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稷山青龍寺壁畫
青龍寺始建于唐龍朔二年,由工部尚書王政奉敕而建,翌年改名。元大德七年地震,唐代建筑盡毀,現(xiàn)存建筑為元明遺構,明清多次修茸。大殿、腰殿和伽藍殿內保存有壁畫196.38平方米。大殿壁畫據南壁窗檻畫工題記為明洪武十八年補繪或重妝。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為元代印跡。
腰殿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其壁畫“水陸畫”當與腰殿建筑同時,但北壁直至明永樂四年方最后完成。在伽藍殿內檐拱眼壁東端有智黠供養(yǎng)像,西端也有兩個供養(yǎng)人畫像,上標有元至正五年的題記。腰殿壁畫總體的布局錯落有致,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神像高不足一米, 位置與常人視線持平。人物雖多,卻繁而不亂,人體比例適度,造型優(yōu)美,形象生動,衣飾飄然,栩栩如生。無論是高大的佛、菩薩還是奇異怪誕的明王,微小可笑的侏儒以及陰曹鬼卒,都表現(xiàn)得含蓄流暢,剛柔相濟,線條勁健有力,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洋溢著鮮明的節(jié)奏,古樸典雅。人物編排,多是以三五人為一組, 每組人物面部和服飾的色彩富于節(jié)奏感。人物面部的色彩處理中,以紅、白、黑、綠為基調。畫面中祥云與火焰的描繪,線條迂回,盤旋流暢,動態(tài)十足,有飄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