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輞川莊作》王維七律的代表作,可以說是他七律的壓卷之作。這首詩將山中積雨之后的生活圖景,寫出了審美上的價值,讓人在這種美的感受中,得到一次通透的洗禮。
我們來看它是怎么寫的。
第一句,積雨之后,煙火緩緩上升,一個“遲”字,寫得極為貼切,因為久雨之后,空氣中的溫度非常大,煙霧遇到空氣中的濕氣,就會上升得非常緩慢。因為久雨,人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來活動了,現(xiàn)在放晴,農(nóng)民們便紛紛出來干起農(nóng)活,妻子們便蒸蒸藜炊黍,給田地里的丈夫送飯。第二句“蒸藜炊黍”,緊扣著第一句“煙火”二字。
三四句著重描寫輞川積雨后的風(fēng)光,被清人方東潤評為“萬古不磨之句”??漳乃镏希橍孳]飛舞,樹木的濃蔭之中,黃鸝清脆啼鳴?!澳?、“陰陰”兩個疊詞,讀來極富聲韻之美。“漠漠”,形容水田廣闊,但不是僅是簡單的廣闊,從這兩個字中,我們仿佛能看到水田反射的日光,有一種天地廣漠眼底空茫的意境;“陰陰”,寫雨后的大樹,更加繁密茂盛,境界幽深,我仿佛能感受到那濃郁的樹葉上的點點水滴。
四五句寫回詩人自身的活動。詩人在山中靜修,觀看雨后的木槿花,餓了就在松樹下折下帶露的葵菜,來做素齋。他看木槿花,雨后的木槿花,更艷,更美。然而木槿花朝開暮落,靜靜地看著一朵艷麗的木槿花初開、盛放,再到凋零,此種情境,有一種極致的美的體驗。而那葵菜,它含著這場久雨的氣息,那帶著天地自然的味道,可以說是人間最美的美味。
最后,詩人用兩個典故,說明自己在這人間大美面前,忘卻了爭名奪利之心。
山水田園,幾乎每個詩人都寫,但很少有人能寫王維這個水平。王維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將生活作為一個審美對象,用審美的眼光一看生活中的細節(jié),然后在美中超脫自我。
崔顥的《黃鶴樓》,是可以跟詩圣杜甫的《登高》競爭“唐人七律壓卷第一”的作品。
這首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開篇三疊“黃鶴”,但是我們要透過這表面的文字技巧,去體味背后的情感,才能體味到這首詩的真味。
前三句反復(fù)說的就是一個典故,就是曾經(jīng)有仙人在黃鶴樓飛升,仙人是費祎還是王子安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種反復(fù)言說中,傳達出了詩人對仙人的無限向往,然而仙去樓空,唯有天際白云,悠悠千載,使人頓生世事茫茫之感慨。
詩人為什么向往仙人,因為仙人是一種超脫的象征。人生天地間,總是受著各種各樣的束縛,因此每個人渴望著超脫,豁達出蘇軾,也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然而仙跡渺茫,想要真正的超脫是何其困難,所以當(dāng)詩人從仙跡的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的情境,便見天高地廣,草木歷歷,芳草萋萋,從而生出一種深邃的孤獨之感。天地越廣大,個人就越渺小,越孤獨。
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最容易想起的就是故鄉(xiāng),所以第七句便追問“鄉(xiāng)關(guān)何處”,尋求個人與親人的聯(lián)結(jié),但是故鄉(xiāng)看不到,詩人陷入了更深的孤獨之中,“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置身地浩渺天地、廣袤宇宙中,卻無所憑依、無所憑依。
孤獨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所以崔顥的這首《黃鶴樓》也就容易引起人的共鳴。
在電視劇《慶余年》中,主角范閑默寫了杜甫的這首《登高》,聲稱,要是有人寫的詩比這首詩好,他便不再寫詩。范閑之所以這么有底氣,是因為這首詩被歷代很多詩評家評為“唐人七律第一”。但是,這首詩用電視劇中的語言讀起來,其實連韻都不押(用唐人的語言讀起來是押韻的),更別說沒有一首詩能絕對地比任何詩都好,因為真正的好詩都是各有各的好的,杜甫的《登高》跟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就無法作出比較。所以但凡有點欣賞水平的人,看到范閑的這種行為都會覺得很可笑,不過看一部爽文改編的電視劇,就不要計較那么多了。
