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譯文】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進輝煌的宮殿,同萬國使節(jié)向加冕懸旒的皇帝叩頭。

 【出典】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注:

  1、《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    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    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    佩聲歸到鳳池頭。


  2、注釋:

    和:即和詩,是用來和答他人詩作的詩,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nèi)容作詩詞??珊晚?,可不和韻。

    舍人:即中書舍人,時賈至任此職。

    大明宮:宮殿名,在長安禁苑南。

    絳幘(jiànɡ zé):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雞人:古代宮中,于天將亮?xí)r,有頭戴紅巾的衛(wèi)士,于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

    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簽。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翠云裘(qiú):飾有綠色云紋的皮衣。

    九天:極言天之崇高廣闊。古人認為天有九野、九重。此處借指帝宮。

    閶闔(chāng hé):天門,此處指皇宮正門。

    衣冠:指文武百官。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后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里指皇帝。

    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fēng)。

    袞(gǔn)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褐概凵襄\繡光澤的閃動。

    裁:擬寫。

    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鳳池:指鳳凰池。


  3、譯文1:

     頭戴紅巾的衛(wèi)士不住報說寒夜欲曉,尚衣官員給天子呈上了翠綠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進輝煌的宮殿,同萬國使節(jié)向加冕懸旒的皇帝叩頭。

     初出的日光晃動著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動的香煙飄向了皇上的袞龍袍繡。

     罷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寫在五色紙上,紫服玉佩的中書文官此刻紛忙不休。

   譯文2:

   戴著紅巾的衛(wèi)士在宮門報曉,尚衣官員向天子進上繡著翠云的皮袍。層層疊疊的宮殿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異邦萬國的使臣一齊向著皇帝跪見朝拜。日色剛剛照臨到殿堂,儀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爐中香煙裊裊,繚繞著天子的龍袍浮動飄忽。早朝過后中書省的官員退到鳳凰池上,用五色彩紙起草皇上的詔書。


  4、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fù)后,被責(zé)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xué)秘訣》。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濟),生于武后長安元年(701)。從15歲起,他游學(xué)長安數(shù)年,并于開元九年(721)擢進士第,釋褐太樂丞,因事獲罪,貶濟州司倉參軍。此后他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涯,曾先后隱居淇上、嵩山和終南山,并在終南山筑輞川別業(yè)以隱居。他也向宰相張九齡獻詩以求汲引,官右拾遺,又一度赴河西節(jié)度使幕,為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還曾以侍御史知南選。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亂起,至德元年(756),叛軍攻陷長安,他被迫接受偽職。次年兩京收復(fù)時,他因此被定罪下獄;但旋即得到赦免,不僅官復(fù)原職,還逐步升遷,官至尚書右丞。不過,王維晚年已無意于仕途榮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輞川別業(yè),年六十一。

  在當(dāng)時許多想建功立業(yè)以揚名不朽的才士一樣,王維早年對功名亦充滿熱情和向往,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他在《少年行》中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其《送張判官赴河西》詩則云:“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犊虚L劍,高歌一送君?!甭曊{(diào)高朗,氣魄宏大。王維赴河西節(jié)度使幕時到過塞外,他出塞前后寫的詩,如《從軍行》、《觀獵》、《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著壯大明朗的情思和氣勢。

   但奠定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的,是其抒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他精通音樂,又擅長繪畫,在描寫自然山水的詩里,創(chuàng)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靜逸明秀詩境,興象玲瓏而難以句詮。

   據(jù)《藍田縣志》記載,王維墓位于輞川鄉(xiāng)白家坪村東60米處,墓地前臨飛云山下的輞川河岸,原墓地約13.3畝。現(xiàn)被壓在向陽公司14號廠房下?!短朴邑┩豕S墓》碑石被向陽公司14號按石料使用,壓在水洞里。墓前遺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郵程兆聲和陜西巡撫畢沅豎立的碑石兩座,“文革”中被毀。王維的母親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處修輞川公路時將王維母墳塔平毀。

   以思想內(nèi)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并論;而在藝術(shù)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后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鐘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5、《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分三層:首聯(lián)寫早朝前的準備;中間二聯(lián)寫早朝的威儀;尾聯(lián)寫早朝后的行動。這首詩利用細節(jié)描寫和場景渲染,描繪了大明宮早朝時莊嚴華貴的氣氛與皇帝的尊貴與威嚴。作為和詩,此詩不和韻,只和其意,用語堂皇,造句偉麗,格調(diào)和諧,獨具特色。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天,當(dāng)時王維任太子中允,與詩人賈至、杜甫、岑參為同僚。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王維之和即為此詩。

   這首詩利用細節(jié)描寫和場景渲染,寫出了大明宮早朝時莊嚴華貴的氣氛,別具藝術(shù)特色。

詩一開頭,詩人就選擇了“報曉”和“進翠云裘”兩個細節(jié),顯示了宮廷中莊嚴、肅穆的特點,給早朝制造氣氛。這里以“雞人”送“曉籌”報曉,突出了宮中的“肅靜”。尚衣局是專門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繡有彩飾的皮衣。“進”字前著一“方”字,表現(xiàn)宮中官員各遵職守,工作有條不紊。

   中間四句正面寫早朝。詩人以概括敘述和具體描寫,表現(xiàn)場面的宏偉莊嚴和帝王的尊貴。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jié)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以九天閶闔喻天子住處,大筆勾勒了“早朝”圖的背景,氣勢非凡?!叭f國衣冠拜冕旒”,標志大唐鼎盛的氣象。在“萬國衣冠”之后著一“拜”字,利用數(shù)量上眾與寡、位置上卑與尊的對比,突出了大唐帝國的威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歷史背景。

   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大處著筆,那么頸聯(lián)則是從細處落墨。大處見氣魄,細處顯尊嚴,兩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見小,于小中見大,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實感。日光才臨,仙掌即動,“臨”和“動”,關(guān)聯(lián)得十分緊密,充分顯示皇帝的驕貴?!鞍弊謱戯h忽的輕煙,頗見情態(tài)。“香煙”照應(yīng)賈至詩中的“衣冠身惹御爐香”。賈至詩以沾沐皇恩為意,故以“身惹御爐香”為榮;王維詩以帝王之尊為內(nèi)容,故著“欲傍”為依附之意。作者通過仙掌擋日、香煙繚繞制造了一種皇庭特有的雍容華貴氛圍。

    結(jié)尾兩句又關(guān)照賈至的“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賈至?xí)r任中書舍人,其職責(zé)是給皇帝起草詔書文件,所以說“朝朝染翰侍君王”,歸結(jié)到中書舍人的職責(zé)。王維的和詩也說,“朝罷”之后,皇帝自然會有事詔告,所以賈至要到中書省的所在地鳳池去用五色紙起草詔書了。“佩聲”,是以身上佩帶的飾物發(fā)出的聲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聲”,于“佩聲”中藏人的行動,使“歸”字產(chǎn)生具體生動的效果。

   這首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個階段,寫出了大明宮早朝的氣氛和皇帝的威儀,同時,還暗示了賈至的受重用和得意。這首和詩不和其韻,只和其意,雍容偉麗,造語堂皇,格調(diào)十分諧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說:“盛唐人和詩不和韻”,于此可窺一斑。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帖子語頗不癡重(“萬國”句)。此為鋪寫,景象雄渾,富麗造作,句律溫厚深長,皆足為法。

   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溫厚。寫意要閑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旱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游靈沼,鳳鳴朝陽也。學(xué)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來諸公應(yīng)詔之作,多用此體,然多志驕氣盈。處富貴而不失其正者,幾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明·顧璘《批點唐音》:右丞此篇真與老杜頡頏,后惟岑參及之,它皆不及,蓋氣象闊大,音律雄渾,句法典重,用字清新,無所不備故也?;颡q未全美,以用衣眼字太多耳。

