九于建德。九敗,挈家東下,松之通守顧逖具舟楫迎之。蓋去會稽三十年而息于是,非蓬萊而蓬萊矣。

光節(jié)堂  在婁縣西吉麗橋南。明福建參政任勉之致仕歸,楊士奇贈以“登科、致仕、恩榮、始終”八大字,周忱為刻石樹堂下。

七松草堂  在婁縣西,張氏別墅。水木清美,老松七株,尤奇古,故名。

二陸草堂  在婁縣千山,即今之圓智寺,陸機與弟云讀書處。

南村草堂  在婁縣泗涇北,元陶宗儀耕讀之所。

顧清宅  在婁縣東。

秀甲園  在婁縣秀野橋北,清少傅王文恭項齡別墅??滴跻矣?,圣祖南巡,臨幸其地,時藤花盛開,御賜“蒸霞”二大字。越歲復(fù)幸園中秋水軒,項齡繪圖記恩。

錫金園  在婁縣谷陽門外,尚書王鴻緒別墅。康熙乙酉,圣祖南巡幸之,賜御書“松竹”二大字匾額。丁亥,復(fù)駐蹕焉,鴻緒有詩恭紀。

小山招隱  在婁縣小橫山下,元孫稷別業(yè)。有仙圣館、凝翠軒諸勝。

云間洞天  在婁縣東南里仁坊,宋參政錢良臣園?!赌乡苤尽吩疲航皴X家巷其遺址也,有御書“云漢”“昭回”之閣及東巖堂。巫山下十二峰、觀音巖、桃花洞、雪窗云榭、來禽渚、流杯亭、桃蹊、杏村、龜巢橘塢、明月灣、檐卜林諸勝,后漸廢。明成化間,郡守輦數(shù)峰置署圃,至今存焉。

平原村  在婁縣機山下,陸機曾為平原內(nèi)史故名。

養(yǎng)魚池  在婁縣西,晉陸瑁養(yǎng)魚處,《大明一統(tǒng)志》云:一名瑁湖。

唳鶴灘  在婁縣西三里,《大明一統(tǒng)志》云在養(yǎng)魚池旁。舊有亭,今廢為接官廳。

八角井  在婁縣西南,與張涇橋近。其水通海,相傳歲旱投鐵簡于中能致雨,俗謂陸氏外廚井。《大明一統(tǒng)志》云在陸氏宅旁。

瑞光井  在婁縣西南超果寺西廡下,《大明一統(tǒng)志》云:宋太平興國中,僧慶依奉吳越錢王宮中觀音像至松,像舒祥光如虹貫于此井,因名。后復(fù)睹金饅之異,邦人病者多汲飲焉。東一井尤甘冽。

石魚  在婁縣干山之巔,相傳風雨時每化去,其脅有泉,游人掬以颒面,云能明目。

漢盧江太守陸康墓  在婁縣西北二十里。

三國吳丞相陸遜墓  在婁縣西北二十三里。

晉西陽亭侯陸監(jiān)墓  在婁縣。

元三高士墓  在婁縣干山東麓。三高士者,楊維楨、陸居仁、錢維善也。  貞素先生曹知白墓,在婁縣千山,子永祔。  蘭溪知州章夢賢墓在崧宅里。  夏世澤墓在婁縣訂賢鄉(xiāng)。  松江訓導(dǎo)王文澤墓在婁縣橫云山。

明御史袁凱墓  在東門外賢游涇。  宜城伯衛(wèi)炳墓在府城內(nèi)北禪寺右。  贈尚書張璚墓在城南龜蛇廟側(cè)。  府尹吳玘墓在府東六磊塘。  布政夏寅墓在婁縣西白龍?zhí)丁?nbsp; 都御史唐珣墓在婁縣北荷祥涇。  給事中張承憲墓在婁縣天馬山東南。  給事中夏時墓,在婁縣古浦塘,陸樹聲志銘。  太常寺卿張明正墓在泖港吳涇,太倉王錫爵銘。  知府彭應(yīng)麟墓在浦南龍溪,徐階銘。  諭德張以誠墓在朱橋鎮(zhèn)。  布政使杜喬林墓在婁縣二里涇。  張烈婦姚氏墓,在婁縣天馬山之陽,董其昌書碣。  御史徐宗魯墓在婁縣秀野橋。

