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眾心理
我發(fā)誓,
因為看到你的臉,
整個世界變成騙局和夢幻
花園是一臉茫然,
不知什么是葉或什么叫開花。
心不在焉的鳥
不能區(qū)分鳥糧和圈套。
--尼采
人們都渴望愛情
但是當(dāng)愛情真正降臨的時候
我們卻會把它推向其他地方
譬如我們會把對方拉黑
實際上很希望對方能聯(lián)系到我們
讓對方離開自己
實際上很希望對方留下
說不愛對方
但是其實是很擔(dān)心對方不愛自己
我們習(xí)慣推開自己的愛人,仿佛那是自己得不到的一切。
或許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體會到愛和痛苦是在一起的。
比如得了暴食癥的小可,是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為了保持身材,她可以長期節(jié)食,但是又無法控制美食的誘惑,所以常常會在忍受的極限開始暴食,暴食后又因為悔恨,而開始摳吐,如此循環(huán)反復(fù)。
小可生長在一個高知家庭,父母都有非常體面的工作,可以說家境非常富裕。但是因為父母都是在貧困的家庭長大了,所以即使在經(jīng)濟(jì)富裕后,匱乏感依舊很強(qiáng)。
所以在小可很小的時候,他們就不允許小可亂花錢。如果給小可買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也一定會告訴她,父母多么愛她,多么節(jié)約,但是為了她,愿意花這么多錢給她帶來最好的生活。她應(yīng)該對父母充滿感激。
用小可的話說,本來是很高興地得到了一件禮物,但是卻充滿了內(nèi)疚感。她覺得占用了家庭最大的資源,所以應(yīng)該變得最優(yōu)秀。
她從很小就開始體驗快樂和痛苦在一起的感覺,這個感覺才是最熟悉的,也是她覺得最正常的。
所以成年后的她看起來是為了保持身材而節(jié)食,從而開始暴食,但是享受美食這件快樂的事情,要怎么才能和痛苦結(jié)合起來呢,可能就是短暫的享受后開始摳吐,這樣才能和痛苦結(jié)合在一起吧。
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我們常常把懲罰戴上了愛的帽子。
比如非常熟悉的: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懲罰你因為我愛你。
所以人們常常用愛來作為幌子,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緒。
因為愛和痛苦常常同時出現(xiàn),所以情緒就很像過山車。
有些戀人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次對方就失控了。讓人捉摸不透。
有的來訪者很難理解為什么自己的對象的心情比天氣還讓人難以捉摸。也許他的成長經(jīng)歷就是這樣的。
小夏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了。因為父親出軌,本來美好的家庭突然就變了。媽媽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一會把所有的愛都給她,給她買所有她想要的,一會又說都是因為她,害了自己無法脫離家庭,她就是一個累贅。
媽媽的情緒無法控制,也沒有任何征兆,可能前一刻還好好的,但是想到某件事情就開始遷怒于她。
所以她常常在感受到媽媽的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痛苦。這兩者好像從來都沒有分開過。
所以慢慢的她也開始這樣對自己,有時候覺得自己很不錯,但是馬上又開始攻擊自己,打自己,厭惡和嫌棄自己。
到了高中階段,無法忍受學(xué)業(yè)的壓力,對自己的攻擊就更強(qiáng)烈了。開始自殘傷害自己。
他們的愛和痛苦很難分開。甚至覺得愛自己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diǎn)。
想起曾經(jīng)王老師的課上所分享的:攻擊的一方往往是脆弱的一方。
有時別看對方怒氣沖沖,充滿力量和憤怒,其實往往不堪一擊。
他們盛氣凌人,暴怒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恐懼和脆弱的心。
小時候的他們因為弱小,成了食物鏈的最底層,成了大家宣泄情緒的出口。所以她會本能的讓自己看起來變得強(qiáng)大,阻止他人的侵入。因為帶著警覺,所以他們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過激的反應(yīng)。
比如你只是跟她開個玩笑,而對方卻開始暴怒,過度反應(yīng)。
為了避免被拋棄,他們會主動拋棄對方。
至少在心理上,他們要先確定自己有優(yōu)勢,在自己劃定的安全地帶,保護(hù)好自己。
當(dāng)然,除了上述顯性的自我攻擊之外,還需要警惕隱性攻擊,比如前面暴食癥的女孩,就是通過保持好身材為由,來攻擊自己的身體。
對于孩子來說,最容易用生病來攻擊自己。比如很多孩子用自己的生病來喚醒媽媽的注意和關(guān)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