   明·李攀龍《唐詩直解》:王維曰“尚衣方進翠云裘”、“萬國衣冠拜冕旒”,二公重字,不害為人家。

   明·胡應(yīng)麟《詩藪》:王、岑二作俱神妙,間未易優(yōu)劣。昔人謂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猶可,至“冕旒”、“袞龍”之犯,斷不能為辭。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早朝》四詩,名手匯此一題,覺右丞檀場,嘉州稱亞,獨老杜為滯鈍無色。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廟廊聲響,自然莊重。

   清·金圣嘆《批選唐詩》:意象俱足、莊嚴穩(wěn)禰,較勝諸作。

   清·金圣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全依賈舍人樣,前解通寫早朝,后解專寫兩省也。若其中間措手義有不同者,賈乃于起一句便安“銀燭朝天紫陌長”之七字,是預(yù)從“早”字,先已用意;于是而三四寫“朝”字,便無過只是閑筆。此卻于第四句始安“萬國衣冠拜冕旒”之七字,是直到“朝”字,方乃用意;于是一二寫“早”字亦無過只是閑筆。此則為兩先生各自匠心也。

   清·邢昉《唐風(fēng)定》:雄渾天然。非初唐富麗之比。

   清·毛先舒《詩辯坻》:典重可諷,而冕服為病。結(jié)又失嚴。

   清·何焯《唐律偶評》:諸篇但敘入朝,此獨從天子視朝之早發(fā)端,善變而有體。落句用裁詔收舍人,仍不離天子,是照應(yīng)之密。

   清·李因培《唐詩觀瀾集》:此詩如日月五星,光華燦爛。后人嗤點流傳,以為用衣太多,此井蛙之見也。

   清·屈復(fù)《唐詩成法》:“衣裳”字太多,前人已言之矣?!霸绯弊治春蠈?,亦一病。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早朝》倡和詩,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魯、衛(wèi)之目。賈作平平,杜作無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并未別出手眼。而高華典贍,無美不備。

   清·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博大昌明(“日色”句)。

   清·紀昀《瀛奎律髓匯評》:⑴盛麗極矣,字面太雜。⑵才氣駕馭,何嘗覺雜?畢竟右丞第一。末句太犯,然名句相接便不覺。⑶次聯(lián)君臣兩面都寫到,所謂有體要也。⑷精彩飛動,雖疊用衣佩字面,位置當(dāng)在第二。

   清·吳烶《唐詩選勝直解》:應(yīng)制詩莊重典雅,斯為絕唱。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九天”、“冕旒”,氣象闊大,而稍欠精切。

 

    6、王維天資聰穎,九歲能文,十七歲時便吟唱出情思濤涌、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這首詩時詩人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dāng)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離故履新,愈是身處繁華熱鬧之境,情感的差度愈有如山巔澗底,茫茫人海中的游子越顯得孤孑無親,鄉(xiāng)思之殷,“應(yīng)知”云云。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钡鄱寂d盛,氣氛氤氳祥瑞,字里行間,越過千年,我們?nèi)阅芤牢Q見八世紀中唐帝國的真切面影,實非藻飾?!熬盘扉嬯H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深邃偉麗;萬國使節(jié)拜倒丹墀,朝覲漢家天子,莊嚴武穆,大唐帝國的威儀,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在“萬國衣冠”的朝拜下盡顯煌霸鼎盛氣象。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唐代國勢強盛,內(nèi)陸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guān)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既是令人向往的建功立業(yè)壯舉的要津,更是揚名立萬,進爵封侯登堂入室的捷徑。但當(dāng)時陽關(guān)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fēng)物與內(nèi)陸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guān)”,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稠的瓊漿,舉杯淚流,一飲情深。

    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家庭,這是王維詩中禪韻髓起的淵源,據(jù)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開元十七年(729年)赴長安,閑居數(shù)年。初到長安,即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xué)習(xí)頓教,結(jié)識了詩人孟浩然。孟浩然開元十六年(728年)赴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滯留長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陽,王維作詩送別,詩云:“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眲衩虾迫换剜l(xiāng)隱居,不必辛辛苦苦地舉試求官。這是因自己中狀元后仍不得意,所以有這樣的牢騷詩話。

   作為一個才子,一代名人,王維這個時期不太得意,青年才俊賦閑擱置,兼又喪妻,(王維的妻子大約在開元十九年(731年)去世,當(dāng)時他才31歲。妻子去世后,王維不再續(xù)娶,幾十年一直獨身,于此也可見他的思想情態(tài)),自此,心中寡歡,孤居一室,續(xù)弦之望遂永絕。

   雖勸孟浩然歸廬隱居,但王維自己的求仕之心并未完全泯滅,一旦賢臣執(zhí)政,復(fù)又求仕。閑居長安時,即他34歲那年,赴洛陽,獻詩中書令張九齡,希求汲引,隨后便隱于嵩山,情系山水,視機而仕。

   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zhuǎn)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北硎玖藲w隱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

   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天寶三至四載(744年-745年)任左補闕,遷戶部郎中。聚散無常,生死無數(shù),茲年,其母崔氏病故。王維素以孝聞,居喪期間,柴毀骨立,殆不勝喪。除服后,拜吏部郎中。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曾說:“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一方面對當(dāng)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dān)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至此,詩人徹底追慕山水田園,隨意仕途職場。

   隨著李林甫執(zhí)政,唐代政治逐漸走向腐敗,他的政治熱情受到壓抑,逐步走上一條回避政治斗爭,追求閑適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終南山、藍田、輞川等地隱居,身為官吏,卻全身遠禍于林下。期間創(chuàng)作了部分政怨詩和許多優(yōu)美的山水田園詩。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張九齡罷相貶官,李林甫獨攬朝綱,忠貞之士受到排斥、打壓,王維不愿同流茍且,又感無能為力,骨子里隱含著牢騷,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依稀可辨,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彰顯無余。


   7、站在唐都長安大明宮舊址上,撥開歷史的煙云,撩開塵封的面紗,清冷凜冽的風(fēng)吹拂著衣袂。閉上眼睛,沐浴著盛世帝國的輝煌,巍峨?yún)⑻斓膶m殿莊嚴肅穆,輕霧繚繞中椽桷若隱若現(xiàn),明黃琉璃瓦閃耀著刺眼的光芒,大殿蟠龍柱巍然聳立,丹墀上下臣子萬國來朝謁拜,使臣跪倒塵埃山呼萬歲,歷經(jīng)鞍馬舟頓之苦的夷族使臣顫微微偷覷一眼流蘇冕旒后隱現(xiàn)的龍顏,匍匐塵埃不敢睨視。帝國皇帝掃六合、統(tǒng)華夏、收蠻夷、平四海,“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龍椅上的帝國皇帝面對“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盛世景象,嘴角微露欣慰,天下英雄皆入縠中的得意充漾心頭。金鑾殿外翔云升騰,鶴翔蒼空……帝國的夢想在重殿玉宇中和宏大的疆土上實現(xiàn)了,帝國皇帝默默期冀江山永保,世代綿長!但高高在上的皇帝,看重的永遠是皇權(quán)。黎民黔首只能是大殿礎(chǔ)石,只能是殿角的青磚,那位帝王想到他們的夢想?。


