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把三我一體中的“自然我+當(dāng)然我+超然我”分別歸結(jié)為“樸+貪+慈”三字,由此推導(dǎo)出六種人際關(guān)系:①慈?樸;②樸?樸;③慈?慈;④慈?貪;⑤貪?樸;⑥貪?貪。其中:“慈?樸”——超然我與自然我——超然于名利的“慈樸合一”是人與人關(guān)系的最高境界;“慈?貪”——超然我與當(dāng)然我——好比如來普度眾生——對“當(dāng)然我”也有慈悲心;而“貪?貪”——爭名奪利則是名利人之間關(guān)系的常態(tài)。在上述六類人際關(guān)系中,凡有“慈”或“樸”字者就平衡,凡有“貪”字者就不平衡,求名求利之“貪”是人與人關(guān)系的大敵。
擴展閱讀:三我一體人性理論
從人性的三我一體理論說,良好的人我關(guān)系須三項修煉或原則:一是自己要順其自然我,而對他人的“自然我”要有惻隱之心;二是自己要少點當(dāng)然我,而對他人的“當(dāng)然我”要有寬恕之心+慈悲之心;三是自己要多點超然我,而對他人的“超然我”要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人人都“順其自然我+少點當(dāng)然我+多點超然我”;對人都“慈愛自然我+寬恕當(dāng)然我+感恩超然我”,連世界也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自己“少點當(dāng)然我”是一場修行,而寬恕+慈悲他人的“當(dāng)然我”是一種境界。他人的“當(dāng)然我”著實可恨,但可恨之人自有可憐之處,所以寬恕名利人的同時還要加上慈悲之心。菩薩為凡夫造業(yè)因果報應(yīng)而慈悲。
人際關(guān)系的基本特點就是平衡:你如何對待他人,他人也如何對待你;你容不下別人,別人也容不下你。論語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經(jīng)有“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反過來講就是,你愿意別人怎樣待自己,你也要怎樣待別人。改善人我關(guān)系的訣竅:看別人大點+看自己小點,不信你試試。相反,總是看大自我的人,人脈關(guān)系肯定好不到那里。古人稱“大人+小我”值得借鑒,還如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人之通病是為自己求名求利而損害他人求存求活,尤其是傷害到他人的核心利益時,不但自己求名求利不得,而且必會反過來影響自己的求存求活。
“當(dāng)然我”的{名+利+情}×{權(quán)+錢+色}六大貪欲造成個人的內(nèi)在不平衡,而“自我為中心×名利最大化”兩大價值取向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平衡。人與人的沖突都是因為名利不平衡,而平衡的關(guān)鍵在于:一是處理好自我為中心與他人為中心的關(guān)系,對他人保持高容忍度,你多包容人的“當(dāng)然我”,他人才可為你所用;二是處理好自己名利最大化與他人名利最大化的關(guān)系,對他人保持低期望值。人與人之間在特定時空,中心只有一個,不可能兩人同時都為中心,雙方同時都要名利最大化也是不可能的。自我為中心+名利最大化行不通;以他人為中心+名利最大化也不可久;老子優(yōu)先+老子第一,這是在想當(dāng)然。
人際交往三大原則:一是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施加給別人;二是“己欲施人,觀需與之”——自己歡喜的,別人不一定喜歡,要根據(jù)對方的需求給予別人 ;三是“己之所欲,勿傷于人”——自己很想得到的,不要傷害到別人。這三條原則中,“勿施于人”是將心比心,“觀需施人”是換位思考和處事藝術(shù),“勿傷于人”是做人底線。人我關(guān)系的核心是如何防止不平衡,既不要因別人錯誤而讓自己不平衡,也不要因自己失誤而造成別人不平衡。既要防止自己貪欲而愧疚,還要防范被人貪心而后悔。
還有朱熹的“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如果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再加“低期望值+高容忍度”那就更加完美。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在名利場,“當(dāng)然我”多,“超然我”少。對人性“三我”要:慈悲+寬恕+感恩;對人性貪婪可:遠離+教化+利用。面對負能量、負價值之人,你無力改變,但可以遠離。你既來之就不必與塵世隔絕,又無能量改變他人的貪欲,不得已也只有利用人性的貪婪。 所謂“利用”就是“利”字當(dāng)先——投其所好,然后“用”之——為己所用——為生存所用合理。
