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小說中比較罕見的特例。《三國演義》不要當成小說,把《三國演義》當作魏蜀吳三個國家的史官的話語權(quán)大戰(zhàn)更妥當一些。
大家不奇怪嗎,為什么三國時期的故事可以編寫出《三國演義》這部偉大的小說,為什么別的戰(zhàn)爭小說不會成為名著?其中,還衍生一些小問題,雖然這本書叫《三國演義》,但是故事內(nèi)容和三個國家的關(guān)系卻很小,主要內(nèi)容發(fā)生在三個國家建立之前。建立第一個國家魏國的時候,《三國演義》大半本書都寫完了,當魏蜀吳三個國家都建立以后,《三國演義》這本書馬上就要劇終了了。再例如,為什么曹操是唯一一個好壞參半,有豐富性格特點的人物,其他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先做一個測試,大家能不能說出來兩部中國戰(zhàn)爭題材的名著。我想絕大多數(shù)人只能說出來一部《三國演義》吧。如果有人說《隋唐演義》是名著,恐怕會有一大票人跳出來反對。
戰(zhàn)爭和愛情是故事永遠的主題,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成為名著并不意外。但是各位朋友要是仔細思考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為什么《三國演義》在中國所有戰(zhàn)爭題材小說是一枝獨秀,描寫其他戰(zhàn)爭的小說的知名度遠遠不及《三國演義》。
中國的戰(zhàn)爭題材的名著雖然不多,但是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爆發(fā)卻異常頻繁。《三國演義》的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边@短短幾十個字,就敘述了春秋、戰(zhàn)國、秦末、劉秀建立東漢等多次大型戰(zhàn)爭。在三國以后的西晉到五代十國,打了三百年慘烈的戰(zhàn)爭。那么為什么三國之前的戰(zhàn)爭和三國之后的戰(zhàn)爭都沒有誕生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呢?
很多人認為,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比較激烈,豪杰輩出,聰明的文臣和勇猛的武將很多。為《三國演義》提供大量的素材,所以《三國演義》好看。其實這真的一點根據(jù)沒有,姑且不說三國以后的戰(zhàn)爭。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文臣的謀略和武將的勇猛一點也不遜色三國時期。之所以《三國演義》里面的文臣武將如此卓越并不是本身多么卓越,更多的是因為大家熟悉而已,并且絕大多數(shù)三國時期的文臣武將的傳奇是編造出來的故事而已。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到底是誰寫的?《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但是傳奇故事主要創(chuàng)作者可不是羅貫中,而是各國的史官。
《三國演義》的寫作和其他名著有很大的區(qū)別,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不是羅貫中編的,而是有史實依據(jù),并且比例很大。按照清代著名學者、史學家章學誠稱《三國演義》的特點是“七實三虛”?!度龂萘x》這部小說有很大比例是由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jù)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
中國古代史書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給君王擦脂抹粉。不要說官方歷史,就是私人編寫歷史也只是換一個角度給君王擦脂抹粉而已。不要認為私人寫歷史就可以秉筆直書,也不要認為被廣泛稱贊的史學家就可以直言不諱。否則怎么解釋司馬遷記載劉邦的母親和龍的一段艷遇?大家是不是忘了司馬遷的蛋蛋是怎么沒有的,他只不過是給不應(yīng)該辯解的人辯解了幾句,結(jié)果就是從此蛋蛋是路人。他以蛋蛋為代價還沒有學會應(yīng)該說什么,應(yīng)該怎么說,那么太史公智力就一定有問題。
總體上來說,《三國演義》的實質(zhì)就是在司馬氏背景下,三國史官編造的傳奇故事合集。以這個角度看《三國演義》,所有的疑問都會煙消云散,三國演義的一切都合情合理,一切都嚴絲合縫。
為了增強魏蜀吳三國政權(quán)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這三個國家的史官本分編造了很多美化自己政權(quán)的光環(huán),編造了很多雖然寫入史書,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虛假的段子。如果你不能建立一個政權(quán),或者政權(quán)不能夠長期存續(xù),沒有史官給自己擦脂抹粉,那么對不起,你不是路人就是小丑。
正是因為大量的歷史書記載的事件被《三國演義》采納,造就了三國演義這部偉大的小說?!度龂萘x》能夠成為名著,就是因為《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的基礎(chǔ)上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一個業(yè)余作家礙于經(jīng)驗和精力有限,編寫故事很容易有邏輯錯誤,人物、事件和時間容易彼此之間對不上,但是史官編寫內(nèi)容要謹慎得多,至少保證時間和事件之間彼此可以呼應(yīng)。一個人和一個寫作班子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并且態(tài)度也不一樣,寫小說的寫錯了最多就是小說沒有人看,但是史官寫錯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史官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最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在這個失敗的軍事行動中,曹操連男二號都算不上,孫策當時是一個非常弱勢的諸侯,最多就是比路人甲強一點的配角,而劉關(guān)張當時連一路諸侯都不算,屬于沒有一句臺詞的群眾演員。但是在討董卓的過程中大放異彩的恰好是這些配角和路人。唯獨魏蜀吳三方勢力的先輩表現(xiàn)得英勇無比。其他的諸侯不是蠢笨到不可理喻就是連一句臺詞都沒有的龍?zhí)籽輪T。如果袁術(shù)建立的政權(quán)也可以持續(xù)個幾十年,那么袁術(shù)也會自然而然地高大上起來,而不是以一個丑角出現(xiàn)。你袁術(shù)沒有話語權(quán),活該是小丑。
大家會記載這樣一個音樂會嗎?不記載指揮的表現(xiàn),不記載小提琴手的表現(xiàn),把指揮記載的丑陋不堪,大篇幅的記載拉幕人和報幕人的精彩表現(xiàn)?但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會。
