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湯圓 上元節(jié)
孫崇斌||浙江
元宵節(jié)是新年里第一個月圓日。屆時,不管平日喜不喜吃甜,都會就著清淡湯汁兒,吃上幾個元宵或湯圓。成全了寓意,也算是原湯化原食了。
我家一向是吃湯圓的。臨近年根,母親泡了糯米拿著白凈凈的米袋,去就近的老鄉(xiāng)家石磨磨米。灌了米漿的袋子很重,母親將它掛在院里柳樹旁出的枝椏上。袋子撐得很鼓,像打足氣的氣球。底端兩只袋角承載壓力大,更是脹鼓鼓地支楞著。米袋里的水慢慢滲出,匯于底端。滲出的水很清,米粉困于袋中,不幾日便干癟下去。將成坨的米粉倒出捏碎,置于篩子晾曬干燥。如此,元宵節(jié)那天便有湯圓面了。
那時還沒有電動粉碎機。母親淘凈黑芝麻,拆了紗布口罩濾水,干鍋炒熟,再用石臼舂碎,加些白糖、豬油,湯圓餡就做成了。每每舂芝麻時,我總要搶著做。一下下?lián)v去,香氣從碎裂的芝麻縫里迸出,一陣陣地涌入鼻翼。濃香把歡喜放大又?jǐn)U散開去,搗下去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不一會,細粉的芝麻結(jié)塊涌向臼口,伸手捏來,美美地吃上幾口,便跟母親說手酸,起身玩去了。
母親做了醪糟配著湯圓煮來吃。糯米浸泡,蒸熟,倒入不沾油的大瓷盆,加少量的涼開水?dāng)囈粩?,攤開。降溫至35度左右,就可以加甜酒曲子了。母親將糯米擼向四周,中間空出一個圓來。封好,捂上一床大棉被,三、四天過去母親打開時,中間的圓滿是酒水。用小湯勺舀上一勺給我,真甜!于是,母親不在時,我也學(xué)了母親的樣兒,再舀上一勺喝。
糯米粉摻水和成面團,揪做小面記,又捏成小窩窩,填入做好的餡兒,一手托著旋著,一手緊忙著向中間擠壓。收口后,用兩手心輕揉成團,一顆湯圓就成形了。做元宵要先將餡兒搓成球形,凍硬,用清水沾濕,放入盛糯米粉的容器中搖。滾至不沾粉面時取出沾濕,再放入容器中搖,須反復(fù)數(shù)次。做湯圓、元宵所用食材一樣,味道也相同,只不過元宵表面沒湯圓光滑罷了。北方人喜歡吃元宵,搖元宵時就沾帶了節(jié)日喜氣。南方人愛吃湯圓,一顆玲瓏心竟能將填餡變換成肉沫、新筍鹽菜餡來。
煮湯圓燒灶火也是我爭著搶著要做的事兒。母親做的醪糟甜,是糖果無法替代的甜。背著母親偷吃時,總不敢放開來吃,這會煮熟光明正大的吃,又吃不下許多。烹煮醪糟香氣誘人,便搶了這燒鍋的差事多聞多占了。
不管母親在鍋里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我只顧著向灶膛里添柴,盼著香氣早早地浮著白霧騰起。心急真的吃不到熱豆腐。陣陣濃煙從灶膛涌出,嗆得我眼淚鼻涕一大把還直咳。父親拿了火鉗,三二下又讓桔黃的火苗舔上黝黑的鍋底。頃刻間,白煙裹著香氣騰起,又緩緩向外散去。父親丟下一句“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后走開,留我一人嗅著香,浮想聯(lián)翩。
超市里冷藏的湯圓,略去兒時做湯圓的快樂。各式湯圓以多彩的色澤、卡通的圖案叩擊心扉,省不掉節(jié)日的喜氣依舊漾著。夜晚各色散落的花燈,或懸于枝頭亭閣,或倚橋浮池,爍爍放光,交相輝映。動漫花燈逼真,大紅燈籠喜慶,惹的游人如織,夜深也不忍離去。
過去有個女同事,肌膚白細似凝脂,眉彎眼大楚楚動人,不似江南纖弱女子。說起元宵節(jié)她們滾燈隊的表演,就成了標(biāo)準(zhǔn)的話癆。滾燈直徑1.2米,重30斤,數(shù)十位齊裝舞者憑借腰部與手腕的力量,齊刷刷地任滾燈自身前身后轉(zhuǎn)動。或拋或擲,盡顯陽剛之美。興許每過一次元宵節(jié),她都在記憶里暢游一回吶。
正月十五古時叫上元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有詩云:“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古時女子少有出門,只這天除外。女子結(jié)伴出游,見橋必過,說是可以強健身體祛病延年。閣中女子靚麗出行,或偶遇如意郎君。從執(zhí)子之手到黃昏笑問粥可溫,詩句里都流淌出古人的浪漫情懷。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寥寥數(shù)筆竟把佳節(jié)盛況付與眼前。四大名著的作者伏案于不同時代,揮毫淺著上元節(jié)。古人的上元節(jié)之隆重略見一二。
如果說春節(jié)前期是半掩朱門紅爐茗香闔家歡,元宵節(jié)便是春節(jié)的高潮。人們移步鬧市,燈盞明,人鼎沸。賞花燈、耍獅子、猜燈迷,渲染節(jié)日的氣氛,沿襲至今。
元宵節(jié)一過,意味著春節(jié)也將結(jié)束。喧囂漸息,回歸平淡中體味幸福。春寒還暖,在布谷鳥陣陣催播聲里,撒下希望的種子。
插圖/網(wǎng)絡(luò)
作家簡介
孫崇斌,浙江海鹽縣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歡靜坐花草間,享受從一片葉長成一枝花的過程;喜歡散文,那種欲說還休的感覺;喜歡聽歌,或宣泄或寄予或勵志,喜歡美好的一切!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xué)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wù)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yán)圣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