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個人生的起點,是人生的源頭,也是孕育一個人的土壤。倘若家是土壤,那么家規(guī)便是土里的養(yǎng)分,我們都是這土里冒出來的芽。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就好比一片肥沃的土壤,能夠支持我們茁壯成長。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有很多。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它的存在更是中華美德得以傳承的重要原因。
家風是一種標志。它標志著一個家在鄰里心中的地位,同時也標志著一個家里成員的品性與修養(yǎng)。“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拿?,這句古訓,出自著名的《朱子家訓》。朱熹,作為宋朝著名的物理學家思想家和詩人,自身本就擁有非比尋常的成就。而他對家規(guī)也極其重視,更是編寫了一部對后世啟蒙教育影響深遠旳《朱子家訓》。以此可見他崇高的品性和修養(yǎng)。家規(guī)像是修煉品性的經(jīng)法和熔爐,它能塑造出教養(yǎng)。教養(yǎng),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的品格修養(yǎng)映射于外的優(yōu)雅和從容之美,能讓一個人從骨子里飄出芳香來。而家風正是它的象征和標志。
家風是一種態(tài)度。是家里的父母家長為人處世,教育子女的態(tài)度。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他教育子女非常嚴格,他的女兒曾紀芬嫁入湖南聶家時,規(guī)定每個女兒出嫁,嫁妝不超過兩百兩銀子,以此來教導女兒要勤儉持家。這正佐證了他對于持家教子的勤儉態(tài)度。父母持家教子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作出的行為。而父母的行為又會在潛移默化中極大地影響子女的行為和品行。良好的家風,不僅體現(xiàn)了父母自身的態(tài)度和修養(yǎng),更是為子女養(yǎng)成良好家教提供了行為準則。
家風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的家規(guī)嚴厲,那么在童年淘氣時,他不得不遵守父母制定的家規(guī)。但你會發(fā)現(xiàn),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家規(guī)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被銘記于心成為他一生做事的準則。這時家風就會在不自覺中成為一種習慣,會融入一個人的血液,成為他的一部分。他會變得有教養(yǎng),有文明,受人尊敬。這樣,家風就升華了,有了實質的意義。
而現(xiàn)代社會,浮躁之風,拜金主義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的子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教訓是沉痛的。因此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視家風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家風,具有傳承的力量。我們不僅要在家中延續(xù),更要在社會上弘揚。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小事,從現(xiàn)在做起,為世界的溫馨和諧身體力行,讓中華美德的種子在華夏大地上開花結果,世代相傳!
⊙編輯:家風家訓(ID:jiafengtim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