   穿越時光迷霧,依稀看到伏羲、顓頊三皇五帝神秘圖騰旗幟在草木房子上獵獵飄揚,那是先民默念華夏氏族代代繁衍,永不湮滅,這是華夏民族最樸素的夢想;穿越紛亂的兵馬械斗,秦皇虎視眈眈,一掃六合,建立帝國,從此帝國的夢想就成了皇家永筑的主題;飄過柔弱安詳?shù)膬伤?,仰視著挽弓射雕、鐵蹄踐踏到歐洲多瑙河的大元帝國,默默來到柔弱、凄婉而祥和的兩宋,跨過繁榮的《清明上河圖》,飄過經(jīng)濟強盛,手工作坊遍地開花的大明王朝,落腳在打開山海關(guān)進入關(guān)中,羸弱無助,國門洞開的晚清。千年王朝,世代更替,巍峨宮黛,化為焦土,留下的是一聲深深的喟嘆,歷代皇家那一家不是做著強化皇權(quán)的夢,又有哪朝哪代視螻蟻黎民為衣食父母,百姓的夢想湮滅在強大的皇權(quán)夢中,那么卑微,那么渺小……

   歷史厚重的大門輕輕的掩上,歷史的煙云逐漸散盡。我忘記了古代帝王創(chuàng)造的輝煌盛世,收拾起古代令世界刮目的“四大發(fā)明”,將近現(xiàn)代以來壓迫和屈辱深埋在心底,讓近現(xiàn)代的輝煌照耀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fù)興之路。

 

  8、大明宮曾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群,占地4800多畝,是今天仍幸存于世的紫禁城的3.5倍;是法國凡爾賽宮的3倍、俄國克里姆林宮的12倍、法國盧浮宮的13倍...


   公元7世紀到9世紀二、三百年間,全世界文明的制高點在長安,而大明宮則是這座宏偉帝都的核心。大明宮規(guī)模宏大、建筑壯麗,它不但代表了唐代建筑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還是唐王朝繁榮鼎盛的象征,是東方文明中最為夢幻的記憶。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這里作為國家的統(tǒng)治中心,歷時達二百余年。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位于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含元殿是當(dāng)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font>

 

  9、“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是唐代詩人王維描寫當(dāng)時早朝大明言時的景象,可以令人想象大唐聲威遠播、萬邦來朝之盛況。到唐朝時,來朝的各邦皆已具衣冠了。但在古代,中國人以衣冠為文明之表征時,周圍之部落或酋邦卻還多在赤身裸體的階段。此語不具輕藐之意,只在說明一種現(xiàn)象及與它伴隨的觀念。


   因為古代各民族主要的裝飾行為并不表現(xiàn)在衣服上,而是在文身及羽飾上。湼面、文身或羽飾,不但具美觀之效果,更有禮儀目的,例如用以代表已成年、已婚、權(quán)威、勇敢等,增加自己在同族中的地位。即使過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繪,將尸體圣化。我國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一帶仍保有此種風(fēng)俗,故《莊子·逍遙游》說吳越之人“斷發(fā)紋身”。臺灣原住民在明清漢人移入時,尚是如此。近世歐州婦女帽飾,還常插著羽毛呢!


   相對于周邊各民族文身、插毛羽、飾獸皮的情況,中國較為特殊,乃是以衣裳代替文身的。《易·系辭傳》說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衣裳就是中國文明與其他民族區(qū)分的標志,不斷發(fā),故具冠;不文身,故具衣裳。


   其所以如此,當(dāng)然有技術(shù)上的原因。古代紡織之術(shù)不發(fā)達,人就是想具衣冠也很難辦得到,只好以文身飾羽之類方法為之??墒枪糯袊徔椥g(shù)發(fā)明甚早,黃帝時縲祖采絲制衣之傳說固然未可盡信,但從仰韶文化西陰村遺址所發(fā)現(xiàn)的半割蠶繭不難推斷:至少在新石器中期就已發(fā)明了絲綢技術(shù)。其后,絲更成為中國特產(chǎn),唐代中期以后,抽絲剝繭的技術(shù)才傳入歐洲。距中國以蠶絲制衣遲了4000年。余姚河姆渡文化所發(fā)現(xiàn)的織機,距今也在3000到5000年。紡輪則在各地遺址出土極多,可見紡織術(shù)已甚普遍,是中華大地乃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區(qū)域。


   中國體相觀的第一個特點卻是不重形相之美,也無人身形相崇拜;第二個特點是形德分離,“美人”未必指形貌好,通常是說德性好;三是不以形體為審美對象,而重視衣裳之文化意義及審美價值。


   中國人論美,不重形美而重視內(nèi)在美,是要由內(nèi)美再宣暢于形貌四肢的。因為衣服在以身體本身作為審美對象或文明對象時,乃是不重要的,只起一種裝飾作用或遮掩作用,或利用它來表現(xiàn)肌肉、骨體,重點其實皆不在衣裳而在軀體。


   那時的衣服,大抵只如我國新石器時期,以貫頭式、披風(fēng)式、披肩式為主。這也有無數(shù)雕塑與畫像可證。后來的服裝,當(dāng)然剪裁搭配不斷進步,但把衣服視為身體的附件,或身體的延伸,仍是歐洲非常主要的思路。通過衣服,企圖表現(xiàn)身材;或以衣服修飾身體,構(gòu)造出一種身體的假象。


   時至今日,歐風(fēng)東漸,時尚界更是唯歐美馬首是瞻。把衣服當(dāng)作身體的延伸,或以衣服創(chuàng)造出身材假象的觀念早已“全球化”,中國這種真正的服裝文明觀卻乏人聞問。觀古鑒今,實在令人感慨萬端。


   目前不是沒有東方主義式的想法,但大體是在服膺歐西身體觀的情況下,吸收東方元素。東方,被拆解成一些元素,例如用色、用料、圖案、襟扣、袖口、裙邊等等。其實這些元素脫離了中華服裝觀的整體思維,只是一堆零碎的符號。拼貼鑲嵌之,固然可在歐西時尚中增添一抹風(fēng)情,但那就像大陸上各處隨意挪置拼組歐洲建筑語匯蓋成的房子,不倫不類,常是要令人失笑的。


   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流品、不同職務(wù)、不同場合該穿什么、怎么穿,無人講究,早已看不出服裝與禮的關(guān)系了。


  10、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明皇時代

   

   唐朝剛剛開始時,統(tǒng)計上來的人口只有三百萬戶。而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前的公元754年,唐朝政府統(tǒng)計出全國有九百六十萬戶,五千二百萬人。但是根據(jù)唐朝人杜佑的估計,當(dāng)時中國有大量的戶口被隱瞞了,實際人口應(yīng)該是一千三百萬戶至一千四百萬戶,總?cè)丝谄咔f到八千萬之間。

  

  同時,物價水平長期保持較低水平。開元十三年,東都洛陽斗米十錢,山東一斗米五錢。到了開元二十八年,又獲得了大豐收,《資治通鑒》記載:其時海內(nèi)富足,行者萬里不持寸兵。

  

  開元五年,唐明皇開始搜集整理天下散失的圖書,下令將當(dāng)時天下有名的學(xué)者都集中到長安和洛陽來。為了保障編書抄書工作的順利進行,太府寺每個月都要供應(yīng)這些人蜀郡的麻紙五千番,每個季節(jié)供應(yīng)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每年供應(yīng)兔皮一千五百張做筆。

  

  開元九年十一月,二百卷《群書四部錄》編完,一共收書四萬八千六百六十九卷,唐明皇下令把它們收藏在內(nèi)府。同時,唐明皇設(shè)置了麗正書院,把著名學(xué)者徐堅、賀知章、趙冬曦等人請來,給予優(yōu)厚待遇請他們著書立說,并任命張說當(dāng)修書使領(lǐng)導(dǎo)。

  

  開元十三年,李隆基在集仙殿大宴賓客,他見請來的學(xué)者和官員們濟濟一堂,興奮地說:“神仙的說法虛無縹緲,我不信;賢才卻是幫助我治理國家的根本。我看咱們今天設(shè)宴的集仙殿,應(yīng)該改名叫集賢殿!”大家齊聲歡呼表示贊同。

  

  唐明皇組織的編書抄寫工作為保存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成果作出了杰出貢獻,宋朝著名文學(xué)家歐陽修贊嘆說:“從漢朝以來,圖書分為六藝、九種、七略。到了唐朝才開始分成四類,叫做:經(jīng)、史、子、集。而藏書最多的,是開元時期。編入目錄的,有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朝學(xué)者自己的著作,又有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芍^盛極一時!


