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自律?自律是在沒有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自律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向好的行為,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習慣。現(xiàn)實中,自律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自律看上去容易,而做起來并不容易,事實上一個人有多自律,就有多強大。大家都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有的人嘗試多次,始終戒不掉。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有一次看見一個學生手指被熏得焦黃,便指著他說:“你看,把手指熏得那么黃,吸煙對青年人身體有害,你應該戒掉它!”但這位學生反唇相譏:“你不也吸煙嗎?怎么說我呢?”當下張伯苓將自己所存呂宋煙全數(shù)拿出來,當眾銷毀,并表示再不吸煙,張伯苓說到做到,此后再沒吸過煙。
所以有人說,人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不是別人,也是自己。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必須自律。
二、
自律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抵得住誘惑,并能夠長期堅持。明確目標相對容易,但問題是遇到誘惑時能否抵抗得住,更重要的你是否能堅持下去。這考驗著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中真正能自律的人,不一定都是那些最有意志力的人,而是在面對行為和意志的沖突時,仍然不迷失方向的人。
蕭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強者的本能。那些成功的人,都擁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自律。
武漢大學周葉中副校長,從高中第一天開始堅持長跑 ,四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到今天,每天十公里已成了常態(tài)。一次他去央視做節(jié)目,早晨已經(jīng)跑了10公里,撒貝寧看他手腕上的計步器,是14107步。
周校長如何能夠做到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認識自己,戰(zhàn)勝自己!”他說,每天早上堅持五點十分起床,雖然內(nèi)心也會有兩個小人兒打架,“起來還是不起來?”但是最終都會說服自己?!拔矣X得這就是戰(zhàn)勝自己,當對自己的不足、惰性、不理想的地方能看得很透、很清楚,并且想方設法把它克服時,那你就會真正地成長起來,并且真正能走好你的人生之路了?!?/p>
但有的人因為不良習慣使然,自我管理能力弱,懶惰,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戰(zhàn)勝自己,就難以走好自己的人生。
比如說好的要減肥,但還是控制不了愛吃零食的習慣;說好的以后少喝酒,但還是控制不了貪酒的毛??;說好想考某執(zhí)業(yè)資格,準備擠時間看書、培訓、迎考,但早晨別人已經(jīng)學習幾個小時了,他還在睡懶覺,起來還心安理得;晚上別人已經(jīng)做了一些當下該做的事了,他還在打游戲、煲電話粥……
人生走得不盡如人意的,大部分都是不懂得自律。沒有意識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正含意??偸潜е环N無所謂的態(tài)度,得過且過,對自己沒要求,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自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我們?nèi)テ床?,肯吃苦;正常情況下人都怕苦,怕累,總想做輕松的,容易的事。實際上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開始什么苦都不肯吃,不想吃,那么以后還會吃。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什么是“人上人”?我的理解就是相對理想的,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特別欣賞俞敏洪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當你把吃苦變成了一種習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這無非說是說,要有目標,要奮斗,要堅持,說到底就是要自律。
三、
為什么有的人能自律,有的人難以自律?自律的真正動力是什么?
筆者認為:一個人能不能自律,是由他的價值觀和認知決定的,一般來說是欲望的驅(qū)使。欲望什么?欲望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從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和必不可少的需求。欲望有好壞之分,這就需要有價值判斷,價值觀是人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受其所處社會歷史條件、社會地位、教育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自律的人,都看到了自律能夠給自己帶來益處。當然,有的可能看的是短期、甚至眼前的利益;有的則是一種長久,選擇的是內(nèi)心需要的、更深層次的追求。
自律之所以能夠讓自己成長,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益處,就因為它是建設性,積極的,它能夠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有句話說得好,人越自律越優(yōu)秀,越自律越自由。
人都要自由,但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低俗,而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高雅。一個人只有真正做到了自律,才會有更大的自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隸。”缺乏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這不過是一匹脫韁的野馬,面臨的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個關(guān)于馬和騎師的故事。騎師馴了一匹好馬,他認為給這樣的馬加上韁繩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騎馬出去時,就把馬韁繩解除掉了。馬在原野上飛跑,當它知道什么束縛也沒有的時候,就越來越大膽了,它一路狂奔,把騎師摔下馬來。它往前直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方向也辨不出來,最后沖下深谷,粉身碎骨了。
記得2018年一位名叫沈華的96歲老爺爺走紅網(wǎng)絡,健身26年的他體格健壯,完全不像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大家都喊他“華仔”、“華叔”。沈老每天的作息時間非常規(guī)律:晚上睡覺從不超過十點,早晨四點多起床活動身體,每天下午按時健身房報到。
如果沈老在健身方面,不能嚴格自律,他還能這樣“自由”嗎?
