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一周或兩周時間拍完一部電影,司空見慣。這其中雖然很多粗制濫造之作,但是經典電影同樣很多。
比如1999年的《槍火》,只拍了9天。讓吳鎮(zhèn)宇加冕金馬影帝,杜琪峰獲得金馬獎與金像獎兩個最佳導演獎。
1996年的《古惑仔2:猛龍過江》,只拍了14天。當時影響力空前的電影,當然主要是負面影響,引得一群不良少年去爭當古惑仔。
1993年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總共只拍了7天!能想象么?
這部電影對金庸先生原著做了大量魔改,還加了許多的惡搞段落,如“戰(zhàn)斗力兩萬”“華山二老”“一柱擎天”等等,一樣竟能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交口稱譽的“經典之作”,并無人去做痛心疾首狀,口誅筆討其如何“歪曲原著”,
張敏版“趙敏”回眸一笑,對李連杰版“張無忌”那句「我在大都等你」,就讓多少人等了快30年。
而且,導演王晶,同一年拍完了9部電影。
主演李連杰,在1993年,還同時拍完了《黃飛鴻3: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太極張三豐》《方世玉》《方世玉續(xù)集》。這5部電影,同樣是功夫電影迷們回味良久的經典之作。
當時還有劉德華,有個外號叫“劉十三”,就是說他1年之內,可以拍13部電影。
更不用說周星馳,1990年,11部電影;1991年,8部電影;1992年:7部電影;三年時間就拍完了為數近半的“周氏無厘頭喜劇”。
這樣大規(guī)模的產出,明星們不停串劇組,軋戲完全是家常便飯。比如當時有個一線女星鄭裕玲,號稱“鄭九組”,就是她可以同時在九個劇組串戲。
1991年,華東地區(qū)水災時,香港演藝界幾乎所有的一二線明星,一共200余人,集體零片酬參演了一部《豪門夜宴》,票房收益用于捐款賑災。這部無論主演配角,還是路人甲都是明星的電影,總共拍了幾天呢?4天時間!
當時,非要“慢工出細活”的香港導演,當然也有,就是最令這些明星們“痛恨”的王家衛(wèi)。
1992年9月,他拉上了(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張曼玉/梁朝偉/梁家輝/王祖賢/劉嘉玲) 這樣的香港電影最豪華陣容,拍了快兩年時間的《東邪西毒》。
其中光是到陜西榆林紅石峽拍外景,只為那里的大漠孤煙、黃沙蔽日、桃花流水,就拍了一年多時間。那時候,當地條件還很艱苦,據說劇組每天都要專程開車3~4小時,才能趕到風沙漫天的片場,拍完收工才回賓館休息。
所以,一眾影帝影后大明星們,連同他們的經紀公司,全都叫苦不迭,要是留在香港能多接多少片約啊!非要把大好光陰,耗在這種一看票房前途就不會太好的文藝片上。
在投資方的巨大壓力下,于是,直接找來劉鎮(zhèn)偉這個商業(yè)片導演,就用原班人馬,再拉來鐘鎮(zhèn)濤和葉玉卿幫忙,用短短27天時間,拍完了另一部荒誕搞笑片:《東成西就》,果然票房大獲成功,把《東邪西毒》賠的錢全賺回來了。
而多年以后,《東邪西毒》固然是華語影史公認的經典佳作,文藝影迷們的摯愛;
但“性價比遠遠勝出”的《東成西就》也同樣被更多的老影迷,時不時重溫,讓更多的新影迷,同樣開懷大笑,拍手點贊,這樣的“快餐電影”也并未因時間的消磨,就淪為不值一哂的垃圾。
在香港電影憑著當時已經成型的工業(yè)流水線化生產,出產量與影響力冠絕全亞洲的“黃金時代”,一兩周時間拍完一部電影,實屬尋常。內陸的影視行業(yè)還處于商業(yè)化極原始的“前商業(yè)時代”。
楊潔導演憑一腔熱情,拉起一個班子,天南海北到處跑外景,拍攝《西游記》,區(qū)區(qū)25集的電視劇,前后耗時整整6年,所以“唐僧”都換了3個人。那時,可沒任何人覺得電視劇流程比電影慢。
如首任“唐僧”汪粵,就是個電影演員,拍了4集后,被單位喊去演電影。楊潔導演又禁止軋戲,只好遺憾告別這個角色。
因此,當然也有很多非議,認為《西游》劇組是到處“游山玩水”,不如同期《紅樓夢》劇組,好歹留下一座“大觀園”,可以做后續(xù)旅游開發(fā)。
等到幾年后央視再拍《三國》與《水滸》,營建配套的影視城,也成為劇組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后的陳凱歌導演,更是出了名的“拍一部戲就新建一座城”,從90年代拍《荊軻刺秦王》,到橫店建“秦王宮”;到2010年代,拍《妖貓傳》,到襄陽建“唐城”。雖然耗資巨大,每座城超過10億,影片本身票房收益肯定填不上,但后續(xù)的旅游門票收入和影視租金,多年后已是大有盈余。
比如橫店秦王宮,已經在多少古裝劇里,見過它的身影了?
也隨著一座座影視城的興起,相關各個方面工作人員,逐漸配套成型,內陸的電視劇業(yè)才同樣實現了“工業(yè)流水線產業(yè)”,以至于到了「橫店打死的人,一年平均有幾個億」的程度,有的專職群眾演員,一天就要被槍炮或刀劍打死七八遍……
因此,一部幾十集的長篇電視劇,才能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拍攝完成,加上后期制作,半年就能播出了。這就是藝術品也能實現“工業(yè)流水線”生產的偌大威力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