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呼吸
一個角色最大的魅力,應(yīng)該是演員的表演與小說中主人公的形象形成了無縫的疊影。這,與演員后天的努力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二者的骨子里擁有著同樣的呼吸。
——題記
談到骨子里的呼吸,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陳曉旭。
相信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只有一個陳曉旭吧!沒錯,她的確演得很好,她已然把這個角色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了,并轉(zhuǎn)換為她的呼吸。
我知道,1987年版的《紅樓夢》,導(dǎo)演王扶林單單為了選好角色,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為的就是讓演員本身的性格與角色相對應(yīng),這樣演出的角色才會自然,才會更具感染力?;蛟S這個“角色”要求就是演員骨子里的呼吸。
陳曉旭就是當(dāng)年《紅樓夢》劇組中的一名演員。記得當(dāng)時中央電視臺提出要拍攝《紅樓夢》的時候,就有人覺得她再合適不過,勸她寫自薦信。可陳曉旭很有自尊心,她說:“我才不去演呢!”最后,有朋友用激將法激她,陳曉旭禁不住,才激情滿滿地給導(dǎo)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信。信中有一份自薦信和一張照片,以及陳曉旭自己寫的兩首詩歌。其中有一首叫《小麻雀》,另外一首便是后來火遍大江南北的《柳絮》。當(dāng)時年僅18歲的陳曉旭并不知道,這一封信徹底改變了她以后的人生。
王導(dǎo)一看到這封信便讓陳曉旭立刻到北京。第二天,通過初選的陳曉旭如愿以償?shù)睾屯鯇?dǎo)見面了。當(dāng)王導(dǎo)和她聊起了《紅樓夢》時,陳曉旭以她對《紅樓夢》的熟悉程度和張口就來的詩詞歌賦,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斑@個人很不簡單呀!”——這是王導(dǎo)對陳曉旭的第一印象。后來王導(dǎo)還稱贊陳曉旭有林黛玉的詩人氣質(zhì)、悲劇性格和說話尖刻等特點。陳曉旭不僅熟讀《紅樓夢》,還會作詩。在80年代讀書無用論的“熏陶”下,能有這樣一個人才,的確是很了不起的。
為什么王導(dǎo)一看到陳曉旭就覺得她是演林黛玉的料呢?因為陳曉旭身上確實有林黛玉的影子,這就是我想說的骨子里的呼吸,是自帶的特質(zhì)與光芒。
話說《紅樓夢》這部著名的世情小說,也不知都被翻拍過多少次了?可為什么偏偏就是1987年版的最受觀眾歡迎呢?
我們就來說一說2010年翻拍的《紅樓夢》吧,整部戲拍下來大概就花了一年的時間,這一版的口碑和網(wǎng)評也確實是比較差的。而1987年版的《紅樓夢》單是選拔演員就選了一年多,整部戲拍下來,加上后期制作整整花了五年多的時間。選演員可是個關(guān)鍵啊!
或許,你會說只要裝得像些,便不用在乎有沒有骨子里的呼吸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骨子里的呼吸是裝不出來的,你可以隨意模仿一個人,但我想,如果沒有似她(他)一般的呼吸,鏡子中的你縱使學(xué)到了精髓,也總會差那么一兩分吧!
指導(dǎo)老師:蔡泗明
指導(dǎo)老師點評:
一、作者用“骨子里的呼吸”來比喻一個人先天的氣質(zhì)特點,再加上后天有針對性的學(xué)習(xí),最終形成了小說內(nèi)外兩個人的疊影,很形象,很有創(chuàng)意。
二、文章通過1987年版的大型古裝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與2010年版的《紅樓夢》的對比,進(jìn)一步說明達(dá)到“骨子里的呼吸”的境界,是要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全文說理很有力度,令人嘆服!
插圖/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張梓妍,女,2007年出生,福建云霄人,現(xiàn)就讀于云霄實驗小學(xué)六年級,喜歡音樂,會彈鋼琴,熱愛文學(xué)。
長|按|二|維|碼|關(guān)|注
用詩和遠(yuǎn)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yù)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xué)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 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編審:孟芹玲 何愛紅 孔秋莉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