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爸育兒》每日推送最有態(tài)度的育兒文章
資深育兒專家
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育嬰師
宛爸 領銜打造
親子閱讀推廣人維尼媽媽
傾情奉獻
食育|養(yǎng)育|微課|童書|故事|好物
這是我們的第 7 篇原創(chuàng)
文 | 維尼媽媽
閱讀需5-8分鐘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 童書八點
每天早晨我和維尼爸去上班的時候,維尼姥總是會對維尼說:“爸爸媽媽上班給寶掙錢兒去了”、“姥爺上班給維尼掙錢買果?!?/p>
這樣的話或許很多家庭中父母或老人都會對孩子說,聽起來似乎并無不妥??墒怯幸惶煳逸^了個真兒,真的并無不妥嗎?
假使有一天,孩子突然問起我:媽媽,錢是什么?咱家有錢嗎?你掙的錢是不是都是給我的?我該如何回答。
對于孩子“錢商”的培養(yǎng),不亞于“情商”、“智商”。本周話題,維尼媽媽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教育孩子看待“錢”的問題。
給孩子種子還是果實?
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曾刊載了齋藤洋子的一篇文章《幸福的種子》,作為母親的齋藤洋子說,在大女兒剛剛出生的時候,家境窘迫,丈夫每天努力地工作,可是還是孩子挨餓,自己陷入了自責。
為了緩解家庭經(jīng)濟的壓力,母親向自己的父親求助,做生意的父親認為,錢會花光,不如有一種賴以生存的技能。于是,他給自己的女兒一些領帶,讓她靠著這些領帶給孩子賺奶粉錢。
在我們觀念中,女兒家庭陷入了困境,如果伸手向父親要錢,父親理應周濟的吧,我們也經(jīng)常在國產(chǎn)家庭倫理劇和日常中聽過這樣的話:“沒錢管爸要(管媽要)?!?/p>
可是這位父親給予女兒的是不能馬上換奶粉的鈔票,而是“期待利益”——靠女兒自己的雙手去賺的期待利益。
這讓我又不禁想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的那位富豪——臉書的大BOSS扎克伯格。眾所周知,他在愛女出生之際,幸福地宣布,捐出家庭持有的99%的臉書股權(quán)!
富豪將財產(chǎn)捐出做慈善不光扎克伯格一人,巴菲特、比爾蓋茨均是如此,這很不符合咱們國家有錢人的邏輯——掙錢、掙很多很多的錢,不就是讓子女少奮斗幾十年嗎?
曾有一個段子很震撼人心,孩子問爸爸:咱家有錢嗎?
中國爸爸的回答是:有!老子掙的今后都是你的!
美國爸爸的回答則是:爸爸有錢,但是你沒有,你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
給予孩子種子還是果實,我們的傳統(tǒng)理念是給予后者。
這也造就了老話兒講的“富不過三代”:祖代創(chuàng)下江山,二代含著金匙出生,若能繼承父業(yè)出落得虎父無犬子也好,富二代中一樣有值得學習的榜樣,只不過他們的起點更高,被寄予的期望就越大;
若不能,則成了“敗家公子”,到了三代,戰(zhàn)亂或社會大環(huán)境變遷,依舊繼承祖上風光的真的不多了。
這就是給予果實的代價:果子總會吃完,坐吃山空,不如自己掌握一門將種子變成果實的手藝。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錢商
家長擺正了自己的觀念后,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人生觀和金錢觀。
以上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告訴我親愛的朋友們:接受科學先進的育兒理念的我們,更應當重視給予孩子們“種子”,教會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別管我們目前的經(jīng)濟條件是溫飽、小康、中產(chǎn)還是富豪。給予孩子物質(zhì)財富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精神財富。
?注重生活中的表達方式
像維尼姥姥和維尼姥爺說的“掙錢給維尼買果”,我不會過分要求老人們注重表達的方式,畢竟每一代人觀念不同,家庭中尊重每個人不傷害孩子的表達方式,也可以讓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年代遺產(chǎn)。
但是作為需要長期陪伴孩子的父母,最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工作、奮斗的意義。
工作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掙錢,這是我們需要對孩子明確說明的。
我同事家的寶貝今年4歲,她曾經(jīng)問媽媽:媽媽,你工作掙錢多嗎?同事說,不多。
寶貝問: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工作?
