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胖
來源:有書少年(ID:qzgongdu)
前不久,一位“戲精”媽媽火了。
原來是工作了一天的媽媽回到家,發(fā)現(xiàn)沙發(fā)、地板上都是孩子亂扔的玩具。
面對這雜亂無比的客廳,她并沒有發(fā)脾氣,反而以一種驚奇的語氣對孩子說:
“天吶,家里是刮了臺風(fēng)嗎?你可以變身為超人,把客廳變?yōu)榕_風(fēng)之前整齊的樣子嗎?”
可以想象,孩子在聽到媽媽這么生動的描述時會有多么開心。甚至他會主動地收拾自己制造的殘局。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的建議更容易被他們接納。
網(wǎng)紅“精分姑姑”對侄子的教育一度火遍全網(wǎng)。
當(dāng)侄子玩完玩具不想整理的時候,姑姑并沒有急著收拾,而是順勢滿地打滾,裝作崩潰大哭。
侄子聽到哭聲馬上轉(zhuǎn)頭,這時姑姑又連忙說道:“這些玩具我不會整理,我需要你?!?/p>
小侄子一聽瞬間感覺自己被需要,然后乖乖馬上收拾玩具。
當(dāng)孩子想買零食怎么辦呢?
姑姑做著浮夸的動作,扭動著身體,說道:“你爸爸小時候就愛吃這些,現(xiàn)在又矮又胖,姑姑從來不吃,你看我身材多苗條啊~”
隨后小孩就說道:那就不買了吧!
對于戲精媽媽還有精分姑姑的教育方式,網(wǎng)友們紛紛點贊稱道:演技雖浮夸,可孩子真的很受用。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小天使,他們雖然有時候調(diào)皮搗蛋,但并不是不聽從父母的管教。
只不過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溫柔漂亮的媽媽經(jīng)常面目猙獰地朝自己大喊大叫;也不明白帥氣十足的爸爸為什么突然沉下臉來動手打自己的屁股。
李玫瑾教授說:“人的成長過程當(dāng)中,他要形成一些東西,就是除了愛之外,還有一個敬和畏?!?/p>
越是愛孩子,越需要懂得如何管教孩子。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
只有不會管教的父母
知乎上有個這樣的問題:“什么時候你會覺得特別討厭父母?”
其中最高贊回答是:跟父母理論。
可以想象,有太多的孩子在“與父母理論“這件事上深受傷害。
孩子不是不聽話,但當(dāng)他們試圖解釋這么做的原因時,卻被父母拒之門外。
有的父母總是站在倫理的制高處發(fā)號施令,卻不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就像這位網(wǎng)友所說:
“你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跟你說親情; 你跟他們說親情,他們跟你說孝道; 你跟他們說孝道,他們跟你講道理。 最后說不過就是說我非要把他們氣死?!?/span>
更令人扎心的是,當(dāng)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回應(yīng)選擇沉默時,父母又會反過來指責(zé)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了。
殊不知,世上沒有天生不聽話的孩子,孩子不聽話一定是有原因的。
面對出現(xiàn)問題的孩子,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否真正了解到了孩子的想法?
其實,相對于傳統(tǒng)的 “霸道式”的管教方式,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了解孩子的世界,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朋友家有個不滿8歲的兒子。小伙子雖然年紀(jì)不大,但對化妝品的“熱愛”一點也不亞于自己的媽媽。
有一次,兒子送給了媽媽一幅畫。畫很美,他用口紅渲染出太陽的火熱,用眉筆勾勒出竹葉的美感,用眼影模糊了遠(yuǎn)處的山丘。
朋友驚呆了。她先是以特別夸張的語氣對兒子的畫給予高度的贊美,隨后又以疑惑的語氣詢問兒子為什么要用媽媽的化妝品畫畫呢?
兒子的回答出乎朋友的意料。
他說:“因為媽媽用它在臉上‘畫畫’好看呀?!?/strong>
朋友看著天真的孩子,內(nèi)心既感動又慶幸。她很慶幸自己沒有被情緒綁架,直接批評兒子。
教育專家成尚榮曾說:“傾聽,是一種特殊的教育。”
為人父母,管教孩子是一門學(xué)問,與其批評、打罵了事,不如站在孩子角度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愛孩子本沒有錯,
千萬別愛錯了方式
著名詩人紀(jì)伯倫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你可以給予孩子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p>
愛孩子,就要理解孩子,而不是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綜藝《少年說》中有一位初一的小姑娘,她哭訴著說自己的父親將她寫的小說全部撕掉了。
這是小姑娘從小學(xué)三年級開始,寫了足足五年的心血。
56本寫作心得,被父親以會影響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的理由全部撕掉了。
父親認(rèn)為這是不務(wù)正業(yè)。可他不知道的是,每天堅持寫作讓女兒的文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父親撕掉的不僅僅是一本本孩子的回憶,也撕碎了孩子對文學(xué)的熱愛。
父母深愛著孩子,卻以“愛之名”傷害了孩子。
女孩說:“我仿佛失去了靈魂?!?/p>
如今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孩子,但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真正喜歡的、向往的事情。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也許他們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但他們一定會成為萬里挑一的自己。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強勢的父母或者“直升機式教育”下,即使父母對孩子充滿熱情,體貼備至,也無法緩和和強勢干預(yù)孩子生活所產(chǎn)生的負(fù)面影響。
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居高臨下地與孩子溝通,以成人的想法思忖孩子的做法。
我們自以為是的好,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束縛與折磨。
最近,熱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yī)生》中的小宇媽媽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小宇生病住院期間,小宇媽媽仍然逼著他堅持學(xué)習(xí)。
“有時間打游戲,沒時間去上學(xué)?”
