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孝道是一切善心善行的開端和基礎(chǔ),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古人講“千經(jīng)萬典,孝道為先”,無論哪個學派,無論哪部經(jīng)典,都是以孝道為根基的,都離不開孝道。同樣,作為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論語》,在孝道方面,也有很多具體的闡述。下面和大家具體分享幾句。
一、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如果想考察一個人是孝還是不孝,從他父親去世前后的行為中,就可以看出來了。父親在世時,看看他的人生志向是什么;父親過世后,再看看他做的又是什么。如果在父親去世三年之后,他還一如既往,沒有改變?nèi)松鞠?,那就說明他是一個孝子了。
為什么呢?如果父母在世,就聽父母的話,父母一走,就把父母的話當作耳旁風,統(tǒng)統(tǒng)拋到腦后不管了,這明顯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是在糊弄父母,不是真正的孝子。即使父母不在,還能把父母的教導牢記在心中,跟父母在世時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孝子。
二、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孔子為孝之道。孔子說,最令天下父母憂愁的,就是子女生病的時候,相對而言,除此之外,一切都不算什么事,都不會令父母憂愁煩惱。所以呢,作為子女,就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擔心憂慮。
孔子說的這句話,只有做過父母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俗話說“母子連心”,其實父子也連心,每次孩子生病的時候,是父母最憂愁最難受的時候,父母寧可自己生病受罪,也不忍心看著孩子生病受苦,當時父母心中所想的,就是只要孩子能夠健健康康,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放棄了。
所以《孝經(jīng)》上講:“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作為子女,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才是為父母盡孝的第一步。如果自己三天兩頭生病住院,即使給父母金山銀山,他也吃不香睡不著覺呀!
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孔子行孝之道。孔子說:現(xiàn)在行孝的人,認為只要能夠在飲食起居上供養(yǎng)父母,就算是行孝了。但是這樣真的算是盡孝了嗎?
孔子話鋒一轉(zhuǎn),又說道:即使是家里養(yǎng)的犬和馬,也能以其體力服侍主人,犬能幫主人看門,馬可以幫主人代勞。都屬于養(yǎng)人。如果沒有恭敬的態(tài)度,那做子女的又和犬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孔子說的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就更加普遍了。很多人給父母一點錢,供給父母吃喝用住,就覺得已經(jīng)盡孝了,父母要是嘮叨兩句,他就不耐煩,甚至還會頂撞父母,給父母臉色看。如果這樣的話,那就還不如那些犬馬了,那些犬馬,有的都知道恭敬主人,不會頂撞主人。
所以現(xiàn)在的很多老人,都喜歡養(yǎng)寵物,除了子女工作忙的原因外,就是因為現(xiàn)在很多的子女,還不如寵物呢,寵物還能哄主人開心,而子女卻只會讓父母生氣,這是為人子女應該反思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