清婁縣令李復(fù)興墓  復(fù)興濱州人,留葬鐘賈山。  太子太保尚書張祥河墓,在婁縣四十三保二十二圖。

雙壽堂  在奉賢縣蒨涇,明光祿少卿周詳奉親之所。嘗迎養(yǎng)京邸亦揭是名。縉紳題詠甚富。

曲水草堂  在奉賢縣百曲港上。明宣德末,姚蒙與弟臨隱居之所。

衛(wèi)涇宅在奉賢縣蕭塘,今為崇福寺。按涇生于蕭塘,后乃遷石浦,居民嘗于古井得巨磚無數(shù),皆有衛(wèi)仲英三字。仲英膚敏之子,與涇為從兄弟也。

閱耕軒  在奉賢縣南橋鎮(zhèn),明參政陳貞父士杰田居,方孝孺有閱耕軒詩序。

司馬莊  在奉賢縣白沙里,明張輔別業(yè),張弼有記。

古岡身  在奉賢縣西南,曰沙岡、竹岡、紫岡,南屬于海,北抵松江,長百里。入土數(shù)尺皆螺蚌殼,世傳海中涌三浪而成,其地高阜,宜菽麥?!秴强D經(jīng)》云:濱海之地,岡阜相屬,謂之岡身,此天所以限滄溟而全吳人也。

三女岡  在奉賢縣南橋。舊圖經(jīng)云吳王葬三女于此,《樞要》云葬妃于此。相近有明行寺,今寺北二里有高岡,是其處。

三國吳宛陵侯諸葛瑾墓  在奉賢縣坍石橋西。雍正九年,知縣舒慕芬于其地得殘碑因重為立石。

元朱柯墓  在奉賢縣橫涇。

明四隱墓  在奉賢縣陶宅。楊仁壽、李障、華瑾,一人逸姓名。  祭酒陳詢墓在奉賢縣瑤涇。  侍郎蔡汝賢墓在奉賢縣望河涇。

清處士王光承墓  在奉賢縣蔡家橋。

金山城  在金山縣。舊圖經(jīng)云:周康王南游筑此城鎮(zhèn)大海,南接金山,故名。又相傳吳越錢氏筑此為戍守處。

魯般殿  在金山縣洙涇法忍寺,相傳為般所造。齊柱累枅為眷,鳥雀不棲,殿庭雙柏亦甚,古云般所植。病心者掇其皮煮服之。今萎。

不礙云山樓  在金山縣張溪,元楊謙隱居處。附元楊維楨記:余嘗北渡揚子記金山之勝,而不知松之南又有所謂大金小金出沒于云海之中,如壺嶠之在弱流外也。至正九年春,余抵松之張溪,溪之東有大族為楊竹西氏居之,南扁其樓曰不礙云山。竹西宴于樓之上,窗戶四辟,萬頃之云,兩鰲之島,皆自獻于眉睫之下。竹西風日佳時,岸巾樓上,手揮五弦之余,與一、二解人談至理。既以八窗無礙者辟于目,復(fù)以八荒無礙者洞于心,云山之觀盡矣備矣。竹西憮然若有得,起舉酒而自歌曰:“海之云兮油油,雨我田兮有秋。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又歌曰,“云之動兮躚躚,吾與云動兮,動而不遷。山之靜兮層層,吾與山靜兮,靜而不?!?。并錄其歌,以為記。

樂全堂  在金山縣泖涇,元黃宗武宅。附元虞集記:華亭黃君宗武隱居長泖之灣,植耕桑乎衍沃,藝卉木乎幽勝。上以奉乎百歲之父母,下以長其奕葉之子孫,優(yōu)游焉。誦詩讀書于太平之日,蓋厚德之致也。而時未有聞焉,其季子璋舉進士,貢于京師,而大夫士始知其家有所謂樂全之堂者,皆欣然稱道之。璋來求文以為記。夫黃氏之樂如前所云者,信乎其可謂全也。己親之壽也,身之康也,子之文也,甘旨之充也,藏修游息之有其所也。遭夫時之無虞而不見外事,將天錫之以全也與。噫,求全焉則志荒,有其全則意肆,善保其全者,知止而不自足者也,長泖之樂蓋如是乎!若夫圣遇之所至,與天地同流而無所虧欠間斷,而后樂生焉,是又全而樂者也。璋歸,試誦余言于家庭之間乎?

