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以下簡稱《喜劇大賽》)收官了。
繼《脫口秀大會》之后,這是近期最火的喜劇綜藝。
即便參加節(jié)目的選手,基本都是知名度不高的演員。
在徐崢、黃渤、于和偉三位導師的帶領下,他們組成3個社團,以即興創(chuàng)作的形式PK,在不斷的淘汰中決出勝負。
除了新面孔,節(jié)目呈現出了少有的新鮮感。
與其他同類節(jié)目相比,《喜劇大賽》的喜劇形式相當多元化:Sketch(素描喜?。?、漫才、默劇、玩偶劇、音樂劇。
《父親的葬禮》
決賽之夜,PiuQiuPiaQia社團卻選擇回歸初心,以情景喜劇《我們的烏斯懷亞》作為畢業(yè)大戲。
和三板大斧子的爆款《熱搜預定》相比,《我們的烏斯懷亞》并未掀起太多的水花。
拋開作品本身的質量不談,這仿佛構成某種隱喻,映襯出情景喜劇的落寞。
表演結束,賈玲的點評讓彈幕瞬間破防: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景喜劇?!?/p>
“然后到我們這一代的時候,好像斷檔了?!?/p>
so,國產情景喜劇到底從何而來?又為何淪落至此?
一部優(yōu)秀的情景喜劇,對于觀眾究竟意味著什么?
當21世紀走入第二個十年,它是否還能迎來文藝復興?
趁此機會,讓我們來好好理一理,順便來波回憶殺。
01.
國產情景喜劇的開山之作,豆瓣喜劇類大陸劇榜TOP2。
aka國產情景喜劇天花板。
以上殊榮,均由《我愛我家》承包。
彼時,英達尚不知曉他的創(chuàng)作之路將會鑲上如此閃耀的金邊,他正忙著鉆研留學帶回來的錄像帶,開發(fā)本土化的Situation Comedy。
作為舶來品,那會兒國內基本沒人知道啥叫“Situation Comedy”,連“情景喜劇”這個譯名都是王朔給起的。
說起來,他倒和本劇緣分匪淺。
起初,他和英達準備合伙搞一番事業(yè),兩人還特地去東北拉了投資。
然而籌備劇本時,王朔由于頂不住寫作危機,臨時鴿了。
跑路前,王朔把梁左介紹給了英達。
趕巧,原先專攻相聲的梁左也處在職業(yè)生涯的瓶頸期。
于是乎,兩人一拍即合。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逐夢亞軍、大宇治水、皓史成雙攜手向大家證明了一大真理——
找到默契搭檔,創(chuàng)作才能起飛。
而英達+梁左,這對搭檔豈止是互相成就,而是直接定義了“國產情景喜劇”。
本質上,《我愛我家》屬于中西結合的產物。
它的底層邏輯仿照了美式情景喜劇,現場觀眾的畫外音笑聲、相對固定的室內場景,以及單元劇的格式等。
美式外殼之下,梁左融入了傳統(tǒng)相聲的方法論與濃郁的個人特色,比如逗貧的氣質、極佳的節(jié)奏感、妙語連珠的臺詞,再包括賈志新這個擅長抖包袱和捧哏的角色。
最關鍵的,在于劇本的諷刺性與超前性。
“那個時候社會的形態(tài)是相對刻板的,這個劇就像是一個出口,讓好多善于寫作的人,找到了一種自由?!?/p>
誠如英壯所說,“自由”之于創(chuàng)作出《虎口遐想》《小偷公司》的梁左,大概就是在危險的邊緣試探,針砭時弊,放飛自我。
可以說,他幾乎把創(chuàng)作尺度抻到了極限。
別的不提,光是第一集,放到現在,估計夠主創(chuàng)喝上一壺。
到了退休年紀,傅老爺子還賴著不肯走,總想著發(fā)揮余熱。
等到答應退休,閑不下來的傅老便著手整頓家庭內務,說準備把電視換了,墻砸了,舊家具丟了,不破不立,徹底地改造一番。
一頓瞎操作下來,差點把家拆沒了。
翻開歷史課本,是不是覺得這劇情有點熟悉,還有點細思恐極?
