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風,童年難忘
——讀蔡小平老師作品(三)
李品剛||海南
歲月催,歲月催,童年一去不復歸。
憶難追,憶難追,春風還是細微微。
往事如風,紛紛揚揚。再次品讀蔡小平老師幾篇記憶童年時光的作品,跟隨著她那些生動有趣的文字,讓我仿佛和她一樣返回童年。屋檐下掏麻雀,蘆葦蕩里尋鳥窩,逮魚,粘知了,黃昏時追逐蜻蜓,晚霞中笑聲回蕩;門前的那棵棗樹,地里的香瓜,火盆里煨熟的花生,灶膛玉米香,奶奶包的槐花餅,都在記憶里深藏;一排低矮的校舍,一塊寬闊的操場,一條毛巾改成的書包,一盞煤油燈的光亮……
《那年冬天》
那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水塘結上厚實的冰。身為大姐的蔡小平,帶著弟弟妹妹做“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開開心心,不亦樂乎。
臨近春節(jié)前的那幾天,姐弟們玩性稍減,總是眼巴巴地站在公路邊,期待著父親回家過年,盼望著父親帶回鞭炮煙花、大糕果子和新衣服。
還有一件讓蔡小平老師難忘的事,就是父親回家后教她學騎自行車?!皶r隔三十多年,我仍然記得那年除夕的上午,那條鄉(xiāng)間小路上,我獨自騎行的情景。”蔡小平老師學騎自行車的那一段動情描述的文字,讓我當年學騎自行車的場景一下子從記憶深處復活過來。
我十二歲那年,春節(jié)期間看到在外地工作的堂叔騎回來的自行車擺放在門口,壯著膽子想學著騎一騎?;蛟S是因為過年,或許加上堂叔對我比較喜歡,他愉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在練習過程中,車鏈條將我右腿的褲腳撕開一條寸把長的口子。我一下傻眼了,過年剛穿的新褲子撕壞了,不知道母親會怎么樣生氣與懲罰呢!我只得硬著頭皮回家,低著腦袋蹭到母親面前準備挨罵。母親一看,難以自制的心疼與氣惱掛在臉上,但很快又平靜下來,讓我脫下新褲子坐進火桶里,隨即拿出針線一針一針地縫起來??粗赣H每次都將針頭在頭頂毛發(fā)里劃拉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縫合,我的心里充滿著愧疚和自責。
“快樂的童年,美好的回憶,熾熱的親情,溫暖著冬季?!边@是我當時讀到蔡小平老師這篇作品的留言,再次品讀,心里還是暖烘烘的。
《往事如風》
“童年的麥田,長大的村莊,即便時間過去四十余年,一些場景,一些畫面,斧鑿刀刻一般,深深的留著印記?!辈绦∑嚼蠋煛锻氯顼L》的這篇作品,記錄著她的童年印象中,母親在收割麥子的季節(jié)辛苦忙碌的情景。
蔡小平老師清晰的記得,昏黃的油燈下,母親仔細地把衣服的破損處補好,把護袖的松緊口縫緊一些,在為第二天的開鐮做著準備。
母親是大隊長兼婦女主任,那時隊里的麥子,差不多全是母親帶領莊上的姑娘和婦女,頂著烈日和月光割下的。每年的麥收時節(jié),母親總要瘦掉好幾斤。長達二十多天的麥收,田頭是“黃金鋪地,老少彎腰”。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忙在一塊又一塊麥田里。為搶收麥子,有時忙在田頭的母親,連飯都來不及回家吃,是奶奶把烙好的餅子,裹著咸菜,讓小平或是妹妹給母親送到田頭。
蔡小平老師的這篇作品,詞匯豐富,信手拈來;語言流暢,生動形象。
“布谷鳥高一聲低一聲的叫喚著,不斷地提醒人們,又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毕募鹃_鐮,閃亮登場。
“冉冉上升的太陽,像一個碩大的火球,懸掛在空中,它不斷散發(fā)出熾熱的光芒,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一陣緊似一陣的南風,帶著一股熱騰騰的氣流左沖右突,它們長驅直入,浩浩蕩蕩,熱烈而奔放地吹過鄉(xiāng)野,吹過不斷涌動的麥浪?!毕氖盏钠D辛與勞苦,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想到明天早上麥收開鐮,想到往后的月夜也能夠搶收麥子,笑意掛在母親臉上......”豐收的喜悅,勞動的光榮,溢于言表,暢快淋漓。
《社場》
社場,我們老家叫稻床,生產(chǎn)隊的曬谷場,莊稼人心目中的的經(jīng)濟重地。每年從麥收開始,社場就成了全生產(chǎn)隊最熱鬧的地方。蔡小平老師的《社場》一文,繪聲繪色地展現(xiàn)出豐收的歡快場景。
隨著隆隆的脫粒機聲響起,參與脫粒的人們,相互配合著,運送麥捆,喂機,出粒,叉草,忙而不亂秩序井然。飛揚的麥灰和著汗水,把參與脫粒的人個個都畫成了花臉,可仍掩飾不住他們面對豐收后的喜悅心情。
收割水稻時,人們把割倒的水稻運到社場上。脫粒,揚場,攤曬,歸倉。秋風漸起,樹葉脫落,社場上的每一天,都是一派繁忙。這邊稻子還沒干透,那邊潔白的棉花又攤曬在場頭的柴簾上。
