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歙縣城西十多華里,老遠你就能看見棠樾牌坊群,一溜排佇立于田間大道上,七座牌坊依次排列,氣勢磅礴。
這分明就是顯擺,很像把一串獎?wù)聮祛~頭一樣明目張膽。
它要的就是這種張揚。
這牌坊群著實讓人不可思議,明代建三座,清代四座,那么長的歷史間隔,卻跟早規(guī)劃好了似的,豎杠一字排開,模樣也是不分伯仲。
這組牌坊群,在全國也是少見,一是它的單組數(shù)量多,而且保存完好,那么大的眉目竟然能躲過破四舊、砸爛一切的文革,真算是奇跡;再則是它的旌表內(nèi)容齊全,富有歷史感的“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的教條,一應(yīng)俱全。
有了這組牌坊撐腰,中國牌坊博物館干脆就建在這里了。
以牌坊宣揚、旌表、激勵,是古老中國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柔軟身段的治理方式,為表彰在“忠孝節(jié)義”各方面作為顯赫的官員、民眾,當朝政府常常批準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宅院門頭最顯著的地方,修建功德牌坊,借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
這種方式和今日注重個體激勵的獎狀、獎?wù)虏煌?,它的旌表更顯大張旗鼓的宣揚,就是要凸顯它的光宗耀祖、名垂后世的文化意蘊,激勵一人,帶動一戶幾代,乃至于一村、一鄉(xiāng)。
看這牌坊群,你會想中國的古式治理文化,它有很厲害的一面,該張揚的張揚,該傳世的傳世,把功名的榮耀,抬高到極致。
棠樾牌坊群同時也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建筑藝術(shù),建筑風格混然一體;雖然七座完成的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
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質(zhì)地優(yōu)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
這種材質(zhì)也是它歷經(jīng)浩劫而幸存的主要原因;就像樂山大佛,你盡可以雄赳赳、氣昂昂的毀它、壞它,卻不能滅它。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牌坊四柱落墩,古樸雄偉,在挑檐下的“龍鳳板”上,“圣旨”兩字鑲在其中,橫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獅一對,英武異常。
據(jù)介紹,被皇帝表彰的鮑燦,一生并未做過官,因教育子孫有方,其孫又在捍衛(wèi)明室江山的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被皇帝“榮封三代”,特為其祖立坊。
第二座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親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實屬罕見。
牌坊上銘刻的“慈孝詩”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鮑家一子見父將被人殺害,便求代死;而父為了鮑氏家族不斷香火,卻要求處死自己,不殃子孫。鮑家父子上慈下孝之舉感天動地,連那些強盜也中招,熱淚盈眶的解縛放人。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聽到這個故事后,欣然寫下“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xiāng)”,并撥銀將“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繕。并增其舊制,刻御題對聯(lián)于其上。
一座牌坊兩朝皇帝加封,這在我國歷史上堪稱榮光之最。
后面的幾座牌坊分別是“立節(jié)完孤”牌坊、“樂善好施”牌坊、“節(jié)勁三冬”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七座牌坊,七個棠樾村的“中國好人”,就這樣流傳于天地間。
我們今日評定的“中國好人”,能否有這樣的宣傳、傳世效果?
據(jù)說我們淮北因“中國好人”全國居多,被稱為“中國好人”城,建了紀念館,但比起千里迢迢人家專來看的棠樾牌坊群,還是有差距。
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jié)合,一座又一座經(jīng)官批御審,一座座精心設(shè)計和施工,一座一座直沖云霄,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
歷代統(tǒng)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突出表現(xiàn)的人,成為古老時代大興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經(jīng)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