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衛(wèi)恒《四體書勢》記載:"昔在黃帝創(chuàng)制萬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看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
【5】南朝劉勰(xié) 所著《文心雕龍》:“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fā)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fēng)。夏后氏興,業(yè)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
【6】《孝經(jīng)緯援神契》云:“三皇無文,至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strong>
【7】《論衡》:“見鳥跡而知書,天非以鳥跡命倉頡,而倉頡起鳥跡也?!庇衷唬骸霸於烁鼮?,前始未有,若倉頡作書是也”?!疤斓貫閳D書,倉頡作文字,業(yè)與天地同,指與鬼神合?!薄 ?br>【8】本后魏江式《論書表》:
口“臣聞庖羲氏作而八卦列其畫,軒轅氏興而靈龜彰其彩。古史倉頡覽二象之文,觀鳥獸之跡,別創(chuàng)文字,以代結(jié)繩,用書契以紀事,宣之王庭,則百工以敘載之方冊,則萬品以明迄于三代。
【9】如“《篆勢》曰:‘鳥跡遺,皇頡循……’”。又如“《隸勢》曰:‘鳥跡之變,乃唯佐隸……‘”。再如“《草書勢》曰:‘書契之興,始自頡皇……’”等。【10】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六書一
古文按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1】《孝經(jīng)》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仿象是也?!保ǔ觥稌鴶唷罚?/strong>
【12】李斯《倉頡篇》:“倉頡作書,以教后嗣”
以上只選擇一小部分的文獻記載,皆說明倉頡受鳥獸蹄迒之跡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文{許慎解釋:依類象形謂之文,即象形文}
鳥跡獸跡給了倉頡那些啟示呢?鳥跡獸跡有固定的形,固定的義,固定的音,這正是文字所需要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光創(chuàng)造象形文{包括指事字}還不夠。因為象形文都是名詞,只有名詞還無法記錄口語,還需要動詞,代詞,副詞,連詞,介詞,形容詞等,所以倉頡又發(fā)明了合體字【形聲相益謂之字】有了合體字{含會意字、形聲字},就能將文字中的單字與語言中的詞匯對應(yīng)起來,為記錄語言鋪平了道路,這是倉頡造字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有這個飛躍才能讓大量的文字產(chǎn)生成為可能,才能最后出現(xiàn)完整的文字系統(tǒng)
綜上所述,倉頡因受鳥跡、獸跡的啟發(fā),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還發(fā)明了假借字,轉(zhuǎn)注字用字法,倉頡是受黃帝之命,開始造字,文字完成以后,黃帝又下令在朝廷和全國推廣,由此可知,倉頡造字是政府行為,不是自發(fā)的個人的或勞動人民的集體行為,文字一經(jīng)推廣普及,即進入應(yīng)用階段,口傳歷史結(jié)束,信使時代開始,中國文字的歷史究竟有多長,應(yīng)當以黃帝時代為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