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于木偶藝術的鄧學良先生
梁德新
把音樂藝術貢獻給社會
今年73歲的原梅縣木偶劇團團長鄧學良是個追求求藝術的學者。他退體后還參加文藝社團活動,輔導喜歡文藝的青少年。他鐘爰藝術的精神被人傳頌。
學生時代的鄧學良,鐘愛漢樂。1966年他讀高中時曾被汕頭戲曲學校招收,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學校停辦。此后他曾在梅縣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讀書。他是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在家鄉(xiāng)生產(chǎn)隊當農(nóng)民時曾做過工分加補助待遇的公社宣傳隊員。1978年“知青”回城工作,他曾任中學教師、公社干部。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嘴里天天都在念著漢調(diào)音符,每到晚上拉拉弦或與樂友們和和弦,自娛自樂自自在在。
1980年后文藝界迎來了美麗的春天,鄧學良已有他發(fā)揮其藝術才華的園地。劇團藝術人士的推薦他到大埔縣劇團,然后到梅縣朩偶劇團工作。他由普通的工作人員到劇團的團長。曾擔任劇團編導、編曲工作,主拉頭弦、主吹嗩吶。擅長揚琴、提胡、二胡等樂器、國家中級演員奏員。2006年至2009年在梅州市藝術學校任嗩吶教師。
把音樂藝術貢獻給社會,他獲取了眾多的榮譽。下面是他優(yōu)秀作品輯錄:
漢樂嗩吶吹奏作品有《二進宮》、《云中景》、《反七孔》、《柳樹街》、《慶團圓》、《賣酒》、《嗩吶吹牌》、《民間小調(diào)聯(lián)奏賞花》、《傾杯玉芙蓉》、《村里伢鼓》、《賣豆腐》、《仙吹鼓》、《登樓》、《大樂》等樂曲和歌曲小品《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兵哥哥》、《黃土地》、《說聊齋》、《十送紅軍》等。
1992年導排、編曲上京劇目《鳳嶺緣》并率領劇團赴北京演出榮獲劇目創(chuàng)作演出獎。并得到CCTV中央電視臺9月27日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報道中給予高度的評價。
1994年參加梅州市舉辦的“世界第十二次客屬退親會”活動中,編排《金獅獻瑞》節(jié)目,被評為演出三等獎。
1995年參加“梅州市第三屆藝術節(jié)”專業(yè)劇團匯演演出木偶戲《子歸來》榮獲創(chuàng)作劇本三等獎,編導藝術演出榮獲演出獎。
2006年10月參加廣東漢樂晉京演出團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演出主吹嗩吶,演奏揚琴。并在CCTV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風華國樂》欄目報出,蜚聲中外。
2009年11月參加梅州市文藝匯演參演新編漢樂《摘金柚》嗩吶與樂隊榮獲98.81最高分取得演出一等獎第一名。并得到專家們認可,觀眾好評!
2010年至2014年參加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漢樂曲庫800首編輯、演奏(主吹嗩吶)、審校、出版工作。
2010年12月參加星海音樂學院舉辦“漢樂?2010首屆學術論壇暨漢樂風格表演并與民樂系師生(嗩吶)進行對口指導”。
2011年12月26日27日參加梅州城區(qū)首屆廣東漢曲、漢樂邀請賽被推送為五評委之一。并曾二次被廣東漢劇院聘請為漢劇幼苗班學員(樂隊)業(yè)務考核轉(zhuǎn)正、審核工作評委之一。
2012年8月25日晚參加廣東《嶺南之聲》三大樂種交流音樂會,嗩吶表演吹打樂《嫁好郎》博得1000多觀眾陣陣掌聲和好評!