   唐朝時,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使節(jié)、貴族、商賈、學(xué)者、藝術(shù)家和僧侶等,不斷來到中國。唐王朝派到外國去的使臣、交流的僧侶和經(jīng)商的商人也不絕于途。當(dāng)時與唐朝通使交好的國家有七十多個。遠達歐洲的東羅馬和非洲的也派人來到長安。經(jīng)常居住在長安的外國人有四千左右。唐朝政府專門設(shè)置商館接待他們。長安西市是外國商人聚集的地方,在唐朝太學(xué)中還有大量外國留學(xué)生來學(xué)習(xí)先進的中國文化,有的人還在唐朝政府中擔(dān)任官職。

  

  當(dāng)時來中國經(jīng)商的外國商人大多是從當(dāng)時的波斯和阿拉伯來的。他們一部分通過傳統(tǒng)的絲綢之路,經(jīng)過中亞和新疆地區(qū)來到中原;另一部分通過新開辟的海路,航海來到廣州再去江南。廣州、泉州、明州和揚州是重要的國際貿(mào)易中心。中國的船舶遠航波斯和阿拉伯的也為數(shù)不少,以其堅固和舒適深受商人喜愛。中國的絲綢和茶葉等銷往海外,海外的珠寶和香料流入中國。伊斯蘭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曾和弟子們說:“為了追求知識,雖遠在中國,也應(yīng)該去?!?/font>

  

  中亞當(dāng)時的音樂和舞蹈在中國大地上流行,唐明皇對此就極感興趣。外來的馬球在當(dāng)時的唐朝是最受人喜愛的運動之一,皇宮里專門建了馬球場。

  

  對于在朝鮮半島的新羅和日本,唐朝與其交往最為頻繁。新羅留學(xué)生崔致遠十二歲來華,十八歲中了進士,歷任唐朝不少官職。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取了中國名字晁衡,與李白等人的私交頗厚,在唐明皇時代擔(dān)任過中國政府高官。鑒真和尚六次東渡終于成功,把大量中國先進的文化介紹到日本。當(dāng)時的日本和新羅,從政治、哲學(xué)、文學(xué)、書法、美術(shù)、音樂、天文、歷法、建筑、印刷、武器、文字、農(nóng)業(yè)、習(xí)俗等方面,全面學(xué)習(xí)唐朝。因為當(dāng)時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秳蛑袊鍒D史》把中國這一時期稱為----隋唐世界帝國!


  11、我愛唐朝,曾經(jīng)繁花似錦的長安城承載著多少人的夢,來來回回的行人只為一睹大唐盛世。


   可如今,我離唐王朝將近一千四百年了,雄奇瑰麗的大唐已風(fēng)化成沙,我想在手掌中留住它的齏粉,無奈它卻從指縫間流走。

   置身在御道廣場上,抬頭便是新建的丹鳳門,這里曾是唐朝皇帝舉行登基、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場所,也是宣示皇朝政令、禮儀的場地,它曾見識了一代代帝王雄起,一頂頂皇冠落地。


   站在廣場上極目,數(shù)十處清一色的盛唐古遺址一處處有序地散布著,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


   仿佛默默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橫闊天地,高臺九重的含元殿是大明宮記憶里最隆重的余韻,這是大明宮的第一正殿,也是唐長安城的標志建筑,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


   而今,它只剩一座石頭堆砌而成的臺基,平平整整、層層疊疊,如巨大的祭臺。如血的斜陽返影其上,帶著無法抹殺的美感。


   黃昏凜冽,瞬間恍恍惚惚,如同昨天的我們,有些隱約的殘存的記起,仿佛曾夢見過此處,又不甚明了。

   在博物館看到含元殿的木制模型,長三米,寬一米半余,亭臺樓榭,鳳樓龍闕,美輪美奐。


   而眼前的含元殿,卻只是一堆夯土遺址,不過兩米高的土墻而已,黃土斑駁,溝壑深淺,曾經(jīng)的歌舞升平已被風(fēng)吹雨打去,僅剩了一堆殘骸。


   試想當(dāng)年挖掘的人,如何將這段紛落的歷史,扶回到現(xiàn)實?歲月深處,又是誰留下重重痕跡?歷史的塵煙,掩埋了多少蒼冷的靈魂?時間沒有說出答案,興盛與覆滅是它的解釋。

   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我看到了一座唐朝的浮雕,一座龍紋供燈石柱,像極了過去農(nóng)村夜晚點的煤油燈臺子,高度差不多有一人身高。


   僅一個燈臺柱尚且如此,那它曾照亮的房屋,該是何等的威嚴壯麗?這是我站在廢墟上想象不到的。


   而那出土的鴟尾,是宮殿正脊兩端的雕飾物,同樣壯觀可人,當(dāng)時的“城闕九重門”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氣勢呀!


   可我除了廢墟之外什么都看不到,它的風(fēng)流綺麗我不曾參與,甚至連它倒塌時那驚天動地的巨音都無從領(lǐng)略,留給我的只有齏粉散落在風(fēng)里的聲音,那是唐王朝回蕩在世間的余音。

我靜下心來,試圖能捕捉到它的一絲余韻,它卻隨著夕陽的余輝,躲進了時間的最深處。


   能夠這樣房子的人,一定非比尋常,大唐也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朝代。我又來到了麟德殿的廢墟上,還是昔日崢嶸巍峨的架子。


   史料說,唐代宗曾在此舉行了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宴會。


   那已經(jīng)是安史之亂以后的事了,唐朝已過了它的鼎盛年華,可就這一次歡宴,竟讓3000多名將士喝得酩酊大醉。3000多人的宴會,你在當(dāng)下可見到或聽聞過這樣的場面?除了唐朝,還有哪個朝代能如此奢華與豪情?

   而今,曾經(jīng)帝王將士豪飲的地方已長滿了荒草,布滿破碎的瓦礫,還有幾排農(nóng)民栽種的果樹。


   都回不去了!


   不知是什么緣故,心忽然變得如此寂寞,我的寂寞同大明宮的寂寞一同融在一片無涯的荒蕪里,曾經(jīng)以為的亙古不變,終在歲月的流逝里逐漸消磨掉了。


   原來,真的沒有永恒。


   登上望仙臺,曾經(jīng)輝煌的樓閣如今化作了一夯黃土,長滿了野蒿子。


   古城樓的輪廓雖然依稀可見,卻已斑斑駁駁,殘破不看,連曾經(jīng)壯麗的氣勢也已消磨殆盡。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再也喚不起這長眠著的雄渾秀壯,只見滿目瘡痍,零亂的藤蔓攀爬著殘存的瓦礫。


   幾株山棗樹,孤獨而執(zhí)拗地矗立在風(fēng)中。


   廢棄的樓閣,像一位眼神空洞的老人,因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反倒生成了一種麻木的表情,嘮嘮叨叨訴說著過去,卻像是訴說著別人家的事,與自己是不相干的。

   臺上遠眺,南面的含元殿近在咫尺,北面的太液池盡收眼底,西面的麟德殿遙遙相望。


   再看四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終南山若隱若現(xiàn)。


   風(fēng)中滿是古老的氣息,在青灰色的天際下若隱若現(xiàn)。大唐,還能夠回來嗎?也許它就在腳下的黃土中長眠著,淡定,安詳。


   繁華,不過是一指流沙,握不住,隨風(fēng)散去。


   一段美麗滄桑的故事,在大明宮下埋了一千年。走出遺址,回首翹望那丹鳳門,余暉之下依然巍然聳立,悄然訴說著千年前……(李楠,筆名寄北)

