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放心用。”
有件事情說來挺巧,最近上映的外國電影,基本都掀起了有關口碑好壞的“撕逼”。
《王牌特工2:黃金圈》,有人看完喜極而泣,有人大呼系列要完。
《雷神3:諸神黃昏》,有人送上一百分,有人拋出不及格。
《銀翼殺手2049》,有人看完肝腸寸斷,有人表示這都什么玩意WTF。
在小十君看來,這是一件好事。一部能夠引起觀眾爭辯的電影,肯定不是平庸之作。
本周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自然也沒幸免。
這幾張新海報還蠻好看的▼
《王牌特工2》和《雷神3》還能大把撈錢,《銀翼殺手2049》口碑穩(wěn)坐,《東方快車謀殺案》可就慘多了。
勉強7分出頭,怎么看都有點危險。
上映兩天的票房成績,也是被《雷神3》壓得死死的。
影片內容很簡單,雪夜中行駛的火車上發(fā)生了命案,大偵探波洛成功破案的故事。
小十君是電影原著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外號阿婆)的書迷,以前的改編影視作品也早已看過。
在“全劇透”的情況下看完“新東方快車”,直觀的感受就是:還不錯。
但票房成績和此起彼伏的差評,也讓小十君很意外。
是我們的審美又出問題了嗎?小十君還記得點評《雷神3》的時候,你們啊,差點把夏BB批評到哭鼻子。(夏BB:才沒有?。?/span>
在仔細思考之后,小十君決定遵從內心,下個結論:《東方快車謀殺案》不是爛片。
如果電影本身不難看,那到底是誰謀殺了它的票房和口碑呢?
有兩個原因,很簡單。一個來自影片本身,一個來自觀眾本人。
注意:以下內容(盡量)不含劇透,新手成員請安心食用。
影片 | 從決定改編開始,就輸了
當我知道《東方快車謀殺案》又被改編一次的時候,驚喜中帶著擔憂。
作為阿婆的書粉,她的作品不論哪一部進行改編、不論由哪個國家來改編,我都會花錢去支持的。
而且阿婆的書自帶戲精模式,不是好演員根本沒法演。
更別說是可以看到群星飚戲、結尾令人震驚的本片了。
但也有一個擔憂:為什么被改編的又是它?
加上“新東方快車”,這場慘案已經(jīng)被翻拍了5遍了,每一部的評分都還挺高。
尤其是1974年的版本,被推崇為系列最佳。
這個版本由西德尼·呂美特執(zhí)導,由阿爾伯特·芬尼出演主角大偵探波洛。
英格麗·褒曼還因此片得到了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001年的美劇版本,看過的人不多,大概因為海報畫風莫名帶股咖喱味……
BBC出品了一個“大偵探波洛”系列的英劇,2010年的英劇版本來自這里。
這個系列的波洛由大衛(wèi)·蘇切特飾演,在我看來,也是最符合原著描寫的一位(禿頂,頭像雞蛋一樣的小個子男人,哈哈哈)。
2015年,日本富士電視臺制作了一個發(fā)生在日本的“東洋特快殺人事件”(一秒出戲到柯南),由野村萬齋出演波洛。
這個版本的波洛,才是最浮夸的。(笑)
▲野村大神這張怎么有點像天海佑希哈哈哈
為了敘事更明確,日本版分成兩集敘事,一集從波洛的視角講殺人,一集從犯人的角度講回憶殺(好險,差點劇透)。
這個故事已經(jīng)被掄了5遍了,還不包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舞臺劇表演。這一令人難忘、反轉驚人的謀殺案,早已經(jīng)不新鮮了。
再加上一個《無人生還》,阿婆的這兩部作品真的快被翻爛了。
▲2015年BBC版本的《無人生還》
雖然每一部都有新意,但還是會流失一部分看膩了的觀眾。
但作為偵探小說,它們存在一個天然的優(yōu)勢,那就是改編的空間很大。
比如日本版,昭和時代的氣質非常濃厚,與日本本土民俗的結合也很到位。
而尋找改編之后的新電影有哪些新的內容,尋找新電影與偵探小說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也是書迷和影迷的一種癖好。
因此,流失的觀眾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老粉絲”還是會選擇進入電影院,重溫舊夢。
如何在已有的故事中加入新的元素,就成了每一位導演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7年版的《東方快車》,導演兼主演肯尼思·布拉納加入的新元素,基本都被罵了個遍。
有人說,男主也太像福爾摩斯了吧!走路自帶男模氣質,這哪是原著中頭像雞蛋的禿頂男?
這里確實有點違和,尤其波洛還有一段身手矯健的打斗戲,之前的波洛們怕是要回家咬被子哭唧唧。
有人說選角反了,應該讓演尸體的德普來演波洛!