“你這次考得好是運氣,有什么可驕傲的。”
“你看看別人多聰明,一點就通,我怎么這樣教你,你都做不好?!?/span>
一句句扎心的話,讓小宇本就因生病而難看的臉色更加蒼白。
甚至,小宇媽媽將孩子的沉默看作是無言的反抗:“你怎么還和我們記仇?”
不可否認(rèn),小宇媽媽是愛孩子的。她的初衷是希望小宇自律,不要因為住院而耽誤學(xué)習(xí)進度。
家長望子成龍本無錯,但一味的“打擊”教育卻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
王爾德曾說:讓孩子品性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愉快。
可大多數(shù)父母,在讓孩子愉快這件事上,卻相當(dāng)吝嗇。
明明是愛孩子,卻總是把孩子一步步越推越遠(yuǎn)。
只有家長們用對愛的方式,正確教育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愛的方式對了,
才能省心省力
意大利的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
并不是越大聲,孩子越能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相反,有的家長已經(jīng)學(xué)會了“不動聲色”地攻略難搞的孩子。
前段時間,一組“國外家長模仿孩子日常生活”的視頻火遍全網(wǎng)。
許多網(wǎng)友驚呼:“太現(xiàn)實了,這就是平時的我啊?!?/p>
有的媽媽形象地表現(xiàn)出13歲的兒子煩人的日常生活;
有的父親用“妖嬈”的身段模仿女兒發(fā)牢騷的姿態(tài);
有的媽媽學(xué)著女兒蹦蹦跳跳地打算外出見朋友;
每個視頻都不一樣,但每個視頻又幾乎一樣。
因為,視頻里都有孩子們不敢相信的驚呼以及樂不可支的笑聲。
他們在父母的模仿下,明白了自己平時的“過人之處”;也體會到身為父母,看到這么鬧騰的孩子的無奈與抓狂。
父母之愛,是一種滋養(yǎng)和成全孩子的力量,只有在被愛的環(huán)境下,孩子們才能活出自己。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方一凡是幸福的,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里。
起初,父親方圓和母親童文潔都不贊同兒子去參加藝考,他們認(rèn)為最后一年參加藝考,勝算不大。
但孩子依然不放棄,父母看兒子那么熱愛和執(zhí)著,最終選擇了尊重兒子的夢想。
之后,方一凡確實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xué)。
父母學(xué)會適當(dāng)“妥協(xié)”,但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的服從。
相反,適當(dāng)“妥協(xié)”是一種愛,把選擇權(quán)交到孩子手里,他也許不會讓你失望。
“成為”孩子,
才是教育孩子的良計
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
的確如此。
但孩子出生在這個世上時是一張白紙,他們并不清楚如何做一個好孩子。
面對孩子的天性,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放任也不是阻止,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并進行適當(dāng)?shù)囊龑?dǎo)。
黃磊曾在一場采訪中說過,愛美是人的天性,而這其中同樣包括孩子。
因此,黃磊夫婦從不阻止女兒們愛美的天性。
他們的大女兒曾因戴首飾、染頭發(fā)、化妝等等行為多次登上熱搜,黃磊夫婦也因此被全網(wǎng)指責(zé)“不負(fù)責(zé)任”。
但在父母欣賞與認(rèn)同的目光中成長的多多大方自信,體貼優(yōu)秀。
靜待花開,需要尊重花期的存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狀況。
而我們難免會要求他們“要這樣”、“不行,你那樣做是不對的”、“應(yīng)該這樣”。
殊不知,一味地以自己的觀點去要求孩子,那么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受,會被無情的摧毀和否定。
教育的真正起點,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導(dǎo)孩子的成長。
點亮【在看】,愿所有的父母在教導(dǎo)孩子的時候,能夠成為“孩子”,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被理解,家庭教育才能夠有的放矢。
*作者:胖胖,來源:有書少年(ID:qzgongdu),分享育兒經(jīng)驗,提供親子福利,推薦優(yōu)質(zhì)少兒讀物,助你成為更好的爸媽,讓閱讀點亮孩子的童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