拓展閱讀:《人之道》 平衡方舟 著
人際關(guān)系遵循“事物對稱”法則?!皭廴苏呷撕銗壑?,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曹操)屬人與人之間的對稱現(xiàn)象?!耙匝圻€眼,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屬人與人之間的平衡?!昂梅Q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那里有壓迫,那里就有反抗”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對稱狀態(tài)?!胺哺吲e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對稱。良好的人我關(guān)系需在如何滿足他人需求與自己需求、他人得利與自己得利、寬容他人與調(diào)整自己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人人都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你只有學(xué)會尊重他人,才會被他人所尊重。學(xué)會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辛勞、尊重他人為生存而做的各種努力…你特別要做到尊重體力勞作者,尤其是要學(xué)會尊重那些自以為不如己的人。你把自身的名利看得愈重,別人就把你看得愈輕。你心目中有別人,別人心目中才會有你。你當(dāng)別人一回事,別人也當(dāng)你一回事。你愈是把自己當(dāng)回事,別人就愈不把你當(dāng)回事。你愈是自以為了不起,別人愈是看你不起。只要做好自己,你愈是不求名利,名利反而來求你。
人際關(guān)系最大的敵人是貪念,當(dāng)一個人以“名利”為核心,就會認錢不認人,講利不講情,只有名利沒有朋友、沒有親情。名利系統(tǒng)的基本特征是“名利最大化+自我為中心”,名利場中人人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最終又回到自身利益上,所以,爭名奪利始終都是名利場上的主旋律。人生的可悲之處莫過于將大多時間精力用在跟別人爭斗上:友人、情人、親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爭斗的對象。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要求他人都是“超然我”,而自己卻是個十足的“當(dāng)然我”。人人都有損人利己的傾向,可又人人都憎恨損人利己的行為。
人我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
人際關(guān)系的實質(zhì)是平衡問題,名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名利的平衡,其基本問題是如何正確處理生存與名利的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就是要在自我與無我、自己和他人、自利與利他之間求得一個平衡。你使人家利益最大化,人家就會以你為中心。剩余智慧使人際關(guān)系變得十分復(fù)雜,大部分人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平衡問題,而能處理好這個問題的僅是其中的小部分人。
人際平衡關(guān)系取決于“相互需要度×雙方得利度×彼此容忍度”三大因素。名利人之間,相互需要才有關(guān)系(各取所需),雙方有利才可持續(xù)(滿足需求),彼此寬容才可長久(求同存異),只有1+1>2才有價值(結(jié)構(gòu)優(yōu)勢)。名利人總為滿足自身欲望而相互利用,卻很難相互寬容。愈是自我為中心,愈是被邊緣化;愈是利益最大化,所得反而愈??;只有互利雙贏才可大可久。
人與人之間只有存在相互需要的情況下才會形成彼此的平衡關(guān)系。名利人的需要有:名利情×權(quán)錢色+自我為中心×名利最大化,沒有相互需要的人之間不會形成關(guān)系。人與人之間有關(guān)系才有平衡,有平衡才有不平衡,雙方有利的平衡才可持續(xù)。人際天平的砝碼就是“名+利+情”和“權(quán)+錢+色”,利用這些砝碼可以擺平任何名利人。同樣,雙方都想占有或控制同一名利資源就有發(fā)生利益沖突。
名利人之間交往也是一個相互滿足各自欲望和需求的過程?!皽势胶狻边\用到人際關(guān)系上,你不妨先滿足或照顧對方的名利,后利用對方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名利最大化以不損人為限;自我為中心還須尊重別人。人際關(guān)系的高手應(yīng)當(dāng)是先予后取——先吃虧后賺便宜。所謂氣場不過是你有滿足別人名利需求的能量。