來德堂  在金山縣,元末呂良佐、楊維楨作記。

瑞芝堂  在金山縣,明衛(wèi)指揮西寧宅。有芝生楣間,因名。張弼作記。

秦望山莊,在金山縣張堰西,清尚書王日藻別墅。亭臺樹石為郡南勝區(qū)。

柘湖  在金山縣新連鹽河北,東鄰徐浦塘、張堰?!洞竺饕唤y(tǒng)志》云:湖中有小山生柘樹,因名。秦時有女子入湖為神。

鸚鵡洲  在金山縣界海中金山下。山北古海鹽洲,后淪為海。元末湖  契  北岸,下瞰橋井,猶見一碑曰“鸚鵡洲界”。

釣灘  在金山縣洙涇?!洞竺饕唤y(tǒng)志》云在府城南三十里,唐船子和尚垂綸之地。今為法忍寺,又有松澤四亭,是其維舟詠歌處。

周公墩  在金山縣捍海塘外墩,距金山城不十里,當潮勢奔猛處。疑古人所筑以戍兵防海者,或因周康王金山城得名。又有白茅墩、逢陳墩,皆舊烽堠。

元處士殷澄墓  在金山縣胥浦鄉(xiāng),楊維楨銘。

明懷遠將軍侯端墓  在金山縣秦山麓。  主事徐三重墓在金山縣三保。  僉都御史陸樹德墓在金山縣秀州塘。  通政使許樂善墓在金山縣呂岡涇。大學士方岳貢墓在金山縣掘撻涇。

清尚書王日藻墓  在金山縣寒字圩。  大學士王項齡墓在金山縣宙字圩。  太常少卿高層云墓在金山縣張堰。

丹鳳樓  舊在上??h天妃宮內(nèi)。后樓毀,明秦嘉楫修拓城樓,因以舊額移置其上,即以為丹鳳樓云。

歸雁亭  在上海縣城東。元費用和畜雙白雁及二雛于園池,以環(huán)著其足,后去而復(fù)還,毛羽光潔,足環(huán)儼然,時構(gòu)園適成因名。

講經(jīng)臺  在上??h靜安寺。宋嘉定間,寺僧仲依筑土臺,聚其徒講習于此。遺址猶存。

三壽堂  在上海縣城南。明潘恩年八十時,華亭徐階、嘉興吳鵬咸以同榜來稱壽,宴于堂,故名。

勤織堂  在上海縣城東,明蔣性中作堂以奉母。母以生平勤織教之,性中拜受,遂以名堂。

后樂園  在上??h黃浦東澳,明陸深宅。

豫園  在上??h城內(nèi),明潘方伯允端別墅。中有玉華堂,允端藏父恭定公恩所寶奇石,曰玉玲瓏者,故以名堂。

筆議軒  在上??h何溪,元末彭汝器評《宋史》之所。

古村居  在上??h城南,明曹迪隱居之所。中有清概軒、瓢樂山房、寶古齋。

蘆子渡  在上海縣靜安寺西舊滬瀆旁。俗呼為蘆子城,亦晉虞潭防??芴?。

文翚洲  在上海縣界黃浦中。元末始廣尋丈,后延袤至數(shù)十畝,王逢攜里叟門生共登,適鳴雉群集,作詩紀之,因名。

滬瀆壘  在上??h,舊有東西二城,盡于江。《吳郡志》云:松江東瀉海為滬海,亦曰滬瀆,瀆旁有壘,晉虞潭所筑?!锻ㄨb》云:隆安四年,吳國內(nèi)史袁崧筑,以備孫恩。

涌泉  在上海縣靜安寺前。晝夜騰沸,甃井作亭其上,后亭廢、井湮于港中。又有綠云洞,僧壽寧棲息之所。檜竹桐柏,層陰疊翠,落人衣帽,游者疑為華陽小有之境。趙孟顏之,楊維楨為記。

赤烏碑  在上??h舊靜安寺。吳赤烏中,天竺僧創(chuàng)重元寺,勒碑紀事。宋祥符間,敕名靜安。嘉定中遷寺,而碑沒于江。元錢岳詩云“悲涼斷刻三江里,想像雄文六代前”。又有陳朝檜,唐陸龜蒙、皮日休有重光寺雙檜詩即此。宋政和中,朱勔繪圖以進,中使取之,雷碎其一。而殿石者尚存,后寺遷亦沒。

元秦裕伯墓  在上海縣二十一保。

明詹事陸深墓  在上海縣黃浦東。  副都御史唐瑜墓在上海縣周涇北。  大理寺卿王霽墓在上??h陸家浜。  右通政趙灼墓在上??h五里橋。  侍郎顧彧墓在上??h二十二保。孝子顧文敏墓在上??h西門。  侍郎張電墓在上??h淡井里。  都御史潘恩墓在上??h陳涇。  大學士徐光啟墓在上??h徐家匯。  光祿少卿顧從禮墓在上海縣日赤橋北。  侍郎董羽宸墓在上??h。  都察院僉事俞汝為墓,在上海縣龍華寺西,長洲文震孟銘。