朋友,別以為我聽不出來,你在嘲笑德普變得土肥圓。
在我看來,德普飾演的壞人雷切特,是詮釋得最好的一版,將原著中“仿佛關在籠子里的野獸,散發(fā)著危險氣息”的兇惡感演出來了。
德普有沒有土肥圓我不知道,最近他長得有點兇,倒是真的……
抱怨德普戲份太少?他戲份多才不對勁好嗎?才是對原著最大的不尊重好嗎?
有人說波洛的胡子,翹成這樣也太搞笑了吧?
朋友,你是沒看到日本版波洛的胡子,那個也挺,不正常的。
在我看來,胡子處理成這樣是故意的,導演在刻意追求“搞笑”的氣氛,畢竟劇中人物自己都說了,“你們偵探的胡子都是這么搞笑的嗎”?
既然《大偵探福爾摩斯》里面的福爾摩斯可以賤兮兮,不正經(jīng),波洛的胡子搞笑點,又能怎么了?
五個波洛排排坐,其實大家看起來都挺奇葩的哈哈▼
有人說導演在給自己強行加戲!這個問題確實有,而且他是存在感最強的一位波洛。
1974年的版本中,大家勢均力敵,配角還拿了奧斯卡;日版的配角們存在感也很強,看著確實蠻過癮。
“配角發(fā)揮有限”也就成為這一版被詬病的地方。
其實也還好吧,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最后一幕米歇爾·菲佛的表演,完全不亞于1974年里的英格麗·褒曼(雖然她倆演的不是一個角色)。
主演肯尼思·布拉納,則在有限的時間里將波洛的“新人設”立了起來。
總而言之,新版可能不是最好的一版,但是最用心的一版。
且不說考據(jù)的服裝,自然的口音,還好幾個鏡頭莫名想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
《東方快車謀殺案》,素材有限,成片鏡頭更多▼
在平衡增加新鮮感和遵循經(jīng)典這兩個點上,新版電影可以說是相當用力,而且完成度還不錯。
那為什么中外的觀眾都不買賬呢?
大概因為這屆觀眾,真的太行了。
觀眾 | 衣不如新,人不如舊
為什么說這屆觀眾 “太行了”?因為觀看電影的環(huán)境跟之前確實不一樣了。
大家對于商業(yè)電影的要求變得寬松了,對相對嚴肅的劇情片的要求日益嚴格。
而夾在中間帶有商業(yè)性質的劇情片,簡直就是極寒世界。
導演肯尼思·布拉納,就一直奮斗在冰凍地帶里。
他指導的《雷神1》,豆瓣評分才6.6,《灰姑娘》評分6.7,簡直是“三顆星專業(yè)戶”。
問題就出在肯尼思·布拉納是個“莎翁愛好者”,他在處理商業(yè)片的時候,多少會注入一些“史詩感”。
如果說“史詩感”的雷神你們不喜歡,“史詩感”的阿加莎應該問題不大。
但這一版不光有史詩感,逗比感也挺強的,會有混搭且浮夸的感覺。
在肯導選擇夢龍樂隊的 Believer 做預告配樂的時候,我就有種感覺:這部電影可能不太一樣。
所以,大多數(shù)批評的點是,“這版不行,1974年的才是最棒的”。
但我很懷疑,大家真的這么喜歡1974年的版本嗎?
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相當有驚悚片感覺的一個高潮情節(jié)。
為啥呢?不僅是因為調成了陰森的色調,更是因為1974年版本中,被害人秘書的扮演者是安東尼·博金斯。
安東尼·博金斯?。 扼@魂記》的男主角??!
所以這段畫面是真·驚悚,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但影片里英法德語各種語言混著說的臺詞,略顯倉促的結尾,也不知道放到現(xiàn)在上映,會不會也被罵得很慘。
但新版本混入的史詩感,不也是亮點嗎?尤其是最后幾場戲,拉回太多好感,完全值回票價(一定要聽片尾曲啊朋友們)
但是,觀眾太愛阿加莎筆下的故事,太愛波洛這個人物,所以中規(guī)中矩,才是最好的吧。
原著中有一句臺詞,“我們希望一個人的態(tài)度始終如一,我們容不得情緒變化無?!?/strong>。
這大概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自己“謀殺”的原因。
我喜歡“東方快車”這個系列的原因,是它傳達出的“宿命感”。
“東方快車”,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速度極快,從巴黎出發(fā)到達伊斯坦布爾,只要3天;裝潢奢華,是身份和階級的象征。
在一個充滿物質欲望的封閉空間里,上演著擁有復雜感情的驚悚故事,對道德和法律的邊界進行拷問,怎能不心動呢?
但這個故事成就的經(jīng)典影片已經(jīng)夠多了,一百年之內不要再翻拍了!
還有,暫時也別再拍《無人生還》了,求你們了。
哎,有好幾次差點劇透,我忍得有多痛苦你們知道嗎?快給我點贊!
(夏BB:大家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盡管罵小十君不用客氣)
互動話題
影視作品中的偵探你最喜歡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