   

    12、經(jīng)過近一天一夜的車程終于到了西安。出了站,抬眼望去便是橫穿車站廣場的明城墻北段,來接我們的程導(dǎo)告訴我們:這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整的城墻。我抬眼望去,城墻高大厚重、氣勢雄偉,在我們經(jīng)過的環(huán)城路旁綿延不斷,仿佛帶著我們走進了有著3100年悠久歷史的古城。誰能想象在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演繹著十二個王朝的興衰歷史呢?可是演繹到如今,我卻只能從那些依舊屹立不倒沉默無言的古建筑上去追溯那陳年的往事--公元前1121年,周建都鎬京;公元前206年,漢建都長安;公元618年,唐建都長安,這是我腦子中記著的關(guān)于西安的歷史……那巍巍酈山,浩浩渭水,不知見證了多少朝代的興衰榮辱;那秦磚漢瓦,晨鐘暮鼓,不知承載了多么凝重深厚的人文景觀啊。

這時,程導(dǎo)的西安十大怪順口溜深深的吸引住了女兒和我: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有凳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呵呵,好有趣啊!女兒忍不住上前拉住程導(dǎo)繼續(xù)一個勁地問著,說是要回去背給爺爺奶奶聽,大伙兒聽了嘿嘿笑著。

賈平凹說:“對于顯赫的漢唐,它只能稱為廢都,但可愛的是,時至今日,氣流不倒、風(fēng)范依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圍內(nèi)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笔堑?,接下來的行程我確實深有感觸。西安這座古都,似乎每時每刻都給人時空錯亂的感覺,這里處處是古跡,處處是遺址,處處都是千年前的美麗傳說。在西安,你腳下走過的那一條古道,或許就有當(dāng)年戰(zhàn)功赫赫的大將軍衛(wèi)青、飛將軍李廣凱旋歸來時戰(zhàn)馬嗒嗒踏過的足跡;在西安,或許你經(jīng)過的那一段斷瓦殘垣,曾經(jīng)就是李白論世事的金鑾殿、白居易工作的翰林院和唐明皇和楊貴妃歌吟著《長恨歌》的長生殿;在西安,或許那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說不定就有男子會手握著塤幽幽地吹著,再伴以秦腔聲聲傾訴著那千年的凄涼;在西安,哪怕空氣中微微拂面的清風(fēng),也帶著“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故國思,“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的春意濃,“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里枝”的纏綿意,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離人恨……那縱橫馳騁、奔放自如的兵馬俑;那纏綿悱惻,流傳百世的長恨歌,大雁塔,驪山,秦始皇陵,以及李白的“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架雄才”,都讓我深深聆聽著激昂恢宏的周秦雄風(fēng),觸摸著凝重深沉的盛唐文化,感受著“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華章和驚天歲月、雄渾時空的屬于心靈的強烈震撼!

我無法去細細密密地梳理那早以遠去的歷史,那些讓世人嘆為觀止遺跡卻深深地烙在腦海中。很快結(jié)束了西安之旅,回望那八百里秦川,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有機會來,也許再有機會的時候我會考慮吧,因為張養(yǎng)浩的那首曲此刻又盤旋于腦際: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3、【一】

  一場秋雨突然襲來,瞬時間,長安城風(fēng)雨滿天。細雨敲擊窗欞,發(fā)出陣陣呻吟。倚窗而坐,一杯清茶、一卷秦史,耳畔是《寒江殘雪》一曲塤調(diào)的幽怨,心卻安靜了。

  三秦故土,雨中流淌了多少英雄舊夢。眼前似乎有高冠青衣的始皇帝,還有那渭水畔顧影自憐的清麗女子,都如畫卷般急逝而去,留存的只有那一望千里、悄然沉寂的黃土。

  八百里的秦川,曾經(jīng)的戰(zhàn)場和硝煙,悲憤的吶喊和嘶鳴,色彩斑駁、凝重,在歷史長河中雖已慢慢淡去,但卻怎么也抹不去骨子里的那層深深的憂傷——猶如一聲聲的秦腔,慷慨激昂,粗獷雄渾,而又蒼勁悲壯!

  “長相思,在長安……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少年李白徘徊于巴山之間,遙望長安,對這個遙遠的城市有著一種茫然的崇拜。他設(shè)想那是一個繁盛奢華的城市,那里有瀟灑的君王、雍容的貴妃,還有一種歌舞升平的大唐氣象。幾年以后,當(dāng)李白走進這里的時候,這個城市的繁盛依然讓詩人始料不及。這就是長安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最偉大的城市。

  一座城市,沒了風(fēng)骨,就會失去應(yīng)有的價值。長安的風(fēng)骨,半坡遺址有,碑林里有,明城墻上有,書院門有,華清池畔也有。信步長安城內(nèi)外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遺跡和文物,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文明與繁盛。這種風(fēng)骨,滲進了現(xiàn)代人的軀體,傳承至今。

  如今西安城墻內(nèi)面積是唐朝長安城的十分之一,可時代的發(fā)展,歲月的變遷,又從某種意義上擴大了若干倍。步入長安,你會驚訝這里的厚重,文化積淀了幾千年,居然近在眼前,耳目猶新。

  這座城市的儒雅雍容,在很大程度上來自遺傳。

  在這座城市的身上,有著十三朝古都高貴的血統(tǒng)。朱雀大街、長樂坊、興慶宮、未央湖、明德門、大明宮、阿房宮……古老的街名地名,昭示歷史的久遠。讓人稱奇的是今日城市的布局,仍沿用唐代都城的模式,街道皆東西、南北走向,整齊劃一,成井字狀。街道隔成的小區(qū),仿佛唐時的坊,只不過四周少了高大的圍墻。街道兩邊植國槐,和舊日大唐的習(xí)俗相同,依稀可見白居易所說“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古老模樣。

  這座城市曾經(jīng)承載了中華最輝煌的文明。千年以后,我們或許從殘留于城市邊緣的瓦礫中,還能尋到一些盛世氣象,而這些氣象背后,淹留的卻是沉重的嘆息。

   【二】

  二零零三年,俄羅斯圣彼得堡三百年慶典時,席間問來訪的西安代表:西安百年慶典可有如此的榮耀?代表回答:西安,古稱長安,它的百歲誕辰太過久遠,當(dāng)時還沒有史官的設(shè)置,所以沒有留下丁點的記憶;五百年生日盛況的記載也被千古一帝焚書坑儒的大火燒毀,讓我們從世襲的家譜中也找不到絲毫的痕跡;千年慶典則被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編撰成了第一部紀傳體的《史記》;而一千五百周年的時候,各國的使臣前來朝覲、納貢,并為我們的女皇守陵,直至今天。不信,可以到乾陵看一看佇立于此的六十一藩臣石像,而他們在那里已經(jīng)守候了又一個一千五百年。

  從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五世紀,當(dāng)世界進入帝國時代時,東西方文明同時遇到了一個課題,就是異族的入侵,且都是游牧民族,可是東西方卻產(chǎn)生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西羅馬被西哥特人打敗,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一直主宰著東方的漢族也在草原文明的沖擊中,被鮮卑人打敗。但在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文化奇異地融合了草原文化,以致最終催生出了大唐的輝煌。