農(nóng)事不怎么繁忙的時候,隊里會隔段時間包一場電影在社場放映,這是種田人最歡快的時光。如蔡小平一樣,歡天喜地的孩子們,剛丟下飯碗,就急不可待的扛著板凳去了社場,先占一個好位置。電影尚未放映,他們嘻嘻哈哈地圍在放映員身邊,好奇的盯著放映員手里的膠片。直到電影要開場,才會匆匆地擠回自己的位置。
“那時的社場,不僅是一個生產(chǎn)隊展示勞動成果的地方,更是社員們分享勞動快樂的場所?!边^了臘月二十,每天,喜笑顏開的社員們都會趕到社場,今天分草分糧食,明天分花生分油,后天殺豬分肉,隔天又起魚塘分魚。這些和新年相關聯(lián)的分配,基本上都是在社場上完成?!澳杲K的社場,仿佛小小的集市,一時間真的是熱鬧非凡?!?/p>
我對稻場也有著親切如初的情感。初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種地兩年,稻場成為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一個舞臺。刷稻把,打麥子,揚癟稻,翻曬谷,一樣樣農(nóng)活在這里輪番上場,一茬茬作物在這里顆粒歸倉。每天晚上,隊長安排兩個男社員看守稻場。夏季,谷物的陣陣清香,蟋蟀的淺吟低唱,猶如美妙的催眠曲;松軟清香的稻草鋪,更似一張寬大的床,仰望著夜空,繁星調皮地眨眼閃爍,不時還有流星劃過。寒冷的冬天,我們匆匆吃完晚飯和洗漱后,抱著被褥來到稻場鉆進隊屋,在厚厚的稻草堆上相偎而臥,聽著長者講述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我香甜地睡著了。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童年的社場已經(jīng)遙遠成溫馨的記憶。那塊堅硬的場地,早已被復墾成生機勃勃的農(nóng)田,可作為當年名副其實的生產(chǎn)生活的中心,它將永遠鐫刻在和我一樣,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一代人的心里?!?/p>
《社房》
社房,我們老家叫隊屋,生產(chǎn)隊在社場一側蓋的幾間房子,用來存放收獲的農(nóng)作物,平時存放生產(chǎn)隊的勞動工具。這里,也是莊稼人的精神家園。
蔡小平老師在《社房》一文中,繪聲繪色地描迷著她的童年記憶。社房是聚集人氣的地方,只要天氣晴好,老人們會背著、抱著、攙著孫子孫女,聚在這里聊天。天氣寒冷的農(nóng)閑時節(jié),人們也喜歡聚到這里,一邊烤火一邊說說笑笑著。拄著拐棍的老爹爹,腿腳靈便的老奶奶,納鞋底的婦女,都是這里的“??汀薄;蛟S因為有人時常在火盆里煨幾粒黃豆或玉米,有些小孩子每天醒來總會纏著大人,要到社房去玩。
社房是生產(chǎn)隊議事的重要場所。諸如如何分配糧食,哪一天起魚塘及如何分魚,過年時殺豬及如何分配,每月一次的民主理財?shù)龋际窃谏绶康拿河蜔粝峦瓿傻摹?/p>
在社房度過歡快童年的蔡小平老師,心里一直記掛著家鄉(xiāng)?!懊看位氐嚼霞?,望向那一塊長滿莊稼的土地,我就會想起小時候的社房。那烀熟的黃豆,那火煨的玉米,那牛屋里的歡聲笑語。一個個溫謦的場景,苑若一幅幅畫卷,不斷地在眼前浮現(xiàn)。無論時光怎樣變遷,定格在記憶深處的社房,仍然樸素地立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掙工分
蔡小平老師的小時候,農(nóng)村人靠掙工分吃飯。那年秋天,蔡小平十歲,妹妹八歲。國慶節(jié)之后,大隊成立文藝宣傳隊,姐妹倆都被選中,每天記八分工。
時光已過去許多年,蔡小平老師仍然記得當年和三個同學表演的小戲——《養(yǎng)豬場上四大嫂》,甚至出場的唱詞,到現(xiàn)在都記得清清楚楚:“四大嫂,長得俏,一路歌聲一路笑,嗨、哎嗨、哎嗨那個吆噢……”
那年臘月二十幾,大隊安排兩輛小手扶拖拉機,送他們到公社參加匯演。結果,旗開得勝,得了第一名。大隊書記帶領他們到當時街上唯一的大眾飯店,給每人煮了一碗雞蛋面。那溫馨的畫面,好長時間都定格在蔡小平老師童年的記憶里。
更讓蔡小平老師欣喜不已的是,生產(chǎn)隊年終決算分配時,奶奶的記工本上整整多出了四百六十個工分,那是姐妹倆掙來的。奶奶一遍遍興奮地嘮叨著,姐妹倆心里一陣陣竊喜。
“站在時間的渡口/靜下心來/慢慢回望/村莊里的童年/童年里的時光”。是的,在記憶里找尋童年的時光,每一份過往都是歡快的記憶,更是暖心的歲月。
圖片/網(wǎng)絡
作家簡介
李品剛,皖籍海南人,軍旅二十六年,從地方計生崗位退休。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軌跡、抒寫人生歡歌。在多個微信文學公眾號和紙媒已發(fā)表作品三十多萬字,多篇作品在征文活動中獲獎,多篇作品被收入全國出版發(fā)行的文集?,F(xiàn)為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海南省徽文化研究會顧問,“冬歌文苑”名譽顧問。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