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專門為小朋友們
錄制的3分鐘身體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業(yè),
安靜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媽媽一起收聽哦,
隨著聲音的引導,
用手指頭在身上點一點吧!
噗通一聲,小蒙沖跌進了水里,幸好戰(zhàn)船結實又堅韌,一團水泡褪去,它又鉆了出來,長長、長長地舒了口氣,這里就到了“曲澤”。
二一九 | |
曲 澤 之三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 |
《針灸大成》 肘內(nèi)廉陷中,大筋內(nèi)側橫紋中動脈是。心包絡脈所入為合水?!躲~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七呼。 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干,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清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明·楊繼洲 |
是合穴,陰經(jīng)五輸穴中五行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所以這里屬“水”。“澹?!笔撬艽螅瑒邮幍臉幼?。清熱除濕解心煩是它的本事。
曲,是彎曲。澤呢,似乎沒有那么急匆匆了,水慢慢地平靜下來,好像在手肘窩這里形成了一片湖澤,尺澤、少海也在左右,外側還有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曲池。名字似乎從中而來,小蒙沖烤起篝火想:大河深淺、緩急各不相同,之前的人們是怎么樣知道經(jīng)絡是陰?還是陽呢?
先說說陰陽的劃分吧。還記得“陰”和“陽”甲骨文字樣嗎?
據(jù)考證《山海經(jīng)》里的《北山經(jīng)》最先有“陰陽”字眼的出現(xiàn):“北三百八十里號虢山,其下多桐據(jù)。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你看,最早描寫陰陽也沒離開“山”的形象。
陰陽兩分之后呢?中國的醫(yī)生說: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p>
就是說有了天像幕布一樣覆蓋著大地,地像大盤子一樣擎住了天空,這時候萬物才開始生長舒展。還沒長出地面的叫陰中之陰,長出地面,從平面的變成立體的,就成了陰中之陽了。陰和陽啊,開始慢慢地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天地是陰陽,兩儀生四象,可以認識春夏秋冬,那人呢?中國的哲學家們?nèi)匀粫^續(xù)把他們劃分下去,雖然能分得無窮無盡,但中國的醫(yī)生卻要把這些思考和人相關聯(lián)。
《素問·陰陽離合論》說: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shù)之可數(shù)”,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分解到“少陰、太陰、厥陰;少陽、太陽、陽明
三種陰、三種陽,就可以了。就像我們家中的大門一樣,有開,有闔,有樞紐,還能表現(xiàn)出來開門關門的動作;畫一個人從肖像到有身前、有背后、再有左右兩側,這個人就是三維立體活生生的了。其實這前、后、側面也是人感覺最強烈的三塊大區(qū)域,三個大方向。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這就是醫(yī)學中陰陽在小朋友身體里的離合。
很自然的,如果再細想想還有手腳、身體的上下啊,“六經(jīng)”的靈感就來了。古代的醫(yī)生說:
“六律建陰陽諸經(jīng)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jié)、十二經(jīng)水、十二時、十二經(jīng)脈者,此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
人身上呢,氣血流動迥異,自然陰陽多少有區(qū)別,如果用“六律”的哲學來思考,“三陰三陽”是如何賦予給各個經(jīng)絡的呢?
大致來說,外側的是陽,內(nèi)側的是陰,胸腹是陰,后背是陽。于是有了太陰在前,少陰在后,厥陰在四肢內(nèi)側中間;太陽在后,陽明在前,少陽在四肢外側的中間。小朋友已經(jīng)可以在腦袋里面想象出這幾條大河的走向了吧,但還沒辦法落筆畫出來,起點終點還沒有呢!
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
——《素問·陰陽離合論》
小朋友得先面朝南,像一棵大樹一樣站好,你的上下左右前后就都劃定了。前方叫廣明,后方叫太沖,太沖部位的經(jīng)脈呢就叫少陰,少陰上面的經(jīng)脈叫做太陽;像不像委中、腎俞那一段深深的腎經(jīng)、淺淺的膀胱經(jīng)河流呢?
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素問·陰陽離合論》
太陽經(jīng)呢起于足小指的至陰穴,另一端在眼睛,這條經(jīng)脈稱作陰中之陽。有了起點終點,和大致所走的部位,可以粗糙的把水流畫出來了吧!也許井穴是經(jīng)氣發(fā)源的地方,感覺最強,接通力道最大,所以選作起點吧。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素問·陰陽離合論》
厥陰經(jīng)脈之表,叫做少陽,少陽經(jīng)起于足小指次指的足竅陰穴,是陰中之少陽;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素問·陰陽離合論》
上半身就是廣明,廣明之下的經(jīng)脈呢,叫太陰,太陰前面的經(jīng)脈叫陽明。陽明經(jīng)下端起于足次指的厲兌穴,稱為陰中之陽;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帝曰:愿聞三陰?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nèi)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
外面是陽,內(nèi)里就是陰。沖脈在下,它上部的經(jīng)脈就叫做太陰,太陰從足大指內(nèi)側的隱白穴,是陰中之陰。
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
太陰經(jīng)的后面,是少陰經(jīng),少陰的起點在涌泉穴,是陰中的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
少陰前面的經(jīng)脈是厥陰,厥陰起點在大敦穴,到這里,就是陰的盡頭,沒有陽了,這就是陰之厥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
把腳上的“根”對應好,再同樣的對應“結”,這條大河的起點和終點就確定了。就像北京和上海是起點和終點,“根”與“結”,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氣血的運行也是這樣,中間的城市、村落傍水而居,生活由此開始。樓百層醫(yī)生曾聽民間人講:
“避開筋脈,就是穴道”
穴位和小城多像??!
十條經(jīng)脈的木頭人上沒有腧穴的名字;馬王堆的帛書也一樣。
《內(nèi)經(jīng)》里面有了161處腧穴名字,好像大的城市都出現(xiàn)了;
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jīng)》,成書于公元282年,已經(jīng)有了349個腧穴;
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經(jīng)發(fā)揮》,成書于1341年,有了354個腧穴;
清代李學川撰寫的《針灸逢源》,刊于1817年,達到361個,鄉(xiāng)村、街道、商鋪、酒館已經(jīng)是清明上河圖一般熱鬧了。
戰(zhàn)國的醫(yī)書里,定下了法則,人的腧穴應該和一年的天數(shù)一樣?。克坪鮾汕曛?,我們的學問終于追上了記憶,小朋友們,人是不是也走在一直找回自我的道路上呢?
*版權歸“杭州紫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所有。
春分二候,雷乃發(fā)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nèi)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