  唐朝是七到九世紀世界的制高點,長安與大唐是一個點與面的關(guān)系,如同一條線索,把半部中國史勾連起來。

  長安城在秦代,只是一個鄉(xiāng)的建制。秦始皇的弟弟成蟜被封在此,史稱長安君,后世因此將這座城市名之為長安。

  秦末戰(zhàn)爭中,劉邦最終平定了天下,他為新的王朝取“漢水”的吉祥而定名為“漢”,中國在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后又一次融歸一統(tǒng)。從此,誕生了世界最大的一個民族,漢族;固化了內(nèi)涵最豐富的文字,漢字;成就了使用人口最多的語系,漢語。從此,這個大寫的“漢”字便成為了強大的代稱和對于廣闊的定義,乃至于我們自古就以“漢子”來形容男性的壯碩,用“銀漢”去描繪蒼穹的浩渺。

  長安城的修建起自公元前二O二年,由漢丞相蕭何主持,先在秦代興樂宮的基礎(chǔ)上建造了長樂宮,后又以章臺為基礎(chǔ)修建未央宮,至明光宮建成,共歷時一百零一年,宮苑建筑群幾乎占據(jù)長安城三分之二的面積。

  長安的存在幾乎綿延了關(guān)中王朝的全部歷史,尋找長安其實就是尋找十三個朝代的經(jīng)歷。

  自興建長樂宮算起,長安城至今已有兩千兩百余年的歷史。當(dāng)我們的祖先建立起一統(tǒng)華夏的封建集權(quán)統(tǒng)治時,西方的羅馬還在奴隸主之間交替爭斗著。于是,漢、唐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此,“漢”字便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染色體、中國的DNA。

   【三】

  王維詩說“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述了大唐宮廷興慶宮和大明宮接受朝賀的盛景。史載大明宮宮墻內(nèi)的總面積約為三百二十公頃,與北京故宮(占地面積七十二公頃)相比,大了四倍有余。大明宮,不是一座簡單的土木建筑,而是一個久遠而絢麗的夢,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的一段夢幻記憶。如果說盛唐的夢境最為華麗,那么大明宮就是這個華麗夢境的發(fā)源地。

  今日的大明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恢弘,可是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卻依然響亮。

  當(dāng)年走出大明宮,可以來到天街。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所謂天街,就是乘天門大街,也是天子行走的御道,寬一百五十五米,是今天北京東西長安大街的近一倍。我們常說要建百年工程,就是一百年不落伍,而乘天門大街即使到了現(xiàn)在,依然寬闊無比。

  這條帝王天街,匯聚了中世紀全世界的向往,收納了各地的賢能,顯示著古長安容納百川的氣概,融合了天下的韜略,云集著南北的人杰。

  長安城東南端,有一處高坡,名為樂游原。樂游原與南邊的少陵原之間有一塊低洼地帶,形成曲折彎轉(zhuǎn)的湖泊,故名“曲江”。隋朝建城時,圈成了皇家園林“芙蓉園”,終成一處煙波浩渺、風(fēng)光旖旎的游覽勝境。

  芙蓉園也叫樂游園,因其毗鄰樂游原,所以有時也代稱樂游原。唐詩中,樂游園、樂游原、芙蓉園、芙蓉原、曲江等,都是指這里。

  樂游原是長安城中的制高點,站在原上俯瞰,宏大的長安城盡收眼底。北面是巍峨的大明宮、興慶宮,南面有與天比齊的終南山。東面狄寨原上靜立著漢武帝的霸陵,默默地注視著歷史前進的腳步,而西面雄偉壯麗的大雁塔,用歷盡風(fēng)霜的經(jīng)歷,證明著一種思想和信念的堅毅。登高賦詩自古就是文人們遣懷寄情的習(xí)慣,樂游原作為登高的首選,也就成為了產(chǎn)生唐詩最多的地方。

  每年春季,長安城里上自帝王將相、皇親貴戚,下至群臣百姓,紛紛到樂游原上游玩?!叭氯仗鞖庑?,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三日,人們要到水邊清洗塵垢,祛除不祥,所以這一天游人最多,熱鬧非凡。他們在紫云樓上宴飲歡歌,在曲江池中流觴題詩,君臣歡娛,其樂無窮。而入夏后,池中荷花盛開,原上清風(fēng)習(xí)習(xí),岸邊柳絲低垂,園中花香陣陣,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這是一段繁華盛世的景象,也是一種王道衰落而致驕奢淫逸的表現(xiàn)?!鞍彩分畞y”后的大唐王朝,筋疲力盡,憔悴衰老。杜牧在感慨中以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表達了對于輝煌時代的向往。李商隱更是留下了無限的惆悵:“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倍笸箝L嘆也難以追回逝去的歲月,終要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過。當(dāng)他最后來到曲江時,往日的激情化為了無比的失落,在無盡的戀念中,沮喪而又無奈。一個帝國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文中隕落了。

   【四】

  大唐風(fēng)韻消散,歷史再也沒能讓長安吸引住后代統(tǒng)治者的眼球。確切地說,陸放翁“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之后,長安失去光彩,埋入三秦大地的泥土中。

  長安正式稱為“西安”是在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的次年春,大將軍徐達攻下時名“奉元路”的長安城。徐大將軍取安定大西北之意,更名為西安。

  如今的長安城還存有完整的古城墻,雖僅剩明時格局,但與中國其它城市相比,亦彌足珍貴。也許這便是古城的氣韻,大明宮雖然不在,但驪山晚照猶存;大雁塔古老的鐘聲激蕩回旋之際,仿佛訴說著來自大唐的無限精彩;“長安水邊多麗人”的畫面,在歷史的迷霧中變得無從覓起,成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水墨畫。

  雨后站在古老的城墻上,視線可以放得更遠,四周是鱗次櫛比的高樓,熙來攘往的人群。老式的房頂覆著青青的瓦片,在參天槐樹那半黃枝葉的掩映下,不見浮華。舊巷兩側(cè)墻壁上的書法石刻,納盡了詩詞歌賦,楷篆隸草。

  我恍然一夢。

  這夢里遇上孟夫子,我會送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遇上王昌齡,我會告訴他“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我也會辭別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我還會在落日的時候,坐在城頭,拿著短笛吹一曲《梅花落》,唱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去眺望絲綢之路。

  我能看到在這條路上,當(dāng)年緊隨鳩摩羅什的身后,大秦景教的牧師帶來了基督的福音,安拉的信徒送來了真主的護佑,東西方的宗教思想在大唐的長安城中匯聚,終于使歷盡苦難的黎民,各自尋覓到了心靈棲居的歸處。僧人玄奘,讀著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jīng)萌生了去“西天”取經(jīng)的理想。鳩摩羅什從西向東到長安弘法,玄奘由東往西去天竺取經(jīng)。夕陽下的荒漠里,留下了他們在時空中交錯而過的身影,一樣的滿身疲憊,一樣的行色匆匆,更是一樣的堅定、執(zhí)著。

  暮色里,嗩吶板胡引出陣陣絲弦,激越潑辣的秦腔,隨著鑼鼓點子爬上墻來。已是夜了,唐王、媚娘今晚來嗎?古長安瞬間萬家燈火,古城墻僅剩下沉沉一線。長安城中,酒氣和著詩意化作靈魂,飄渺不俗。

  從長安到西安,也許是一步之遙,也許是萬里之距。說它是一步之遙,在于長安與西安是一個地方;說它是萬里之距,是因為那個曾經(jīng)屢為天朝上國的皇家都城,在數(shù)千年后的歷史塵埃中,已隨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東遷,變得像一張泛黃的書籍,被人翻過,又輕輕合起。

  時光確是萬物的解藥,溶解了三秦故土下的前生、后世。片刻的幻夢中,光陰在指間流逝、蹉跎。

緩風(fēng)來襲,是秋的蕭瑟,遙望秋風(fēng)渭水,葉落長安,柔弱卻也傷人。 (大夢長安作者:林遙)