清侯氏節(jié)孝阡  在上??h圓沙。  尚書張照墓,在橫涇,門人沈德潛銘。  副都御史陸錫熊墓在上海縣二十七保四圖。  戶部主事贈光祿寺少卿趙文哲墓,在上??h二十二保十七圖。

尚夷齋  在南匯縣鶴沙里。元末朱聽作詩好奇,楊維楨名其齋曰“尚夷”,以規(guī)之,有銘。

石筍灘  在南匯縣界下沙捍海塘外,到海三十余里。每二三丈輒有石如筍,植立沙中,潮汐至此分流,又名分水港。

鶴陂  在南匯縣下沙鎮(zhèn),其地產(chǎn)鶴,俗又呼鶴窠。

晉左將軍袁崧墓  在南匯縣長人鄉(xiāng)。崧為賊害,其下李祥收骨歸葬。

宋詩人儲泳墓  在南匯縣周浦鎮(zhèn)。

元孝子徐誠墓  在南匯縣長人鄉(xiāng)。  轉(zhuǎn)連使瞿霆發(fā)墓在南匯縣下沙。

清總督施維翰墓  在南匯縣閘港。  贈工部侍郎葉映榴墓在南匯縣。侍郎張集墓在南匯縣北四灶,太倉王掞銘。  工科給事中曹一士墓在南匯縣橫沔上。

來青樓、攬輝樓  在青浦縣青龍江上,俱元都水監(jiān)任仁發(fā)延賞之所。楊維楨詩云“大江如龍入???,青山似鳳來云間”。

翡翠碧云樓  在青浦縣杜村,元杜元芳構(gòu)。以其廟出林表,故名。中貯書萬卷,下有蒼碧灣及竹深荷凈、晴好、雨奇諸齋軒,凡七十二所。其別業(yè)在東南云林,池尤勝。

知樂亭  在青浦縣大小蒸之間。宋邵桂子鑿池養(yǎng)魚,筑亭其上,以知者樂水、知魚之樂二義名之。

醉眼亭  在青浦縣青龍江上,宋僧行中無悔所筑。蘇軾名之,有詩。

升仙臺  在青浦縣青龍江隆福寺前。有石刻云王可交仙壇,遺跡具存。

心遠堂  在青浦縣鐘賈山壽安寺。山人鐘子鳴先世與賈姓同隱壽安山中,人以鐘賈名其山。此堂疑鐘此遺跡,棲雪樓半云亭皆名勝。

厚堂  在青浦縣蒸溪,元曹知白居。虞集有記。

居竹書堂  在青浦縣元曹和甫宅。方回記,趙孟書。今碑石在府學內(nèi)。

樂靜堂  在青浦縣蒸溪,元教授曹澤之休坐處。又有園亭曰“息影”,澤孫植竹千竿,顏曰“居竹”。元方回有記,趙孟書碑,在府學內(nèi)。澤之從孫知白筑古齋厚堂等八十余所,虞集有記。

孔宅陾在青浦縣治北九里。宋淳熙間,居民浚河得碑,云天寶六年黃池縣令朱氏葬于昆山縣全吳鄉(xiāng)孔子宅之西南。其地有夫子廟,在慧曰院側(cè)。院僧疏廟陾渠,得寶玉六事,璧三,環(huán)二,簪一,今藏縣庫。舊圖經(jīng)云:夫子未嘗適吳,以闕里譜系考之,孔子二十二代孫潛,后漢太子少傅避地會稽,遂為郡人。二十九代滔梁海鹽令,三十二代嗣哲隋吳郡主簿,三十四代貞隋蘇州長史。意孔氏子孫有僑寓宦游于吳而遂居此者,即所居立先圣廟耳。今廟側(cè)又有梁紇廟,其為子孫奉祀之地明矣。所瘞璧、簪、環(huán)、珮之屬,真孔堂之遺寶,得非葬先圣衣冠寶璧于是地乎?其旁有宰我墩、顏淵井,則因孔宅之名而遷合附會者也。宅后侵于慧 曰院,今在孔宅經(jīng)北,夫子廟在涇南,相去頗遠,梁紇廟西去益遠,疑后人改作也??滴跻矣洗?,圣祖南巡,賜御書“圣跡遺徽”四字扁額。又“澤衍魯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吳會千秋世永烝嘗”對聯(lián)。

