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可能很多家長都感受過一種教育困境——
很容易與孩子產生矛盾和沖突,往往還是因為生活中一些很瑣碎的事情。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父母不給買,他們就大發(fā)脾氣;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作業(yè),偏偏孩子要玩手機......
伴隨教育困境而來的,是兒童心理學專家稱為的“親子關系危機期”。
它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時期,是個體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的人生過渡的時期。
在這段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會不斷增強,慢慢產生“小大人”意識。
若父母沒有適應孩子心理上的這種變化,還總是采取包辦一切、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的態(tài)度,忽略孩子想要平等的需要,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引發(fā)沖突。
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孩子接受的外部啟蒙事物更多,自我意識覺醒更早。
故更需良好的親子溝通來緩和親子矛盾、解決親子關系危機,給孩子心理發(fā)展提供指導和幫助。
良好的親子溝通,一定要避免“溝而不通”的問題。
故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一定要放下“父權”、“母權”思維,不要搞家庭“霸權主義”:我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說的都是對的!
之前網上廣傳一個視頻,視頻里一個小女孩一邊委屈地哭泣,一邊隱忍又克制地吶喊“我想靜一靜怎么樣”。
與她對話的正是她的父母。
事情起因是女孩犯錯被父母責罵,認錯后回房間關上門,父母卻不依不饒,不斷質問她為何關門,認為她關門是態(tài)度不端,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視頻里父母的掌控欲真的讓人窒息。
孩子雖小,但是一個情感獨立且完整的人,有了情緒也需要宣泄口。
而視頻里的父母不僅不正視孩子的情緒問題,不給她宣泄空間,還堅持要孩子聽他們的話,不準關門,不準表達情緒。
難以想象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父母和孩子之間怎么會存在良好溝通,又怎么去緩和親子矛盾。
原本很小的問題,在不良溝通的催化下,也難免積怨成深。
其次是要注意傾聽,將孩子說的話放在心上,思考孩子為什么會這樣說,而不是只想著如何反駁孩子,如何爭論贏孩子,如何讓孩子聽我的。
上面的小女孩例子,實則也是父母不管孩子說什么,只想贏過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典例。
當父母只想著如何讓孩子聽自己的時候,親子之間已經不存在溝通,只存在“霸凌”。
所謂溝通,是表達和接受的關系:一方表達的感受和觀點,被另一方所接受,并給予正面反饋。
而不是你追我趕、你退我進的爭論關系:不管一方表達了什么,另一方一定要拿出更多的論據(jù)壓倒對方。
具有同理心的溝通才是溫暖且有效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注意哪些細節(jié),以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呢?
評測學總結經驗,談談幾條有用的方法,希望能給家長一些啟發(fā)。
01
警惕語言暴力
面對孩子的問題一定要耐心解釋,警惕語言暴力,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氣急敗壞,大罵孩子“你怎么這么笨”、“你是傻子嗎”這些侮辱性的話。
02
學會向孩子道歉
與孩子產生沖突后,要在事后及時找時間與孩子溝通問題。要認識且接受父母也會錯怪孩子,所以要學習引導孩子表達委屈,要學會向孩子認錯,不讓孩子留有心結。
03
語氣、神情和顏悅色
呼喚孩子的時候,語氣不要太硬,聲音要低一些、溫和一些;表情不要那么嚴厲,要保證和顏悅色恰到好處,時刻給孩子甜蜜親切的感覺。
有的孩子本來沒有做錯什么,父母叫孩子時是咄咄逼人的語氣,吆吆喝喝,時間一長,孩子根本就不愿意聽父母說話。
04
樹立親子平等意識
親子間要樹立平等的意識,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意見,對于子女的一切不要持包辦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孩子的壓抑感,孩子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