《登高》這首詩氣象高渾博大,情感沉郁悲涼。開篇便從高下兩處來寫登高遠望之景,高處狂風(fēng)勁急,天空高遠,卻有聲聲猿哀傳來,低處江水清澈,沙礫潔白,飛鳥低回盤旋。在首聯(lián)中,杜甫描繪了一幅極富層次的秋景圖,這情景里有聲音,有顏色。空間上有高遠,有低矮,聲調(diào)上有高亢,有低回。就像交響樂中的高低音混響,奮亢的悲慨與低回的嗚咽糾結(jié)在一起,形容奇妙莫名的境界。
第二聯(lián)將空間無限地推廣,在無邊無際的樹木中,狂風(fēng)將樹葉蕭蕭吹下,那從無盡的遠方奔騰而來的長江,又又滾滾東逝,流向無盡的遠方?!笆捠挕?,使人如聞木葉窸窣之聲,“滾滾”,使人如見長江洶涌之狀。
三四聯(lián),詩人將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一吐而出,離家萬里,孤獨一人,登臺悲秋,他已經(jīng)被悲苦的人生磨得兩鬢斑白,潦倒得連酒的喝不起。
杜甫的這首詩,已經(jīng)打破了格律詩的限制,它八名皆對,沒有起承轉(zhuǎn)合,而是將沉郁悲涼的情感跟蒼茫廣大的景象交織在一起,不知所起,不知所終,猶如一首大氣磅礴的交響樂,將我們帶入一種極為震撼的藝術(shù)境界中,就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每一個音符,都敲擊著我們的心靈。
諸葛亮是歷史上賢臣的代表,是文人的楷模,他劉備的關(guān)系,是文人最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但諸葛亮最終的失敗,又讓人無比嘆息,所以歷來有許多文人寫詩歌詠諸葛亮,杜甫的這首詩,便是歌詠諸葛亮的詩作中最經(jīng)典的一首。
開篇的“尋”字,便含有詩人帶著追慕先賢的心情來尋找丞相祠堂,“柏森森”三字透露出莊嚴肅穆之感,再次渲染詩人內(nèi)心的崇敬之情。然而,祠堂里卻一派荒涼景象,說明世人已經(jīng)很少來祠堂了,“自”、“空”二字,含著詩人杜甫對世道人心的痛惜之情。
然后,杜甫用一聯(lián),便極為凝煉地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三顧茅廬”,是明主對賢才的禮遇,這是杜甫一生最渴望的事,也是傳統(tǒng)文人最渴望的事,“兩朝開濟”,則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精神。
但是,就算是諸?亮這樣的賢才,遇上了劉備這樣的明主,最終的結(jié)局卻是“出師捷身先死”,這如何不讓人傷心淚下呢?
五嗣奭《杜臆》中說:“出師未捷,身已先死,所以流千古英雄之淚也。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于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這首b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全詩單寫詩人聽到唐軍收復(fù)河南河北時的喜悅心情,本來是一種很單純的喜悅,但卻被寫得跌宕起伏,極盡筆法之能事。
開篇詩人一聽到消息,第一反應(yīng)是哭,讓人感到意外,細想?yún)s又在情理之中,當(dāng)人突然被一個巨大的狂喜擊中,第一反應(yīng)往往q一聯(lián)連用四個地名,采用句中對加流水對的技法,讓詩人的喜悅之情綿延無盡地流動。
讀杜甫的這首詩,你會不自覺地跟著詩中的杜甫手舞足蹈起來,這便是詩圣詩筆的感染力。
元稹的《遣悲懷三首》,是悼亡詩中的杰作,它與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堪稱悼亡詩中的雙壁。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這首詩寫:曾經(jīng)與妻子戲言死后之事,如今卻成了現(xiàn)實,再想起昔日戲言,成了難以承受的痛,妻子的衣服施舍了,而妻子親手做的針線,不舍得施舍,但自己又不忍心打開來看,想起與妻子的恩愛之情,便對妻子以前的奴仆也產(chǎn)生了感念之情,晚上夢到妻子,醒來便給妻子燒錢,我知道這樣的痛苦人人都會有,但對于一起歷經(jīng)貧困的夫妻來說,想起來每件事都讓人痛苦。