《三國演義》的很多內(nèi)容不是羅貫中這個業(yè)余選手創(chuàng)作的,而是專業(yè)的史書編寫者編寫的,專業(yè)就是王道,論寫英雄傳奇故事,他們才是專業(yè)的。他們編寫的故事,比羅貫中這個業(yè)余選手強多了!這是其他小說不具備的優(yōu)勢。其他小說都是某個作者編造的故事,而《三國演義》的真正編寫者可是一群職業(yè)編寫傳奇故事的史官。
三國到兩晉的特殊歷史時期成就了這部偉大的小說,讓三國演義成為唯一的戰(zhàn)爭題材名著。其他戰(zhàn)爭都沒有三國歷史這樣恰到好處的時間關(guān)系。
魏蜀吳三個政權(quán)的建立時間可以說是不長不短,恰到好處。魏國: 220年建立,265年曹魏政權(quán)滅亡。蜀國:221年建立,263年蜀國滅亡。吳國:229年建立,280年東吳滅亡。魏蜀吳三國建立的時間差不多,滅亡的時間也差不多,存續(xù)的時間也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年。
三個政權(quán)并列存續(xù),并且存續(xù)四五十年。三個國家的史官有足夠多的時間給君王擦脂抹粉,編寫了很多英雄傳奇故事,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一部英雄傳奇故事合集。
三個政權(quán)并存,讓史官編寫的傳奇故事可以彼此呼應(yīng),各有千秋,如果只有一個政權(quán),大家看到的一定是一邊倒的傳奇故事。一邊倒的傳奇故事也就沒有什么意思了,故事不會有起伏,只會是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一個偉大迎接另外一個偉大。這種傳奇故事一定不會成為經(jīng)典,只能算是一種爽文。
四五十年說短又不足夠的短,因為太短的政權(quán)沒有時間編造君王的豐功偉績和傳奇故事。五代十國那么多政權(quán),為什么幾乎沒有一個好人。沒有好人的真實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建立的政權(quán)的時間太短了,史官還來不及編寫豐功偉績就被推翻了。他們的所有評價都是后代的人編寫的。他們的政權(quán)都被推翻了,哪里還有什么好人?要不是魔鬼怎么會被推翻,要不是魔鬼后代為什么要推翻?所以那個時候的君王肯定不是魔鬼就是大魔鬼!
而西晉從八王之亂不過二十年時間,這個事件又太短,還來不及整體從東漢末年到西晉整體的編寫一套符合邏輯的歷史。讓大量的三國史官編寫的傳奇故事得以擴散。如果西晉可以安定地存續(xù)幾百年,咱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三國歷史肯定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肯定是一套嚴絲合縫無懈可擊的西晉價值觀的歷史。
晉的史官在修改魏國史書的時候有很強的政治性。對曹操的刻畫不能太差了,否則解釋不了司馬一家的前輩是曹操小弟的事實,當然也不能太好了,否則這不是打司馬一家的臉嗎?所以造就了曹操這個人物好壞各半,性格極為豐富的人物形象。這是三國人物中的唯一特例,別的人物都是好壞鮮明的。因為別的人物都和司馬一家關(guān)系不大,所以別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司馬一家和魏蜀吳三個政權(quán)的后期人物有很多的交集和利益沖突,但是司馬和三個國家的早期人物沒有太大的恩怨,所以《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集中在三國沒有建立之前。司馬一家登臺以后,三國的歷史就比較敏感了,所以三國志里面的精彩傳奇故事應(yīng)該是受到了一定規(guī)模的修改,不再有精彩的故事,三國史書的故事不精彩了,《三國演義》也就草草收場了。魏蜀吳三國真的建立,《三國演義》故事也就要收尾了。
都說讀《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我都讀過,但是我認為《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適合青少年讀的名著。其他名著要么不適合青少年讀,要么青少年讀不懂。
二十歲之前,誰說能讀懂《西游記》和《水滸傳》我認為是扯淡,因為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不太可能讀懂《水滸》和《西游記》。雖然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也未必讀得很透徹,但是大致意思能夠讀懂還是不成問題的。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青少年來說最大的優(yōu)勢是比較通俗易懂,趣味性比較強,可讀性比較強。很多名著青少年不喜歡的重要原因是可讀性太差,但是《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則不是,可以讓青少年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我青少年時期非常喜歡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里面記載了很多青少年可以理解的智慧和人生哲學。很多名著里都有很多人生哲學和智慧。但是青少年時期對世界和社會的理解有限,《水滸》、《西游記》里面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對于青少年來說有點深奧,很難理解。但是《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對于青少年來說是可以消化理解的。這對青少年來說有一定的啟迪作用。例如三國人物的勵志奮斗,對于青少年的奮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記得太史慈的那段話:“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讀其他的名著,就很難有這種感覺。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于很多青少年來說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一部分歷史,讓他們喜歡歷史。因為《三國演義》里面有大量的正史內(nèi)容,讓青少年可以對東漢到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古文能力。《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畢竟是古代小說,雖然是通俗小說也是用古文寫成。讀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于提高青少年的古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明人不說暗話,你都看完了,可以不點贊,不加關(guān)注,但是麻煩點個推薦。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告知。本文原創(chuàng),禁止任何形式侵權(qu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