2014年12月6號7號參加梅州市舉辦第二屆“南國牡丹杯”群眾廣東漢曲、漢樂電視大獎賽工作中被聘為七評委之一。
他曾任梅縣木偶劇團團長、梅縣政協(xié)第10屆委員、國際木偶聯(lián)會會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常務理事、廣東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廣東省廣東漢樂學會藝術顧問、梅州市廣東漢樂協(xié)會副會長、梅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梅縣音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曾出席國內(nèi)外木偶皮影藝術研討會,論文入選會議論文集。曾在《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客家風華》、《客家縱橫》、《僑聲》、《梅州日報》、《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廣東漢樂學會》、《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等報刊雜志發(fā)表十多篇文章。
2015年鄧學良編著的《漢樂春》由廣東漢樂協(xié)會、廣東梅州木偶傳習所編輯出版,該書約50萬字100幅照片。該書是他從事音樂藝術數(shù)十年的資料匯集。書中的文章里的《記廣東梅縣木偶劇團----八千里路云和月(1951----2015年)》《古老的梅州木偶藝術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漫談廣東漢樂點點滴滴》《漫談廣東漢劇長筒彎口喇叭----號頭(吊喇子)》等都是史料強且有專業(yè)知識的文章。書中還有歷史性的照片數(shù)幅.?!稘h樂春》的出版得音樂界人士的好評。
要了解一位藝術家,必須理解他的成長過程,下面簡述鄧學良的生活歷程。(下面內(nèi)容摘自《漢樂春》內(nèi)資料)
苦難的學生時代
鄧學良1947年生,原籍大埔三河梓里,因父母在梅縣松口鎮(zhèn)教書,他在松口出生長大,他從小喜愛音樂。10歲時就喜歡吹口琴吹笛子。他1963年在讀中學時,有個同學(松南小黃人)名叫喜湘,有天晚上在學校宿舍里拉椰胡,樂曲是漢樂《過江龍》聽起來很好聽,當時,心里很佩服很崇拜,結果拜他為師教他拉弦,給他調(diào)本,幾乎天天都用椰胡拉《過江龍》、《南進宮》樂曲。
1964年,他在社會上結識了漢東界老前輩李兆榮老師,教他學揚琴,教他左右手持琴竹擊法和演奏漢調(diào)基本手法。在學習期間他經(jīng)常與梅縣漢劇團和大埔東風漢劇團退休老藝人黃偉濟二兄弟(阿三哥、阿四哥),學習拉頭弦、學習拉提胡,傳授學習和弦要點。從那時起,他日復一日便迷戀了漢劇漢調(diào)音樂,幾乎占去他所有的時間。
1966年他讀高中,那時汕頭戲曲學校到松口招生,他曾去面試,準備到汕頭復考,結果給“文化大革命”運動沖擊了,戲校停課鬧革命暫不招生,他接到通知后心情很失落,乘學校停課鬧革命,于是回大埔老家散散心。內(nèi)宗梓叔鄧文欽阿伯,是一位有名望的民間嗩吶吹鼓手。一天鄧文欽見他無事,教他吹嗩吶,一吹順手,氣能落丹田,覺得他很有天賦,所以,天天教他運用丹田,氣練長音。
由于他酷愛音樂,在松口地區(qū)他能拉頭弦、二胡、吹笛子、會彈揚琴又能吹嗩吶的人少,一時小有名氣。當時“文化大革命”運動剛開始,各單位、工廠、學校都停班、停工、停課鬧革命,忙著什么成立“文革”委員會。
他因父親歷史問題關系,他高中未讀完,就被梅縣松口公社文教辦,依可以教育好家庭出身子女,推送名額就讀梅縣地區(qū)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以后便成為一名學校文藝宣傳隊骨干份子。因派性斗爭利害,他無黨無派,他經(jīng)常偷著回松口鎮(zhèn)與退休漢樂老藝人一起學習樂器“和弦索”。
記得有一次,他回大埔老家在家里學習漢調(diào),那年代是階級斗爭年代,他父親因歷史問題而受株連。他父親在1959年反右撥白旗運動時被教育部門降職下放回農(nóng)村,屬專政對象家庭。所以,他的家曾給大隊文革治保和民兵幾次搜查,把他最喜愛的漢調(diào)本、漢劇資料全部給沒收上繳。當時,他對民兵們說:“同志!這是國樂,應該得到保護”。但民兵們說是“封資修的東西應該燒毀,不能危害社會”。他眼淚汪汪地哀求都沒辦法要回,就在他眼皮下燒毀了……他很生氣但又忍氣吞淚不敢多言。事后回到松口樂友家抄寫漢調(diào)本,每到了晚上就經(jīng)常與樂友們一起交談樂韻,奏起漢樂《過江龍》等,一奏不知樂乎!一奏就到天亮。