 14、長安,長安。

     我凝視著不知何時寫在紙上的這個詞。即使它只是靜默地躺在那里,也依稀能透之望見那無數(shù)言語提及的地方。

     赤瓦青磚,微弱的陳舊感蔓延開來,浸滿了磚瓦間的每一絲縫隙。朱闥碧墻,婉轉(zhuǎn)延伸纏繞住整座城,默默守望著這“長久平安”的地方。遠處而來的風(fēng)軟軟貼向民舍檐角,檐下燈籠的紅色流蘇輕柔地揚起,細細撫過房屋的邊角。房與屋交接處,青苔悄然地生長,籠了透明的水霧綠得發(fā)亮。每當(dāng)下了雨,紅被沖淺、綠被浸濕,與淡墨巧妙地融合,整座城美如水中仙都,朦朦朧朧。

     這是我心中的長安,它安靜柔美,帶著令人迷戀的氣息。

     天邊萬道霞光伸向略帶蒼藍色的天空并漸漸散開,角閣與蒼穹相接處,有一層紫色的薄紗飄飄渺渺。整座城醒來了,染上鮮活的金黃色。一晃神間,河水似乎突然開始了流淌,飛燕輕快地掠過重重樓閣。人們的言語聲、車馬的過往聲加上鳥雀空中溫柔的呢喃組成了長安的聲音。也只有長安,能養(yǎng)出這樣的人和這般的熱鬧。

     這是我心中的長安,它充滿活力,傾訴著時光荏苒中不變的真實。

     在一場場的夢里,我好像來到了長安。好像行走在那被細雨潤濕的長街上,感受檐邊折下的陽光。好像看見文人才子在這兒凝墨,手指揮舞間留下不可磨沒的精彩。好像有馬車從我身邊駛過,門簾被風(fēng)吹開一角,露出端坐好的風(fēng)華絕代。

     何其有魅力的地方!“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我驚嘆于早朝的莊嚴恢弘;“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我無奈于王公貴族的驕奢遙逸;“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我盡覽了世事的斑駁離合;“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落長安”,我苦嘗了分別之時的無奈感傷……

     我逆著人流賞著一路的夜火。交襟襦裙從我身側(cè)擦過,觸手生涼又轉(zhuǎn)瞬而逝。精致樓閣引領(lǐng)我走去更遠的地方,亮起的燈籠與夜空中的星辰相呼應(yīng),映亮了人們的眼睛,那里面閃爍著喜悅與希望。

     長安,這是個過于美麗的詞語,蘊透我憧憬已久的靜謐與繁華。

     長安,這是個源遠悠長的故事,說盡了人們歌詩三百的悲歡。

     長安……

     這兒盛滿了相思,被歷史沉淀了那么久,卻又鮮活似昨日。既然如此,為君沉醉又何妨?

     只是,惘然回望,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15、詩人與城市的關(guān)系,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前?!对娊?jīng)》中《靜女》一詩中說:“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边@恐怕算是較早的城市愛情詩了。到了唐宋,中國的城市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如長安、洛陽、汴梁、揚州、杭州這樣的大都市和名城。后世人們對這些城市的想象,一定程度上是由詩歌建構(gòu)起來的。

  王維這樣寫長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保ā逗唾Z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李白這樣寫長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保ā蹲右箙歉琛罚╉n愈這樣寫長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杜甫這樣寫長安人物:“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笙嗳张d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畎滓欢吩姲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保ā讹嬛邪讼筛琛罚?

  杜牧這樣寫揚州:“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9?9其一》)還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保ā肚矐选罚┝赖摹队炅剽彙穼懹阢炅撼墙迹骸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彼麑懞贾菔沁@樣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1?7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保ā锻3薄罚┫鄠鹘鹬魍觐伭琳亲x到《望海潮》,不盡艷羨,才興起投鞭渡江之志。

  一個時代、一處地方的文化、氛圍,感染和滋養(yǎng)一批詩人,滲入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也正是這些詩人的創(chuàng)作,讓他們所在的時代、所處的地方的氣質(zhì)、風(fēng)格得以彰顯。人們記住了長安的大氣磅礴、不拘一格,記住了揚州的風(fēng)流嫵媚、繾倦溫柔,記住了杭州的奢華綺靡、艷麗秀美,不如說,人們記住了這些詩句。其實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記住了唐朝,也是記住了李白杜甫,記住了宋朝,也是記住了蘇軾柳永。

  但若說詩中的城市特征,中國古詩中并不明顯。這是因為農(nóng)耕社會城市并不發(fā)達,工商業(yè)活動不多。除了居民聚集之外,城市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形態(tài)同農(nóng)村的人們并無實質(zhì)的區(qū)別,因此即使描寫城市的詩,在審美上、情趣上同其他的詩也無多大區(qū)別?!办o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边@樣在城鎮(zhèn)中的戀愛,和“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這樣在山林中的戀愛,并沒有什么不同。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寫的是長安,卻也如同鄉(xiāng)間景色。歐陽修的《生查子?9?9元夕》寫的是城市之中戀人的約會:“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逼浜髢删洌骸霸律狭翌^,人約黃昏后。”又有一番靜謐的田野的風(fēng)光。

   

  16、“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曾經(jīng)的十三古都,雍容儒雅,大氣恢弘,卻又如青鋒隱鞘,不容違逆,引萬國朝賀,君臨天下。如今,長安卻顯得落寞、孤寂。在一場場盛世繁華的洗禮后,長安古城像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一樣,臥坐在關(guān)中平原的沃土上,看著復(fù)興中的中國在寰宇的東方,蓬勃、騰舞。


   我喜歡長安,只是因為那場盛世李唐。李唐的長安,長安的李唐。那一場風(fēng)花雪月的浪漫,風(fēng)情萬種,讓我留戀、流連。幻想著有一天,我會回到那個盛世的李唐,用肌膚去觸碰這繁華的氣息。


   “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睔W陽老先生的《新唐書》,把我最愛的玄宗開元,寫的那么美,那么陶醉。在我心里,那是唐朝最美好的時光。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縱眼這個時代的李唐,有楊貴妃的傾城紅顏,也有被后人所譽為“盛唐之音”的詩歌,更有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普天大慶。貴妃的貌美之顏,我傾慕,但是遠觀;李唐百姓的生活,我見證著新中國的發(fā)展,所以我不傾心。我獨獨愛的是李唐的詩歌,詩歌里,便處是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郁勃濃烈的浪漫氣質(zhì),即使是恬靜優(yōu)美之作,也同樣是充滿生氣、光彩熠熠。


   現(xiàn)如今,李唐不再,長安也成了西安。在歷史的齒輪里,沒有永恒,只有不盡的輪回。時代的輪,一閃而過的景,在我們的心里,卻定格為了永恒。


   天又下雨了,李唐的氣息又弱了幾分,我該怎么辦?


