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封建統(tǒng)治的古代,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如何選拔官員一直是統(tǒng)治者關注的重點,一個國家要想朝氣蓬勃并且風清氣正,必須要優(yōu)秀的官員有所作為。從古至今,涌現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yōu)秀官員和優(yōu)秀干部,例如敢于直言魏征,鐵面無私包拯,機智斷案狄仁杰,人民公仆廖俊波等等,為國家的發(fā)展與壯大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么這些優(yōu)秀的官員是如何選拔出來的呢?本篇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了解一下古代的選官制度。
一、先秦時期
1、春秋以前:官員主要通過“世卿世祿”產生;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軍功授爵制”產生,興起“養(yǎng)士”之風,招攬有才干、善于言辭的人才,為國君和諸侯服務。
二、秦朝
主要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
三、漢朝
以察舉制和征辟制選拔官員。
察舉制: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主要考核的標準是孝廉,但是到后期出現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的豪門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發(fā)展起來,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腐朽局面。
征辟制: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
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主要注重門第出身。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以至于到后期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
五、科舉制
1、隋朝:隋文帝時期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出現。
2、唐朝:到唐朝時期科舉制進一步完善,唐太宗時期考試科目分為進士和明經兩科,武則天時增設武舉,并設立殿試,唐玄宗時期任用高官主持科舉考試,提高了科舉制的地位。
3、宋朝:北宋對于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采用“糊名法”來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
4、明朝: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考生需要經過層層篩選才能進入中央做官,但是明朝時期實行的“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科舉制的弊端開始凸顯。
科舉考試的佳話:“連中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
5、清朝: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清朝大興“文字獄”,人們不敢隨意議論,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到1905年,科舉制廢除。
聯系客服