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中暑可分為陽暑和陰暑。溫補學派代表人物張景岳講過: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陽暑者,因暑而受熱者也。陰暑是萬病之邪,相對陽暑而言,陰暑的患者占為多數(shù)。
中醫(yī)治療陰暑善用一個良方,它就是出自《集成良方三百種》的十滴水。在臨床主要是用于治療陰暑所引起的相關(guān)癥狀,比如惡心,嘔吐,頭暈,胃腸不適,腹痛等。
陰暑
是因為夏季躲避暑邪熱邪,被動受了風寒濕邪,往往是靜中得。比如:風吹、水淋、濕氣蒸、吃寒涼食物,喝冷飲等。
陽暑
是因為夏季在烈日、高溫下工作、奔走,感受了熱邪和暑邪,往往是動中得。
注意:十滴水僅應(yīng)用于陰暑,其含有驅(qū)寒的芳香類藥物,對治療“陰暑”很有效。陽暑患者不要使用。
《黃帝內(nèi)經(jīng).陰陽應(yīng)象大論》有講“寒傷形,熱傷氣”,寒濕邪氣入侵人體,傷的是形,這個形包括了形體和人體津液,所以陰暑病人就有了頭痛、腹瀉、腹痛、渾身沒勁、關(guān)節(jié)酸等表現(xiàn),治療原則應(yīng)該以溫中、散寒為主要的調(diào)理思路。十滴水向外透散,能治療熱重于濕的邪氣就是針對陰暑的癥狀。
用法用量:每次1?5ml,每天2次,搖均勻后再服用(或者兌開水100?200ml,稀釋后待溫服)。
十滴水處方來源《集成良方三百種》。原方用量是每服10滴,病重酌加,加溫開水和服,故藥物命名十滴水。它是由:樟腦、干姜、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乙醇組成。
樟腦味辛,性熱,辛香走竄,能通經(jīng)開滯,通關(guān)透節(jié),有除濕,逐風寒的作用。
干姜、小茴香、肉桂、辣椒均為辛溫藥,能溫中散寒,和中化濕。
大黃入脾、胃、心、肝、大腸五經(jīng),是清熱之藥。能瀉有形積滯,攻下胃腸道積穢,降氣通腑。
桉油主要含有桉葉油、薄荷腦等,具有抗菌消炎、減輕水腫等作用。
乙醇可以幫助藥力外達于皮膚而上至于頭頂,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得到較好的發(fā)揮。古人謂“酒為諸藥之長”。
方中干姜、小茴香、肉桂、辣椒,擅于除濕、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大黃清滯降氣;樟腦、桉油、乙醇擅于通竅引火逐寒,之間藥材相互配合能有效針對陰暑的寒邪之癥。
十滴水不僅可以內(nèi)服治療陰暑,它的外用效果也是十分不錯的。有文獻報道顯示本品可用于治療皮炎、燒傷、燙傷、凍瘡、小兒痱子、新生兒毒性紅斑。
治療痱子
十滴水所含的樟腦和桉油具有祛風止痛、止瘙癢的功效,可止痱子的痛和癢;干姜、小茴香、肉桂、辣椒功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乙醇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諸藥配伍,能消除痱子的紅腫和炎癥。
使用方法:可先用溫水將患處皮膚洗凈,將十滴水用棉簽涂于患處,每日三次;或?qū)⑹嗡m量放入浴盆內(nèi),加溫水混勻后,用于泡澡,每日堅持1-2次。
治療凍瘡
凍瘡是因為長時期寒冷與潮濕刺激皮膚,使皮膚血管收縮,久之血管麻痹、擴張,導致靜脈淤血而滲出大量血漿,引起局部水腫及水皰形成。十滴水所含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luò)、祛風的功效,因此,可以用于治療凍瘡。
使用方法:用棉簽將十滴水在凍瘡患處涂抹,每日三次,堅持4-6天。
用于驅(qū)蚊
預防蚊蟲叮咬通常是靠強烈揮發(fā)性藥物的藥味而使蚊蟲不敢停留在局部皮膚上。十滴水味道辛辣刺激,這樣的氣味特點使其具有預防蟲叮咬的作用。
使用方法:出游前,可取一瓶十滴水以一大盆水稀釋,將毛巾泡入水中并擰干,擦拭全身,起到驅(qū)蚊的效果。
1 孕婦忌服,十滴水中含有的樟腦對孕婦及胎兒有害
2 此藥味辛辣,小兒一般不建議內(nèi)服,通常宜外用
3 藥里有酒(乙醇),如果有酒精過敏不宜服用
4 頭暈、頭脹伴心煩易怒,血壓高,面紅唇赤者不宜服
6 惡心嘔吐、胃痛伴胃泛酸、食道灼熱感者不宜服
參考文獻:
[1]魏玉紅,趙福瑞.巧用十滴水[J].農(nóng)村科技, 1994, 000(011):P.24-24.
[2]秦海軍.受涼中暑,用十滴水[J].醫(yī)藥前沿, 2006(15):72-72.
為【百草益壽】公眾號添加星標
讓您隨時獲取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