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之中為民間家庭廳、堂內(nèi)神龕。
(圖片為讀者篤信發(fā)過來的圖片,要求解答)
神龕
神龕,是民間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閣子,常見于祠、廟、廳、堂內(nèi)。圖片之中的神龕應該是家庭廳、堂內(nèi)所用的。家庭廳、堂所做的樣式有簡有繁,根據(jù)寬窄不同大小有別,而地方不同名稱也不一樣,分別有家堂、家仙、家祖、祖神牌等稱呼。
家庭廳、堂的神龕復雜的做成雕花小閣子,豎長方形,有的是敞開式,有的做了龕門,皆有底座。簡單的下做底座,為兩屋,敞開式,下面一屋放香燭紙等,上一屋為神像底座,上放祖先像和神像,釘在廳、堂正位的墻壁上,神像后上方的墻壁上用一張大紅紙書寫“天地國親師位”及諸神位(地方不同,或家庭的職業(yè)不同,所立的神位是有區(qū)別),兩邊貼一副對聯(lián),上貼橫批(地方不同,對聯(lián)和橫批內(nèi)容不一樣)。底座下面也有紅紙寫土地神之位,亦貼一副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大多數(shù)地方相同,即“土能生萬物,地可產(chǎn)黃金”。有的古建筑內(nèi)的神龕分兩部分,一部分為柜子,放在最下方,有門,放香紙、酒壺酒杯之類的祭祀用具,土地神位貼在柜子上。柜子上面為小閣子,放神位。
(真實農(nóng)家神龕)
(現(xiàn)代建筑神龕)
下面介紹一下圖片中的牌位上的字,每塊牌位上橫排皆為“供俸”,這好理解,就不介紹,主要是介紹三塊牌位豎排的字的含義。
天地君親師
全國各地的寫法基本一致,只是“君”字大多數(shù)地方寫成“國”字,后加“位”字,即“天地國親師位”。古代傳統(tǒng)的祭祀主要對象為“天地人”,這里三個要素齊全,有“天地”,有“人”——君親師?!熬保▏┘刺熳?、國家,均表代國家。親,即歷代祖先。師,即老師。
(家庭堂屋神龕)
司命皂君神位
司命皂君神即灶神,全稱很長的,有兩種名稱,一個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第二個是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我國民間各地也有不同的稱謂,如灶君爺、灶君、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灶王、灶王爺、司命菩薩等等,傳說是鸞門尊奉為三位恩主之一,掌管廚房的神。
說起灶神起源時間,在我國商朝的時候,民間就開始供奉,而在周禮之中便是灶神。在秦漢以前這段歷史時期,社神被列為五祀之一,即家中要敬奉的五尊神:灶神、門神、井神、廁神、中溜神。五尊神掌管一家人平安。灶神因掌管飲食,賜予生活上的便利,灶神還有一項有權(quán)力的職責,那就是此神為玉皇大帝從天庭派遣到人間,負責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民間在灶臺祭祀灶神時,神像兩邊貼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也就是希望灶神到天庭不要講家里的壞話。
(家庭堂屋神龕)
灶君神在一些地方如何演變成皂君神,時間大概在清朝或民國時,說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灶的繁體字為“竈”,筆劃太多難寫,民間為求簡單而寫成“字”。另一種說法是,皂為黑色,灶王爺管廚房,一年四季都在廚房里,當然就要被煙熏黑,于是“灶君”亦可稱“皂君”。兩種說法均無史料記載,都是猜測,究竟是如何演變的,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增福財神
增福財神,民間稱為財帛星君(即太白金星),是傳說中的一位財神,屬于文財神,又稱為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等。關(guān)于財神的來歷很多傳說,但都指向一個叫李詭祖。一是認為李詭祖乃太白金星投胎轉(zhuǎn)世,二是認為李詭祖善才學出眾、樂施好善、扶危濟貧、品德高尚,任曲梁縣令時治水妖,造福百姓,深得愛戴,死后建有李氏相公祠,常年香火不斷。
(家庭堂屋用簡易神龕)
因此,圖片之中的神龕是典型的家中廳、堂的神龕,有小閣子,無門,是開放型的,牌位與小閣子不是一體,可移動,主要是有利于擦拭。從小閣子后面的壁板漆的脫落來看,如果上的是土漆,這座神龕有一定的年月,應是一件從民間收到的藏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