在那“文革”時期的“破四舊”年代,因為漢調(diào)音樂是古代宮廷中音樂,屬“破四舊”之列,所以“和弦索(拉漢樂)”只得偷偷地與樂友們“和”,如果一但遇上革命干部,我們就把弦音轉(zhuǎn)到《白毛女》、《沙家濱》旋律,有拉有唱氣氛熱鬧。當年,他們每晚聚在一起活動“和弦”曾得到當?shù)厝罕姷馁澷p和表揚,也曾給縣進駐公社、大隊“路線教育”工作組封為宣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地下俱樂部”而被繳收樂器,還要全體樂隊人員辦班學習改造思想。因他是梅縣的學生不在松口,樂友們守口如瓶,才免此一劫
1968年12月28日,他畢業(yè)于梅縣地區(qū)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全校學生暫不作分配工作,首先安排參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1970年他遷回大埔老家三河梓里。由于他擅長音樂,喜歡拉弦吹笛,經(jīng)常參加大隊、公社宣傳工作和文藝活動,配合當時中心任務,自編自演,積極送戲下鄉(xiāng),走遍公社、各大隊、生產(chǎn)隊每個角落。他成為一名領工分加補助待遇的公社專職宣傳隊員。
1974年他參加大埔縣業(yè)余文藝創(chuàng)作會議時,認識嗩吶名家余敦昌老師,他們經(jīng)常見面無話不談,他為人很好和藹可親。每一次見面,他都試范頭弦弓指法應運和嗩吶氣息的運用等,毫不保留地把技藝傳教給我。余敦昌老師說:“不論拉弓或吹奏,都要收腹提氣到丹田”。還教他吹奏氣壓、氣顫、氣指滑音、氣拱音等等基本要領。還推薦他到縣文藝宣傳隊工作,因他父親歷史問題還未落實政策,政審沒過關……所以沒錄取。此事對他學習漢曲漢樂的愛好從未受影響,反而更加執(zhí)著。
1978年“知青”回城工作,他被大埔縣梓里公社文教辦安排到梓里中學工作,擔任初一班班主任。1979年調(diào)回公社機關任總務一職兼管社企辦工作。那時,他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嘴里天天都在念著漢調(diào)音符,每到晚上拉拉弦或與樂友們和和弦,自娛自樂自自在在。
在木偶劇團工作的歷程
1981年大埔縣木偶劇團來梓里公社演出,因劇團音樂唱腔是漢曲漢樂,他們又知道他鄧學良擅長漢樂,所以請他參加伴奏幫幫手。就在演出演奏過程中,樂隊隊長楊培柳、羅曾優(yōu)和廖東雄等漢樂大師,發(fā)現(xiàn)他對漢樂、唱腔都有一定的基本功和伴奏能力,認為我是個漢樂人才,于是做我的思想,動員我參加大埔縣木偶劇團。那時,我父親歷史遺留問題已經(jīng)落實解決,辦起什么事都很順暢,就這樣,他不知不覺便走向了專業(yè)性的文藝生涯。當他離開公社機關后,好些人不理解說:“鄧學良公社干部放著不做,要去劇團滿天走……為了什么呀?”。
進了木偶劇團后,他積極工作、勤奮練功、勤學業(yè)務,并曾得到羅璉祥漢樂老師和楊培柳嗩吶老師及漢樂前輩們的指導幫助。在余敦昌師傅的業(yè)務教導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研究。
1984年梅縣木偶劇團缺拉頭弦、吹嗩吶的音樂人員,向大埔文化局告急求人。文化局領導認為他最合適人選,經(jīng)主管部門同意,他被大埔木偶劇團推薦到梅縣木偶劇團工作。在梅縣木偶劇團其間,他曾擔任樂隊隊長(主拉頭弦、主吹嗩吶兼編導、編曲工作)以后擔任藝委主任、副團長、團長之職。
1990年他參加“中國泉州第二屆國際木偶藝術節(jié)”觀摩和學習。
1991年10月他參加“穗、桂、湘、滬木偶藝術展演”觀摩和學習。
1992年他被國家評為中級演奏員并任廣東省梅縣木偶劇團副團長。同年7月出席北京中央文化部召開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工作籌備會議。9月率領梅縣木偶劇團赴北京演出榮獲劇目《鳳嶺緣》創(chuàng)作演出獎。并得到CCTV中央電視臺9月27日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報道中給予高度的評價:“《鳳嶺緣》構思精巧、木偶形象逼真、優(yōu)美唱腔給首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1993年廣東省文化廳推薦他去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習三年,每學期三千元學費(一半單位開支,另一半省文化廳開銷)。由于劇團經(jīng)費緊缺,工作忙走不開,不得不放棄了這次學習機會,想起來真是遺憾!
