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有記錄在書本典籍中的詩歌、詞曲、小說外,民間還有口口相傳的俗語、歇后語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多年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比如出借房屋,就有著這樣一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薄巴kp”是什么意思?這句俗語真的有道理么?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借屋停喪,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就是將自己的屋子借給鄰居辦喪事用。民間還有句俗語叫:“死者為大”,不管任何事情,都要給喪事讓步,盡快讓死者入土為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見到娶妻碰到出殯的情況,但即便新人再不樂意,也必須給送葬的隊伍讓路。因為婚禮圖的就是一個吉利,如果因為讓路的問題與死者家屬爭吵起來,也會讓自己的婚禮添堵。而且死者的年紀(jì)通常情況下肯定會比新人大,給長者讓路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
回到借屋子這個話題,在農(nóng)村地區(qū),紅白喜事上,基本都是“一家有事,全村幫忙”。而且“停喪”的意思也并非將死者放入你家,而是用來招待死者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農(nóng)村地區(qū)辦喪事,通常會通知很多人,且流程復(fù)雜,一天根本結(jié)束不了。主人家的房屋有限,要想安置這些人,必須要鄰居幫忙。
大部分鄰居都會點(diǎn)頭答應(yīng),且替主人家熱情招待前來吊唁的客人。很多人可能會想:“鄰居就不嫌晦氣么?”其實這就是農(nóng)村人的樸實之處。因為誰家都有老人,也終有老去的那一天。這一次你幫了他,等到你家老人故去的時候,他同樣會幫你招待賓客。
而且在人們看來,老人去世并不會帶走風(fēng)水財氣,反而會留下自己的財運(yùn)。辦喪事也會用到“棺材”,而“棺材”的諧音是“官”和“財”,因此大家基本不會拒絕借屋停喪。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多做一些好事,也是給子孫后代積福。而借屋停喪,便是積善的一種方式。
“借屋停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將自己的屋子借給夫妻同房。在一些地方還有這樣的傳統(tǒng):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回到娘家,必須分房居住。如果夫妻倆一起去朋友家借宿,朋友通常也會安排這對夫妻分開睡。很多人想不通,屋子都可以借給別人辦喪事,為何不能借給夫妻一起住呢?
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古代的男女之防非常嚴(yán)格,很多男女在結(jié)婚之前甚至沒有見過另一半的樣子,更不要說發(fā)生婚前同居這樣的事。而關(guān)于同房這種事,在古代是私密話題,輕易不會在外人面前談起,也多是在家中進(jìn)行。如果換到其他地方,很可能會被人鄙視和嘲笑。比如孔圣人就因為是他父親和母親在山上居住時生下,而被人嘲笑為“野合”而生。
同理,如果出嫁的女兒在回娘家期間與丈夫同房,就會被古人視為“不知廉恥”,在娘家門上做這種事。夫妻雙方借宿朋友家,如果按捺不住荷爾蒙的爆發(fā)而同房,也會讓友人十分尷尬。所以為了緩解這種尷尬,也不會借屋子給夫妻倆一起居住。
第二,可能會破壞房間原有的風(fēng)水格局。在風(fēng)水學(xué)上,外人在自己住宅中同房,對住宅房屋的原來風(fēng)水會產(chǎn)生負(fù)面影響,尤其容易破壞風(fēng)水財運(yùn)。
第三,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事。在古人看來,同房通常與“淫亂”掛鉤,而這些東西很容易招來霉運(yùn)。如果你在自己家中夫妻同房,是正常的繁衍子嗣,行周公之禮,外人也不能說三道四。但如果你跑到別人家里同房,那就與“淫亂”沒有多大差別,很可能讓房屋主人跟著倒霉。因此民間一直有著“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的說法。
但這種說法真的靠譜么?其實也不一定準(zhǔn)確。比如朋友夫妻來你家借宿,難道你還真能把人家倆人拆開不成?其實古人的意圖還是告訴人們,出門在外要懂禮節(jié),不要干一些讓主賓雙方都難堪的事。想來應(yīng)該也不會有連一兩晚上都忍不了的人吧?所以我們的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jì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