在名利人之間,一切都如同生意,相互有需求才有關(guān)系,雙方得利才可持續(xù)。生意人唯一的目標就是賺錢,名利人的目標則是賺取名利,他們之間的“生意”無非是以通過滿足交易對手的需求,來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名利人之間無非是一種相互滿足欲望的關(guān)系而已。與人相處最忌:做人越來越貪,做事越來越差;欲望越來越高,能力越來越低。
名利高手所謂的計謀不外乎是利用人性貪婪和弱點,其邏輯無非就是:人性本貪(前提)→順應(yīng)人欲(策略)→投其所好(手段)→為己所用(目的)。從小我只看到小天地,從大我才看得到大天地。人在名利場,反名利人之道而行之,反而會得到意外的名利。過于“自我”反危及小我,超然“小我”反實現(xiàn)自我。當(dāng)你爭到的金銀財寶愈多,看到的清純笑臉就愈少。
名利人之間的名利生意,當(dāng)然而然是名利的平衡,但雙方都要自身名利最大化,所以凡名利生意都不長久,僅僅滿足單方的需求不可持續(xù),彼此沒有一定容忍度的人我關(guān)系不可長久,只有“1+1>2”的生意伙伴才有價值,只有雙方需求都得以滿足才可持續(xù)。評估與人合伙或關(guān)系的公式:相互需要度×雙方得利度×彼此容忍度。利用人的公式:滿足所需+讓其得利+容人所短。
名利場上的硬道理就是名利,就是你手中有多少名利?你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名利?有利有用,才有尊重;有權(quán)有錢,才有尊嚴。無名無利,用什么去跟人家交易?無權(quán)無錢,拿什么來與人家平衡?你的市價=有用有利×不可替代×不確定性。人際關(guān)系就是建立在一定名利實力基礎(chǔ)上的平衡。在名利人面前,只有永遠的名利,沒有永遠的關(guān)系,切記:人生最大的不確定性莫過人心。
想想彼此都不容易,從對方角度看問題——換位思考使人釋然;想想都是世間過客,從生死角度看問題——終極思考使人坦然;想想都是塵中之塵,從宇宙角度看問題——時空思考使人超然。有限的時間精力要用得其所——提升思維方式+增加信息數(shù)量+獲取生存資源+解決生存問題。應(yīng)對名利人四項原則——遠離是非人+防止被折騰+拒絕負能量+學(xué)會求平衡。生命資源寶貴,防止無謂耗散!
既來人間就要——寬容寬容再寬容,容天容人容自己;大度大度再大度,度己度心度眾生。大度于人也是在度自己,惟先度自己才要度眾生。與人相處:一要做好自己的事+二要換位思考問題+三是凡事與人為善。切記:無論無才有才,都要守住一“謙”字;無論位輕位重,都要守住一“廉”字;無論事多事少,都要守住一“勤”字;無論有錢無錢,都要守住一“儉”字;無論好話壞話,都要守住一“淡”字;無論欠多欠少,都要守住一“還”字;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守住一“定”字;無論出世入世,都要守住一“誠”字。
建立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方法就是“做人不怕吃虧,做事不怕吃苦”,這是平衡修煉的第一寶,吃虧吃苦是一個與高容忍度和低期望值相關(guān)的個人體驗,屬于“質(zhì)樸的準平衡”的表現(xiàn)。做人不怕吃虧包括在“名”和“利”兩方面能在較大幅度內(nèi)能承受吃虧的心理狀態(tài),做事不怕吃苦也是不怕吃虧的一種表現(xiàn),多做點多付出點不會吃虧到那里。一個人很聰明不一定是福,而肯吃苦吃虧肯定是福;淡化自我反而實現(xiàn)自我,淡泊名利反而得到名利。人際關(guān)系最怕的就是耍小聰明,人天生就不喜歡別人比自己聰明,尤其是自以為聰明的人。人際之間還須:做人不可貪婪,做事不可懶散。貪婪是怕吃虧的原因,懶散是怕吃苦的表現(xiàn)。
吃過苦和吃點虧可以說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吃苦相當(dāng)于儲蓄,吃虧好比是投資,你平時不儲蓄,哪來的錢去投資?你事先不投資,事后哪來的回報?人際之間,吃苦就好比在存錢,吃虧就相當(dāng)于賒錢,而怕吃苦、貪便宜就相當(dāng)是欠錢。昨天不吃苦,今天得吃苦;今天吃得苦,明天不吃苦。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吃虧吃苦,都要趁早。昨天多吃苦是為了今天少吃苦,今天吃小虧是為了明天不吃大虧。與不怕吃虧對應(yīng)的是貪小便宜,有貪小便宜心理的人,必會表現(xiàn)在日常行為的方方面面。愈怕吃苦愈要吃苦,愈怕吃虧愈要吃虧。不怕吃苦反而不會吃苦,不怕吃虧反而不會吃虧。貪小便宜只是耍小聰明,不怕吃苦吃虧才是大智慧。大徹大悟之人,必經(jīng)大苦大悲。不怕苦+不怕虧+不怕死,幾近成佛。