1994年至2006年當選為梅縣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委員。1994年至2015年當選梅縣音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1994年元宵他參加梅州市舉辦的“世界第十二次客屬退親會”活動,其中編排的《金獅獻瑞》節(jié)目,被評為演出三等獎。
同年10月,應中國木偶藝術學會邀請到廣州參加全國木偶界藝術研討大會。并在研討小組上作了梅縣木偶劇團基本藝術情況經(jīng)驗介紹。
1995年參加“梅州市第三屆藝術節(jié)”專業(yè)劇團匯演演出木偶戲《子歸來》榮獲創(chuàng)作劇本三等獎,編導藝術演出榮獲演出獎。
1996年主持劇團全面工作。1998年當選梅縣政協(xié)委員會第10屆委員。同年當選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常務理事。
2000年當選廣東省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國際木偶聯(lián)會會員。其間,曾出席國內(nèi)外木偶皮影藝術研討會,論文入選會議論文集。曾在《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客家風華》、《客家縱橫》、《僑聲》、《梅州日報》《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廣東漢樂學會》、《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等報刊雜志發(fā)表十多篇文章。
由于他對工作業(yè)務有成就,得到上級領導充分肯定。連續(xù)二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yōu)秀。多年被評為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和先進綜治工作者。
2004年10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聘為特約研究員一職(聘期三年)。
2004年10月,論文《閩粵客家地區(qū)提線木偶戲的淵塬與流傳及其藝術技巧》入選《“贛州與客家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年至2009年他被梅州市藝術學校聘任為嗩吶教師。有二位學生畢業(yè)后一個安排廣東漢劇院樂隊,一個安排在梅州市山歌劇團樂隊。
2006年他參加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漢樂團。10月隨廣東漢樂晉京演出團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演出主吹嗩吶、演奏揚琴。并在CCTV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風華國樂》欄目報出,蜚聲中外。
退休生活
2007年12月,他在梅縣木偶劇團退休。他退休后還繼續(xù)做他喜歡的事,參加民間樂隊活動,輔導青少年學樂器。把自己幾十年收集的音樂資料,及在木偶劇團工作期間的木偶藝術資匯集成書《漢樂春秋》。他的退休后還做了如下工作。
2008年參加汕頭市潮樂漢樂聯(lián)誼會演出主吹嗩吶,得到觀眾好評!
2009年9月當選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第二屆副會長。
2009年11月6日參加梅州市文藝匯演參演新編漢樂《摘金柚》嗩吶與樂隊,榮獲98.81最高分取得演出一等獎第一名。得到專家們認可,觀眾好評!
2010年6月榮任廣東省廣東漢樂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12月7日參加星海音樂學院舉辦“漢樂?2010屆學術論壇暨漢樂風格表演并與民樂(嗩吶)系學生進行對口指導”。
2010年至2014年參加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漢樂曲庫800首編輯、演奏、審校、出版工作。
2011年12月推選為梅州城區(qū)首屆廣東漢樂邀請賽七評委中一員評委。
2012年6月榮任梅州廣東漢樂協(xié)會第三屆副會長。
同年,被廣東漢劇院聘請為漢劇幼苗班學員考核轉(zhuǎn)正、審核工作評委之一。
2012年8月25日晚參加廣東《嶺南之聲》三大樂種交流音樂會,嗩吶表演吹打樂《嫁好郎》博得1000多觀眾陣陣掌聲和好評!
