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認為自己是上帝格外眷顧的讀書人,因讀書走出了那個現(xiàn)在又常常想回去的故鄉(xiāng),因讀書站在了那個叫作生命成長的課堂,因?qū)懽鞔罱四莻€春暖花開的遠方,深深的讀,淺淺的教,慢慢的寫,靜靜的走,一天,走到了一座英雄的城市,叫南昌。
2019年4月12日,我以有幸成為第四屆南昌教育閱讀論壇暨“大夏書系讀書節(jié)”2019經(jīng)開區(qū)專場全國二十名贈票參會者之一的身份,聆聽了大理大學特聘教授汲安慶老師、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老師、《教師月刊》主編林茶居老師等的講座精彩分享以及南昌部分中小學校五位一線教師閱讀寫作經(jīng)驗交流沙龍式分享。
汲安慶教授以《寫作:豐富、纖敏與創(chuàng)造》為題,從“豐富自我,活得更多”、“纖敏自我,活得更新”、“創(chuàng)造自我,活得更美”三個方面對閱讀和寫作的關系進行了論述。
詩人林茶居則圍繞“教師的詩學”為與會教師帶來了一場充滿“詩意”與“哲學”的報告。在他看來,教師的詩學之核心在智慧與正義(正義:包含愛),對其一個根本判斷是文化,社會,人生,教育……此外,林老師提到了教師的教育力包括輸出的能力、吸納的能力和轉(zhuǎn)化的能力。其中吸納的能力就包括閱讀能力,轉(zhuǎn)化的能力就包括寫作能力。
“我們是教師,我們影響未來?”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的這一發(fā)問引起了在座老師的深思。接下來,她以《談談托起課堂高度的閱讀》為主題跟大家分享了三本書。
第一本是“自我態(tài)度之書”。在被工作、雜事、資訊侵占后所剩無幾的時間里,我們該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竇校長提出了“軸心閱讀”法,她“因課促讀”、靠“韌”勁學習、靠“恒”勁積累,以自己的學識積累給學生帶來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語文課。
第二本書是“課堂修煉之書”。從“三個超越”到“主題教學”再到“主題課程群”,清華附小逐漸構(gòu)建了更為科學完善的“1+X課程”體系。兒童站立在學校正中央,課堂成為教師們永遠的生活主題。
第三本書是“團隊同進之書”。優(yōu)秀團隊聚集人才。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基于清華附小“造就完全人格之教育”,從成志學校走向成志教育,團隊之間相互依存、共同追求、不可分割,努力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不斷自我突破。
三位教育大咖的主題講座如春雨,灑在思想干涸的土地,似燈塔,指明語文教育的方向,像號角,喚醒老師沉睡的心靈……
接下來五位一線老師的沙龍式讀寫分享,讓我深深的懂得了:老師,你讀書的樣子真美!
如果說這些收獲已經(jīng)不虛此行,那么邂逅未來語文名師安徽宿松中學張敏老師便讓你不得不感嘆,語文教育的路上: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原來張敏老師和我一樣,也是此次讀書節(jié)獲得贈票的二十位老師之一,也是自掏腰包來自江西以外的“珍稀動物”!我倆可能也應該是唯一的兩位外地尤物。
從會場的卿卿我我,到當天會議結(jié)束后相約相聚在滕王閣附近餐館的耳鬢廝磨,談語文,論課堂,品名師,說理想……最后自然是你情我愿、一拍即合,鬼混了一晚。
大約凌晨五點左右,我被一陣又一陣的春雷驚醒,心里不免感慨南昌春天的與眾不同,仔細一聽,滾滾雷聲竟然來自另一個床上,原來是張敏老師在發(fā)表鼾聲。此人睡覺就有如此動靜,將來一定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物,遺憾的是沒有及時記錄,為語文人物史料留下了不小的缺憾。
第二天,我們登了滕王閣,去了江西省博物館,走了八一紀念館,吃了南昌紅薯粉,在賓館短暫纏綿一番后,只得匆匆道別。
因為語文,因為張敏,我永遠記住了一座美麗的城市:南昌!
作者為陜西省靖邊縣語文教研員。
關注書韻閑話
無
分享悠悠書韻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