多的,咱也不便細說,懂的都懂。
此外,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在于《我愛我家》蘊含的文學性——
同樣是120回,同樣講述賈家由盛轉衰的歷史,加上人設、臺詞、典故,本作從各角度狠狠拿捏了《紅樓夢》的精髓。
于此層面,梁左無愧于總文學師的稱號。
多虧了他,《我愛我家》才能做到幽默犀利,歡樂又不乏深度,為后來者樹立范式與標桿。
一炮而紅之后,英達決定繼續(xù)深耕情景喜劇,接連推出了《中國餐館》《心理診所》《候車大廳》《新72家房客》。
但以上作品的影響力,均不及這部“東北版《我愛我家》”。
如果說,《我愛我家》是為梁左的創(chuàng)作天賦背書,那么《東北一家人》大抵相當于為東北人的幽默和草根氣質打了一劑加強針。
劇里,具有地域特色的語言藝術被發(fā)揮到極致,實現了“六個東北人一臺戲,歇后語與葷段子齊飛”的喜劇效果。
為此,劇集開播后曾招來不少負面評價,被人指摘臺詞過于低俗。
但不得不說,這些屎尿屁梗和葷段子充當了裝點生活的毛邊——它可能難登大雅之堂,但足以令人會心一笑。
而且不可否認,本劇是如此貼近現實生活:
“牛永貴是按照我親舅舅來寫的,這一家就是東北真實存在的一家人?!?/p>
談起創(chuàng)作靈感時,編劇英寧如是說道。
退休后無所事事,又唯恐被人瞧不起,連扭個秧歌都放不下包袱的前車間主任牛永貴。
下崗待業(yè)、大齡未婚,三十出頭了還愣沒啥出息,誓要把啃老進行到底的屌絲青年牛小偉。
像這樣被時代拋棄、無從安置自我的失意之人,無疑都是下崗潮時期東北人的縮影。
由此,合家歡喜劇背后的那抹悲涼底色也得以顯現——
東北人的幽默氣質,一部分也來自后天的捶打。
因為習慣了要與生活周旋,因此練就了柔軟的身段和樂天的精神;
因為習慣了挫折,所以日子再苦,也要笑著面對;
正是出于外部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社會劇烈轉型,傳統(tǒng)工業(yè)衰落,舊秩序崩塌,家的溫暖才尤顯可貴。
同一時期,英達還有部代表作《閑人馬大姐》。
同樣,它也是描寫當年東北市民生活的真·生活流喜劇。
下崗潮的爆發(fā),催生了無數的閑人,他們有的生活困頓,但也有人找回生活的樂趣和自我價值,就比如熱心腸、喜歡給街坊鄰里排憂解難的馬大姐。
而《閑人馬大姐》的“閑”,雖說屬于對集體創(chuàng)傷的樂觀化演繹,但好在不及《從頭再來》那般赤裸,而是筆觸溫和,貼近日常。
《東北一家人》質樸,逗貧,《閑人馬大姐》閑適,幽默。
這首東北組曲宛如一抹落日余暉,短暫地照亮了這片廣袤土地的輝煌與落寞。
02.
十年過去,英達陷入了創(chuàng)作同質化的桎梏,觀眾也逐漸看膩了英氏喜劇的套路。
屬于英達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過去在《閑人馬大姐》里客串過一把的無名小卒尚敬,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打破了北派情景喜劇一家獨大的格局。
2002年,尚敬執(zhí)導的國內首部軍旅題材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播出。
故事圍繞著性格各異的六個炊事兵展開,講述的大多是軍旅生活中的瑣事和趣事。
這讓觀眾意識到:哦,原來軍旅劇不必永遠緊貼主旋律,營造宏大敘事。
2001年,決定換換口味的英達拍了部青春喜劇《網蟲日記》,除了想考古俞白眉和曉明哥黑歷史的朋友,估計大部分人都沒看過。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位導演呂小平。
經由他牽線搭橋,尚敬結識了編劇寧財神,并合作了兩部試水作《健康快車》《都市男女》。
健康快車
拍戲過程中,兩人相當投緣,約好將來要拍一部“真正意義上有原創(chuàng)性、標新立異、多少年都不倒的喜劇?!?/p>
換做別人,你怕不是會想,這倆人哪來的勇氣,梁靜茹給的嗎?
