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咱們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提到孔明先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跟他相關(guān)的像借東風(fēng)啊、草船借箭啊、八陣圖啊、木牛流馬啊、孔明燈啊你肯定知道,他的文章《出師表》中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更是讓無數(shù)人把它當(dāng)做了座右銘,時刻掛在嘴上。
也正是因為他的出名,古代也有很多的詩人寫詩紀(jì)念他,今天咱們讀的這首詩,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先生寫的: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就是指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杜甫住在成都的時候,游覽了諸葛亮的武侯祠,寫下了這首詩。
【位于成都的武侯祠,有機(jī)會是值得看一下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指的就是武侯祠。錦官城指的是成都。因為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紡織技術(shù)發(fā)達(dá),蜀錦名揚(yáng)內(nèi)外,蜀國建立了錦官和錦官城來管理生產(chǎn),后來成都就有了這樣一個稱呼。
這句詩是說:到哪里去尋找諸葛丞相的祠堂呢?在柏樹茂密的錦官城外。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句是寫景的。在丞相祠堂的臺階邊,在這春天,有碧綠的青草,樹上有黃鸝在鳴叫,美妙的聲音穿過樹葉傳到了耳中。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叭欘l煩天下計”里面說的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據(jù)說當(dāng)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這樣劉備可以得到諸葛亮幫助,就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于是劉備就帶著張飛關(guān)羽兩個兄弟帶著禮物去了,可惜諸葛亮旅游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就只好回家了。第二次又去,天還下著大雪,這次他們碰到了個年輕人,還以為是諸葛亮呢。一問不是,是諸葛亮的弟弟。那人告訴劉備,哥哥出去見朋友了,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等也沒用。劉備只好又回去了。第三次再來,這次諸葛亮總算在家了,可惜正在睡覺。劉備就帶著兩個兄弟在門外等著,一直到諸葛亮睡醒了,才講明來意。于是諸葛亮就跟劉備講了一通天下的形勢,并愿意幫助劉備,做他的軍師。這一年,諸葛亮27歲。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會想到,這一幫,就是一輩子,一直到死了才停止。不僅幫助劉備,在劉備死后,還幫助劉備的兒子后主劉禪,為了完成劉備的遺愿,六次北伐,最后死在軍隊里。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諸葛亮是累死的。他愿意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
這句詩是說:劉備當(dāng)年三顧茅廬,向諸葛亮咨詢天下大事,這讓諸葛亮很感動。他作為開國的老陳,盡心盡力地輔佐兩個君主,靠的就是一片忠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未捷的意思是派出軍隊去打仗沒有取得勝利。師在古文里有軍隊的意思。捷有勝利的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可惜軍隊出發(fā)北伐還沒有取得勝利,諸葛亮就不幸去世了,這個悲劇讓英雄們禁不住流下淚來,打濕了衣襟?!?/p>
出師還可以有一種解釋,就是諸葛亮曾經(jīng)寫過兩篇文章,叫《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這兩篇文章也非常出名,有空可以讀讀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