2013年4月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正式吸收為學會會員。6月被廣東省廣東漢樂學會聘為第二屆藝術顧問。10月被梅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
2014年2月參加大埔旅港同鄉(xiāng)會到臺灣中市土??图椅幕^漢樂交流演出,得到臺灣觀眾極高贊譽!
2014年12月,參加梅州市舉辦第二屆“南國牡丹杯”群眾廣東漢曲、漢樂電視大獎賽工作中被聘為七評委之一。
2015年12月,《漢樂春秋》由廣東漢樂協(xié)會、廣東梅州木偶傳習所編輯出版,該書約50萬字100幅照片。
近幾年鄧學良還在家輔導青少年學樂器。
我參與撰寫木偶藝術文章與鄧學良有交往
我與鄧學良是校友,他讀高中時我讀初中。我們都是梅縣第十屆政協(xié)委員,那時鄧學良對木偶藝術有研究,我對地方文化有興趣,我們都被吸收為縣政政協(xié)委員。1988年我們在政協(xié)會議期間相見,此后因工作關系有交往。木偶藝術是國家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屬于我研究的課題,我曾數(shù)次到梅縣木偶劇團收集資料,得到鄧學良先生的幫助。
我以木偶藝術為題材,撰寫文章在報刊發(fā)表。2004年10月,論文《閩粵客家地區(qū)提線木偶戲的淵塬與流傳及其藝術技巧》(鄧學良、梁德新)入選《“贛州與客家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我是論文的第二作者出席了在江西省贛州市召開的客家文化會議。《閩粵客家地區(qū)提線木偶戲的淵塬與流傳及其藝術技巧》文章受到客家學專家贛南師范學院歷史系羅勇教授的好評,文章被多家刊物轉(zhuǎn)載,至今網(wǎng)絡上還能查到這篇文章。
我退休后與與鄧學良有交往。2015年他編若的《漢樂春秋》由廣東漢樂協(xié)會、廣東梅州木偶傳習所編輯出版,該書約50萬字100幅照片。書中還入錄了我們的論文《閩粵客家地區(qū)提線木偶戲的淵塬與流傳及其藝術技巧》,我把該書分發(fā)給文友們。
《漢樂春秋》出版后在文藝界影響大,嘉應學院、劍英圖書館及鐘愛漢樂的文化人土都收藏了這本書。我的文友多,經(jīng)我手中發(fā)放的《漢樂春秋》約100本。
他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孩子們的成長受他的音樂藝術影響。現(xiàn)在他的孫女們都喜歡音樂,有的跟他學樂器。
他退休至今生話充實。他每天有散步習慣,家中幾有幾件樂器,其中一架揚琴揚客廳旁邊,書櫥中的音樂書籍眾多。有時自己獨湊樂器,彈揚琴是他的專長在梅州城區(qū)是高手。有時樂友們會在他家聚會玩樂器。有時他也會去樂友們家中聚會。退休后他還出席社團活動,有時代表市縣文藝團體出席有關會議。
大埔漢樂在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是大埔縣一塊寶貴的文化品牌,繼續(xù)傳承發(fā)揚大埔漢樂是縣政府文化部門的議事課題。2018月25日,在鄧學良的家鄉(xiāng)大埔縣三河鎮(zhèn)梓里學校舉行廣東漢樂教學基地授牌暨漢樂培訓班開課儀式。縣委宣傳部、三河鎮(zhèn)黨委相關負責人,梓里村干部、鄉(xiāng)賢、梓里學校師生等100余人參加了活動。鄧學良是授課老師之一,他參加了開課儀式。此后他還為學生們講授音樂知識,傳授拉二胡的技巧。
近幾年他還在家里輔導青少年學樂器,有好些學生的家庭貧困,他不受他們的學費。目的是要把自己的音樂藝術傳授給年輕一代。
希望鄧學良的退休過地愉快,把音樂藝術貢獻給社會,把音樂藝術傳給年輕一代。
2020年1月23日
文章配圖來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延伸閱讀
梁德新║有所樂,老有所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沈滄源二、三事
作者簡介
編輯:梁德新;校對:梁德新
策劃:周華景;責編:柳馨夢
投稿郵箱:790417844@qq.co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