但,他倆還真做到了。
作為8G沖浪選手,《喜劇大賽》里的大鎖最擅長緊跟熱點,萬物皆可玩梗,看似放飛,實則暗含諷刺。
照這么說,寧財神≈威力加強版的大鎖。
借古喻今,以武俠劇之殼,嬉笑怒罵地批判現代社會怪象,乃其絕活。
蕙蘭賣菜刀,對應傳銷;上頭有人的不法書商范大娘,反應出版業(yè)“亂編毀經典”的現象;
燕小六力推防賊法,逼得眾人挖地道,批判公權力的濫用;
白駝山壯骨粉,影射保健品廣告的泛濫。
還有一集,用“雞王爭霸賽”揭露了選秀黑幕。
那些贊助商的雞,內涵了選秀中內定出道的“皇族”。
武俠情結、解構、后現代主義,這些虛詞,大家可能聽膩了。
我再補充一點,即本劇在世界觀設定方面的超越性。
在此之前,從未有國產劇構建過一個中西結合,古典與現代融合,充斥著混搭風的架空世界。
先是片頭玩梗,讓人夢回Windows XP年代。
背景設定在明代,角色們卻冷不丁地冒出幾句洋文;
再比如,左手《論語》,右手《哈姆雷特》的呂秀才;
還有刻著“旺德福”、“泰瑞寶”、“我太富”的菜刀,大玩英文諧音梗。
以及,劇里不光有穿越和打破第四面墻的設定,甚至還有“偽多元宇宙”。
有一集,眾人在夢中喜提第二人生。
老白棄武從醫(yī),手無縛雞之力的他眼睜睜看著湘玉被小寶帶走。
大嘴重操舊業(yè),成了欺男霸女的惡捕快,女俠郭芙蓉想趁機報秀才的恩,結果反抗失敗,被雙雙逮捕。
不同于正常時間線,這條IF線里,CP要么被拆,要么被捕,全員BE(bad ending)。
直到故事快結束,眾人才大夢初醒。
到底是“我”夢見了夢中的我,還是另一個“我”夢見了如今的我?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古今穿越,人生重啟。
一旦接受了這種大雜燴設定,你就越發(fā)覺得《武林外傳》的劇本和細節(jié)值得琢磨,還有很多想象空間。
害,難怪連寧財神本人也拿不出比這更好的本子。
美劇的起步早,類型更加豐富,創(chuàng)作理念更先進。
這點不假。
但作為忠實的國產劇觀眾,我始終覺得童年的精神世界很充盈。
畢竟,美國有《摩登家庭》《老爸老媽浪漫史》《老友記》。
而國內也有《我愛我家》《家有兒女》,尤其是后者,它塑造了無數人對于理想家庭的圖景。
夏東海,性情開明,風趣幽默,總把“梅梅,你消消氣”掛在嘴邊的萬年和事佬。
咱就是說,能在國產家庭劇里看到既不重男輕女,也不缺席家庭教育,會和子女好好溝通,關鍵是還沒啥爹味的父親,這得是多少年修來的福分?
同樣涉及教育問題,《小舍得》的編劇把田雨嵐“內卷+雞娃先鋒”的人設當寶,一頓輸出。
劉梅呢,一想起劉星的成績,愁歸愁,卻不會把兒子硬塞進補習班。
人生路漫漫,考學拔尖并非唯一的出路。
這是那個時代認可的教育理念。
調皮搗蛋的劉星、人小鬼大的小雨、傲嬌的小雪,他們的童年構成了80.90后觀眾的集體記憶。
不夸張地說,再多的催生廣告都不及一部《家有兒女》。
沒有高深的文學性,不諷刺,不揶揄,只有熱熱鬧鬧的家庭瑣事和成長的煩惱,使得《家有兒女》無緣“神劇”光環(huán)。
與此同時,它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劇。
現在再回想,很多具體情節(jié)已經變得模糊,那種陪伴感卻仍然刻在DNA里。
它讓我無比懷念那段全家人還坐在電視機前一起吃飯的時光。
03.
