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仕途 詩意人生
——走進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夢在山水間
詩人,我該以什么方式來與你相見呢?或者以什么姿勢來膜拜你呢?
成都多雨。這不,天上的云層并不濃厚,但還是有雨時不時地飄零。其實,清明早已過去,而天空飄零的雨,總給人一種清明的味道。去杜甫草堂,我是步行去的,一者從芙蓉賓館到杜甫草堂并不遠,二者此次是和詩人跨越千年的相見,怎么能坐上現(xiàn)代交通工具?雖然,天空飄著小雨,但我還是一步一步地向詩人走去!
行走在去杜甫草堂的路上,我低著頭,慢慢地走,不經(jīng)意間看到沿途地板上,不間斷地雕刻著詩人生前留下的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文。當(dāng)“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首《春夜喜雨》映入眼簾時,我情不自禁止地抬頭看了看天空中飄零的小雨。
杜甫草堂到了。先拍一張照片吧,算是與詩人見個面。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在詩人曾經(jīng)落魄而居的地方,站一站,看一看,不拍一張照片,不寫一點文字,怎么能對得起多年來對詩人的景仰?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入蜀,營建茅屋而居,稱 “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草堂完整保留著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總面積近300畝。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按功能區(qū)分為:文物景點游覽區(qū)(草堂舊址)、園林景點游覽區(qū)(梅園)和服務(wù)區(qū)(草堂寺)。草堂舊址內(nèi),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cè)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杜甫草堂的標志性景點和成都的著名景觀。導(dǎo)游如是介紹道!
杜甫草堂是后人在詩人當(dāng)年居住過的草屋的原址上重建的。雖然,如今的草屋已不是當(dāng)年詩人居住的那個草屋,然而從感官上,茅屋、小院,質(zhì)樸而簡單。在這樣的茅屋里居住和生活,詩人的心情如何呢?!從詩人留下的作品來看,詩人生活的并不如意!一個茅草小屋怎么能夠庇護得了心懷天下的詩人?!于是,詩人發(fā)出了無奈的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成都多雨,小屋承載不了太多的風(fēng)雨;時局所限,詩人主宰不了天下格局,只有發(fā)出一聲聲無奈的嘆息!
我漫步詩人當(dāng)年曾經(jīng)漫步過的林陰小道上,一邊欣賞著沿途的迷人風(fēng)景,一邊在思考著詩人的問題。詩人當(dāng)年不也是為政者嗎?不也當(dāng)過官吏嗎?正如余秋雨先生在《陽關(guān)雪》一文中所說:“中國古代,一為文人,便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而不在文,他們作為文人的一面,在官場也是無足觀的。但是事情又很怪異,當(dāng)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桿竹管筆偶爾涂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蹦敲础拔娜说哪Я?,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他們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著什么法術(shù)呢?”此時,我不想去做更多的猜測。而我腦海中一直思考的是,對于一位心懷天下的文人來說,官場失意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樣想著,不知不覺已經(jīng)來到了后門。
該回去了,雨開始急促了!
作者簡介:夢在山水間,原名劉久鋒,河南新蔡人,70后,多年從事文字工作,曾任《新蔡報》副總編,喜讀書,愛文字,先后有200多篇散文和詩歌在紙媒和知名網(wǎng)站發(fā)表,在紅袖添香網(wǎng)站有《青鳥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