袁崧宅  在清浦縣泗涇塘崧宅鎮(zhèn)。晉隆安中,崧為郡太守,子孫遂居于此。今其地曰崧子里,水曰崧塘。

西園  在青浦縣富林,明曹泰別業(yè)。

安雅齋  在青浦縣,元教諭曹慶孫藏修地。

萬卷軒  在青浦縣青龍江,元莊肅聚書其中。

三味軒  在青浦縣,元張麒以菰米、莼菜、鱸魚三味奉親,故名。附元張維貞記:松江之集賢鄉(xiāng)有隱者張氏曰麒,字國祥,自幼清修謙謹,長稱鞠躬君子,丁兵變,晦跡祥澤,日與古漁老樵為山水伴。人勸之仕,則曰:余世力農(nóng),素非食肉人也。且藩服尚武,又非吾仕之時,子獨不聞吾步兵之仕乎?出赴齊王冏辟,秋風改衣,徑?jīng)Q去。捷如脫兔,不頃刻留,卒不與沓祿者同鐵锧。而甘豢者,乃故鄉(xiāng)菰飯、莼羹、鱸繪三味而已耳。余幸不違親于異鄉(xiāng)千里外,田有菰米無歉年,水有莼菜鱸魚無饉歲。日以三味為吾菽水之奉,而余以覃吾賓友,其樂充然也,奚以仕為?故顏其軒 曰“三味”,雖大貴人方丈食前,五鼎九牢不以易也。東維叟舟過通波塘,麒不遠水陸程,延致于三味所。治酒食,張桐弄竹為叟歡。叟興酣,為秋聲琴,撫鶴南操以高之。辭曰“驥北逝兮鶴南旋,松之廬兮八世其延。鱸有段兮菰有田,羹我莼豉兮釀我澤泉。誦有書兮歌有弦,歸與歸與,烏知金罌之瘁口兮,玉羜梗咽。

就麓山居  在青浦縣西佘山,明施紹莘別業(yè)。

白石山寮,在青浦縣東佘山,明徵君陳繼儒棲隱處。

悟溪精舍  在青浦縣表龍江上,元江陰王逢避地之所。中有蘿日山房、冥鴻亭、小草軒。

駱駝墩  在青浦縣簳山北,又呼落彈墩。相傳宋理宗妃林氏葬此。

綾錦墩  在青浦縣盤龍江上,元錢全袞種桑之所。全袞嘗于此修郡志,并韻書。

十井  在青浦縣鐘賈山壽安寺。環(huán)有十井,水極清冽,蓋十道庵遺跡也。

沈光碑  在青浦縣青龍鎮(zhèn)勝果寺。有鬼自稱有漢烈士沈光書跡刻石,宋許尚謂之鬼書。

試劍石  在青浦縣北簳山東壁,相傳干將試劍于此。一石中剖,宛如劍截。

漢濮陽王墓  在青浦縣小蒸西四里。(按《漢書》,無濮陽王,且不應(yīng)在此,存疑俟考。)

宋贈太子少保朱承進墓  在青浦縣佘山。  將仕郎衛(wèi)公佐墓在青浦縣佘山。  樂靜先生曹澤之墓在青浦縣小蒸。

元衛(wèi)謙墓  在青浦縣佘山。  江夏公費墓在青浦縣陸寶原。  宣慰副使任仁發(fā)墓在青浦縣駱駝墩。

明侍郎王鐘墓、訓導(dǎo)邵亨貞墓、尚書錢溥墓、府丞朱孔昉墓  并在青浦縣佘山。  知府張弼墓在青浦縣鳳凰山。  大理卿朱奎墓在青浦縣奈山。  張節(jié)婦姚氏墓在青浦縣鳳凰山。  楊烈女墓,在青浦縣淀山寺側(cè),華亭知縣鄭友元立傳。  徵士陳繼儒墓在青浦縣佘山。  學士沈度墓在青浦縣薛山西麓。

清侍郎沈荃墓  在青浦縣朱家莊。  河南巡撫胡寶珠墓在青浦縣蘭筍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州地理
《元和郡縣圖志》中的蘇州史料
太倉和昆山歷史
中國文狀元江蘇蘇州數(shù)量第一:44名
周莊古鎮(zhèn)
稀見地方志提要4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