回望國產情景喜劇從無到有的20余年里,其經歷了“發(fā)軔—蓬勃發(fā)展—百花齊放—衰落”的曲折道路。
1993年,《我愛我家》宛若平地一聲驚雷,拉開了輝煌的序幕。
作為北派情景喜劇的掌舵人,英氏喜劇一度稱霸多年。
1995年,霸屏12年的超長壽喜劇《老娘舅》開播。
這意味著,“北英達,南尚敬”的主干之外,又誕生了一條重要分支——海派情景喜劇。
時間繼續(xù)向前推移,2000-2007年的喜劇市場可謂神仙打架,涌現了諸多經典。
《向陽理發(fā)店》《東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等等。
此外,還有四處開花的方言喜劇。
比如津派的《陽光的快樂生活1》(2004年),湘派的《一家老小向前沖》(2005年),川派的《幸福耙耳朵》(2006年),全國觀眾都有各自的下飯劇。
2007年,傅老的扮演者文興宇去世。
對此,影評人李星文哀嘆過,“十幾年了,沒有一位后來者能全方位超越《我愛我家》,遍地都是皮笑肉不笑的搞笑行活兒。那是因為,從《我愛我家》以后,情景喜劇失去了扎根于民族沃土中的劇作大師梁左,也失去了以'傅明老人’對現實進行辛辣諷刺的藝術追求。梁左去世是人力不可控制的天災,而諷刺精神的丟失卻是人為的抱殘守缺。”
從神劇到搞笑行活兒,本身是種創(chuàng)作降維。
想不到,沒等幾年,形勢便急轉直下,創(chuàng)作者們連像樣的行活兒都拿不出手了。
2009年,國內最火的是《愛情公寓》,一部充分體現編劇“創(chuàng)作裁能”的青春喜劇。
拋開爭議,《愛情公寓》確實有不少可取之處——豐富的都市生活元素、流行文化梗、生動立體的人物塑造。
有一說一,編劇多少還是懂點流量密碼。
然而,環(huán)顧四周,情景喜劇的頂梁柱居然只剩下它,令人不免發(fā)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嗟嘆。
2010年,作為《我愛我家》的續(xù)集,《圓圓的故事》完美詮釋了何為“狗尾續(xù)貂”。
2013年,由寧財神編劇,制作更精良的《龍門鏢局》上線,口碑卻不如預期。
無論是打IP牌,還是編劇的金字招牌,都不好使了。
再后來,就連試圖洗白上岸的《愛5》也口碑翻車,被人嘲諷“黔驢技窮,只剩爛梗”、“原創(chuàng),暴露了真實水平”。
收官作主演大換血,匆匆交代了幾個主角的結局,勉強填坑。
評分一度跌到了4.5
再算上橫空出世的圈錢大電影,這個IP終究沒能迎來善始善終的命運。
說起來,2007年其實有顆值得一提的遺珠——《地下交通站》。
劇里的笑料辛辣,諷刺入木三分,能把后來的抗日神劇甩出八條街。
可惜,單部作品的質量再突出,對于整體式微的情景喜劇而言也無濟于事。
這束回光返照的小火苗,有如寒夜里的燭火,最終復又熄滅,化作一縷青煙。
04.
可能有人要跳出來說了,2022年了,誰還看情景喜劇啊,是我脫口秀和短視頻不香嗎?
也對,互聯網時代,原本屬于文化精英的創(chuàng)作權與表達權被徹底解放,創(chuàng)作門檻也無限拉低。
不管什么職業(yè),互聯網民工、交警、科學家、車間工人,哪怕是個car engineer,人人都能上臺說5分鐘的脫口秀,表達你對于現實生活的洞察與諷刺。
再不濟,還有短視頻平臺上拿部手機就能拍的搞笑段子。
笑不是生活的解藥,而是生活的麻藥。
如呼蘭所言,如今人人都是麻醉師。
《脫口秀大會4》選手黃俊是位交警
既然觀眾對于喜劇的需求大部分已經被短視頻、脫口秀、綜藝消化,既然有人供應不限量的快餐,為啥非得惦記著再吃一頓耗時費力的正餐?