這樣的詩,已經(jīng)沒必要在意技巧,它純以極深的悲痛,刺在每一個人的心里。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是愛情詩中的千古名作。李商隱的愛情詩,舍棄了對具體情事的描寫,而將愛情的提煉純化,升華為結(jié)晶,傳達出一種普遍的痛苦,從而有了一種永恒的藝術(shù)美感。此詩的第二聯(lián)便是對相思的極致描寫,他沒有寫具體誰對誰相思,但讓我們感受到了無窮無盡的相思,充滿無盡的哀傷與痛苦,但哀傷與痛苦的同時,依然忠貞不渝。千古情語,無出其右。
由于對李商隱無題詩的喜愛,所以這里我再選一首,之所以選這首,是我覺得這首詩將人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寫到了極致。
這首詩是難懂的,所以要細細分析。詩的開篇寫陣陣春風(fēng),雜著細雨拂來,荷花塘上,輕雷乍響。首聯(lián)的描寫,是有心理暗示的,春風(fēng)雜雨而來,暗示主人公春心的萌動,輕雷則暗示躁動的內(nèi)心。
第二聯(lián)最難解,它寫的是主人公居處的兩個物件,金蟾香爐和玉虎轆轤,香爐上的金蟾咬著鼻鈕,燃燒的香煙絲絲飄入,玉虎轆轤,連著長繩,將水從井底打回。
這兩句詩,我們只能從象征和隱喻的角度來理解。蟾狀香爐,它緊緊鎖著,但香可燒入,仿佛暗喻著欲緊閉心門,但情思依然透入,不可禁絕。井深水深,但是通過轆轤牽著井繩,依然可以將水打上來,這仿佛是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慢慢浮出來的感覺。這兩句詩中,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想要壓抑自己的情思,但卻壓抑不住,她處于一種壓抑與捯壓抑的痛苦之中。
第三聯(lián)則比較容易理解,用的是韓充女兒與甄姬的典故,在這兩個典故中,都是女性主動向男性示好,它反映出人內(nèi)心的情愛是壓抑不住的。
但是最后,主人公依然勸誡自己不要跟春天的花一起妄動春心,因為是她明白這樣的愛只會走向毀滅。但你不要以為主人公自我勸誡就壓抑住了春心,實際卻是反語,就像無可奈何的掙扎,因為前面的種種鋪墊,已經(jīng)暗示了春心是壓抑不住的。
明知道這愛情是不可能的,愛得越深必然傷得越痛,這無比美好的愛情向往必然化成灰燼,她深知如此,但仍然無法壓抑自己的愛,她必懷著這份愛走向毀滅,在古詩詞中,恐怕再沒有哪首詩詞能寫出如此具有悲劇之美的愛情。
我常說,李商隱的《錦瑟》,是可以讀一輩子的詩,因為它將人一生的感慨,化入一個個絕美的意象之中,讓人可以永遠咀嚼玩味。人生的夢幻、癡迷、執(zhí)念、遼遠的悲傷……全部融入了李商隱營造的詩境之中,我們無法指出它的某個意象具體指什么,但能感受到它的美,能從其中品味到我們?nèi)松械姆N種情緒。
沒有一首詩能像李商隱的《錦瑟》這樣無所不包,它是詩中的詩,這五十六個字,是漢語中最富有感染力的五十六個字。只能吹到這里了。
唐詩很好,很美,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同質(zhì)化很嚴重,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情感,這個詩人寫了那個詩人寫,讀多了,不免審美疲勞,當(dāng)你讀多了送別詩、邊塞詩、應(yīng)制詩、山水詩、田園詩、閨怨詩等這些同質(zhì)化嚴重的詩,再讀到秦韜玉的這首《貧女》,便會感覺到這首詩的難得。
誠然,這首詩也同樣跟別的詩一樣,是抒發(fā)志士才人不遇于時的情感,但《貧女》的視角是獨特的,而且它的內(nèi)容有超越詩人超越時代的解讀空間,這也提升了這首詩的審美上限。
《貧女》寫的是:她家庭清貧,從來沒有穿過艷麗生香的絲織羅衣,想到找個媒人,但卻因為貧困找不到媒人,世人無法欣賞她的風(fēng)流儀態(tài)與高雅格調(diào),只喜歡那些流行的奇裝異服,她手指靈巧,敢將自己的針線技巧與世人比拼,卻從不將自己的眉毛描得細長,去跟別人爭妍斗麗,然而,針線活做得再好,都只能幫別人做嫁衣裳,而自己卻永遠穿不上嫁衣。
貧女有自己的風(fēng)流格調(diào),有自己的才華技巧,但卻不被世俗認可,正如貧士有自己的才華,有自己的追求,但沒人在乎你的才華與追求。如果你不跟隨世俗,世人不但不在乎你,還會拋棄你。貧士悲哀,有追求的貧士更悲哀。
而最后一句,寫出了世人的普遍境遇,在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員工為老板作嫁衣裳,公務(wù)員為領(lǐng)導(dǎo)作嫁衣裳,韮菜為鐮刀作嫁衣裳。
以上便是我個人選的唐詩中最經(jīng)典的十首七言律詩,歡迎大家補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