人的通病正是怕吃苦、怕吃虧、太精明,喜歡占別人的便宜。你貪到小便宜等于別人吃了虧,而別人吃了虧,心里就不平衡,就會尋機報復(fù)讓你吃更大的虧。所以說,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肯吃苦、占小便宜就好比欠賬,不肯吃苦是欠自己,占小便宜是欠別人,占得愈多就欠的愈多,而欠賬總是要還的。欠別人錢可以還清,但人生中很多東西是還不清的,像人品口碑花錢也買不到。人一生時時處處,都有一個“還”字。貪小便宜是做人的大忌,其結(jié)果就是吃大虧。與人打交道能做到寧愿吃虧,也不要占便宜,你如果吃不起大虧,至少也要做到不貪小便宜。天道昭昭,吃虧于人,公平于天。與人相處,寧拙毋巧,才是高人。做人不怕吃虧+做事不怕吃苦,求生存不怕死+求名利不作死,高人中的高人。
不怕吃苦吃虧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為了吃苦吃虧本身。人與人之間,你要是傷害和虧了他人,就有可能給留下自己更大的傷害。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吃了虧、受到別人的傷害,都會忌恨在心,尋機報復(fù)對方,讓對方受到更大的傷害,心里才會平衡?!俺蕴澥歉!狈催^來說,就是占便宜是禍。在吃虧問題上大概可分成三種類型:一是斤斤計較,一點小虧也吃不得,還要處處占別人的便宜,這類人肯定叫人討厭。第二種人是不喜歡占小便宜,還能吃得點小虧,這類人肯定受歡迎,譬如李嘉誠“少拿兩分”的秘訣。第三類就是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有時超然名利反而得到名利,超然生死反而得到生存??瘫≌呙脖。竦勒呙埠?。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厚德之人,方能載物。
人與其它生命的區(qū)別在于有剩余智慧→求名求利→重視自我。人人都有被贊美、被認同、被理解、被賞識、被尊重、被重視的需求,都很在乎別人的評價。記?。喝巳硕枷矚g聽好聽、中聽的話。你能說人家好聽的話,僅僅是心態(tài)問題;而講人家中聽的話則需要水平。人際交流,不但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還要有講話的藝術(shù)和技巧。譬如,與人交往把對方看得大點高點,把自己看得小點低點;與人講話少講“我”多講“你”,多用“我們”少用“你們”。人皆有“聽好話+得好處”之好,與人交好其實也簡單,就是多準備點好話和好處。
雖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但人人又都討厭自我為中心的人。跟人聊天除講“我的”不是外,盡量少談“我的”什么,尤其是不可炫耀自己的名利,愈是炫耀什么,愈會失去什么。應(yīng)為了對方而說“我”,不可為了我而講“我”。那種三句不離“我”字,處處凸顯“我”的人,人際關(guān)系肯定不好。那些牢騷太甚、怨天尤人、動輒訴苦的人,肯定不受歡迎。個人的價值是自我的倒數(shù)(當(dāng)然我^-1),如光有自己沒有別人,過于“自我”反而會失去自我,失去自我也不會有他人。如孟子講的,敬人者,人恒敬之 ;自重者,人恒重之?!拔摇钡淖罡呔辰缡恰盁o我”,你越是“無我”、“忘我”,別人心目中越是有你記牢你。
人人都有輸出自己思想的需求,包括向別人輸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思想方法、生活方式等,這屬于表現(xiàn)欲和控制欲的體現(xiàn)。孟子說的“好為人師”,目的是輸出自己的思想,并得到別人認同,以實現(xiàn)自我。當(dāng)別人認同你和接受的思想觀點時,你的控制欲和表現(xiàn)欲就會感到滿足。你和有“共同語言”或“共同之處”的人交往就容易取得平衡。所以,你不但能說中聽的——人家愿意聽的,同時還要會聽肯聽別人的述說,學(xué)會贊同、容納和汲取別人的觀點。
孔子的“仁”即人與人之間平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或損人利己,都屬自己與他人之不平衡,而是應(yīng)己欲達而達人,己欲利而利人?!叭柿x禮智信”有利于自身平衡,“溫良恭儉讓”有利于人際平衡??鬃拥摹叭省狈止?、寬、信、敏、惠五個方面,說的都是如何取得與他人平衡的方法。孔子認為: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如想使喚別人,你就得給人好處,包括說別人中聽的話,無人會歡迎一個對自己有害的人。
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是人類出版史上第三暢銷書,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譯成五十八種文字,全球有四億的讀者。他認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樣。原著者以人性的弱點(自我為中心+名利最大化)為基礎(chǔ),提出一套解決自己與他人平衡的實用方法和原則,不外乎是“準平衡”和認同對方,求存在而不求存在感,滿足對方的求名求利需求,為自己求取一個平衡的人際關(guān)系??ㄊ系娜穗H關(guān)系術(shù)無非就是順其人性而行之,鉆了人性求名求利弱點的空子。利己莫害人,要錢更要命;名利適度化,自我非中心。