   我祈禱能有一天,夢回李唐,不為求得名留青史,只想呼吸李唐不羈的氣息。(

   

 17、“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贝竺鲗m,不是一座簡單的土木建筑,她是一場夢。是中華民族文明歷史中最為夢幻的記憶。如果說盛唐時代,中國人的夢最為華麗,那么大明宮就是這個夢的發(fā)源地。上下五千年,大夢無邊,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的詩篇。

   這是一座已經(jīng)消失的宮殿,它曾經(jīng)是屹立于中國西北大地上的一個建筑奇跡。她經(jīng)歷過人間極致的榮耀與繁華,在那個富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它是最重要的見證者。

   大明宮的殘垣斷壁,夕陽灑落斑駁的影子。夕陽似在流動,流動中隱隱約約閃現(xiàn)出幾個搖曳的身影。時光的河流中,我始終處在下游,抬起頭遙望在上游的唐朝,不可能游向上游,不可能回到過去。我的的確確是站在這片廢墟前的,但卻隱約可聞牡丹花吹響季節(jié)的夜曲,鴻雁在演奏歷史的哀鳴。我閉上眼感受時光河流中的上游。

   我看到了。被記載在史書上的畫面,被人一直所向往的畫面,隨著牡丹花的開放與枯萎,隨著季節(jié)的歌聲,一遍遍反復(fù)展現(xiàn)。這更讓我覺得,時間之外,還有時間,生活之外,還有生活。

   曾消逝的唐朝,躲進了時間的深處,卻又隨著白云的歌聲,在人心中留下淡淡的痕跡,就像夜間的露珠,在花朵上留下淡淡的濕潤。如果說沒有時光的落差,或許我真的可以站在大明宮前,傾聽著夕陽。偶爾從她的包裹中,散落出唐朝的聲音,古老與現(xiàn)代,宮殿與廢墟,是千年歷史的見證,是古人暢想的未來,是今人懷念的過去,是千年之前與千年之后的人們共同緬懷時光流逝的憂傷。

   長相思,在長安,長安高城,層樓亭亭。大明宮詞,猶自繁華,可訪舊顏?大唐盛世,風(fēng)流奇麗。初過長安的金戈鐵馬,玄武門之變的血雨腥風(fēng),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武后稱帝的王者風(fēng)范,開元盛世的歌舞升平,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郭子儀單騎退回紇的絕世豪情與哀帝亡國的冤仇。一切一切,伴隨著年年月月的花開花落,沿著季節(jié)的軌跡,顯得是那么的蒼老,又化做這大明宮的廢墟。我靜下心來,仿佛看到了大明宮的過去,看見她的鐘鳴鼎食,暮鼓晨鐘。

   可當(dāng)我靜下心來,卻又聽不見來自唐朝的任何聲音。在大明宮里,在大明宮的廢墟里,我又覺得大明宮外還有另外一個大明宮。它不是廢墟,仿佛是牡丹花的記憶,盛開在草坪上。這是昨天,是大明宮的昨天。我不理解昨天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今天,為什么過去這塊鵝卵石會忽然投到時光這今天的下游,來消磨今天的時光?;蛟S這是記憶的享受,是我們不知道的記憶,是大明宮的記憶。我尋找大明宮的記憶,仰望曾經(jīng)的輝煌。也許我真的聽見了來自于大唐王朝的聲音,只是現(xiàn)在想要這些聲音在我耳邊回響罷了。

   站在大明宮的殘垣斷壁前,將塵世的喧囂,化作一片惹眼的粉紅,隨風(fēng)而散,尋找最初的那份記憶。人們總喜歡留下紀念品,可紀念品總像記憶的碎片,怎么拼也拼不出完整的圖案。史書亦如此,史書是歷史的痕跡,或者說是王朝的碎片,大明宮是大唐王朝的碎片。不知是什么緣故,忽然歡躍的心,也變得如此寂寞,我寂寞,大明宮也寂寞,我的記憶,大明宮的記憶,融在一片寂寞里。時光用興盛與衰敗,興起與覆滅,來解釋大明宮,來解釋大唐王朝。

   公元663年是她的誕生年;公元904年,構(gòu)成她的最后一塊碎木自渭河漂流而下。在兩百多年時間中,她一直是唐朝的最高權(quán)力中心,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流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通常把自己的聚居地稱為唐人街,然而,大唐皇宮昨日的輝煌與榮耀已遠非今日中國人的想象所能企及。伴隨這座宮殿消失的,還有著怎樣一段傳奇的記憶?

 

   18、一直等待著這樣一個季節(jié),年齡正好相當(dāng),比過去的一年成熟,對未知的來年充滿渴望,沒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喧囂,恰逢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連,一望無際的秋天,去完成一個夙愿:繞著中國走一圈。

多少次,有多少個擁有這樣愿望的人,在俗事纏身下無法成行。許下這個愿依稀記得也是一葉知秋的時節(jié),現(xiàn)在回過頭張望,那些舊時的記憶只零星地定格在時空里,一路上經(jīng)過的人和事,早已換了舊日的模樣,越來越感覺時空的逼仄、生命的無常,當(dāng)我們面對空自改的容顏,當(dāng)我們老得再也不會被感動,再也邁不出遠行的步履,站在空蕩蕩的曠野中,連魂靈也找不到可以棲息的出處。

秋與云平,水平天遠,只有在秋天,我們才可以看得見清晰的天空,讀得出詩意的盎然,在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碎裂中重新打探生存的內(nèi)涵,當(dāng)無秩序的生命戛然而止,一路上的風(fēng)景在回光返照中重新閃耀,在驚艷的西部、在婉約的江南、在豪放的塞北,我們都可以說,我來過這里了!

那還等什么?收拾簡單的行囊,向著夢想中的地方,上路吧!

賈平凹說:“對于顯赫的漢唐,它只能稱為廢都,但可愛的是,時至今日,氣流不倒、風(fēng)范依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圍內(nèi)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蔽靼?,古稱長安。一個曾令世界為之向往的城市。有人說,西安最輝煌的歷史實際上是由一個稱作“武王”的男人開始,而以情斷馬嵬的美麗女人楊貴妃結(jié)尾,此后西安開始步入平民化時代。在其間漫長的12個世紀內(nèi),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也是惟一超過千年的都城。

西安這座古都,也常會給人時空錯亂的感覺,周圍到處是古跡,到處是遺址,到處是千年的約會。在西安,你腳下走過的每一寸土地,或許就有當(dāng)年武則天、劉徹曾經(jīng)踏過的足跡;在西安,或許你經(jīng)過的斷壁殘垣,曾經(jīng)就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歌吟“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里枝”的長生殿;在西安,哪怕空氣中微微拂面的清風(fēng),也帶著皇家的味道。漢長安城遺址里的那些古道,也許會傳來嗒嗒的馬蹄聲,很有可能就是皇帝的車馬迎面而來。唐大明宮遺址里,有唐太宗召見李白論世事的金鑾殿,有白居易工作過的翰林院,當(dāng)你看到含元殿那巨大的夯土臺時,你完全可以想象當(dāng)年“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華章。

西安讓人留連往返又魂牽夢繞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穿過塵埃撫摸,依然可以感受純粹而富麗的厚重,西安人那一聲“俄”與山東人的“俺”同出一轍,有著黃土地的泥土味,也有著質(zhì)樸、直率、爽朗的人性本質(zhì)。一聲“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濃縮了人世的真情,如黃土高坡吹過的秋風(fēng),空曠、自然、一塵不染。據(jù)說,中華民族的開放、開拓、寬容、多為等一系列優(yōu)秀的文化心理都是在這塊土地上形成的。

“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黃昏,為何我對你總是一往情深”聽西安歌手許巍唱這首歌,你可以選擇在古城墻靜謐的黑暗里,只有在萬籟俱寂的夜里,才會聽到歷史長河的水聲,才能感受心靈深處的悸動。周秦雄風(fēng)、漢唐遺韻仿佛仍在周圍汩汩流淌。

思念一個城市,是因為思念一個人,而愛上一個人卻是簡單的事情,簡單到偶然的相遇,因一句話就直抵寂寞的深處,便記取了溫情而跌宕的憐憫和邂逅。其實,又何必在意結(jié)果,相遇已是奢侈的事了。醉笑陪君三千場,不訴離傷。一座城市,一個人,一段文字都是如此,喜歡過就好,

賈平凹說:“我愛陜西,我愛西安這座城。我生不在此,死卻必定在此,當(dāng)百年之后軀體焚燒于火葬場,我的靈魂隨同黑煙爬出了高高的煙囪,我也會變成一朵云游蕩在這座城的上空的?!币苍S有太多眷戀西安這座城的靈魂,一直游蕩在城市的上空,才有那么多驛動的心如閃亮的星星,點燃了黯夜里一直等待的路程。

走吧,走吧!人在路上,秋在遠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