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秤不離砣,公不離婆。人類的先祖也有公婆之分,男性祖先是公,女性祖先是婆,即先考與先妣,民間有的地方俗稱為祖公和祖婆。
中國民間的歷代祖先中,由于長期處于男權(quán)社會,男性祖先自然是主體,但任何人均無法否認女性先祖的存在。
祖先我國民間后代能識別自己祖先的途徑有四個,一是民間族譜,二是宗祠牌位,三是祖墳,四是祖先祭祀。
(家譜)
族譜
族譜,又稱家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從史志表的格式借鑒而來,主要記錄家族世系的繁衍。中國民間家譜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跡、家規(guī)等等,是姓氏家族人物歷史資料,包括家族姓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人物世系分支等,其中人物世系記載的是歷代祖先的名、字、生卒年月、娶妻姓名(所葬地名山向)、所生男丁、所葬地名山向、有無墓碑等。
民間族譜雖然有大體的統(tǒng)一格式,但記載詳略不一,有的族譜將生有男丁的女性記載上去,有的則略去不記,但大多的族譜都有記載,一部分只記載歷史上有貢獻的女性,或者比較有名的女性。由此可見,中國族譜對女性的記載雖然遮遮掩掩,但還是有存在的這一事實。
(宗祠)
宗祠牌位
宗祠敬奉的祖先牌位基本上與族譜同步,有的是族譜的照搬,有的則是族譜的一種簡化形式,牌位一般亦書有女性先人的特稱——先妣之姓名。宗祠由男性主事,但族人的女性配偶與男性一樣可進宗祠祭拜先祖,我國一些地方祭拜先祖時還以女性為主。
祖墳
凡家族世居之地,必立家族的公共墓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祖墳地。如果說族譜和宗祠牌位以男性為主,女性只是附屬,那么在祖墳地,男性與女性的墳?zāi)故瞧降鹊模瑳]有男女別。這可能與民間篤信風水有關(guān),認為只要哪位祖先,不管是男祖先還是女祖先,只要葬得好就是蔭庇他們的好祖先。因此,后人在立碑或掃墓時皆平等對待。族譜、宗祠牌位是一種文字記載,祖墳則是自己祖先的實物見證。
(墓葬壁畫中的伏羲和女媧)
祖先祭祀
中國民間對祖先的祭祀歷來就有兩位先祖,即伏羲和女媧,傳說是一對夫妻,伏羲被稱為犧皇、皇羲、太昊,又稱青帝,為五天帝之一。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娘娘,是福佑社稷之正神,被尊為華夏民族人文先始。
受伏羲和女媧神話傳說的影響,中國原始宗教儺文化中亦有兩位被尊為祖先,即儺公和儺母,又稱儺爹儺娘,是很多地方信仰的祖神。直到今天,我國民間一些地方的儺祭活動中依然以祭祀這兩位祖先為主。
在南方沿海、臺灣、琉球等東南亞地區(qū)將媽祖當作祖先敬奉,有的地方則把何仙姑作為祖先敬奉,中國西南部分地區(qū)則把祭祀祖先稱為慶娘娘,娘娘自然是女性。
我國還有一些地方,把對家族有特殊貢獻的女性先祖立為神靈祭祀,如祖太婆、祖婆等。還有一些地方,把女性立廟作為祖先祭祀,陜西省臨潼驪山有一座人祖廟,廟里面仍供奉著女媧,每年祭祀兩次。祖先祭祀可以看到,把女性列入祖先祭祀,在中國民間長期存在。
(儺神廟)
傳宗接代的特例——女兒也是傳后人
中國從古代開始,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婚姻,即某家庭生的全是女孩,沒有男丁時,可以讓女婿入贅,俗稱招郎,其后代隨女姓。
從古至今,入贅成為了中國民間常見的婚俗,幾乎每個姓氏和家族都有這種現(xiàn)象。女婿入贅繼承的是女方姓氏和血脈,可能在幾代之內(nèi)族人有正統(tǒng)和非正統(tǒng)的議論,但久而久之,族人就忘記了這碼子事,自然而然地成為正統(tǒng)。
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說,其實女兒繼承父系姓氏更正宗,至少不怕“走火”,都是自己女兒身上掉下來的肉,無論如何均是自己血脈的延續(xù)。這樣,女兒就成了其后代真正延續(xù)家族的實際祖先,這種情況在中國社會還為數(shù)不少,古往今來,每個姓氏之中,每個家族之中都存在。
(媽祖)
總結(jié)
不可否認在封建男權(quán)社會,女姓沒有地位可言,而傳統(tǒng)的姓氏觀念來說,嫁入家族的女性因為是異姓,不能視為血脈正統(tǒng),不可以是姓氏的傳人,在人們的意識中不能算是姓氏的祖先。雖然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夫權(quán)社會中女性不是姓氏上的祖先,但又為何在女性前加“祖”字輩呢?如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太祖母等等,實際上就是一種祖先地位的認可??梢姽糯藗冎皇强隙ㄅ圆皇切帐系膫魅?,并沒有否定女性作為人類祖先和家族的祖先的實際地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