貪婪是人性中最大的弱點。那么,人性都有哪些貪婪呢?筆者大至歸納一下,人性的貪婪包含{名+利+情}×{權(quán)+錢+色}六大貪,加上人對貪欲的“名利最大化×自我為中心”取向,以及為了爭名奪利而瞎折騰、本末倒置、簡單問題復(fù)雜化等。所有這些合成了人性的弱點和通病,卡耐基正是利用了人性的貪婪和毛病。但筆者以為,人與人之間的最高境界是做到順其自然,包括順其貪婪,不必刻意為了人際關(guān)系而人際關(guān)系,更不能為了求名求利而搞人際關(guān)系,任何為求名求利而建立的人際關(guān)系都是不可持續(xù)的。
卡耐基這套人際關(guān)系術(shù)的運用應(yīng)當(dāng)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行,即雙方的名利基本平衡的狀態(tài)下才行得通。當(dāng)雙方的名利發(fā)生根本沖突的情況下,雙方的平衡系統(tǒng)就會出現(xiàn)崩潰,他的這套人際關(guān)系學(xué)無法恢復(fù)原有的平衡。所謂低調(diào)、謙讓、吃虧、恭敬…無非是為了迎合人性弱點,有限滿足他人“聽好話+得好處”之好,讓對手心里舒服而已。人之間只是名利關(guān)系,只要利益足夠大,就可以打動任何凡心?!叭藗儕^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guān)?!比穗H之間的主旋律是為了名利而爭斗,人性的貪婪決定各名利系統(tǒng)之間不可能得到持續(xù)的平衡。
個人的信譽和信用對人際關(guān)系直接相關(guān)。信譽來自于一個人長期的講信用行為,信任出自于一個人長期的為人處事。如果說吃苦是存錢,吃虧是投資,那么,誠信就是人生的長期投資。金錢財富可以揮霍,而信譽萬不可揮霍。信譽的實質(zhì)是利益,講信譽是講長遠利益,蒙人是為自己眼前利益而損害別人利益,信任的背后是對未來利益的保障。子思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辈恢v信用的人做人肯定失敗,做事不會長久成功,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與沒有誠信的人打交道,因為人人都不希望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
做人做事講誠信如存錢,而不講誠信如化錢,化錢容易存錢難,守信譽“如登”,化信譽“如崩”。你一輩子積累的信譽,因一事不慎而毀于一旦。信用破產(chǎn),此生完蛋。商品交易是利益的交換,名利人之間則是名利的交易,都有個信譽問題。 雙方的價值取決于對方的需求度和得利度,同時還有可替代性——機會成本問題。人到成年還少予多取,少做多用,一定會遭人嫌。誠信文化是一個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chǔ),人人不講信譽的社會,人人都是受害者。
人一旦失去信譽,將會付出十分高昂的代價,如孔子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信譽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時間是人生的本錢,失信就等于是浪費生命;信譽是人脈的本錢,人而無信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寸步難行。 合作需雙方信任才成,爭斗只單方失信就可。“共贏×互信”是維持人際良好關(guān)系的充要條件,獨贏思維終不可持續(xù),相互猜忌必反目成仇,互利互信才可以長久。信譽應(yīng)是意愿和能力的統(tǒng)一,必諾之言不足信,那是因為踐約的能力不足。做人不守“法律道德+財務(wù)風(fēng)險”底線,本質(zhì)上也是不講信譽
在生存存在模式下,人與人之間形成的親情、愛情、友情相對持久可靠,如進入名利場前的同學(xué)、戰(zhàn)場上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少年純潔的愛情。人與人之間最高境界是母嬰平衡,此時母慈嬰樸,慈樸合一,完全處于求存求活狀態(tài)。在名利存在模式下,人已蛻化成利益動物,被紅塵所污染,沒有真正的親情、愛情、友情。人們?yōu)槔嫦嗷P殺,沒有是非,只有勝?。簞僬邽橥?,敗者為寇。人而無信是因為名利最大化,相互猜忌是因為有利害沖突。
拓展閱讀 頭條珍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