我的同事的話值得家長們深刻推敲,她說:媽媽工作,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你長大了,也要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勞動換取錢,錢換來漂亮的衣服,好看的圖書,還有好吃的食物,但并不是說這是唯一的目的。媽媽從工作中獲得了快樂,媽媽的工作也讓其他人獲得了快樂,媽媽體會到了自己存在的重要。
4歲的孩子懵懵懂懂地點點頭,這種觀念會像一個小種子,種在她的心里。等她長大,有一天理解“社會價值”的時候,也便可以懂得母親的用心良苦了。
?從小培養(yǎng)孩子付出和收獲觀念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認知“錢”。雖然他還并不知道這個花花綠綠的東西是從哪里來,但從家長們的行為中他會獲取這樣的信息:這個東西可以換來玩具、食物和好看的衣服。
因此,在孩子開始有意識地“玩”錢或者翻家長錢包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們:這東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爸爸媽媽錢包里本來就有的,而是通過工作、勞動換來的。
“教孩子成為有錢人,而不是給他錢”,這是很多接受科學育兒觀的家長認同的話。
但我并不贊同網(wǎng)上的一些觀念,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刷一次碗給5毛錢,擦一次地給1元錢”的這種做法。
因為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參與的,這與請小時工、保姆勞動換取報酬的概念不同。如果長期用做家務賺零花錢的方法“誘惑”孩子勞動,就會給孩子造成“幫父母做家務是一項有償?shù)姆?。?/p>
一旦有一天,家長讓孩子做一件沒有報酬的事情,會換來這樣的反問:“憑什么”。
別把孩子養(yǎng)成白眼兒狼。
但我們國家又沒有美國的“童子軍”活動,孩子通過制作餅干并且販售的方式收獲金錢,我認為最佳的方式,是帶孩子逛超市:超市里的所有商品是可隨意放到購物車里的,但想要帶出去,必須有付款的這個過程。
告訴孩子,想要收獲,就必須先付出。我們付出錢,獲得商品。同樣的道理,付出行動,收獲成果、金錢。
?做與“錢”有關的親子游戲
“花錢游戲”,聽起來挺土豪,其實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
家長可以畫一個圖表,畫上家常用品和孩子熟悉的食品、玩具,標上價錢,貼在固定的地方,讓他了解錢物的價值。
和孩子玩兌錢找錢的游戲。在鉛筆、橡皮、皮球、小熊上貼上價格標簽,然后給他一些錢,讓他自己算算這些錢可以買什么,決定取舍。
7歲之后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們一同玩貨幣版大富翁的游戲,家長可以借此了解錢的價值及更深奧的知識。
?有計劃地花錢
給孩子制定消費日或者消費計劃,給孩子的零花錢要讓他懂得有節(jié)制地消費、或者儲蓄。
到了消費日,可以花掉所有的錢,但是超額的部分只能等下一次零花錢存夠了再說。在超市里購物,也要告訴孩子本次的消費預算,防止無限制地“買買買”。
定期整理孩子的“小破爛兒”,帶孩子回憶這些東西都是什么時候,從哪里買的,買來之后沒有用處,用了多久,是否有必要買。這會讓孩子對消費有進一步的認識,可以節(jié)制再一次“沖動消費”。
說到底,家長在此真的用當起到榜樣的作用,跟風消費和無計劃“剁手”會影響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的習慣。
同時,別跟孩子“哭窮”,家境殷實可以告訴孩子不露富,但是別總跟孩子說:“咱家沒錢?!?/p>
畢竟,物質(zhì)可以給人安全感,如果家長總是和孩子哭窮,用激將法來激發(fā)孩子努力,那么會適得其反,孩子沒了安全感,自然不會安心投入學習。
我們在給予孩子“種子”的時候,承諾他們,物質(zhì)上的安全感可以保證到他們成年,而今后的路希望他們自擔重任。
我們給予孩子精神上的財富遠比物質(zhì)上的財富更重要,當然,給予的方式也更需要考量。
相信,孩子會感謝我們給予的可以富足子孫后代的理念,成為精神和物質(zhì)都富有的人。
在此,為稍大點的寶貝們推薦一套和錢有關的繪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