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魏王朝開始,曹丕尊其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曹叡尊其父為"高祖武皇帝",自己在生前就確定“烈祖”廟號,于是短短十幾年,曹魏就有了三祖,兩漢時期還十分嚴謹?shù)膹R號系統(tǒng),就已經(jīng)被濫稱和浮夸化了。
司馬氏晉朝:
司馬懿作為魏明帝曹叡時代, 西拒諸葛,東并遼東,南退孫吳,諸多軍事行動的實際執(zhí)行人,憑赫赫軍功掙下偌大聲望,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后,實際掌控了曹魏政權(quán),開創(chuàng)幕府,但終其一生,名爵上只是個舞陽侯,論權(quán)勢也只不過與前漢之霍光相當(dāng)。
其長子司馬師承爵后,擊退諸葛恪大軍,平定毋丘儉起兵,進一步鞏固司馬氏的幕府政權(quán),他死后,舞陽侯爵位給了年幼的嗣子司馬攸,攝政權(quán)力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擊敗諸葛誕起兵,攻滅蜀漢,先封有獨立封國的晉公,再封晉王,追封父兄為晉宣王,晉景王。嚴格地說,他才是司馬氏一族的“始受封”者。
其子司馬炎代魏為晉,除了尊司馬昭為文皇帝外,還將生前只是個舞陽侯,而且也不是有獨立封國之諸侯的祖父和伯父,一并尊為宣皇帝,景皇帝,應(yīng)當(dāng)是基于司馬懿諸弟、諸子組成的司馬氏宗族,勢力極其強大,需要他們支持的緣故。
等司馬炎攻滅東吳,統(tǒng)一天下后,確定父親司馬昭為“太祖”,如曹魏例,這很正常,而以祖父司馬懿為“高祖”,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本質(zhì)上也是既要強調(diào)自己這支才是大晉朝的正統(tǒng)嫡脈,同時,又是對眾多司馬氏宗親的一種安撫,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
而他自己,雖然才是真正的“始受命”為天子者,又有讓晉朝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功業(yè),也只能如漢光武帝例,拿個“世祖”廟號了。
到了中原淪陷、永嘉南渡,晉元帝司馬睿雖然名義上是東晉開國之君,但很大程度上就是軍閥與權(quán)臣的玩偶,靠勉強的“中興之功”,混個“中宗”廟號已經(jīng)夠本了。
他兒子晉明帝司馬紹,真正的潛謀獨斷,以弱制強,平定王敦之亂,分化過江僑族,分授四州,強本弱枝而分上流之勢,雖享國日淺,天不假年,終究奠定了東晉司馬氏的百年基業(yè)。
在晉朝已經(jīng)有了“高祖”司馬懿,“太祖”司馬昭,“世祖”司馬炎,“世宗”司馬師,“中宗”司馬睿,正規(guī)的上等廟號只剩“太宗”“高宗”可選時,
按晉明帝其生平功業(yè),稱個“太宗皇帝”,也是肯定夠格的,然而朝臣們大概認為他功業(yè)太高,所以,仿照曹睿例,直接給他發(fā)明了一個新廟號“肅祖”,于是大晉王朝不到一百年,居然就已經(jīng)有“四祖”了,比曹魏更勝一籌。
到最后,“晉太宗”輪到誰了呢?那個給桓溫當(dāng)了一年傀儡,憂懼而死的晉簡文帝司馬昱。東晉名臣謝安,如此評價其人:「簡文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司馬昱這個“先帝”除了會清談,只配去比著名癡兒司馬衷。
當(dāng)時五胡十六國的各個政權(quán),也有類似例子:
匈奴漢國:匈奴屠各部的首領(lǐng)劉淵,舉兵反晉后,自稱繼承兩漢與蜀漢的帝系,給劉禪加上“孝懷皇帝”謚號,給劉備加上這個曹睿發(fā)明的“烈祖”廟號,湊成“大漢三祖五宗”,可謂不學(xué)無術(shù)之極了。
而劉淵死后,被尊為“大漢高祖光文帝”,廟謚明顯是比照劉秀取的,于是,在匈奴漢國的話術(shù)體系里,大漢王朝也有了太祖高皇帝劉邦、世祖光武帝劉秀、烈祖昭烈帝劉備、高祖光文帝劉淵這“四祖”。
只不過匈奴人這種沐猴而冠,連他們自己都知道是自欺欺人,劉淵子孫被漢人權(quán)臣殺絕,族子劉曜即位后,就說「吾之先,興于北方。光文立漢宗廟以從民望。今宜改國號,以單于為祖。亟議以聞!」,從此改國號為趙,把匈奴漢國變成了匈奴前趙,以冒頓單于和劉淵為祖,祭祀配天。
羯人后趙:石虎作為開國君主石勒的族侄,殺盡石勒子孫奪位后,將石勒尊為“高祖明皇帝”,顯然是有意貶低,而他死后,被兒子尊為“太祖武皇帝”這樣開國之君的標配廟謚。
鮮卑燕國:開國之君慕容儁,在入主關(guān)東,自立為帝后,將政權(quán)最初奠基、實際割據(jù)的遼東公、祖父慕容廆,尊為“高祖武宣帝”;將自封燕王,“如魏武、晉文輔政故事”,并得到東晉朝廷承認的父親慕容皝,尊為“太祖文明帝”。
慕容儁這個真正的開國之君,被尊為“烈祖景昭帝”。而在燕國覆滅后十余年后,于關(guān)東復(fù)國成功的慕容垂,被尊為“世祖武成帝”。
燕國被北魏打殘,丟掉河北河?xùn)|大片土地后,割據(jù)山東的慕容德,被尊為“世宗獻武帝”。退回遼西后,殺死篡位的權(quán)臣蘭汗,再次復(fù)國的慕容盛,被尊為“中宗昭武帝”。
氐人前秦:氐人首領(lǐng)苻洪,在后趙瓦解時,聚集部眾,在河南枋頭自稱三秦王。其子苻健據(jù)關(guān)中,正式立國稱帝后,尊苻洪為“太祖惠武帝”。苻健之子苻生,尊苻健為“世宗明皇帝”。苻健之侄苻堅,弒君奪位后,將伯父改尊為“高祖景明帝”,以此安撫苻健諸多子孫。
前秦淝水之戰(zhàn)慘敗,土崩瓦解,苻堅被羌人后秦政權(quán)俘虜殺死,被其子苻丕尊為“世祖景昭皇帝”。而苻堅的族孫苻登,只剩隴右?guī)卓ぶ?,和后秦拉鋸九年,終被俘殺,被其子在亡國前尊為“太宗高皇帝”,聊以自慰。
羌人后秦:開國君主姚萇,被尊為“太祖武昭帝”,其子姚興被尊為“高祖文恒帝”。
……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只不過五胡十六國大部分都是短命政權(quán),很多往往傳承三四代人就滅亡了。因此,“太祖”“高祖”“世祖”往下,往往是“太宗”“世宗”“高宗”這些傳統(tǒng)廟號還沒輪上,國祚已然不存,自欺欺人卻又何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