那些為情景喜劇招魂的人,又說得出幾個靠譜的理由?
誒,仔細想想,還是有的。
畢竟,喜劇不分高低貴賤,但其生命力與人文價值卻分高下。
還是拿《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來說吧,節(jié)目里不乏好作品,比如《笑吧,皮奧萊維奇》《減肥幫往事》《時間都去哪兒了》《偶像服務生》《最后一課》《這個殺手不大冷》等。
《笑吧,皮奧萊維奇》是對傳統(tǒng)喜劇的致敬,比如抖包袱、掉凳,都是相聲和小品的慣用手法;
《減肥幫往事》吸納了春晚小品的敘事套路和元素,并加以解構,最終成品“出于春晚,而勝于春晚”,與年輕人的口味可謂不謀而合。
節(jié)目甚至完美還原了春晚小品的ending
給朋友瘋狂安利的同時,我也不免感到憂心。
作為一檔網綜,《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首要討好的自然是年輕人。
因此,不難發(fā)現,創(chuàng)作者們對于生活的洞察更多基于互聯網熱點和線上生活,而對于現實生活的體察,要么缺席,要么不痛不癢。
與之相比,情景喜劇與社會存在緊密的聯結,這種聯結甚至跨越了地域與時代。
比如,《東北一家人》里反映的東北下崗潮現象,直到“東北文藝復興”成為一門顯學,它依然具有反復回味的價值;
比如,《炊事班的故事》里因官僚體制的僵硬和不知變通而鬧出的笑話,至今仍在重演;
風靡一時的“葛優(yōu)躺表情包”背后,是《我愛我家》對于90年代社會風氣的精準特寫。
二混子紀春生的人物靈感源自鼓吹“點水成油”發(fā)明的民科,而民科盛行則是思想解放與生產力躍進的副產品。
以及張口閉口就是“我黨”、“我代表組織”、“資產階級”、“要做好思想工作”的賈家人代表了被政治話語影響最深的一代人。
由此,不可見的那雙大手對普通人精神面貌的沖蝕與形塑,清晰可見。
某種程度上,情景喜劇來源于社會進程中的地質運動,是社會變遷的副產品,或者說是歷史的切片。
它隨時可以被重新審視與解構,轉化為可供分析的史料與社會學觀察的樣本。
另一方面,即便身處于速朽年代,作品與觀眾之間的聯結仍然歷久彌新。
知乎上,人們將《我愛我家》視若寶藏,樂此不疲地探討著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jié)。
還有很多觀眾,逛B站的動力就是追經典老劇。
旁的不說,就連各大官媒都學會了在小破站輪播《武林外傳》,招徠人氣。
圖源網絡
所以,與其說我們需要情景喜劇,倒不如說大眾需要更加經得起時間考驗,最終能夠沉淀下來的作品。
展望2022年,各大平臺的文藝復興計劃正陸續(xù)啟動——
除了打頭陣的《一宅家族》,《德云瓦舍》《月刊少女》《醫(yī)是醫(yī),二是二》《破事精英》也即將上線。
接下來,還有國內首檔IP創(chuàng)投類綜藝《開拍!情景劇》。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
在資本扶持下,給情景喜劇續(xù)命,不難。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
情景喜劇的問題又不止是它的問題,它和其他喜劇形式共享創(chuàng)作困境。
除了國內脫口秀是被閹割了“性、政治、宗教”三大要素的“潔版”。
眼下,小品同樣缺乏諷刺性,以至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里那些相當溫和的作品都有資格吊打近十年來的春晚。
至于喜劇片,不說也罷,說多了傷感情。
如今的創(chuàng)作土壤,對于原汁原味的情景喜劇而言,必然不合時宜。
這是創(chuàng)作者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2022年,內娛能迎來下一個〈我愛我家〉〈武林外傳〉嗎?》
不過,樂觀一點想,有總比沒有強。
熬過冬天,春天總會到來,哪怕新芽只余三兩枝。
2022年,但愿出走半生的情景喜劇,歸來仍是寶藏。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