再看看哈佛大學一個著名的關(guān)于目標和自律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diào)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huán)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jié)果顯示,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xiàn)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我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地發(fā)奮;25年后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
那些60%的模糊目標者和27%沒有目標的人群,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沒有什么突出的成績,有的在自己的工作上怨天尤人。
由此可見,那些極度自律的人,生活得更好。什么是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自律才是最好的生活的狀態(tài)。
康德說: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自律令我們活得更高級。也正是自律,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
四、
自律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
年過90高齡的李嘉誠,從早年創(chuàng)業(yè)至今,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二是晚飯之后,一定要看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這種勤奮和自律,讓人嘆服。
康熙一生兢兢業(yè)業(y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創(chuàng)造了豐功偉業(yè),他對自已更是嚴格自律。康熙在《庭訓格言》寫到:節(jié)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意思,是節(jié)制飲食,嚴格起居,實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
康熙還說,要“起居有?!?,不可“貪睡”“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唯“起居時,飲食節(jié),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其實康熙想表達的深層意思還是告誡子孫們自律的重要性。
作為封建帝皇,是無人管束的至尊天子,尚且能夠嚴格自律。而進入偉大新時代的公民,更有理由充分認識自律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因為只有自律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記得2007年,一個難得悠閑的周末下午,與一朋友相約去茶座喝茶小敘。
我先到茶座,選好位置,一會朋友來了,面帶笑容,寒暄幾句坐了下來。感覺朋友看著我在笑,我說怎么啦,不認識啦?他說,“太忙了吧!看你胡子都沒刮哦!”我滿不在乎的笑著說,哪像你這么悠閑、瀟灑,我一般是每周二至三次,天天刮太麻煩。”朋友說,“你工作性質(zhì)不一樣,你經(jīng)常有各種接待、會議、相關(guān)部門協(xié)調(diào)工作等等,你的崗位也是一種形象,你得刮胡子……”朋友話說的誠懇,畢竟是無話不談的摯友。我再看一眼朋友,容光煥發(fā),精神飽滿。朋友的話引起了我的重視,再說刮胡子,不但能保持干凈整潔的形象,更有助于健康。之后,我每天早晨洗臉就開始刮胡子,一直到現(xiàn)在,已然成了習慣,如果不刮,反到感覺不自在了,干凈整潔的面容也讓人倍覺神清氣爽。
再比如冷水洗臉,以及健身、閱讀、寫作等等,任何一件事,關(guān)鍵是你想不想做,能不能做到,是否有目標、抗誘惑,始終堅持,一句話能否自律。有的人說我沒有時間,就像以前的我。實際上,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一滴水,要擠總是可以擠出來的。關(guān)鍵是你有沒有意識到它的作用,有沒有決心和毅力。
在一次央視“開講啦!”節(jié)目,有人問: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周葉中校長說,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距來自智商,最大的差距來自于堅持。我理解他的“堅持”實際上有“自律”的意思。
自律,才有生活品質(zhì)。一個人要想有多優(yōu)秀,就看能自律到什么程度,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自律不是因為自律而自律,這應該成為你的一種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真正的自律則是,你把自律當成了一種習慣,它已經(jīng)融入到你的血液和生活中,無需任何提醒,你就會成為那個高度自覺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